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访谈
科技强关把好国门
——访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
本报记者 刘韬
科技水平的高低对于海关工作来说,就像是武器装备对军队一样重要。在全国海关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前夕,记者就“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等人们关注的话题采访了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
记者:海关此次会议提出“科技强关”的口号,它的意义在哪里?
李克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海关执法要做到严密、规范、高效,队伍建设要做到廉洁、勤政、文明,出路只有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正如朱总理去年8月31日在听取我署关于“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汇报后强调的那样:“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是一场深刻革命,势在必行。”提出“科技强关”,就是要把科技建设放在海关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海关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自觉性,从根本上解决海关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记者:科技应用给海关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李克农:由于海关在科技发展中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管理为重点,服从、服务于海关改革和建设的中心任务,海关科技应用的效果是明显的,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一是加强了执法。全国海关的联网管理,给利用假造单证进行走私、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以毁灭性打击。1997年和1998年海关查获“三假”走私案件案值分别为14.74亿元和21.22亿元。1999年启用“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之后,当年“三假”案件的案值立即降至3.13亿元,2000年则基本没有发现类似案件。二是提高了效率。据对企业办理进口付汇手续所需时间统计分析,在海关与银行、外汇部门联网核查前,企业要通过邮件快递把报关单寄到签发地海关进行“二次核查”,平均需要10—15天时间,联网核查后,时间缩短到只需几分钟,受到了外汇管理、银行等部门和广大进出口企业的一致好评。三是规范了管理。随着海关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推进,海关业务制度日趋完善,业务运行管理更加科学,岗位操作逐渐规范。四是强化了制约。不同海关、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既密切协作,又相互制约,为海关业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廉洁从政的制度环境,从源头上增强了海关队伍反腐倡廉的能力。五是推动了改革。通关管理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化作业,保证了通关作业改革等各项海关业务改革的顺利实施。六是优化了决策。“执法评估系统”、“关税分析监控系统”等应用软件为职能部门提供了分析、监控和决策的支持手段,海关行政决策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正是因为海关科技应用在辅助执法、提高海关执法整体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关税收近几年实现连续超大幅度增收。
记者:“十五”期间海关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李克农:“十五”期间海关科技应用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和“从严治关”的方针,树立“科技强关”意识,强化“保障服务”观念,形成综合应用先进技术、整体提高管理效能的海关科技开发应用机制,建立起相对集中、合理布局、分级管理、既稳定可靠又有活力的海关科技管理体制,着力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应用效益,充分发挥海关科技应用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把中国海关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国际海关领先水平。
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建立“电子海关”为目标,加快H2000通关系统开发应用;二是以建立“电子口岸”为目标,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三是以建立安全可靠、稳定适用的技术平台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建立“全国海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为目标,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五是以建立全国海关语音视频系统为目标,继续开发有线、无线、语音、视频技术,为海关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提供强有力的通信联络支持;六是以建立智能化物流监控体系为目标,不断提高实际监管的科技含量。
压题照片:上海外高桥集装箱码头上装卸、运输集装箱的场景。王兴建摄(附图片)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将于年内全面投入使用
电子口岸在崛起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的手指在计算机键盘上敲了几个数字,瞬间,一张表格浮现在屏幕上,这是一份来自于海关的报关单数据电子底账。工作人员参照电子底账,核对了企业提供的纸质报关单,确认两者完全一致,然后轻点鼠标,一笔外汇核销业务就此完成。
这样快捷、准确、严密的核销方式是自1999年1月1日才实行的。从这一天起,海关与外汇管理部门全面实现了联网,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就成为打击利用假报关单骗取国家外汇的利器。海关关员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系统,不法分子再在报关单上做手脚也没用了,因为海关与外汇管理部门有了电子底账交换。
“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的成果,提供了‘电子底账+联网核查’的模式,这是实现跨部门管理、进行综合治理的好方法。而且,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也就是电子口岸的设计思路。”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工程负责人王小丁介绍说,由于口岸进出口管理涉及到了企业订合同、收付汇、进出口以及报关、销售、出口退税的全过程,关系到了政府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因此,在总结打击走私、骗汇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这样一套系统,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联合研制。它借助国家电信公网把各部门分别掌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中国电子口岸公共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这样,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能够跨部门、跨行业进行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方便地办理进出口业务。
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勾勒出一个高效、严密、廉洁、文明的电子口岸,在北京,它第一次从设计图纸上走下来变为现实。
去年年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首先在北京试点。2月18日作为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其中的一个项目,出口收汇子系统在北京地区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在北京地区注册的所有进出口企业的出口收汇核销业务都必须在电子口岸中完成。
第一批使用这个系统进行业务操作的北京海关关员告诉记者,以前拿到外汇核销单时,心里老发毛,怕是假的。因为不法分子造假技术很“高超”,凭肉眼很难识别。现在有了“出口收汇系统”,电子底账就成为确认核销单真伪的可靠依据。
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在严密海关管理的同时,不仅没有给企业造成麻烦,而且为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某公司的会计师指着一旁的纸袋跟记者说:“这是以前我们一个月到各部门办手续所需的单证,很多,很沉,有时候一个人拿不动。现在很多单证都有电子底账,就不需要我们复印后提来提去的。”她说,在网上申领外汇核销单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无论什么时候都行。
外汇核销单被盗用、冒领是不少企业常常碰到的情况,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中出口收汇子系统开通以后,企业反映这种情况已经被杜绝。
不管是前年的进口报关单付汇联网核查系统,还是今年推出的出口收汇核销单联网核查系统,王小丁说,这两个只是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当中的两个子系统。口岸电子执法系统还将陆续开发使用进出口报关、加工贸易登记手册备案及核销申报、出口退税申报、减免税申请、进口环节增值税核查等应用项目。目前,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正在加快试点推广,并计划于年内全面投入使用。(附图片)
图为北京海关关员在仔细分析进出口统计数据。王震摄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勇攀高峰
——记海关科技工作特别荣誉奖获得者杨国勋
陶永
海关总署通关管理司(科技发展司)司长杨国勋,在海关系统名气很大,倒不是因为他是个官儿,而因为他是海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奠基者和技术带头人。他的抽屉里装着一串儿令人羡慕的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次,海关总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次,一等奖多次。
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七五”期间,杨国勋同志主持设计了海关报关自动化系统(H883),该系统在海关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海关信息化应用的重大突破。“八五”期间,杨国勋同志发起并参与我国电子数据交换(EDI)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完成EDI通关系统,使坐在家中也能报关的梦想得以实现。“九五”期间,他主持海关2000工程建设,设计了海关内联网、外联网和互联网安全有效联结的概念模型,以及信息系统应用于事务处理、管理和决策支持三个层面的新技术平台方案,为实施海关2000工程奠定了基础。期间他还主持了全国海关虚拟专网建设工作,建成了海关信息高速公路,为大面积开展网络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同事们眼里,杨国勋是一位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专家。当他作为报关自动化系统(H883)的总设计师,在试点前的一次论证会上阐述系统的设计思路时,在座的海关业务专家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计算机专家谈起海关业务来居然也能头头是道。“其实,在试点会之前,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学海关业务,到海关现场作了大量调查。走路要靠两条腿,我一直都认为海关业务和科学技术是我工作必需的两条腿。”杨国勋说。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金海观潮
打科技牌
解通关难
王桦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平均每年都以11%的幅度递增,面对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人流,摆在中国海关面前的却是一道道难题:如何既能保证快速通关,又严密监管?如何能够让守法企业通关如流,又能够有效地遏制走私犯罪,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从国际经验以及我国海关的实践看,要解决这个两难的矛盾,只能走科技业务一体化的道路。在过去5年里,科技手段的应用,使海关在规范管理、优化决策、强化制约、推动改革、加强执法等方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通关和监管效率。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广东陆路通关改革,使车流量日均达25000辆次的广东陆路口岸真正实现了通关如流,一辆货柜车通过深圳皇岗口岸所需的时间从以往的四五十分钟缩减到平均只需2分钟,企业拍手称赞。而深圳海关对部分IT企业试行的联网监管模式则有效地提高了监管效率,增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某企业今年的订单一下子增加了10亿美元。
科技的应用也增强了海关等部门的执法有效性,一些长期困扰的难题迎刃而解。由海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发的全国进口报关单付汇核查系统自1999年在全国范围的成功推广使用,犹如一道杀手锏,有效遏制了一度泛滥的骗汇犯罪活动。在此基础上,由海关负责组织实施,12个部委共同参与开发的“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更是将科技手段的应用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一个全新概念的电子口岸正在崛起。
科技的应用强化了对执法部门权力的监督制约。海关的查验历来是个敏感环节,以风险管理数据库为依托,由计算机发布指令进行查验的新查验机制的建立,较为科学地解决了“查不查”、“由谁查”、“怎么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验的针对性和查验效率,有效地规范了查验人员的行为,保证了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
近年海关在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化解监管难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仅仅是初步的。目前我国进出口额在世界的排名已分别跃居第八位和第七位,外贸发展势头强劲,加入WTO以后还可能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出境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改善服务和加强监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海关要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在科技强关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坚定地走下去。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海关的“火眼金睛”
本报记者 李丽辉
4月10日上午11时10分,在天津东港海关H986集装箱验放中心,一辆货柜车缓缓开上了查验室内的自动牵拉平台。牵拉平台慢慢将货柜车送入检查室内。待室门严密闭合之后,警示灯闪烁,H986放射线透视设备启动。
这时,在验放中心二楼的监视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厚厚的集装箱箱壳内装载的成包的涤纶短纤的图像。天津海关关员就坐在屏幕前,对图像和报关单据进行仔细分析和核对。待到牵拉平台将货柜车拉出出口予以放行时,时间刚刚过去了3分钟。而在未装此设备之前,检查一个集装箱通常需要两天的时间。站在一旁的关员告诉我们,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出具的单据里就会注明嫌疑物位置甚至嫌疑物是什么。
这就是有海关“火眼金睛”之称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过去,海关用人工掏箱的办法查验集装箱,费时费力。1998年全国打私工作会议后,海关总署制定了3年内订购10套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分3期装备10个口岸海关的工程计划。这就是“H986工程”。
1999年12月14日,第一套国产集装箱检查系统在天津海关下属的东港海关开始试运行。到去年底东港海关集装箱检查系统共检查集装箱12421个标箱,查获各类问题140余起,涉及各类货物价值1700余万元。
天津海关副关长赵志坚对集装箱检查系统的威力感触颇深,他说:“集装箱检查系统运行一年多来,运转稳定,分辨率高。它增强了我们使用高科技手段打击走私的信心,从而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打私的高压态势,极大地震慑了走私分子利用集装箱伪报、夹藏走私的嚣张气焰,对于加大物流监管力度、维护口岸进出口秩序都具有积极作用。”
集装箱检查系统的使用,是海关查验的一次革命。同时其快速、高效、无损耗的特点,也深受企业的欢迎。一位司机边看着自己的货柜车被平稳地送入查验室,兴奋地跟记者说,以前碰到海关要掏箱查验,一等就是半天,别提有多着急了,而且也怕东西被弄坏了。现在只要照一下,几分钟的事,里面装什么东西就清清楚楚了。正说着,他的车已经“透视”完毕,被送出了查验室。
据介绍,目前已经有7套固定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和7套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在其它海关陆续投入使用。它们如同“火眼金睛”,使躲在集装箱里的走私货物原形毕露,同时加速了港口物流周转。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海关表彰
科技先进
本报讯 海关总署近日决定,对在海关科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据悉,此次海关表彰科技先进主要有四个奖项。海关总署通关管理司的杨国勋和深圳海关的徐满昌获得特别荣誉奖。获得全国海关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及代表的是:深圳海关技术处软件科、拱北海关技术处计算机运行科、南京海关技术处计算机科、青岛海关技术处电脑三科、天津海关技术处计算中心、北京海关技术处、科技发展司计划设备处、黄埔海关技术处软件科、广州海关技术处、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业务系统处、上海海关技术处通信科、大连海关技术管理处计算机运行科。南京海关的王叔正、全国海关信息中心的肖逢刚和何瑜、广州海关的张彦平、深圳海关的程仰贤、海关总署的邹松龄、王小丁和冯士斌、黄埔海关的郭建岭、上海海关的夏立法10名同志获得全国海关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郭守义、王国星、辛古生、吕铁志、李津伟、孙晶、次仁顿珠、徐兰平、麦伟民、王雷、杨嵘、彭思宁、曾燕珲、胡新康、刘继进、沈坚、陈峻等30名同志成为全国海关先进科技工作者。(陶文)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小资料
“九五”海关科技应用
主要成果
▲加工贸易联网管理系统。1998年8月全面推广,实现了全国海关范围的加工贸易合同及报关单电子数据联网核销,有效制止了加工贸易渠道中的“三假”走私。
▲转关运输联网核销系统。1997年2月起推广使用,实现了口岸与内地海关联网,有效遏制了屡禁不止的通过转关途径的“飞料”走私。
▲企业数据库联网查询系统。1998年5月推广使用,建立了集中式的企业数据库,各地海关随时可以上网查询,防止不法分子冒名进出口企业行骗走私。
▲通关风险资料联网查询系统。1999年底投入运行,各地海关可以集中查询企业资信、商品价格、进出口情况,集装箱货物标重等资料,开展风险布控试点。
▲许可证联网核销系统。1999年7月起正式运行,海关总署与外经贸部逐日交换许可证发放和核销电子数据,防止了越权发证及假证或无证报关。
▲进口汽车证明书联网核查系统。1999年开始使用,海关将进口汽车证明书底账电子数据传到公安交管部门,有效防止了走私车辆用假证上牌。
▲外汇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
1999年1月起在全国各外汇管理局及银行正式投入使用,防止了假报关单骗汇,对保证海关税收增收、防止国家外汇流失起到巨大作用,企业付汇速度也大大提高。
▲减免税联网管理系统。1998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全国海关统一联网发放减免税证明,防止了假证骗逃税。
▲全国海关虚拟专网工程。1999年1月完成,基于公共ATM网络技术,建成覆盖全国海关的高速虚拟专网,支持数据、话音及视频传送,有力地支持了各项联网应用项目的实施。
▲集装箱检查系统。1998年9月开始试点,利用大型固定或移动式检查设备对集装箱内所装货物进行检查,极大地震慑了走私犯罪分子,有力打击了伪报、夹藏走私,实现了文明检查,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海上缉私指挥通讯系统。1997年底推广应用,实现了对海上缉私船只指挥通信和辅助导航,大大增强了海关海上缉私作业的指挥、保障能力。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平衡顺差与顺收
进口报关单付汇联网核查系统的启用有效地遏制了曾一度泛滥的骗汇活动。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消灭“三假”案件
实行联网核查后,“三假”(假批文、假单证、假印章)案件得到基本杜绝。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