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6-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把“5·31”讲话精神贯穿理论工作 '...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
——中宣部召开的理论界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座谈会发言摘要
把“5·31”讲话精神贯穿理论工作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雒树刚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一步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对于胜利召开党的十六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5·31”讲话,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是当前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讲话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要把“5·31”讲话精神贯穿于理论宣传工作。紧紧围绕迎接十六大、宣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认真学习“三个代表”、深入宣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大力宣传新时期党的建设成就,进一步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进一步兴起宣传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辉煌成就的热潮,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十六大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把“5·31”讲话精神贯穿于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关系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对当前重大问题作出科学解释和理论说明,理论工作才能与时俱进,繁荣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应自觉地站在时代高度,立足理论前沿,针对群众思想特点,着眼群众理论需求,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理论概括,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理论提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成果,为促进理论工作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 黄楠森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并把它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构成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精辟概括。“解放思想”的根据是世界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的发展;“实事求是”的根据是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具有时代的针对性,而且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更完整地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列起来,并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提高到“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同样具有时代针对性,并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形势要求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要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实际上已经逻辑地蕴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之中,江泽民同志把它明确地提出来,就更加有针对性地完整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已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
  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色,党的领导保证了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需要其先锋队进行概括和表达;人民民主是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但民主体制仍需要集中,需要科学的指导,即对各个方面、对人民群众中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和愿望进行综合,形成统一有效的意志和可以付诸实践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要保证人民民主实践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其次,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不断扩大和提高,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
  最后,依法治国是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顺利实施的根本手段。无论党的领导的实行,还是人民民主的推进,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无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民主政体,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任何违反法治原则的所谓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罗国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也需要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两者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出,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并把它提高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条件是基础,一切精神力量都有着深层的物质动因,但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精神力量曾经发挥并且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是不应忽视和低估的。不但包含科学技术方面在内的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而且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美好而又极其艰巨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柱,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在一定情况下,精神力量可以成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民族精神的力量,更有着特殊的作用。
  精神,对人来说是最可宝贵的。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说,没有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没有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要“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因此,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它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邢贲思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既是对党的80多年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党的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僵化的教条,那种凝固化、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但毫无用处,而且会给实践带来极大危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使它不断得到发展,它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待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就是这种科学态度。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解决了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可以说,能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是我们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承担着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任务,肩负着人民群众的希望,因而就不能不把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地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不能不把党的建设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因此,“三个代表”不是单纯的党建理论,而是立党与执政兴国二者统一的崭新理论。这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之处。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江泽民同志为我们全党作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表率。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求是杂志总编辑 王天玺
  “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这是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共产党人,必定是有着浩然正气的人。
  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体现于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凝结着人类的浩然正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完成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强大理论武器。全党同志只要真正坚持我们时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三个代表”统领我们的工作,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的党就会充满浩然正气。
  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体现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保持先进性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时候,我们就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就在社会上树立了浩然正气。
  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还体现于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执政为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是否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善谋富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并且坚持同腐败行为作斗争,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就能团结人民、凝聚人心,形成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文海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当代中国,我们之所以必须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因为“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文化建设,就能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既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通过文化创新,创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个代表”要求不仅是建设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也是衡量和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和尺度。在当代中国,是不是真正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要看文化是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看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公民是否茁壮成长,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否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这些正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用“三个代表”要求来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按“三个代表”要求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家福
  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与时俱进地开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提高立法质量,构筑依法治国的坚实根基。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使我们制定的法律更加充分地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更好地集中统一地行使立法权。凡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凡是涉及人民权利与利益的问题,都应当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立法,克服部门与地方通过立法争权夺利的现象。
  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动依法治国进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涉及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规制与行使,又关系到政府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规范与运行。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高度,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它们三者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当家作主的人民,依法治国的依据就是体现当家作主的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同时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也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受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依法治国这一事业推向前进。同时,党应当通过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受法律监督。只要我们把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北京大学教授 吴树青
  “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这一重要思想,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就必然要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问题是关系到能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系到党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们面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又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经受住这些考验,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了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入21世纪,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经济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开局良好。纵观全局,今后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以及“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致力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用“三个代表”指导各项工作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宏
  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是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对我们党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根本前提和标志。“三个代表”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科学概括,是我们党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的集中体现,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时俱进,自觉地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科学指南,又对我们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就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加快民族振兴的步伐,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社会前进脉搏的敏锐把握,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就能按照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从更高起点上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敏锐把握,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就能正确应对时代变革提出的挑战和考验,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时代的精华,是我们在历史发展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根本法宝。在新世纪,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杨春贵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是我们党履行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做到: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而迷失方向,就会走上邪路。第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第三,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做到“三个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第四,科学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要使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通过对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使理论富有时代精神。为此,我们既要自觉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随时总结和概括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又要开阔眼界,努力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全人类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sPs品论天涯网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

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 许志功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刻总结了我们党80多年的基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深刻反思。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政治优势,这种优势是党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既保持先进性又体现群众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优势;是党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中,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势;是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能够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为执政党手中有权,权力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又可能使党脱离群众。可以说,目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子都在脱离群众。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完成新世纪的各项历史任务,决定了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0多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 sP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