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2月2日人民日报第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2-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汉中市鼎力构筑困难群众“安全网” '...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汉中市鼎力构筑困难群众“安全网”
  本报西安12月1日电陕西省汉中市鼎力为困难群众打造“安全网”。近年来,全市5.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2.5万名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费得到按时足额发放,所有参保职工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近5万名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近年来,汉中市各级财政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开展增收节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等,全力保证全市社会保障支出。据统计,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由1998年的1.4亿元增加至今年的2.6亿元,增长了85.7%,年均递增23%,大大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各级财政挤出300余万元,用于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市场建设。
  对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管理,汉中市严格把好财政专户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对多头开户、挤占挪用基金、违规提取管理费等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理,以确保社保资金专款专用和规范运行。
  (孟西安贾连友)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本期关注: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
  继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正进行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
  去年11月,首批四部门98个科研机构进行改革;今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又批复了第二批九部门107个科研机构的改革方案。本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题采访——
  创新迸发活力
——透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
本报记者丁玎王军
“竞聘”、“遴选”、“岗位管理”、“三元结构”……11月29日,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部分科研院所负责人座谈会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这些改革新举措。
  一年前,他们所在的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4部门首批开始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按照分类改革的原则,98个科研机构中,29个机构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其余的则通过企业化转制、转为中介、并入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等多种方式发展。一项项新举措,在吃惯“皇粮”的各院所产生了极大震动。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20分钟的自述和长达40分钟的提问,就像一场‘考试’。”去年盛夏的应聘经历,让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至今难忘。如今,和他一样,全院科研人员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有17个副研究员成为研究员,15个助理研究员成为副研究员,8个副研究员降为助理研究员。“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打破了原有的“身份管理”,开始了按岗选才的“岗位管理”。
  类似的“考试”也让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张彦英难忘。不同的是,他作为“考官”参加了院内管理人员的竞聘。为根治人员冗余、管理薄弱的“通病”,地科院先拿院部机关“开刀”,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最后,院机关原有的24名处级干部中,只有13人竞聘上岗。该院40多年来首次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
  按岗聘用、严格考核,科研人员有了压力。原为气象科学院副研究员的赵平,获聘研究员岗位。翻开他的合同,记者看到,在三年聘期内,他要“争取获得国家级专题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项,研究经费达30万元以上,完成论文3—4篇”,还要“争取获得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并且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低职高聘换来的任务并不轻松。地科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侯增谦说,每当晚上路过科研大楼,都会心头一热,因为他看到,“改革前,大楼一片漆黑,现在则灯火通明”,竞争的压力变成了动力。
  地科院院长张彦英用“橄榄”和“哑铃”来比喻改革的变化。“人员的分流有个渐进过程。通过科研人员的遴选和管理人员的竞聘,‘两头拉动’,人事管理从‘橄榄’型慢慢变成‘哑铃’型,最终实现科研和开发相剥离。”他解释说,公益类科研机构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混杂,这次改革就是要使能够面向市场的研究更有活力,使真正公益性的研究得到国家更有力的支持。
  “三元结构”探索分配改革
  “三元结构”工资制是一项探索中的新的分配机制。据地科院院长张彦英介绍,新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岗位工资体现按岗定酬,岗位变,工资也随之变动。绩效工资则体现与业绩挂钩的部分。
  “三元结构”拉开了收入差距,突出了按劳分配。在企业化转制的研究所,“绩效”与市场开发紧密联系。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营销三大中心。只要有能力,既可搞科研,又可开发出产品后自行开发市场。所长何远信说:“我们鼓励复合型人才,多劳多得。”
  绩效挂钩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何远信盘点一年来的收获时,笑容满面。“6项科技成果当年立项当年转化,其中‘钢筋混凝土的破碎设备——液压钳’仅用3个月就研制成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成果出得越早,投放市场越早,收益越快;成果水平越高,技术附加值越高,市场竞争力也越大,收益自然水涨船高。成果转化与切身利益相连,谁能不使劲?
  地科院的一次调查显示,“三元结构”的分配形式被多数科研人员接受。在126名被调查人员中,56人认为“三元结构”工资制度符合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特点,53人认为基本符合,共占87%。
  机制创新为科研注入“强心剂”
  此次改革使科技创新迸发了活力。“就像小鸡破壳”,地科院院长张彦英又打起比方。“小鸡孵出前,打破蛋壳,流出的是蛋黄;而壳内的蛋黄慢慢长成小鸡,如果蛋壳不破,小鸡就会憋死。”十多年来,科研体制改革一直在推进,而这次改革的“破壳”效应比较强烈。
  一年来,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学科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地科院地质所打破以往单一学科研究室的建制,建立了“大陆地质基础研究中心”和“大陆地质调查研究中心”。气象科学院调整了研究中心,还将增设“大气雷电与防护工程研究所”。院长张人禾说,雷电给人们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这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打算增加的研究部门。
  “躲进小楼”式的经院研究方式正在改变,科研成果面向社会的应用大幅增长。气象科学院的“城市污染预报模式”研究成果已经在47个城市运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目前在几个省推广,“自动气象站”已在全国布了100多台。应用研究获进展的同时,一批重大基础科研成果举世瞩目。以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为例,他们连续发现攀援始祖兽化石和中华神州鸟化石,在生命早期演化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一年的探索也让改革者看到了前行的艰辛和今后任务的艰巨。在今年11月29日的座谈会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在院长、所长们的脑海中萦绕:企业化转制研究所要完成清产核资和工商注册工作,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理事会决策制、院(所)长负责制等;人员分流是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难点,有赖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全;而继续深化财政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新思路新突破
  王斌来
  同一领域,数十家规模不一的同类科研机构并存;同一项目,有二三十家研究单位分别研制;同一城市,集中了20家专业设置大同小异的研究所……这是我国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前的真实状况。
  我国拥有数量名列世界前茅的科研人员,但科技国际竞争力仅排在世界20多位。面对科技研究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困扰,不改革没有出路,关键是怎样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一年前,首批98个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启动改革工作,以新思路取得新突破,令人欣喜。
  相对于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难度更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全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与市场结合存在一定困难。要达到“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目标,必须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动“大手术”。
  创新才能发展。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稳坐钓鱼台”到竞聘上岗,从收入分配人人有份到“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无一不是新思路对传统观念的碰撞。伴随“低职高聘”、“高职低聘”、“三元结构工资制”这些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科技系统结构布局的重大调整有序进行。
  新思路促成新突破。首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探索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带来的变化很大。以往,科研人员捧着没有风险的“铁饭碗”,一些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如今,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科研大楼热闹起来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激活了,科研周期缩短了,职工收入增加了。以往,靠国家财政拨款过日子,一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吃“皇粮”吃得理所当然,活力不足,效率不高。如今,通过分类改革、优化学科结构等办法,科研成果运用、市场开发等大为改观,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青春焕发。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在京开幕
  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1998—2002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1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曾培炎说,五年前,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方针,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的重大决策。国家利用银行资金比较充裕、市场物价较低的有利条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有效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建设了上万个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工程项目,投资总规模达3.2万亿元,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慢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培炎说,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共同努力,利用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大了西部大开发力度,推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办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先进文化的传播,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谱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曾培炎指出,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情况下,利用国债投资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本次展览充分展示了1998年以来,国家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在农林水利、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国家储备粮库、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和关键技术装备本地化、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和军转民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这次展览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政府主办。
  本报北京12月1日讯记者朱剑红从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上了解到:1998—2002年,国家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装备本地化项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展开,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区治理工程。投资2885亿元进行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使全国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降了0.1—0.3元,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300多亿元。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北京出现第五个无农业户籍人口城区
  石景山区一万五千余名农业人口整建制一次性转为城镇居民
  本报北京12月1日讯记者王建新报道:今天,分布在北京市石景山区50个自然村的15535名农业人口的户籍整建制一次性变更为城镇居民,这标志着石景山区继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之后,成为北京市第五个没有农业户籍人口的城区。
  石景山区是北京市规划市区,经过多年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在总体上已形成大城市小农村的格局。目前,全区农业人口15535人,仅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6%,农村可建设用地仅占全区可建设用地的10%,农业已不足全区经济总量的1%。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四川
30年少生3200万人
  本报成都12月1日电记者郑德刚报道:据四川省有关部门测算,人口总数曾一度位居全国第一的四川省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累计少出生3200多万人。四川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由1971年(不含重庆)的7.3%下降到去年的6.8%。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湖南
  常张高速公路开工
  本报长沙12月1日电记者周立耘报道:湖南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今天正式破土动工建设。该高速公路主线长160.78公里,计划2005年12月底建成,建成后,从长沙到张家界只需3个小时的车程。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天津
  警方开通网上办公
  本报天津12月1日电记者陈杰报道:天津市公安局的互联网网站“天津警务网”日前开通。
  天津各界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消防办证审核及各类消防办公表格下载、行政复议备案申请、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线索举报等,公安机关将限期给予答复。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济南
  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
  本报济南12月1日电记者何勇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积极推行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已有61项工程顺利实现网上招投标。在进行网上评标时,业主可以通过电脑任意抽取专家库中的专家组成评标小组,通过计算机进行封闭评标。评标过程会在计算机中留下记录。中标结果须公示3—5天,无投诉后才核准发出中标通知书。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日,同时又是第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自12月1日起,北京市开展为期一周的以“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图为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一名市民在向律师进行法律咨询。李青山摄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广西6年解决500万农村人口饮水难
  本报南宁12月1日电记者倪光辉报道:今年是广西实施农村人口饮水解困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年底将有129.7万农村群众告别饮水难。至此,6年时间内,广西已解决了500.7万农村人口和上千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成为全国短时间内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成绩最显著的省区之一。
  从1997年至1999年,自治区共投入资金6.99亿元,兴建人饮工程12万多处,成功地解决了37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在国家统一部署下,从2000年起,广西以目标责任制的形式,提出了用3年时间解决农村剩余的129万多人口饮水难问题的规划。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各地、各部门把人饮解困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仅是既可灌溉又可解决人畜饮水难的地头水柜,全区就已建成了33.41万座,大片旱区农民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解渴的“甘露”。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河南900万人投身农田水利建设
  本报郑州12月1日电记者戴鹏报道:“鼓励民营水利,推行以奖代补,明晰产权关系,是今年我们全面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河南省水利厅厅长韩天经近日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新思路极大地调动了河南省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兴修农田水利、投资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河南省在一般性水利项目方面推行了“谁投资谁所有,谁承包谁治理,谁配套谁受益”的办法,进一步明晰了水利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同时,改过去“只补不奖”的做法为“以奖代补”,采取由省、市、县财政出一点,乡镇出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筹资兴建项目,待验收合格后,实行奖励。各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投资兴办水利。
  眼下,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进入高潮阶段,全省有900多万人投身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灌溉面积6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9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50平方公里,新增坡改梯40万亩,解决农村5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Gou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新闻背景
  ●按照研究特点,科研机构
  可分为两大类:技术开发类和社会公益类。前者是指可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开发或服务、能获得相应经济回报的科研机构;后者是指主要向社会提供公益研究或服务、一般难以获得经济回报的科研机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决定》要求,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进行分类改革。
  ●1999年,我国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开始企业化转制的改
  革。截至目前,国务院部门所属376家开发类机构转制任务已基本完成,地方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Go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