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6-2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让我们的城市——更加人性化和艺术化 '...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让我们的城市——更加人性化和艺术化
顾孟潮
 继联合国授予我国深圳、中山、大连等城市“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荣誉称号之后,不久前,我国建设部评出一批适合人类居住的先进城市广州、厦门、青岛等。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是令世人瞩目的。然而,不容讳言的是,在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存在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城市规划专家将它归纳为十大不良倾向,即大搞标志性建筑物、搞摩天大楼、搞大马路、大搞大草坪、大拆大建、大搞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盲目扩大别墅豪宅、搞“假古董”旅游、大搞城市规模、办公楼越建越堂皇。
  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呢?我认为,对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要有相应的科学理念和评价标准。著名环境艺术专家理查德·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瞩目的艺术。”我想,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只有真正体现了环境艺术的场所性、关系性、对话性和生态性的作品,才是好的环境艺术作品。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环境艺术作品,必须提高它的环境质量和水平,才能够使其更加人性化和艺术化。
  目前城市建设中的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与观念的落后有直接关系。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致发展到污染破坏环境之后,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才逐渐认识到要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和部分历史人文环境。
  人们的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实用建筑学阶段、艺术建筑学阶段、机器建筑学阶段、空间建筑学阶段、环境建筑学阶段。本世纪,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生态建筑学阶段。人们的环境艺术观念形成和发展起来,许多城市把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
  我国环境艺术作为学科和行业,是自1985年起步的。十几年来,我国虽然有大量环境艺术的实践,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在我国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环境艺术处于尚未成熟状态。
  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殊性,其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间,是构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材料、结构骨架,是总体规划设计立意等。所以,规划师、建筑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格外重要。而现在有些重要的城市环境艺术项目,对规划师、建筑师的作用认识不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必须从提高整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入手。一要有明确的环境艺术创作起点——重视调查研究,从“脚底板”开始体验和满足未来空间环境的主人的行为需要和心理需求;二要树立正确的环境艺术理念——这是实现“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的过程,只有当环境与艺术的这种互动处于最佳状态时,方是成功的环境艺术作品;三要认清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它既包括城市公共环境的城市空间、道路、广场、桥梁、建筑物、建筑群、园林、雕塑、壁画、纪念碑、建筑小品,乃至橱窗、广告、栏杆、花池、台阶、路沿等人造景观,也包括天空、山脉、地形、水面、河流、树木、草地等自然景观,还包括属于城市公共环境中起作用但不是固定有形的东西,如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习惯模式、人口构成特点、生产、生活、文化、交际要求等人文因素;四要有科学的环境艺术的评价标准与条件——环境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多种评价标准,目前迫切需要协调多种评价标准的分歧,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
  具有人性化和艺术化的环境艺术作品,不仅追求艺术的环境化,更追求环境的艺术化,即不但有“境意”,更有“意境”,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城市环境达到“精神家园”的层次。(附图片)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压题图)
巴黎卢浮宫是人性化和艺术化建筑的典范。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新书快读

整合的意义
——读《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
毕胜
  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六卷本的《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这是继前些年出版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以后又一浩大工程。近年来出版界致力于文化积累工作,开掘一些重大的项目,每每有大的动作。浙江教育出版社曾先后在美术史书出版方面有一些大手笔。这些相当规模的工程做好不容易,一是要有一批学养精深的作者队伍,术业有专工,才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二是舍得投入,在当今所谓读图时代读者对图书的包装更为看重,对这类美术图书的高品位印制,没有相当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的。高档图书的印制成本不是一个小小的数目,但浙江教育出版社做到了。
  面对波诡云谲的图书市场,出版社既要有效益,又要打名声,“双赢”的期待声不绝于耳,聪明的出版人往往着眼于精品,从一些经典性的大制作入手,抢占出版先机,于是选题的策划唯显得重要。可是大制作要大投入,这无疑又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浙江教育出版社以追求精品和经典性为首要,他们不惜花数年的时间,同数十位专家们合作,把这部浸透了美术研究特别是世界美术史研究的同仁们的心血的大部头,奉献给了读者。从它涉猎的范围之广,采用的图片之多,印制之精美,诠注之详尽,为眼下同类出版物之少有。
  作为一套美术名家作品大典,权威性是它的灵魂,这不仅在于编纂者的功力,还因为它的选题的精当,也在于它的包罗之功。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和考古的新发现,一些艺术史将可能得到新的诠释。这套大典,就适时地收入了自史前人类文明以来,美术领域里的一些重要研究和发现。除收入一些经典作品外,还重点介绍近现代以来的新锐美术家和作品,有的是前卫艺术,力图对世界美术画廊代表作品进行“全息聚焦”。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常见的分期是既定的几大段,大典在沿用其分期之时,又突出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作为重点,把近现代艺术的翘楚都包罗其中。
  美术大典的编纂是以作品介绍为主,还是以文字叙述为主,历来有歧见,而常见的这类图书多是单纯的美术作品为主,或者是少量的文字对美术作品做图解式的点评,但这本大典则不同,它以文字的论述相当的篇幅与图片介绍相应的完备相结合的方式,从论及美术发展阶段性的历史出发,对重点的时期、重点的流派进行评析,但对美术史上影响颇大的人物,则又是以生平活动为经,史实为纬,美术名家的艺术贡献与美术发展史结合起来,进行推介。比如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几大巨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乔托等等,他们的美术成就、艺术活动的介绍放置在时代背景下论述,配之以美术作品,使大典的论述和阐释有了学理的意义。
  当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选题策划也进入一个春秋时代。策划在某种意义决定着图书的市场与命运,但是,即使是同样的选题和策划,也有高下之分,也有优劣之别。一本书的编纂犹如一个高明的厨子,把各类素材进行整合,也就有了新的意义。在本书中,美术的名家名作荟萃,图片精良印制,人物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的生平介绍,都统领在对世界美术发展史的大框架下,既有文献性的收藏价值,又有愉悦益智的观赏性,也不失其学术味,因此,从这些方面看,这本大典的编纂整合之功,不可忽视。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中国京剧音配像系列

承前启后的艺术工程
王永运
  我是个老戏迷,在京、津、沪看了70多年的戏。从国剧宗师杨小楼到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花脸三杰、四小名旦和李、袁、叶、杜,都曾一一寓目。人到晚年,不禁深深回忆起他们的卓越表演,然而,多数名伶已然辞世,健在者也难再登台,我总以为生平这一遗憾恐再也难补了。不料,音配像文化工程做了一件大好事:从1985年提出并着手准备,1994年开始,历时8年,到今天已经为312部演出录音配了像,到7月还有30部戏告竣,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剧目最系统的京剧音像制品。
  在我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后看过两次盛大京剧演出。一是1956年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四郎探母》,由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四郎,张君秋扮演前后公主,吴素秋演中部公主,尚小云演萧太后,姜妙香演杨宗保,李多奎演佘太君,萧长华、马富禄分演二国舅,可谓玉朗珠辉,名重一时。这次我在音配像节目中见到这出戏,颇有“故人重逢”的感觉。二是北京京剧团1959年夏在天津首演《赵氏孤儿》,马连良演程婴,谭富英演赵盾,张君秋演庄姬,裘盛戎演魏绛,演出当中我同马连良先生还有一次难忘的会晤,承他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向我详尽地讲述了他对程婴这一人物的感受和心得。这次演出也列入了音配像,使这类品位极高的艺术精品得到保留、传承,必将在今后对青年演员起到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
  搞京剧音配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参加这一工作的人都能恪尽其职。我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小王桂卿为周信芳的配像,几乎达到逼真的程度。我看他配的《追韩信》、《赵五娘》、《南天门》,顿时使我想起了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观赏周信芳演出的情景。中年演员张学津配演了不少马派戏,也能抓住马派艺术的神髓,获得极高的评价。张君秋的众多弟子分别担任录像,也很出色地体现出他生前的水平。而《赵氏孤儿》配像,在选择演员方面竟然是如此完美。由马连良的亲传弟子张学津配程婴,谭富英的亲传弟子高宝贤配赵盾,张君秋的亲传弟子王蓉蓉配庄姬,裘盛戎的哲嗣裘少戎配魏绛,堪称铢两悉称,美轮美奂。最近我看到一次荀派的《汾河湾》,我原来以为是孙毓敏配荀慧生的柳迎春,不料,孙毓敏只担任艺术指导,扮演柳迎春的却是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龚苏萍,但是她无论表演动作乃至进窑门的水袖身段,均有荀派风韵。看来孙毓敏是认认真真地传授,龚苏萍是老老实实地学习,才有此不凡成绩。
  我还希望,一是能够为“江南第一旦”黄桂秋搞一部《别宫祭江》的音配像,因为他是与周信芳合作并曾经挂头牌的人物;二是把梅兰芳与杨小楼的全套唱片《霸王别姬》配像;三是为杨小楼与郝寿臣的全套唱片《连环套》配像。这些都是京剧中精品之精品,通过音配像,使之广泛流传,当属众望所归。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修养是主课
童道明
今年春节去探望病中的于是之先生。告别时,于先生送我一本华夏出版社新近出的《平民演员:我说于是之》。回家之后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的内容大都是我熟悉的,读起来感到亲切。我和这本书的作者梁秉堃一样,对于是之的艺品和人品都十分钦佩,而且相信,他在演戏上的成功和他在做人上的成功是不可分割的。
  梁秉堃这本新书的特点之一是材料丰富。梁先生的文字生动,也饱含情感,但他言必有据,让人信服。书里引用了大量于是之的文字材料,包括文章、日记、谈话……梁秉堃最后引用的是于是之1981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我学习创造人物的第一课》的演讲,正是在这篇演讲里,于是之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演员修养”对演员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观点。于先生的那句话是这样的:“现在看表演课是主课,可长远看修养是主课,这是一辈子的事。”梁秉堃引用了于是之的这段话之后还加上了自己的联系实际的评点,说于是之的这个“真正决定演员艺术生命的是修养”的观点“不但重要,而且针对性很强……现在大家都忙于拍片、忙于接戏、忙于走穴、忙于应酬,整天、整月、整年都忙得不可开交,连看报、读书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什么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呢?”
  我赞成梁秉堃的这个看法,我要补充的一个意思是,于是之理解的修养除了文化修养之外,还包括思想修养。于是之认为,演员应该是一个对人民、对生活怀有热忱的人,演员应该是一个追求真理、对是非爱憎分明的人。他在一篇题为《表演——真挚的严肃的事业》的文章里有一句警策之言:“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演不好的。”
  中国是一个电视剧制作大国,因此,中国也是一个大量涌现青年演员的国家。面对这些为数不少的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我有时也想象他们演员生涯的前景。这时,于是之的艺术人生就会给我提示,让我有把握地说:他们日后在演艺生涯中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日后如何做人。因此青年演员不妨记住他们的前辈于是之的这句话:“长远看修养是主课,这是一辈子的事。”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有意义的艺术对话
王明贤
  今年年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展览。说出人意料,是因为展览的是一位久违了的前苏联艺术家的作品,作品的收藏者却是一位现旅居纽约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人们不免会有疑问,颇有前卫倾向的当代艺术家怎么会和苏联社会主义艺术联系在一起呢?这个让人有点意外的展览,就是“蔡国强收藏马克西莫夫作品展”。
  现在40岁以上的画家,都知道马克西莫夫的大名。马克西莫夫甚至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1955年2月至1957年夏,马克西莫夫在北京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指导教师和中央美术学院顾问。这位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教学,为新中国培养出像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等一批杰出的油画家。学员后来全都成为美术创作和教学的骨干。如果谈新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的发展,不能绕开马克西莫夫这个话题。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马克西莫夫则是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因此,称他为“一个中国美术史上的巨匠”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20年来,中国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人更多地关注西方艺术,而忽视了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苏俄艺术。对于不少年轻艺术家来说,马克西莫夫的名字是陌生的,有的将马克西莫夫说成“马克西姆”,那是北京一家很有名的西餐厅的名字。看来,口误不仅仅是口误,它说明文化让位于口福了。
  就在出现种种历史误会的时候,我们看到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收藏的马克西莫夫的作品。蔡国强几年来在世界各地收藏马克西莫夫的作品,让中国人有幸再次欣赏到马克西莫夫的原作,使我们重温了美术史,感受到艺术真正的生命力。
  蔡国强毕竟是有眼光的,他把握了艺术史的脉络。他的收藏是一把钥匙,让人们接触到活生生的艺术史。同时,这批收藏也促使我们从20世纪世界艺术史的格局来认识社会主义艺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会从马克西莫夫的作品和教学中发现艺术史上许多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双喜杯天地一瞬

小罗汉
高育文(上海)摄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张火丁科隆唱《江姐》
  张火丁的新编现代京剧《江姐》经过电影导演张元杀青之后,一行45人于6月18日赴德国参加科隆世界戏剧节。
  寻常京剧出国演出以武戏、猴戏为多,现代京剧出国演出的记载只有《杜鹃山》、《沙家浜》在文革期间访问过阿尔及利亚和朝鲜。此次《江姐》出访既是文戏,又是现代京剧。《江姐》将首开主旋律的京腔程韵、共产党人的英雄赞歌赴欧演出记录;张火丁也成为在西方戏剧节上演出革命现代京剧的第一位中国京剧艺术家。
  “江姐”是获得民主和自由的中国人对江竹筠的敬称与爱称。过去我们称她是丹娘的化身,是中国的贞德,是英雄的典型,是崇拜的偶像。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已经过去50多年了,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江姐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理想的象征,一种人格的典范,不仅在中国,就是在追求自由、平等、和平和解放的世界环境中——她,不仅丝毫没有被时光消磨,反而显得更加光彩夺目。这大概就是科隆世界戏剧节组委会主席在听说京剧《江姐》就是表现中国的“圣女贞德”后就决定邀请《江姐》赴欧演出的主要原因吧。(吴江)
(附图片)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我看少儿艺术辅导班(4)

古今婷,河南中牟,职员——
苦了孩子 恼了家长
  我儿子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小班时园里号召孩子参加第二课堂学电子琴。音乐老师郑重告诉我孩子手形好,是弹琴的料。作为家长当然高兴,兴冲冲买回琴,开始“威逼”孩子练。近一年下来,孩子却不会弹一支完整简单的曲子,很令我们失望。我开始找原因,就到学校看孩子练琴。一个大教室,有20多个孩子、两个老师,初学和已学两年多的都在一起学。一到练习的时候,琴声一个比一个开得大,谁也听不清谁的,不怪孩子老是吵着要买干电池,电稍微不足,孩子就听不清自己的琴响。后经人指点说,画画、跳舞都可以上大课,唯独弹琴不能。一个老师一次最多只能辅导一两名学生,这样“乱弹琴”的局面难怪孩子学不好。我们第一次与艺术擦肩而过,“我不行”的阴影无形中蒙上了孩子的心灵。
  第二年,在老师的鼓动下,我们又参加了双语班。一星期学3次,时间是下午放学后一小时。说是一小时,有时掐头去尾也就40分钟。学到第五个单词时,我听见儿子把兔子rabbit读成“软鼻特”,我说不对,儿子说老师就这么教的。找到学校,证实了孩子的说法,出于好意我给老师纠正了读音。在旁听的时候,又发现另一问题。舞蹈班与双语班挨着,跳舞时音乐开得特大,几乎掩盖了双语班听磁带的声音,学生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我提出质疑,老师的脸色却逐渐阴沉下来。
  第二天接孩子时却发现大门口黑板上写着:为了不使您的孩子学习受到影响,请在下课后到班上接。这明明是园里回避问题,糊弄家长,敷衍孩子的一种策略,还要打上冠冕堂皇的幌子。恼人闹心的事还有很多。我们渴望让孩子学有所获,但最担心学校不负责任,贻误孩子。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利群中国绿色行”大型文艺巡演首站亮相张家口
  6月18日在张家口万人体育馆上演了一场以“利群中国绿色行”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为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来说,提高全民族的环境忧患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大计。为此,中宣部、国家环保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内容广泛的环境警示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今年,全国环境警示教育活动组委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利群中国绿色行”大型文艺巡演活动。北京电视台《公益歌曲大擂台》节目组承担了此次文艺巡演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工作。
  该活动历时一年,将在全国15—20个省、市、自治区举行,首演选择在张家口,是因为该市是中国环保事业的发源地。早在上个世纪。张家口地区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三废管理”办公室,拉开了我国环保工作的序幕。为了保护官厅水库,保护首都的环境,30多年来张家口人民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下马了一批经济效益好、但有环境隐患的经济项目;所有的排污企业都建立了环保处理设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0多平方公里,为首都构筑起4道大型绿色屏障。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专家研讨《新诗界》
  由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新世界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新诗界》第二卷首发式暨新诗的革新与诗人的时代使命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着“新诗的革新与诗人的时代使命”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强调新诗革新的必要性和诗人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重要性,它对推动二十一世纪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邮政职工自编自演迎“七一”
  “七一”前夕,北京市西城区邮电局为了形象地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内容,引导大家“人人争做文明邮政人”,自编自演了相声、小品、快板、三句半、歌曲联唱等一批文艺节目。在演出现场,这种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大受欢迎,不时引发出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欢笑声。速递公司职工表演的《感恩的心》再现了邮政职工关爱聋哑人的故事;西四邮电支局职工表演的小品《药》,展示了人民邮电用一片诚心和爱心奉献客户的良好精神风貌。 M3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即将开始
  为促进我国民族器乐艺术的提高和普及,发现、选拔青少年民族器乐演奏的优秀人才,文化部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承办的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已拉开序幕。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的乐器共有八种:扬琴、琵琶、中阮(含大阮)、古筝、古琴、二胡、竹笛、民族打击乐器。初赛采用听审录音的方式进行,复赛和决赛都在北京以现场抽签、现场演奏、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 M3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