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
源于实践的思考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深刻揭示了搞好党的建设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联系,明确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进而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党的建设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战略。——李永胜(陕西)
领导干部应做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典范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模范;必须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工作,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的利益与要求;必须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李庆华(安徽)
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首先要努力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干好工作。在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应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事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科学论证,权衡利弊得失,以扎实的工作为民造福,取信于民。——王忠远(北京)
坚持“三个代表”实现人民利益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根本性因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明确规定了党的全部工作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我们党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国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潘绍龙蔡晓东(安徽)
发扬“三同”精神实践“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行动纲领与工作指南。中央明确提出,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基层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活动。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与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改进农村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孙宗旭(陕西)
第9版(理论)
专栏:
反腐倡廉 从严治党
——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
王伟光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决铲除腐败现象,加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关于反腐治贪的思想奠定了党在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腐倡廉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的反腐治贪思想,是对中外历史上政权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革命战争时期开展反腐治贪斗争、加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在执政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已经形成了在党内、革命军队内、根据地政权内惩治腐败的系统思想。他把反对腐败、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和革命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放在反腐治贪的首位,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深入不懈的思想教育,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采取了一系列与艰苦的战争环境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从严治党治军的措施。
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民主治腐的思路,为执政后抓好执政党的廉政建设作了充分的准备。抗战胜利的前夜,他向全党推荐了郭沫若写的总结明末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汲取历史教训,警惕骄傲和腐败。1947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谈话中提出了民主治腐的正确思想。他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权,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进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在党取得政权、面临执政考验的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围绕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奠定了党在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腐倡廉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治贪措施,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反腐治贪思路:开展整风和专项反腐治贪斗争,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殊化;民主治腐,依靠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联系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立干部定期参加劳动制度;实行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建立监督制度;惩治腐败敢于碰硬,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倡导干部自律、以身作则,严格党内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这些反腐治贪的措施和思路,有不少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的反腐倡廉理论是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使党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面对新的考验,邓小平同志坚决主张反对腐败,形成了党在新时期反对腐败、加强党和政权建设的新理论。这是我们党对毛泽东同志反腐治贪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反复强调腐败的危害性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性,认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邓小平同志清醒地估计到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滋生和蔓延的严重性。他认为,腐败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人民的利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下决心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抓党风要贯穿整个改革过程。
着重从体制和具体制度上剖析腐败产生的社会根源。邓小平同志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乘虚而入。如果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工作抓得不力,腐败现象会很快蔓延开来。他特别重视从体制和具体制度入手,深刻揭示腐败产生和蔓延的体制原因。他强调:制度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大问题。
强调反腐败斗争要服从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经济建设。邓小平同志强调,经济建设是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反腐败斗争不是孤立的、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的独立的政治活动。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反腐败必然失去其服务对象和真正意义。反腐败斗争必须服从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提出靠教育和法制这两种手段,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治腐道路。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解决腐败问题,除了采取行政手段,严明法纪,还要抓好思想教育。加强廉政建设必须从教育入手,关键靠民主法制解决问题。他说,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比较起来,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不能采取过去搞政治运动的办法治理腐败,要开展经常的斗争,纳入法制轨道,遵循法制的原则,通过健全法制来解决腐败问题。
提出反腐败斗争要突出重点,从严治党,依靠群众,加强监督,靠民主政治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腐败现象主要来自党内,惩治腐败成效不大的原因也在党内。他强调要从党内抓起,从领导干部抓起。坚持把反腐败斗争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依靠群众,加强监督。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民主政治的好处是能够使我们党得到群众监督,克服党员出现堕落腐化的危险。
江泽民同志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反腐倡廉理论
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关键阶段,江泽民同志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反腐倡廉的方针、措施和思路,对于当前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刻阐述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要把反对腐败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把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作为加强党和政权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的头等大事。他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这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端正。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全面剖析腐败产生的阶级、社会和体制原因,明确反腐败斗争的着重点,坚持反腐败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大局。江泽民同志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腐败现象,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一是受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是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会乘虚而入,侵蚀我们的党员干部;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整个体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使腐败分子有可乘之机;四是在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所在。江泽民同志特别指出,反腐败斗争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反腐败斗争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机结合起来。
提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继承和发扬党风廉政建设的好传统、好作风,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在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不断探寻新形势下纪检工作的规律;要努力创新,不断改进纪检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纪检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广大纪检干部的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纪检干部队伍。
提出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总体部署,采取一系列反对腐败、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措施。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彻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使各级干部都能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教育在先的原则,努力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全心全意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反腐败,重点要抓好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健全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从根本上治理腐败;等等。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
李庆国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既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产物,又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努力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大力推进思想解放,才能真正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领导干部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革命战争年代,远离党中央的各个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坚决听从党的指示、号令,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研究革命的战略、策略,并不失时机地教育和武装根据地军民,在严峻的形势下和艰苦的环境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每当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出调整战略、改变策略的决定后,各级领导干部总是带头学习领会,积极贯彻执行,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这其中无疑包含了大量的解放思想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决定后,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突破“左”的条条框框,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事实证明,领导干部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领导干部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对广大群众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实践特别是通过领导干部的从政实践来体现的。成功的实践过程,往往贯穿着思想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的先进性,反映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使之落实到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推动工作,而且可以对广大群众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人民群众能够从领导干部的言行中看到和悟出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从而通过新的思想解放来实现思想统一,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如果领导干部落后于解放思想的潮流,不但自身思想的先进性不复存在,而且也无法团结群众、凝聚力量。
领导干部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是履行好职责的基础。领导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用干部、出主意。能不能用好干部、出好主意,与领导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息息相关。领导干部只有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才能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才会勇于和善于使用思想解放、锐意创新的人;才能使所出主意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央的要求相一致,与群众的呼声相统一,与客观规律相符合。这样,做好工作就会有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就能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影响和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事业的推进。这是不奇怪的,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关键在于,面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努力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
第9版(理论)
专栏:
正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
熊大同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一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揭示了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指明了落实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任务的努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
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两者辩证统一、内在一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统一思想,只有统一思想才能促进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在新的认识基础上达到统一思想的必由之路。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我们党近年来形成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对于解放思想的产物,必须解放思想才能理解和掌握。没有思想解放,就不能正确认识、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观点、作出的新决策、实行的新政策,也就不能实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精神枷锁不除,绝不可能振奋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樊篱不破,绝不可能开辟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文明之路。
统一思想是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如果不统一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就不能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精神力量就不能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统一思想不是强求一致,而是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使新的理论成果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共同意志,在更高意义上实现思想解放。
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以统一思想来促进解放思想,循环往复,不断递进,全党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之所以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就是因为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辩证统一,统一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都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决不是要禁锢人们的头脑,阻碍人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新,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恰恰相反,它是要进一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用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这一要求,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如何进行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这个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新的内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它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和要求,把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起来,包含着丰富的哲理,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
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首先要明确把思想从哪里解放出来,解放到哪里去;用什么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什么地方。当前,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统一思想最重要的是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上来。衡量思想是不是解放,判断思想是不是统一,关键看它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
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阐明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指南和行动纲领。这一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用新的创造、新的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七一”重要讲话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首要的是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理解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以此作为观察世界、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武器,深入研究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学习中武装,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实践发展到哪里,思想解放就要到哪里,思想也要统一到哪里。我们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坚定性。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
——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考
朱长富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必将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促进电力企业的更快发展,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由于改革将使电力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因而必然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利益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企业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把确保安全、稳定放在首位。改革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而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改革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安全生产。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二是高度重视政治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职工思想动态,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增强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三是高度重视经济安全工作,切实抓好经营管理,从严从紧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知难而进,奋发有为,为改革创造良好条件。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讲奉献,是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电力系统迎接挑战、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越是改革、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强调全局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电力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性,做支持改革、维护大局的表率;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企业的根本性、战略性任务。内强素质的关键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以效益为中心,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综合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管理的协调、平衡、控制作用,强化综合管理效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其次,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加强市场结构、用电结构、客户结构的分析,认真抓好各项增供扩销措施的落实。外塑形象的关键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电力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行业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实践“三个代表”和电业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服务广大客户、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在创新中深化服务;强化市场意识,用良好的服务赢得市场、开拓市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