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与思考
“虾有虾路”
——从江苏盱眙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思路
本报记者 顾兆农
俗话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如果说,苏南那些发达县(市)是一条条大鱼和肥鱼的话,那么,苏北的盱眙县,恐怕只能是只虾子。昆山、江阴和张家港这些县(市),去年的财政收入都超过了30亿元,而同处江苏的盱眙,年财政收入还不到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需要加快发展。而发展的思路,往往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盱眙有龙虾
这里说的龙虾,与高级宾馆和饭店现在流行的那种海产龙虾不是一回事。它是生长在淡水湖泊和沟渠里的一种“野货”,体积小于海产龙虾,而又明显地大于河虾,繁殖能力极强,近乎蝗虫之类,不可人工饲养。仅盱眙一地,年产量就达1万吨以上。最早,盱眙人是不吃这“虫”的,农民抓到以后,碎其身,沤作肥。
盱眙人捉龙虾、吃龙虾,应该是与南京人联系在一起的。
至少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爱吃野菜的南京人,兴吃这“虫”,至今势头盛而不衰。
盱眙近南京,两地间100余公里,车程1小时余。
这虾,在600万南京人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文化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纯粹是民间的、自发的。把发展的可能性及时而有效地转化成了货币形式的财富,这就算是抓住了商机或者叫机遇。盱眙人敏锐地看到,南京市场要的,正是自己有的。于是,自2000年始,盱眙人借“中国龙虾节”之际,凭地利之势,以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经有盱眙特色加工过的龙虾为媒,在南京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硬是把南京人的“龙虾”情结给进一步激活了。这不,“节日”期间,加工好的盱眙“十三味龙虾”拿到南京几家宾馆外卖,购买者一边怨贵,一边还心甘情愿地冒着酷暑排队购买。
一时间,盱眙龙虾风靡南京乃至周边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在南京,仅冠以“盱眙龙虾”的餐馆就达上千家之多。以前这县的知名度不高,加之县名这两个字又有点儿偏,因此,常有人把它念成“于台”(实际应读“xūyí”)。如今,这样的事少多了。
龙虾可兴县
其实,盛产这种龙虾的地区,岂止盱眙。在广袤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地方都有。然而,是盱眙县委、县政府最先打出了龙虾这面旗。2000年,盱眙就搞了首届龙虾节,当时,主要在当地自娱自乐。去年始,往南京“闹”,今年继续,而且,声势一年比一年大。以后,他们还准备打到上海等地去。
“旗帜”打出来的初步成果是,整合了资源,打出了品牌,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由于盱眙龙虾出了名,这里产的龙虾就格外好卖,而且,价格还高。盱眙现在有10万农民参与捕虾、贩虾,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本不起眼的龙虾,已经成为盱眙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龙虾节”造就出杨四阳、叶安国、许建中等一批“龙虾大腕”级的老板,常州一家饭店邀请杨四阳作“十三味龙虾”烹饪技术的现场传授,对方一次付给杨四阳的技术转让费就达6万元。为奖励参赛的厨师,盱眙曾制作了100块成本为几百元的金牌,私下竟被炒到了上万元。现在,盱眙每年出口的龙虾达2200吨,创汇300多万美元。说盱眙初步形成了一个龙虾产业,名副其实。
“龙虾节”成了盱眙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节”前“节”后,盱眙县委、县政府围绕此事做足了文章。
去年,投入1.2亿元新建的二环路、大庆路、嘉喜大道、魁星大道等,成为激活盱眙经济的“快车道”。其实,这些基本设施项目的建成,本身也是盱眙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之一。因为“龙虾节”的名气,盱眙向上、向外、向内引资的力度更大了,理由也更充分。没有外力的支持,年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的地方,一年如何拿得出1.2亿元来修路?
在盱眙,记者看到,少数山头被劈得缺胳膊少腿的,石头裸露在外面。盱眙人说,那是贫困年代留下的历史遗憾——开山采石,现在已经全面停止了。县委书记王友富对记者说,靠山吃山要有新吃法,过去靠山开采石头,今天则要依此大力发展旅游业。去年,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0余万元,竣工了都梁公园等十大项目以及明祖陵等数十个景点,去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了60万人次,较上年足足翻了一番。三届龙虾节的主要策划组织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金星说,实际上,盱眙人是用“第一虾”钓出自己的“第一山”、“第一泉”和“第一陵”,连缀出旅游、生态和文化等一串串的亮点和卖点。去年,盱眙重点抓了一批工业投入项目、农业特色项目、旅游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盱眙及盱眙人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盱眙的启示
谈到近年盱眙的发展,王友富说:
——要顺势而不能逆行。顺群众的心愿,顺市场的需要。以“龙虾节”为例,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捕捉———贩运——加工(包括专门的调料!——烹饪——吃客,一条龙,都是广大群众自己连接起来的。政府的工作,是进行资源的整合。
——做事而不是“做秀”。“龙虾节”场面不小,声势很大,但是,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完全是市场化运作。今年,势头更好,不少外地企业主动要求加盟“龙虾节”。通过“龙虾节”,盱眙明显提高了引资的力度,全面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盱眙发展的平台。
——富民而不扰民。见到县领导,盱眙有的工商个体户向他们建议说,能不能每隔两个月就搞一次“龙虾节”?
王友富说,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有世界眼光,更要有市场的头脑;既不好高骛远,更不能无所作为,抓住一个亮点,就可能激活全盘;欠发达地区也有自己的兴奋点,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巧妙利用。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在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有一位私营企业主,在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救了八条人命。花了不少钱,还耽误了生意。他究竟获得了什么?
张月华:一位企业家的雷锋情结
夜幕下,公路旁,一辆摩托车横卧地面,一男一女躺在血泊中。“救救我们吧!”一位戴眼镜的姑娘向驶过的车辆不停地拦、不停地求。一辆桑塔纳戛然而止。与广东客商谈生意的张月华欲开门下车,可车主说,“张总,算了吧,万一人死在车上,太不吉利了,我们广东人很忌讳的……”张月华没有迟疑,迅速把昏迷中的男青年抱上了轿车。被他的举动所感动,旁边一辆桑塔纳的司机也将受伤的女青年抬上了自己的车。一前一后直驶宁波急救中心。
抬伤员,招呼家属,联系医生。当时,男青年昏迷不醒,女青年瞳孔放大,闻讯而来的伤者家属又没带足够的钱,就是带足了钱医生也不敢保证救活,除非奇迹发生。见囊中羞涩的家属忧郁,张月华掏出3000元塞给家属先用。回到家里,妻子抱怨丈夫上午接待外商时刚换上的一套崭新西服沾满了血渍……可喜的是,奇迹真的发生了:男女双双活了过来。
发生在今年4月宁波市的这幕悲喜剧,是42岁的张月华3年来的第八次。当过兵,干过人事工作的他,10年前下海经商。办起了鄞州波华工艺塑料有限公司。每当听到有人呼喊“救命”、看到有人倒在血泊中时,他总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在部队服役时,张月华就崇拜雷锋学雷锋,为此还立过功。
1999年4月20日下午,正在高桥镇长乐村探望母亲的张月华,忽然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他循声奔去,见一女子抱着个已停止呼吸的溺水小女孩在号啕大哭。张月华忙上前把孩子放平,然后趴下,对着女孩的口做起了人工呼吸。约过了20分钟,孩子的眼睛慢慢睁开,吐出了一摊污水。同年12月8日,正在上班的张月华听说附近工地有人触电,便立即赶过去。只见搅拌机旁的泥地上躺着一中年人,脸发紫,已没了呼吸。他先叫人切断电源,然后跪在地上,口对着那张满是泥浆唾沫的嘴做起了人工呼吸,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半小时后,这个外地民工终于起死回生。
为救人“撵”外商他也在所不惜。也是一个晚上,张月华开车送日本客商桥本回宁波市区。途经高桥镇联升村的一条机耕路时,见路中央躺着一个“血人”。他用商量的口吻与第一次来公司洽谈商务的日本客商说:“桥本先生,请你下车先回我公司,我得立即送伤者去医院。”桥本点头称是。张月华驾车把伤者送到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医生说,此人要不及时送到,就无抢救希望了。当一切安置妥当离开医院时,张月华方才想起半路上被自己怠慢了的日本客商,于是急急赶回公司向外商致歉。
在张月华的办公室里挂着许多面锦旗,那是被他救过的人送来的。这几年,张月华救人破费不少,时间也搭进不少,商海沉浮,可他的企业却日益红火,10年间,从家庭作坊成长为资产近千万、员工上百人的小明星企业。在他的主要客户中,就有那两位曾被他“撵”下车的广东和日本客商,“张经理品格高尚,我们跟他做生意塌实”。员工们也一心一意为企业,因为他们认准了这个理:张总连素不相识的人都肯帮,怎会亏待我们呢?构建一个人帮人的社会,每个人的付出都会有回报,这正是张月华的期望。(附图片)
张月华(左)从受助人手中接过锦旗。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西安保护历史名城有法可依
桂林环境治理扮靓山水名城
本报西安6月11日电 记者郑少忠报道:陕西省九届人大常委会日前正式批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标志着西安这座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西安市现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50年来,西安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和手段,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益尖锐。
刚刚出台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对保护的范围、罚则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保护的范围是指在西安市行政区域内体现西安历史文化的古遗址区域、古城墙及其以内区域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域。《条例》还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无权批准而非法批准建设工程的;超越批准权限批准建设工程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审批程序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未办理建设规划方案审批手续进行施工建设的。
本报桂林6月11日电 记者郑盛丰、倪光辉报道:拥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旅游名城桂林市,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连续4年夺得全国第一,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领跑者。
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到桂林看到漓江水质已严重污染变黑时严肃指出:漓江要赶快治理,如不把漓江治理好,功不抵过!那之后,桂林着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998年,桂林在包括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评中,各项环保控制指标综合成绩一举跃居首位,并由此奇迹般地实现了“四连冠”。
为了实现这个由全国居后到全国第一的跨越,桂林出台了加强环境保护的一系列规定。在那前后,坚决对既是桂林利税大户、又排污治理不力的几家制药、味精、啤酒骨干企业进行了强制性治理,使这几家企业转而成为环境保护的先进单位。同时,对含硫、废气、废水、噪声、烟尘超标的企业及单位,坚决整顿或取缔。此外,各级领导环保责任制的严格实施,是桂林环保工作得以后来居上并保持良好势头的重要环节。
相关数据显示出桂林环保质量的变化。“九五”以来,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的6项指标全面好转,其中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由1996年的每立方米含量0.024毫克下降到2001年的0.010毫克;反映城市环境控制的6项指标全面上升,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上述同期对比,由49%上升到98%。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茶陵:老年义务科普队活跃乡间
本报长沙6月11日电 记者周立耘报道:日前,记者在湖南省茶陵县马江镇圩场上见到,在“科技下乡服务农民免费咨询”的红色条幅下,摆着两张堆满了水稻等农作物栽培技术资料的条桌,桌后面挂着“猪瘟症状及防治办法”、“成鱼鱼病预防”、“五月份果树管理要点”及“当前二化螟大发生、早稻苗期快施药”4幅挂图。挂图前,4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向一大群农民发放资料,解答疑难问题。这是茶陵县老年义务科普队活动的一组镜头。
茶陵县是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广大农民“盼科技、盼资金、盼信息”由来已久。县科技局想群众之所想,发动老年科协成员,于2月初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咨询中心”。咨询中心设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植被保护、兽医、水产5个专业,并在县科技局设立了咨询办公室,开通了热线电话。
咨询中心有5位退休科技干部加盟。他们或电话咨询,或坐堂咨询,或现场会诊,或举办培训班,免费为农户发展种养业做“参谋”、当“良医”。更多的时候,他们则利用当地逢圩的机会,无偿向农民群众宣介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3个多月来,他们走遍茶陵的每个乡镇,并涉及到临近的安仁、攸县等县的15个乡镇,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咨询中心开业以来,已提供各种咨询服务3542人次,印发资料10多种5750余份,下乡会诊疑难问题10多次,现场指导817人,培训36人,服务对象累计达1万多人。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固新镇:镇干部进村先签到
本报讯 如今,在河北省涉县固新镇各村村委会,都放着一本镇干部签到簿。针对一些乡镇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的不良现象,固新镇规定,每个镇干部每月下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半个月,有驻村任务的干部要蹲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由村干部对镇干部考勤;没有驻村任务的镇干部,每天早8时在乡镇点名签到后,再奔赴各村第二次签到。镇里要求每个镇干部下乡必须撰写民情日记,并及时向镇领导汇报。
固新镇还组织督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调查每个干部在村里的工作情况,对工作不实和假签到、写假民情日记的干部进行通报和处分,把干部下乡签到、写民情日记以及为群众办实事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此举减少了干部不下乡或者下乡溜号、工作不实的情况。
镇干部进村签到的办法,既给干部戴上了“紧箍咒”,也激发了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情。邢家村和大矿村是镇里的两个“老大难”村,矛盾尖锐复杂。副镇长张海平带着铺盖卷住进这两个村,他白天和群众一道干活,晚上组织干部逐户调查,一件一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50多天时间化解矛盾纠纷达120件,许多陈年旧案得到了解决。农业技术员任文堂每天奔波于各村,走到哪儿就规划到哪儿,传技术到哪儿,被群众称为“科技喇叭”。
5月20日,记者在云头村的修路工地上看到,镇干部正和群众一块挥镐舞镢,手推肩挑,干得热火朝天。镇党委书记介绍说,小小的签到簿把干部和群众的心系在了一起。镇干部的这种实干精神感动了村干部和群众。在修黄花山风景区旅游路时,孔家村64岁的孔令司老汉,身患贲门癌,但还是吃住在工地上,他说:“镇里的干部连家都顾不上回,在这儿流着汗使劲干,我们修自己的路更得好好干啊!”
(江拥军 武卫政)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成都组工干部全线“充电”
本报成都电 记者刘裕国报道:日前,成都市历时两周的组工干部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全市十九个区(市)县的组织部长、副部长和近一百个市级部门的组织(人事)处长、副处长以及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三百余人参加了这次封闭式培训。今年以来,成都市委先后邀来萧灼基、厉以宁、杨春贵、孙玉玺等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类讲座,以提高组工干部的知识水平。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天津十万元重奖青年作家
本报天津电 记者傲腾报道:日前,天津市以十万元重奖本市青年作家赵玫、肖克凡。天津市青年创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者不超过两人,每人奖金不低于十万元。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宁夏大学救助千余贫困生
本报银川电 宁夏大学外语系二000级学生康桂英是一名自幼双腿残疾的姑娘,由于得到学校的经济救助,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如今能坐着轮椅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像康桂英这样,因得益于“绿色通道”工程而改变人生命运的大学生,在宁夏大学共有一千二百多人。“绿色通道”工程是宁夏大学针对贫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建立的,包括奖、贷、助、补等多项经济措施。(杜峻晓 王正儒)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珠海判决盗版光盘走私大案
本报珠海电 近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宗盗版光盘走私案在广东珠海判决:被告人徐枚中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自此,指挥走私四百五十二万张盗版光盘的案犯徐枚中得到应有的惩处,这宗轰动全国的盗版光盘走私第一大案终于画上句号。(赵京安 孙海波)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靖宇全力开发矿泉水资源
本报讯 吉林省靖宇县最近被国家矿业联合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成为全国唯一的矿泉城。据介绍,靖宇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仅西南部就发现四十七处矿泉。今年,全县开发特色经济新增产值五点三亿元中,矿泉水就占一点五亿元。(卢泽平 刘国义)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弥勒县里说葡萄
本报记者 汪波
“云南红”酒是由云南弥勒县种植的葡萄酿制的。“种上5亩葡萄,给个县长都不干,种上30亩,省长也不当,”富起来的农民说起话来喜洋洋的。弥勒说葡萄,真是越说话越多。
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之北的弥勒县,山清水秀,素有“烤烟之乡”、“蔗糖之乡”的美誉。1998年以来,由于中央对烟草实施“双控”政策(控制种植面积、控制收购量),使云南各级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仅弥勒县财政当年就少收入5000万元,农民少收入1.8亿多元。有“两乡”之美誉的弥勒陷入了困惑。
但烟草的变化为弥勒葡萄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弥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云南的地理、气候适宜葡萄的种植。1996年,法国专家考察后认为,云南省内金沙江流域和红河州的弥勒等地可种植法国优质酿酒葡萄,特别适用于酿造干红等优良品种。我国专家经过半年的科学论证和测定认为,沿昆河公路的红河州可形成一个葡萄种植带。弥勒首当其冲,天时地利俱佳。
一个新的致富门路经过反复论证和调研后产生了。弥勒县委、县政府遵循市场引导、效率优先的原则,决定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一项新兴支柱产业来培植。
为加快葡萄产业的开发,弥勒县成立了以县长陈霖任组长的葡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引导农民开始在富庶的红土地上规划万亩连片的葡萄种植基地,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弥勒建成全省最大的优质葡萄酒原料基地,使该产业成为弥勒县继烟、糖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
时隔4年后的今天,记者在一片硕果累累的葡萄园里看到,今年55岁的张恒敬和老伴、儿子在剪摘葡萄架。他说,他家5口人,从1998年开始种葡萄。这之前,种过烟草、水稻、苞谷,种一亩苞谷的收入是300到400元;“双控”前种一亩烟草的收入是2000元;现在种葡萄,一亩地去年就收入3000多元。他家共种了6亩葡萄,前年收入1万多元,去年收入了2万多元,估计今年的收入不会少于3万元。县葡萄产业开发中心主任保文生告诉记者,弥勒已建成葡萄产业生态示范区5000亩。去年仅葡萄一项,就使县财政多收入1789万元。
弥勒葡萄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两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一家是香港通恒国际投资集团,一家是云南神泉葡萄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香港投资集团组建的云南高原公司,酿造出了云南第一瓶干红葡萄酒——“云南红”,随后,“云南红”就红遍了红土高原,冲出了云南省。神泉公司也已在弥勒等地投资上千万元,建立了1500亩葡萄种苗基地,其中弥勒就占了900亩。2000年,这家公司在弥勒县新哨镇建成了4500吨规模的神泉葡萄酒厂。
龙头企业的突飞猛进,极大地鼓舞了弥勒县的干部和群众,广大农户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很快高涨起来。到现在,全县种植葡萄已达4.1万亩,其中酿酒葡萄3.3万亩,鲜食葡萄8000亩,县域东风农场2.4万亩,县属1.7万亩,涉及农户8000余户。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式各样的外国葡萄酒大量涌入,这里生产的葡萄酒能否站稳,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开始迎接新的挑战了。
酿制出“云南红”的第一人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克钢说,“云南红”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适应新形势,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集团成立了葡萄种植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红酒原料供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现在该公司产值已达4亿元。弥勒县县长陆建国向记者阐述了弥勒葡萄的发展思路。从去年开始,县里调整葡萄种植,主要巩固4万多亩葡萄,使之发挥效益。限制一部分种植户发展新葡萄。根据市场需求,搞葡萄试验区;引进专业化的种植公司,作示范样板,提高质量。全县已从今年开始签订收购合同,实行有计划的种植发展,防止盲目扩大面积。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近日,坐落在宁夏灵武市白艿滩林场的中日(宁夏—岛根)友好林,第六次迎来了日本岛根县的客人。据了解,五年来由中日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的这片树林,面积已达17公顷,当年的荒滩如今已是郁郁葱葱。此次来华的岛根县民自费友好交流团100多位友人与当地的小学生们一起种下了2600多株树苗。
图①、日本友人冒雨植树。图②、瞧,照相机中的林场多美丽!图③、交流团团长佐佐木雄三和女儿在自己种下的树苗旁留影。
(本报记者 周志忠摄影报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