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9月8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9-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合力攻坚振兴河南 '...

第4版(经济专页)
专栏:

合力攻坚振兴河南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河南省省长李克强
  河南地处中原,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农村贫困人口较多、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份。1993年,全省农村有贫困人口760万,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10%。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与广大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使广大贫困地区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0年底,除了一些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地方以外,全省农村广大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初步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
  一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综合生产能力增强。34个贫困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23.59亿元,比1993年增长114%,年均递增13.5%;财政收入2000年完成27.35亿元,比1994年增长208.4%,年均递增20.7%;粮食总产量2000年达1099.4吨,比1993年增长19.1%,年均递增2.5%。
  二是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2000年,34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7.8元,比1993年增加1230.8元。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760万人减少到12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90.1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下降到了1.7%。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全省已于1997年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1998年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机动车和通电话;山区人畜饮水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了一定发展,坡改梯、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田面积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四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经济不断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开放意识、科技意识以及市场观念不断增强,素质不断提高。过去那种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热衷于“等、靠、要”的人减少了,学知识、学技术、找信息、找门路的人明显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加快了脱贫致富的进程。
  河南省扶贫开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和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结合河南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提高全社会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扶贫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庄重承诺。因此,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不但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陆续下发了《关于到世纪末稳定解决全省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和《河南省1994—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明确了我省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途径。省委、省政府直接组织培训了100多名县委书记、5030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全省普遍实行了扶贫目标领导负责制,强调一把手对扶贫工作负全责。洛阳等地还将扶贫任务纵向分解到县、乡、村,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定期考核,明确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
  第二,明确扶贫攻坚重点,狠抓扶贫到村到户。全省贫困地区在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采取了“万人帮扶到户”、“双包五到户”(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工作主动到户、资金扶持到户、技术推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档案资料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到村、到户模式。在扶贫信贷资金使用上,我们提出了“两个70%”,即70%要用到能尽快解决温饱的种养业上;70%要落实到户,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改善条件和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经济。近年来,全省贫困地区狠抓了以基本农田、“四通两建(即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电话,建学校、建卫生院所)”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了缓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地处黄河沿岸的濮阳市组织15万民工,苦战数年,改造背河洼地,建成20多万亩稻麦两熟高产基地,解决了2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接着又组织滩区群众,动用土方5000多万平方米,为380个滩区村修建了避水连台,使滩区群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各地还注意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支柱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信阳市已初步形成了茶叶、林果、畜牧、蚕桑、水产、食用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建起1196个龙头型经营组织,共覆盖11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1.8%,其中贫困户40.3万户,16..3万人。目前已有38.5万户、161.7万人据此解决了温饱问题。
  第四,大力实施科教扶贫战略,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全省各级政府都认真制定科教兴农规划,并狠抓了落实。贫困县都配备了科技副县长,多数贫困乡、村配备了科技副乡长、村委会副主任。工作中,各地抓住科技培训这一重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用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培训骨干和普及群众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等办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手段,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传授致富本领。各地还从实际出发,重点推广了温棚蔬菜、食用菌栽培、科学养殖、优良品种、种子包衣、微型积水等实用技术,提高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第五,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加大社会对口帮扶力度。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中纪委(监察部)、人民日报社、中央文献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科技部、交通部、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业银行、海关总署、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中直机关和我省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部分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和驻地部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要对口帮扶贫困县的批示精神,积极参与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活动。全省省、市、县三级每年都要派出数千个工作队,万余名工作队员。这些工作队员坚持与贫困群众吃住在一起,宣传学习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协助地方整顿基层组织,调查研究,制订帮扶规划,并结合各自部门的工作业务,跑资金,找项目,引人才,提供服务,办了许多实事。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0年,仅省直100余个对口帮扶单位就帮助贫困地区引进资金126712.5万元,帮助上项目8028个,捐、投资金和物资折款54062.3万元,帮助修建学校590所,资助贫困学生14759名,帮助举办培训班238期,累计培训农民303363人(次)。在广泛开展对口帮扶的同时,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发挥本系统的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
  我省扶贫攻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省还有129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还有600多万低收入人口,虽然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标准很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一遇灾害或大的市场风险,极易返贫。扶贫开发仍然是河南工作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新世纪河南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决心按照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巩固温饱成果,打好新阶段中原大地扶贫攻坚战。(附图片)
  交通扶贫打通了海拔1300多米的一线天隧道,使河南省栾川县南北两川得以沟通,实现了两川人民多年来的梦想。
  木植街乡平地村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深山之中,这里人多地少,是河南省嵩县的贫困村,1997年人民银行嵩县支行与平地村“结亲”成了扶贫对子。在该行的帮扶下,平地村建成教学楼,并配备了桌椅、教学仪器等,使全村70多名师生告别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为山里娃第一次看到电脑时的情景。高山岳艾来军摄影报道 Ir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