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
专栏:
实践“三个代表”加快现代化步伐
本报记者 胡谋
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使深圳农村出现了新面貌。群众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圳的现代化就大有希望。”
干部受教育
今年元月末,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带领该市有关负责同志来到盐田区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听取他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2月,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南岭村提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两周年。在农户家里、在座谈会上,深圳市委要求:深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应该走在前列;广大基层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思群众所想、干群众所盼。
深圳各级干部深入到联系点,走访农户,查看外来劳务工宿舍,与村镇干部和群众座谈。市委领导“沉”到基层一线,包点包村;深圳农村的18个镇、2个街道的1.7万多名干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说:“现在,干部与群众想到了一块。”
在宝安,干部们深入农户,征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在龙岗,区、镇干部“进百个村、入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忧”,针对村级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该区组织了宣讲辅导队,对全区86个行政村的党员干部进行理论辅导;龙华镇的干部与村里的党员结成“一帮一”的学习对子,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许宗衡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首先要触动干部的思想,使干部真正与群众心连心。
群众得实惠
对“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群众的反映,各级干部整理出6个方面的问题,报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许宗衡说:这次农村“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使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在农村得到全面落实,使群众得到实惠。
对于农民年均集体分配收入已经达到9000多元的深圳农村来说,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共同致富奔小康仍然是他们不懈的追求。今年,深圳把继续实施第二期“同富裕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划拨专项资金,加上区、镇、村筹集的资金共11亿元,全部用于扶持欠发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1年底,深圳已建成10个“同富裕”工业园区,欠发达村共兴办各类企业932家,引进投资96亿元,年新增产值24.4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从1998年的9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7.7亿元,欠发达村已由5年前的406个减少到目前的85个。
龙岗区坪地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资金650多万元,建起一条商业街,每月为该村增加9.3万元集体收入;宝安区沙井镇人民医院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对一般病、重病、分娩等都作出了医疗费用封顶的规定。目前,该院门诊病人的平均费用和住院病人平均出院总费用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高兴地说:“这样的医院,才是真正从老百姓利益出发。”
农村在转“化”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提升政府运行速度和服务质量,各级政府机关积极行动。龙岗区大鹏镇要求机关工作人员“不让提速的‘列车’在我这里晚点。”
深圳狠抓农村文明、法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村务公开、镇务公开、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无不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布吉镇南岭村,村民人均年集体收入已达2.7万元,宝安区今年出台全区青年学业、就业、创业的“三业工程”措施,激励青年思进创新。青年们深感自豪:“这使我们真正踏上一条成才成功之路,自觉投身深圳的现代化建设之中。”
宝安区各村干部强化民主管理,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工程招投标制度,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龙岗区龙岗镇爱联村把党员联系群众用制度固定下来,并将全村15个自然村由党员分片包管。
第11版(综合)
专栏: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
不让现代化列车在农村“晚点”
彭晓
切实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这是深圳市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重头戏之一。
在宝安、龙岗,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深圳素以“高效率”闻名,自己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而且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深圳各级政府机关都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着手,主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坪山、石岩、龙华、布吉、光明等镇都实行了政府机构联合办公,为群众办证、办照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不少镇还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和“节假日值班制”,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方便,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福永镇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办公后,群众办照当日即可拿到;松岗镇房管所将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的时间由过去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将合同登记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小时,同时还利用双休日与工商等部门下乡联合办公,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不少政府机构还上门对企业和群众实行跟踪服务。宝安区沙井镇一位外商有意追加投资,但担心手续难办。沙井国土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帮助办理一系列增资手续,使这位外商扩大投资3000万美元。
龙岗区工商系统努力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他们采取七项措施,落实政务“提速”承诺,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减轻农民负担,使全区对“三乱”收费的投诉明显减少。宝安、龙岗区金融系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坪地镇信用社主动送贷款下乡,龙岗镇信用社为几个村制定了合理的财务计划。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深圳农村各级政府机构还深化和完善了“三公开”。在坑梓镇政府大厅,张贴着拟提拔干部情况公示、拟招调人员情况公示等,一台触摸屏电脑可查询政务公开的详细内容。该镇在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又在全镇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并逐步试行企务公开。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投资和创业环境,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优化了政府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
第11版(综合)
专栏:
群众不满意就改 群众盼望的就干
田静
“群众不满意就改、群众盼望的就干”,在深圳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这句话已经成为政府机关和基层干部们的共识,成为他们“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进机关作风的自觉行动。
在深圳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去年8月,宝安区委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主题,开展了“征集百条好建议”活动。党员、干部们走村串户,很快就提出了近800条代表群众要求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区委、区政府迅速提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有人反映方一家食品公司搭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豆制品,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同时,在全区国有企业中开展“狠抓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形象”的活动,完善了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行政时效,深圳农村不少单位缩短办事办文时间,联合办公,更新服务手段,实行服务承诺制,推行上门服务等整改措施;同时加强纪律约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群众盼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圳农村的不少单位就把帮助农村基层找到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村民们说,过去干部办事拖拖拉拉,现在干部办事雷厉风行;过去怕干部上门找麻烦,现在盼干部上门解决困难。
在深圳农村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面对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宝安区石岩镇和龙岗区坑梓镇的村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马上就办。
由于“马上就办”,这两个镇的群众已经感受到“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群众说,学习教育活动使村干部的作风转变了,不少平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石岩镇根据群众的呼声,摄制了一部《关心我们的共同家园》的电视专题片,集中反映群众意见很大的环境污染、城市垃圾等问题,对村干部触动很大,当场表示坚决改进。水田村针对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购买了2万多株树苗,上山植树。处在重点水源保护区的塘头村,对辖区内影响村、镇整体形象的建筑设施,特别是水库周边的43家养猪场全部予以拆迁。坑梓镇金沙村一直没有文化设施,村里也曾想建一个文化广场,但迟迟没有落实。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群众对此提出意见,村委会马上投入1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广场和图书室。石岩村村委会以村集体资产担保,向银行贷款470万元,支持较困难村民小组兴建工业厂房。
第11版(综合)
专栏:
在希望的田野上
古今
深圳要在“十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各镇(街道)的干部们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宝安、龙岗区级领导班子落实包点责任制,深入研究各镇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助各镇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规划。
宝安各镇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工业、“三高”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的步伐,龙岗各镇突出了加工贸易和旅游经济的特点,今年上半年,两区的招商引资、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好势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促使深圳的农村干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总体要求进行城镇经济规划,努力提高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加速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坪山镇集思广益,进行高起点规划,制订了《江岭村总体规划》,为把江岭村建成深圳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示范村提供了保障;由于深圳机场征地和西部田园风光控制用地,宝安区福永镇通过内部调整,划出一部分土地给严重缺少土地的村用于发展工业;地处大鹏半岛的葵涌镇过去基础较弱,去年,这个镇注重环保,注重保持生态平衡,推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走廊”,吸引有实力的大公司前来投资,经济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第11版(综合)
专栏:
历史性的跨越
——访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永江
本报记者 蒋建科
“如果说秦山核电站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造成功,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的并网发电,可以说是中国核电事业在国产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在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之际,负责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秦山第二核电厂)建造和运营的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党委书记李永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1987年国务院批准立项开始,到今年4月17日投入商业运行,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设历经了15年。15年里,工程建设者们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国产化道路,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
李永江说,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在建设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首先,本着“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的设计参考了法国设计、建造的大亚湾核电站,由于冷却剂回路由3环路改为2环路,使得反应堆堆芯、主回路系统布置及相关系统发生了一些改变,给设计带来很多需要妥善处理的新课题。其次,由于90年代初国内筹资困难而不得不引入国际贷款来购买设备,又为了打破独家索要高价的局面,不得不与多国供货商谈判并引进其设备,因而导致设备接口复杂,对与设备有关的施工图的设计产生较大影响。第三,由于我国核电处于起步阶段,在建造标准上又要求与国际接轨,客观上也增加了建设难度。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施工图设计远远落后于现场施工的需要,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在开工时施工图的储备量还不到6%。
李永江说,正是这些客观上形成的困难,激励着我们为核电国产化而拼搏,同时也为我们锻炼队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谈起秦山二期成功的秘诀,李永江说,首先,各级领导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是秦山二期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浙江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几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仅在2000年就亲自主持召开了7次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现场协调会,对解决设计进度、协调多方面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采取“制定详细施工作业计划”等六项措施,带领全体职工日夜奋战,逐步扭转了工程建设的被动局面,保证了一号机组主要工程节点目标按计划实现或提前实现。
其次,大团结、大协作的精神也是秦山二期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到过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现场的人都说,秦山二期工程是同期在建核电项目的“难中之难”。各个参建单位纷纷发扬大团结、大协作的精神,不讲条件,不分你我,形成了共建秦山二期的合力。1988年夏季,在未封顶的安全壳内,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上千名工人奋战在不同的工作面上,救护车就停在现场;有时连续几天下大雨,工人们就等在现场,雨稍小一点就登上工作面绑扎钢筋。
秦山二期的成功更得益于技术创新。秦山二期不仅在自主设计上跨越了一大步,而且在设备制造国产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采用与国外厂家联合设计等形式,把国外先进的设计有效地转化成自己的技术,在压力容器等55项定点设备中,有47项可基本实现国产化。而对国内已经有设计和制造能力的设备,坚持走科研开发之路,加大开发力度,也大幅度提高了设计和制造水平。
秦山二期的成功还得益于管理创新。坚持管理创新是秦山二期的一次成功实践。在许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秦山二期探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新型管理模式,采用合同化管理,严格按程序和合同办事,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在从土建、安装到调试的各个阶段,突破常规施工组织方式,不但组织好交叉作业,更让安装队伍提前介入土建,维修、运行、调试人员提前介入安装,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缩短了调试周期,不但抢回了被种种原因延误的工期,而且使一号机组提前47天满功率投入商业运行。实践证明,坚持现代企业制度和现场协调制度是秦山二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现代化管理与我国大型核工程建设的成功结合,是我国自主核电工程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
李永江说,随着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充分表明了我国已经完全拥有了自主设计、建造、管理、运营6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的能力,标志着我国核电国产化水平又跨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打下了基础。
第11版(综合)
专栏:
虽然天气炎热,安徽合肥花冲公园内的书市依然火爆。每到周末,一大早赶市的人就纷至沓来,书商们也早早把各类二手书、杂志等摊开摆好,任人阅览挑选。图为大学生背着书包来买书。 蔡东平摄
第11版(综合)
专栏:
河南培育出彩色小麦
新华社郑州6月18日电(记者訾红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这五颜六色的麦子是天然生成的。河南省南阳市小麦育种基地的育种专家告诉记者,经过他们多年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终于在我国首次培育出了彩色小麦。据专家介绍,这些黑色、绿色、咖啡色等彩色小麦不仅能吃,而且还有保健作用。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我国粮食总量的25%。作为我国小麦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省南阳市,在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的带领下,科研小组经过10多年的艰辛努力,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方法,终于在200多亩农田里长出了黑色、紫色、绿色、咖啡色、蓝色等五颜六色的小麦,其中新培育出来的绿色小麦在全世界较为罕见。
这种彩色小麦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因此在小麦种皮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而这些微量元素对人类能起到保健作用,因而又被称为保健小麦。专家称,彩色小麦一旦开发成系列彩色保健食品批量上市,可促进品种改良,带动良种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收贮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生化药品业的开发。
据悉,目前美国只在食用面粉加工中人为加入多种微量元素,而南阳市小麦专家培育出来的彩色小麦却是自然生成的。
第11版(综合)
专栏:
民族医药争气歌
——上海绿谷集团科技创新之路
许建军
5年前,吕松涛被这样一组数字深深刺痛: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中国拥有70%至80%的中草药资源。但是,在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的国际中草药市场上,中国仅仅占有3%的市场份额。
面对中医药的困境,上海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坚定地选择了中医药现代化之路,并使绿谷集团连续3年成为“上海市百强高科技企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与其跟在西方后面搞仿制,不如挖掘民族瑰宝搞创新,这是上海绿谷集团的理念。近年来,他们将目光紧紧盯住民族医药的宝库,先后开发了灵芝、枸杞、苦豆子等产品,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年利税达1亿元。
1997年,绿谷集团实施了“东方神草”工程。他们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灵芝研究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是国内最强的药物开发机构之一,特别是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该所先后完成了“灵芝对多种培养人癌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灵芝的作用机理研究”等课题,为中国灵芝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有人评价说,中国的医药保健品行业缺乏恒久的生命力,“富不过五载”。然而,绿谷集团却创造了销售额连续5年攀升的奇迹。其奥秘就在于:以现代医药技术为手段,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让中草药真正成为促进生命健康的“神草”。他们开发的中华灵芝宝等产品,采用高科技的提取手段,具有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受到医学专家的高度评价。2001年,他们与中国抗癌协会等联合举办了“百名抗癌勇士迎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大型公益活动,通过不寻常的生命之旅,在全国掀起了防癌抗癌知识的宣传普及浪潮。同时,他们还推出了绿谷社会医院、救济贫困患者等公益活动。
关于绿谷集团的科研开发思路,吕松涛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推石头”:一块石头,如果从山下往山上推则劳心费力,甚至无功而返;而从山顶往下推,则会不断加速运动,省时省力。绿谷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山顶的石头推下去!山顶的石头从哪里来?从科技中来。因为只有靠科技的力量才能把石头的“高度”提升起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草药行业一直存在着低水平重复、主要成分标准不清、疗效不够确切等问题,加之出口大多是低附加值药材,其状况恰恰就如推着山下的石头一样,举步维艰,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而绿谷所注重的就是利用现代医药学手段开发传统医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之为世界医学界认可。
要实现“推石头”战略,唯一的“助推器”只能是高科技。为此,绿谷集团提出了“无编实验室”的概念。“无编”就是无编制,企业内不设立专门的实验室,也不需要配置大量的科研设备,但每年要为一些国家级的权威科研机构提供经费,使之以一流的人才和设备从事有关项目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不在绿谷编制内的“绿谷实验室”,从而使企业对项目投入的风险化解到最小。近年来,绿谷大力拓展这一理念,先后与北京、上海等几十家基础性和临床科研机构进行了众多项目合作,为产品的开发和企业发展创造了高科技的平台。
绿谷集团认为,要想尽快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就必须像围绕着原子核运转的电子那样,当在低能极中积累了足够的能量后,便迅速跃迁至一个相应较高的能极上,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向更高能极跳跃前进。当然,这种跳跃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电子一旦能量不足,便会迅速坠落,回到低能极中去。绿谷人对实现这种跳跃式发展充满了信心。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绿谷集团合资,在张江开发区创建了上海绿谷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强联合使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也使企业拥有了雄厚的竞争资本。专家认为,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的上海绿谷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将会形成三大优势:先进的体制、一流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市场开拓力。作为首家进入“张江药谷”的民营企业,绿谷集团的目标是:在第一个五年,首先投资1.2亿元,启动丹参多酚盐系列产品,使之成为国内丹参产业的龙头企业;第二个五年,进一步开发一些重量级药物,推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产品,使之成为国内中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最终建成集药物开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为我国中药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品牌的核心是技术含量。目前,绿谷集团在灵芝等领域的科研投入已超过日、韩同类企业,并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灵芝的提取、分离、精制水平均达到了西药生产的国际化水平。他们用成功的实践再次证明:中药不再是“膏丹丸散,神仙难辨”,也不再是“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一喝一大碗”,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民族瑰宝。
绿谷集团有一个梦想:在世界的舞台上,挺起中国民族医药的脊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