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6月28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6-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各族人民心向党 少数民族音乐会“七一”前夕上演 '...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各族人民心向党
 少数民族音乐会“七一”前夕上演
  6月27日和28日,一台汇集我国56个民族音乐艺术精华的大型音乐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音乐会上,平时很少露面的中央少数民族乐团、中央少数民族青年爱乐乐团组成强大的演出阵容联袂亮相。
  中央少数民族乐团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的专业乐团。乐团指挥董锦汉,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乐器的研究专家。乐团成员来自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不仅能熟练演奏自己民族的乐器,同时也继承了自己民族流传下来的丰富的音乐艺术,他们都是自己民族值得骄傲的艺术家。中央少数民族青年爱乐乐团成立于1996年,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以少数民族演奏员为主的交响乐团,现有演奏员和工作人员70人,常任指挥和艺术指导是我国著名指挥家金正平先生。本次音乐会将展现一批从56个民族各时期流传的歌曲、乐曲中精选出来的艺术珍品,许多节目不仅是一般音乐会上听不到的美妙音乐,而且演奏的乐器也是平时难得见到的,其中有《景颇山谣》、《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吉祥鸟》、《火把节之夜》等歌曲和音乐。音乐会上还将演出气势浩荡的马头琴与乐队《万马奔腾》及大合奏《金蛇狂舞》等经典音乐作品。音乐会将充分表现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白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彝族、苗族、锡伯族、佤族、傣族等各民族不同的音乐特色和不同的民族乐器。
(赵爽)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星光璀璨香江夜
——《华夏群星颂紫荆》晚会侧记
本报记者 王玉芳
  归帆踏浪欢歌里,紫荆绽放缀星空。香港文化中心6月15、16日晚沉浸在《东方之珠》优美、浪漫的情怀之中。富丽典雅的大剧院高朋满座,嘉宾如云,大型文艺晚会《华夏群星颂紫荆》贺《大公报》百年,继而拉开了庆祝香港回归5周年的首场演出序幕。
  为庆回归献礼的是国内数家文艺团体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剧目和演员,伴奏由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著名指挥陈燮阳执棒。节目真可谓中西荟萃,异彩纷呈,规模与形式在香港尚属首次。两场演出受到3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激情满怀的舞台上群星闪烁,广场灯火如海如潮,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迎风自由地舒展……维多利亚港湾被点染得格外美丽、壮观。
  前来观摩的嘉宾有成思危、姜恩柱、吉佩定、王国华、曾宪梓、董赵洪娉、梁爱诗……还有陈香梅、查良镛等很多政要、知名人士和港、台艺术家。问起他们对晚会的印象,有的说,在香港回归5周年这样特殊的日子,为香港同胞送上这样的节目,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有的说,每个节目都是高水平,说明祖国不但经济在发展,文艺水平也在提高。董赵洪娉女士每年端午节都是与董建华先生一起过的,这天本来说好只看上半场演出,因节目太精彩了,下半场也没回去,还赞不绝口连说好!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平力玮以“创意高、明星响、阵容强”来形容晚会,他说,内地有10多个团体近千人来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5周年的活动,但最富特色的是今天的晚会。晚会节目基本上体现了当前声乐、器乐、杂技、芭蕾舞的高水平,是为香港回归5周年送上的一份厚礼。
  2002年摘取匈牙利国际马戏比赛金奖的杂技《转动地圈》是献给“动感之都”香港的第一个节目,这是河北省马戏团的力作,表现了现代青年在现实中的自我超越。12名演员要在不同角度连续翻越三道同时转动的地圈,从三三三到四四四,再从三四五到五五,随地圈不断加高不停地转动,演员在连续翻腾中穿越,技巧之高、准确度之强令人惊叹不已。这个节目极富动感的表演融入了现代舞的色彩,冲出了以往地圈的表演模式。上海市马戏团的《跳板蹬人》获二十五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小丑”最高奖,2001年4月又受文化部委派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办的第十九届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并荣获金奖第一名。这个节目创编于20世纪70年代,它将《小跳板》和《蹬人》两个节目融为一体,构思新颖,表演活泼,演员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可表演技巧的高难度,开同类节目之先河。中国杂技团的李宁更是出手不凡,表演的《移形换影》是晚会唯一的魔术节目。他把“变脸”、“变衣”、“变伞”有机地融合,在瞬间进行同步变换,给观众神奇的美的艺术享受,令人耳目一新,真不愧是2001年第十六届蒙特卡洛国际魔术明星节“金魔棒”的得主。
  优美、典雅、高贵的芭蕾舞,几个世纪以来是欧洲人在这个足尖翩跹的世界里独步天下。然而近年来,中国年轻的芭蕾舞艺术家们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受到国际同行们瞩目。《睡美人》的表演者是中央芭蕾舞团的王启敏和韩波,在2001年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上夺得金奖与铜奖。与此同时,上海戏剧学院的方仲静和黄震在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比赛少年组也获得金、铜两奖。他们带来了《天鹅湖》中“黑天鹅双人舞”。两段双人舞都是在略显空旷的舞台上演出,但演员的高雅气质,完美造型,成为观众目光的焦点。光柱中舞姿轻盈如蜻蜓点水,全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人们看到了中国芭蕾舞的希望。
  晚会上器乐演奏更是高人一筹,17岁时获“意大利帕格尼尼大赛”金奖的吕思清演奏《梁祝》已有10多年,如泣如诉的琴声扣动着台下观众的心弦,演奏比较注重戏剧性,在音色、速度、情感变化上都有独到见解。钢琴大师霍洛维兹的门生苇丹文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热烈明快,传递出一种心灵的交汇。宋飞的二胡演奏《洪湖人民的心愿》以其娴熟的技巧和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与理解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声乐节目中一批实力雄厚的获奖演员如戴玉强、幺红、杨洁、廖昌永激情澎湃、热烈奔放。廖昌永演唱了乔羽、黄沾、王国华为《大公报》百年庆祝活动而写的《大公之歌》,再唱《无愁无忧的理发师》,掌声中演员连续谢幕。
  将不同艺术类别的获国际奖项的节目和演员集中献艺,在国内舞台上也不多见,能在数天之内汇集香港,更是难能可贵。
  就晚会的主旨和设想,主办单位之一的香港中华文化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淮说,今年正逢香港回归5周年,又是报业界唯一一份有百年历史的华人报纸的诞辰,在与《大公报》社长王国华、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商量后,马上取得共识,把国内著名的艺术家请到香港来表演,把最美的歌、最美的舞献给美丽的香江,以志同庆。在香港回归5周年之际,举办这样创意非同一般的晚会,也让更多目光聚集在香港这一国际“奥林匹克”艺术舞台上。(附图片)
  中央芭蕾舞团《天鹅湖》剧照。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音乐批评何以缺席
王志安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作品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一些音乐作品患上“节奏心脏病”或“旋律失语症”,便不足为奇。但令人忧虑的是,由于不当的炒作和批评的缺席,强化了一些人们不太健康的欣赏心态,而这种心态反过来又刺激了音乐创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去顺应、迎合听众口味。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音乐,迫切需要在风起云涌后进行一番冷静思考了!
  音乐的“节奏心脏病”和“旋律失语症”,这绝非音乐的发展和进步,更不是未来音乐的趋势和方向。恰恰相反,这是一种音乐的“迷乱”,或说艺术上的倒退。作曲者丧失了节奏美感,致使强弱不和谐,长短无规律,这种音乐让人听起来犹如刺耳的噪音,很不舒服;“旋律失语症”则表现于音乐创作者没有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致使演奏出无组织无节奏的音乐。尤其是在器乐作品中,一些稀奇古怪乱七八糟的声响,让人不知所云。这还表现在声乐上的演唱中,什么说唱、念唱、吵唱,什么嚎唱、吼唱、哭唱等等,简直不堪入耳。然而,对于音乐的病态现象,近年来却很少听见批评的声音,甚或没有真正的音乐批评。没有批评便没有标准,这可能会让音乐创作者自我感觉良好,或者产生新的困惑。那么,音乐批评缘何缺席?初步分析,原因有三:
  首先是作者少。目前,写音乐批评的作者寥若晨星,这很可能是由于精通音乐的人太少的原因吧。而我们见多了有关对歌词创作的批评文章,可这些作者大都是搞文字的,但如让这些不通乐理知识的人去涉笔音乐批评,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为此建议,那些音乐权威、专家和行家,能否拿起笔来也写写音乐批评呢?
  其次是阵地小。眼下,一些有关音乐创作的报纸杂志发行量萎缩,而原创音乐发表后也少有学术批评,批评仅仅成为各类排行榜上的点缀物。而在一些非专业性报纸杂志上也很少编发音乐批评文章。发表阵地小,使原本就“作者少”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在此恳求,报纸副刊或杂志一角,能否也给音乐批评划出一方宝贵的“自留地”呢?
  最后是思想僵。思想不解放,这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原因。现在的会多、榜多、奖多,好音乐却不多。大家一碰面儿,都成了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缺少真实的批评声音。目前,在音乐界尚未形成一种学术激烈争论的氛围,没有争论,更没有争鸣!为此呼吁,音乐人、音乐评论家应重新树立起艺术责任心。
  在所有文艺门类中,音乐最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最能反映时代最强音,群众渴望欣赏到健康而大气的音乐,欣赏到能激发人们生活热情的音乐。当然,这离不开音乐人的辛苦创作,也离不开音乐评论家富有真知灼见的音乐批评!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杨童舒:在历练中证明自己
 张冀
  从《咱爸咱妈》到《太平天国》,再做节目主持人,东北姑娘杨童舒终于有了一方红而未紫的天空。今年杨童舒就有三部戏与观众见面。
  第一部《都市情感》,今年“五一”期间已播出,其受关注程度虽不如历史大戏《太平天国》,亦不可与《咱爸咱妈》相比,但在杨童舒的内心之中却格外看重。作为一部描述京城文化圈现象和人事种种的现代戏,该剧具有浓厚的人文思考和现实批判性。导演吴天明将电影语言运用于《都》剧,以一种拍电视剧罕有的沉稳节奏和耐性把握着故事的发展,给予演员广阔的表演空间。吴导这样一种与常人殊为不同的拍摄理念,激励和感染了杨童舒。在吴天明的悉心指点下,剧中扮演连结多重人物关系的重要角色的杨童舒,对于表演有了从未体验过的了悟。此前的杨童舒对于表演并没有获得自信,也没有确认自己的表演风格。《咱爸咱妈》时期她处于无意识的本色表演,拍摄《太平天国》时有意识地追求技巧,由《都市情感》始她开始体验到上乘的表演应是一种有意识的无意识。杨童舒触摸到一个表演的崭新境界,开始了个人表演事业的转折阶段。
  在刚刚播完的《被告》中杨童舒扮演剧中的被告。杨童舒非常喜欢这个角色。作为同期声剧,人物有大段独白,杨童舒称剧中的台词着实让她经历了一次磨炼。对白不仅内容庞杂,而且导演要求一定得声声入耳,丝丝入扣。台下杨童舒自是花费了不少心血,为求话语真切,杨童舒将台词加工,使之更显人性更合自己的语感,令导演组吃惊不小。
  如今杨童舒正在拍摄新作《冼夫人在海南》。虽有在《太平天国》中出演女状元傅善祥的成功经历,但这一回的冼夫人是南国穆桂英,有多场武戏,还须有气吞万里统领三军的豪气,杨童舒面临表现角色的又一次突破。杨童舒说她就是要在那些看起来有天壤之别的角色里历练自己、证明自己。(附图片)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深情讲述百姓生活,《大哥》真好
  似乎好久没看到这么潺潺流水般深情讲述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终于推出一部名叫《大哥》的长篇剧,让普通百姓当一回主角,让观众在真情实感中动回心落回泪,真难得。这部百姓剧靠平实、朴素,逼真地再现普通家庭锅碗瓢盆油盐酱茶诸多琐事里的甘与苦,讲述亲人之间耳鬓厮磨相濡以沫的喜与愁打动了观众。那些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甚至总为明天的着落担忧、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终日为生活奔波的人们,不是也很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吗?倘若能有更多的导演从呼啸驰骋浮华狂躁厚黑滥情笑闹游戏的荧屏主角堆里跳出来,那真是观众的大幸。  江西会昌县委宣传部 许鹭鹏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真实的《大哥》
  20集电视连续剧《大哥》来自生活,来自群众,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
  开出租车的大哥,经常吃最便宜的盒饭,患上了胃病。家中的老爸在炎热的夏季生病住院,极度危险。老二下岗,弟媳春芳闹离婚,苦了正上幼儿园的孩子。老三的丈夫非法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典型流氓一个。老四谈恋爱,不幸碰到女骗子,不仅没要回钱还挨了揍,反抗一下却因为动作过火进了派出所。幸亏老五这个小妹妹是个现代派,知书达理,否则大哥怎么也应付不了这么多事情。在如此不顺的环境下,在不断的打击与磨难下,大哥心情没有颓丧,而是健康向上,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率领弟弟妹妹一家老小,想方设法求生存谋发展。靠着大哥苦苦支撑,化解矛盾,一家人终于苦尽甘来。
  为了那企盼的眼神,再苦再难也要忍受,越来越老的大哥艰辛的人生让人感动。
江苏省沛县人民检察院 姜晓东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相似的《大哥》
  正在播出的《大哥》,以入情入微的细节取胜,生活味较浓。剧中的表演大多很到位,但也有些细节不真实,感觉有点别扭。大嫂过生日时想到饭店大堂消费,结果被管理人员批评,原来是一场误会。其实,一般星级饭店的员工守则上都有明确规定,本店员工是不能在该店消费的,大嫂作为一名员工,应该知晓。编剧精心设计的矛盾冲突有凑戏的嫌疑。还有该剧和前年播出的《非常代价》中大哥的经历非常相似,只不过少了两女吃醋的镜头。
  安徽省泗县县委宣传部 陈红梅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可怕的《一枚硬币》
  刚出版不久的《中国儿童画报》中《一枚硬币》的故事,让家长们看了忧心忡忡!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如何从飞驰的汽车轮子下抢出一枚硬币,其原因仅仅是不愿看到这硬币上的国徽图案被车轮轧过。不难看出,作者创作的意图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但这种启蒙教育的方法显然有失偏颇!这不是赤裸裸地在教唆孩子去玩命吗?作者的本意诚然并非如此,但客观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此外,倘是面对歹徒或入侵的敌人蓄意破坏和践踏我们的国徽国旗时,理当挺身而出,与其作坚决斗争。可现在只是丢在马路上的一枚硬币而已,咋能让孩子冒着生命危险从飞驰的汽车轮子下抢出来呢,这不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僵化了的思维方式吗?说实话,像《一枚硬币》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是绝对不敢让自己的或是别人家的孩子去读的。
  江苏大丰市大新路99号 左雪文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留痕

一位老故宫人的心愿
单嘉筠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77周年,在故宫工作了一生的父亲单士元已病故4年了。早在1925年10月,由旧皇宫缔造故宫博物院,就是他的供职之始,长达73载。父亲主要是从事原皇宫所藏历史档案和故宫建筑本身的工作与研究。50年代中期直至病故,曾任故宫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及院级顾问等职,一直主持这方面的工作。
  父亲一生的足迹都在故宫博物院。何为故宫博物院?又如何体现这五字之牌匾的本质?当年我面对一个已走过70个春夏秋冬的老故宫人,在其左右时听的最多,也曾看到他以积70年工作所深刻理解提炼出主要思想内涵的文字,更能洞察到他对故宫文物古建保护现实工作的思想。他认为,一个是故宫,一个是博物院,前者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古建群体;后者则是全国最大的博物院。其实这是爸爸单士元在故宫院中工作24年后迎来新中国成立之时最深刻的认识。
  在他故后的日子里,我以全部精力投入爸爸文稿遗作的整理之中。在“文革”前,他写《北京故宫进行修护保养的状况》一文,首次阐述故宫古建修缮保护的主体思想。他写道:“我们现在修缮方针是着重保养、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因此保养工程是主要任务。在保养和修缮中都是把这些建筑物作为文物看待,所以严格地保持它的原来形式及各种实用而又艺术的构件。”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说,要把故宫视为一部传统文化的通史的高度上,同时又是祖国的伟大文物之一,对于修缮工作文中指出,“不能作为一般工程看待,这个工程事务是考古工作,也是科学研究工作,同时还应当采取慎重保持原状的修缮方法,结合历史文献进行,把工作重点放在保养上,并不要求将故宫修得焕然一新,将来也不考虑将它变为新的故宫。”
  1992年10月是院中首办《故宫人》报两周年之际,父亲欣喜题词报端:“热爱故宫,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与院中同仁共勉。1994年他应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参加台湾省海峡两岸传统建筑技术观摩研讨会,曾发言说,从事传统建筑的人,既是护士又是医生,要保持建筑不坏,不得病,这是护士的职责;病了要医生通过医疗手段让它延年益寿,这是职责所在。1997年,他与侯仁之、罗哲文、张开济、吴良镛、李准6位老学者共同投书北京日报,言词恳切地提出关注故宫的环境治理,保护故宫建筑完整,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
  然而父亲毕竟是高龄多病的老人。1998年4月初因患症住院,再没能回到故宫。住院期间他多次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取来他未能写好的有关故宫古建维修、陈列管理、防火防盗及学术工作与研究等有关问题的文章,题目名《“自言自语纪事”》。他几乎一有精神就在病床上专注地写着。一天,他突然抬起头来对我说:嘉筠,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急忙以玩笑语答:您心中的故宫!还有什么别的事务这样牵挂您!爸爸颇严肃地对我讲:“我是在前辈师长指导提携下,与他们在一起,保护整理故宫的文物,共同续写故宫的历史。70年了,前辈师长已归道山,我也白发老朽,但我无怨无悔,你能理解我的话吗?”当时我望着穿一身病衣坐在病床边,以餐桌为书台的父亲,虽体重不足80斤,眼神却深情平静,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在父亲的目光中我看出来了,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安慰与心愿!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母亲河我们共同的关护
廖翊
  “对大江大河的探寻、考察和治理,历来为各国所重视,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惠怀杰如此解释《关护母亲河——惠怀杰大型摄影艺术展》的缘起。此一大型影展于本月21日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同时在“国贸中心”展出一个月。
  惠怀杰今年48岁,祖籍陕西延安。这方神奇的土地陶冶着他的性情,启迪着他艺术的灵性。自他作为专业摄影家以来,镜头始终没有离开养育自己的土地。人民大会堂悬挂的“黄河壶口瀑布”即是惠怀杰的作品。1996年和1997年,惠怀杰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河壶口》和《黄土苍天》摄影展,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新时期黄河大合唱”。
  1999年起,他告别长年厮守的黄河壶口和黄土高原,背起行囊,开始了对5000多公里的黄河的全程追寻与拍摄。就这样,一走就是3年。惠怀杰的初衷因之改变:作为一个母亲河孕育的摄影家,不能只表现唯美,而应该把母亲河的壮美、神奇、不幸、危机以及自己的思考呈现于世,让所有炎黄子孙共同分享母亲河的光荣和恩泽,共同分担母亲河的痛苦和忧患。因为这份压在惠怀杰心头难以释怀的心愿和责任,有了这个《关护母亲河——惠怀杰大型摄影艺术展》。
  记者得以一睹展出的惠怀杰100余幅精美巨作,母亲河昂扬着凛然无畏的奋进气概,大气磅礴,激情澎湃。摄影展将摄影家的这份感受传递给更多的华夏儿女。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导弹旅长》封镜
  由中央电视台和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摄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导弹旅长》,日前封镜。该剧通过一支导弹旅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军战略“铁拳”的事迹,表现了一批军事指挥员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反映了战略导弹部队科技强军、铸造共和国和平盾牌的伟大实践。全剧场面气势恢弘,剧情跌宕起伏。由张锐、徐剑编剧,谷锦云执导,许还山等主演。 (郭振建)(附图片)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管道升作品
标天价
  即将举行的北京荣宝春拍中,元代女画家管道升的手卷《墨竹》估价高达二百二十万至二百八十万人民币,为迄今中国女画家作品拍卖的最高估价。管道升是古代最有名的女画家之一,其夫赵孟頫、其外孙王蒙均为高标一时的画家,史称“赵氏一门”。管道升善画墨竹,但传世作品甚少。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张学友将来京献艺
  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体育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演唱会六月二十八日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香港歌星张学友将在这台演唱会上歌唱《想和你去吹吹风》、《吻别》等。 tHO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七一”前夕,武警湖北总队八支队官兵自编自演了一组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巡回到基层和驻地群众性广场表演,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
  图为该部官兵在表演威风锣鼓。 李忠 谭吉庆摄 tH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