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6月19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6-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候选人名单和先进事迹简介 '...

第12版(专版)
专栏:

“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候选人名单和先进事迹简介
  公告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战略,激励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发扬拼搏、创新、攀登、奉献精神,推动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事部、科学技术部决定联合评选表彰一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经各地区、各部门推荐,初步评选出“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候选人。为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群众路线,进一步体现评选工作公开、公平的原则,受评选表彰“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本报特刊出45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候选人的简要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6月19日-6月23日。在此期间,如对候选人有何意见,请告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电话:010-84220943。
  2002年6月19日
  李桓英,女,81岁,首都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麻风病治疗工作40多年,经常深入麻风病高发区,首创“短程联合化疗”疗法,为实现我国麻风病复发率低于1%的国际卫生组织要求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张伯礼,54岁,教授,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医药几个关键问题现代研究》计划起草者之一,承担了国家重大攻关课题40多项。在中医诊断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及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获得者。
  曹谊林,48岁,教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在国际上首次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在裸鼠体内完成了人耳廓形态软骨,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组织工程研究,先后完成了组织工程化软骨、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构建及组织缺损修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
  张洪松,48岁,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作物栽培科研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应用系统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现代科学技术优选栽培和生产布局等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
  王顺道,59岁,主任医师,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奋力拼搏,多次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在脑血管病防治、诊断和康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谢克昌,56岁,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完成了“煤电解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等15项重大科研项目,在依据煤气化规律优化脱硫净化技术及产品开发、煤的催化气化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旭日干,62岁,蒙古族,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校长。攻克了家畜体外受精这一世界性难题,成功地进行了山羊、绵羊的体外受精,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山羊,被誉为“试管羊之父”。其成果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安静娴,女,73岁,工程院院士,东北制药总厂研究院教授。主持完成了磺胺嘧啶重大工艺路线的改进工作和抗疟新药“脑疟佳”的筛选及合成路线的设计,成功地开发了头孢系列五种新药。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杜丽华,女,51岁,高级经济师,吉林远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主持研制了“石龙清血颗粒”、“蛹虫草菌粉”等中药新药,开发出了虫草系列保健品。在较短时间内使一个仅有20万元资产的小厂,发展成为年工业总产值3.6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孙海军,57岁,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省伊春市双丰林业局福民经营所副所长。大学毕业分配到双丰林业局,一干就是30多年。带领职工造林11万亩,成活率达到97%,采伐迹地更新率为100%,创造了高寒地区造林史上的奇迹。
  欧阳平凯,57岁,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他的“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的应用”等多项科研成果,为促进我国生物化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叶宏明,69岁,浙江省轻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发明了杭州紫金土代替传统乌龟山紫金土创制南宋官窑瓷技术,为恢复已失传700多年的龙泉青瓷和一代国宝南宋官窑瓷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和国家发明二等奖获得者。
  吴华夏,49岁,研究员,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创造性地解决了特种显示技术领域的系列重大难题,使我国特殊时空状态下的综合显示成为现实,为推动我国特种显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赖爱光,60岁,教授,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组织完成了“大视场精缩镜头”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几十项,其中50项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配套光学产品的空白,多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
  江风益,39岁,教授,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的基紫光、蓝光、绿光和白光用的外延材料研制工作,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半导体紫外发光二极管,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孙丕恕,40岁,研究员,山东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主持开发出中国第一代0520系列微型计算机、第一台拥有知识产权的SMP2000小型机服务器、第一台信息安全服务器和浪潮金盾信息安全电脑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获得者。
  王纪年,53岁,研究员,河南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机电加工企业,组织研制高新技术产品223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许继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72%以上。组织实施了量化动态人事管理等三项国企制度改革。首届中国企业家创新奖获得者。
  傅廷栋,64岁,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首次发现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的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育成华杂2号等多个优质杂交品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刘筠,73岁,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主持完成了“甲鱼人工繁殖和技术推广应用”、“甲鱼繁殖生理和人工养殖的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鱼类和水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和国家发明三等奖获得者。
  黄小池,女,49岁,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持研究开发完成的“无氟节能电冰箱技术”和“碳氢物质替代氯氟碳类物质制造系统工程”等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国家电制冷业的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陈保善,43岁,教授,广西大学分子遗传研究所所长。主持建立了分子比较真菌病毒学系统,实现了病毒基因组成与真菌病毒力及其特异性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设计更为有效的生防病毒及其制剂来控制板栗疾病找到了新途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获得者。
  黄润秋,39岁,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主持和参与了长江三峡工程等西部30余项重大水电、交通建设工程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攻关,主持和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近20项。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
  吴大华,39岁,侗族,教授,贵州省民族学院院长。作为贵州省第一位法学博士,多次参与地方立法起草和论证工作,出版《民族法学通论》等专著5部,《犯罪与社会》等合著13部,教材21部,发表法学论文110余篇,为贵州省的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有勇,47岁,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的基础、应用和示范推广研究,提出了“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和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理论”。两项国家专利获得者。
  多吉,49岁,藏族,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地热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参与发现了铯硅华新矿床,创建了铯硅华矿形成机制方面的新理论,主持完成了羊八井热田深部高温资源开发性勘察项目,取得了高温地热资源勘察的重大突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舒德干,56岁,西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动物门类起源”的研究,并取得系统化成果。最早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昆明鱼、海口鱼和“古虫动物门”,在生物演化史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
  樊锦诗,女,64岁,研究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最早提出用计算机永久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的构想,主持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研究》,发表《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等论文,揭示了各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
  杜德志,38岁,研究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主持完成了“863”项目“双低、高含油量、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选育”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革新了高海拔地区种间替代春油菜种植模式。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
  何季麟,57岁,工程院院士,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完成“超高比容钽粉”等多个国家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在钽粉、钽丝研制生产、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提高了中国钽铌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夏训诚,68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多次组织塔克拉玛干、罗布泊科学考察,参与了沙漠公路科技攻关的策划,努力促进沙漠化研究的国际化,为正确认识干旱地区的环境变迁,指导开发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迟福林,51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转轨时期体制改革政策与理论研究,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书籍60多部。他提出的中国社会保障模式、劳动力产权理论等建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郭予元,69岁,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提出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需分三个阶段发展的思想,首次在我国系统研究了麦种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肖培根,70岁,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药用植物研究和现代中药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出版了《中药志》、《新编中药志》等重要中药专著,发现了药用植物的新种和新变种,发展了“药用植物亲缘学”。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
  郑绵平,68岁,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主持建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盐湖科学观测和提取锂盐基地,发现了耐寒性富β-胡萝卜素盐藻,取得低成本提取碳酸锂的技术突破,为建立陆相成钾理论做出了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者。
  李小文,55岁,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教授。建立和发展了“地面目标二向性反射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国际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取得了“大熊猫主食竹——箭竹的遥感测量与生态监测”等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公认。
  于魁智,41岁,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全国公认的京剧表演老生行当佼佼者,被京剧界誉为新世纪青年演员中最有号召力的代表,多次参加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并获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第一名。
  罗京,41岁,播音指导,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承担了党的十五大、香港回归等多个重大事件的播报工作,关键时刻准确无误,显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他的《播音——语言的艺术》、《从重大题材宣传报道看播音员的素质培养》等专著,为播音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镇华,71岁,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提出了综合防治血吸虫病流行滩地的新理论,建立了适合不同类型造林抑螺防病的林业生态工程模式,抑螺防病林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中被群众称为“救命树”。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董立清,60岁,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较好地完成了长江流域、嫩江及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预报工作和香港回归、国庆50周年等专项预报服务,及时有效地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气象情报和预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王天然,59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机器人示范工程,开创了我国机器人技术在企业中批量应用的先河。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李学勤,69岁,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的《战国器物标年》、《战国题铭概述》等文章,促进了古文字学的一个新分支——战国文字研究的形成。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担任首席科学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贾承造,54岁,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成功认定塔里木盆地属于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提出油气基本分布规律和油气并举勘探方针,为发现和探明克拉2大气田,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刘蕴博,39岁,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负责完成了一汽重型系列和超级重型系列车型产品设计开发工作。他的“汽车转变制动稳定性动态模拟”等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范英俊,58岁,高级工程师,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不断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使一个三线钢铁企业发展成为钢铁、铸管、机械多业并举的大型企业集团。解决了球墨铸管综合生产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康红普,37岁,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室主任。组织开发了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有效遏制了顶板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软岩巷道底臌这一世界性难题,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成绩卓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附图片) Dv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