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专栏:
胸怀光辉“老三篇”全心全意为人民
——记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二三○医院外科接活三截断臂的事迹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着革命医务人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工人李树芳被机器轮带绞断三截的右臂,胜利地再植成功了。
接活李树芳三截断臂的,是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第二三○医院的外科医务人员。这个医院的外科,没有什么特殊的设备,医生、护士谁也没有做过断肢再植手术。他们的实践再一次雄辩地证明: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武装了头脑,有了一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红心,有了“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什么“难关”都能攻克,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一)
李树芳是辽宁省东沟县农具厂的青年工人。一九六七年二月的一天上午,李树芳正在工作的时候,忽然发现机器轮带底下有一颗螺丝钉,这颗螺丝钉如果意外地被带进机器,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当李树芳俯身想去拣起这颗螺丝钉时,飞速转动着的机器轮带,咬住了他的右臂的衣袖,手臂随着被卷进了轮带,右臂上端被机器扯断了,断臂又随着轮子转了一圈,被绞成两截。工人们怀着对亲人解放军的最大信任,以最快的速度,把李树芳送到了二三○医院外科。
断肢再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外科医学的“尖端”。李树芳的右臂又断成三截,要把它接活,更是难上加难,文献资料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对于这个伤员,是收还是不收呢?
连年被评为四好的二三○医院外科医务人员,面对李树芳的严重伤势,想到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的教导,毫不犹豫地说:“收下,坚决收下。我们要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进行战斗。一定要把李树芳同志的右臂接上,让他有两只胳膊更好地为人民抓革命、促生产!”
(二)
夜晚十点多了,为李树芳进行断臂再植的手术还在紧张进行。血库、药房、检验科、供应室的同志,为了争取每一秒钟的时间,专门派人在手术室外等候,只要手术室一打招呼,要什么立即供应什么。光辉的“老三篇”,把二三○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清除坏死组织,是断臂再植的重要一环。清除得不彻底,会增加感染,影响伤肢成活;但是,如果清除面积过大,误切了好组织,就会缩短肢体长度,不但给吻合血管造成严重困难,还会影响肢体愈后的功能。
担任主术的外科副主任梁启鹏,站在手术台前,心情十分激动。这个在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对工人同志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抱着对病人负责,对革命负责的态度,经过反复思考,想出了分两次进行扩创的办法,胜利地解决了清除坏死组织的难题,成功地为李树芳接上了右臂的上臂。
按照书本记载,在通常情况下,断肢离体超过六个小时,即使接上也不能成活。当上臂接好时,那截小臂离体已经八个多小时了。是知难而进,还是遇难而退?在这关键时刻,党支部及时引导大家重温毛主席的指示:“这里看来只有一字之差,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却是表现了两条路线的分歧。”毛主席的教导象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医护人员前进的道路。大家坚定地说:“赶快上马!我们一定要用两个‘极端’的精神,写出断肢再植的新篇章!”
小臂的血管只有火柴杆那么粗,需要用象蚕丝那样细的线缝合,这是一件非常精细而又艰巨的工作。稍不小心刺破血管内膜,就会造成血管堵塞,使手术失败。吻合血管时,他们没有特别的血管固定架,主治军医章树桐、张治民就用手把着。为了保证缝合顺利地进行,护士同志就用无菌的石蜡油一点一点涂抹在针线上,增加润滑。缝合血管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这时,担任主术的梁启鹏和同志们已经连续紧张工作了十七、八个小时了,人人又饿又累。但是,毛主席在“老三篇”中的谆谆教导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在医务人员的紧密配合下,梁启鹏一丝不苟,精确地在火柴杆粗的血管上,成功地进行了缝合。血液流通了,李树芳的右臂颜色红润了,温度渐渐上升了,医护人员个个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三)
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指引着医务人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精心地进行治疗,使李树芳的伤势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但是,手术后的第三天深夜一点钟,李树芳接活的断臂却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伤肢比健肢的温度低了六至九度。按文献记载,伤肢的温度比健肢高一至两度为正常,低于五度就说明血液循环有障碍,必须做第二次手术。
医务人员立即进行会诊。有人认为可能是血栓堵塞了血管,主张立即切开探察;也有人认为,一旦不是血栓堵塞,重新切开,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容易发生感染。可是不切开,如果真是血栓堵塞,就要失去手术时机,无法挽救肢体。
切开还是不切开呢?“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毛主席的教导在医务人员耳边响起。他们坚定地说:“医务人员的草率,就是对革命的犯罪;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符合毛主席关于两个“极端”的教导,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他们仔细地回顾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逐项逐项地认真分析,终于找到了低温的原因:一是中节肿胀严重,压迫血管,使血液不能正常循环,造成温度下降;二是北方天气冷,屋内无法保持衡温。他们当机立断,采用了切小口放液和拆线减压的方法,使李树芳的已经失去血色的右臂又渐渐红润了。
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如何使病房保持衡温呢?共产党员、护士长王金松同志和护士、护理人员一起研究,想到小儿科用烤温箱为婴儿保温,能不能用来为李树芳的肢体保温呢?可是书上写着,断肢局部加温,会使伤口液化,增加感染。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白衣战士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认识到,既然局部加温能够促使伤口液化,就证明局部加温也能促使新生的肉芽生长。只要有两个“极端”的精神,加强护理,就一定能促使矛盾向有利方面转化,防止不利情况的出现。外科副主任梁启鹏和主治军医章树桐,支持护士用烤温箱给李树芳的断臂保温的建议,并且把自己的床铺搬进了病房,配合护士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使李树芳的断臂顺利地度过了低温关。
手术后的第七天,患者又突然发起高烧,体温升到四十点五度。发高烧,说明有感染;白血球急增,患者可能要引起败血症。有人提出,赶快把接上的断臂取下来,保住李树芳的生命。外科副主任梁启鹏,这时思想斗争特别激烈。他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固然重要,但是,已经接上去的断臂如果再取下来,就意味着工人李树芳将永远成为残废!他心潮翻滚,自觉地用两个“极端”的精神检查自己的工作,越检查越感到工作做得还不完全符合两个“极端”的要求,病人发高烧的原因还没有找到,怎么能盲目地拆肢呢?保证生命安全与保留肢体看起来似乎有冲突,但这种冲突完全可以转化,这种转化的条件,就是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两个“极端”的精神。在梁启鹏的带动下,有关的医护人员用两个“极端”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仔细地检查李树芳伤臂的每一个部位,在上臂靠腋窝旁边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发现有一处略微比其他部位高一点的东西,经过多方面分析、判断,是由局部集存分泌物引起的炎症,从而出现了高烧。找到了原因,对症下药,李树芳的体温很快降下来了,断臂成活了,功能在迅速恢复着。
(四)
智慧来源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力量来源于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二三○医院外科的同志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体现着“完全”“彻底”为人民的革命精神。
换药,在日常护理中本来是一种很普通的事情,但是给李树芳的伤臂换药,护理人员每次都要付出比在一般情况下大几倍的劳动。为了保护新生的肉芽不损伤,换药时护士同志宁肯不用固定架,而用双手小心地擎着李树芳的伤臂。他们累得两臂发麻,汗水直淌,但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动不动地一直坚持到最后。为了防止李树芳的伤臂受到感染,护士同志们宁肯自己双眼被紫外线刺激得流泪,冒着得眼病的危险,仍然坚守在病房里,经常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
医护人员对李树芳不但在护理上认真、精心,在政治上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经过五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李树芳的右臂已经能够自由地挥动,重新回到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岗位上。当他离开二三○医院的时候,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用亲人解放军给他接上的右手,握笔写下了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毛主席万岁!”
《解放军报》通讯员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
——记青海卫生防疫站班玛草原医疗队为藏族群众防治疾病的事迹
在长江上游大渡河谷的班玛草原上,活跃着一批热情为草原牧民防病治病的医务人员。他们就是青海省卫生防疫站赴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草原为藏族贫苦牧民服务的巡回医疗队。
这支医疗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深入巴颜喀拉山拔海四五千米的高山深谷里,把医、药和防病知识送到草原上的每顶帐篷里,把毛主席的关怀送到每个藏族贫苦牧民的心坎上。在他们的努力下,使这块草原上的许多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而瘫痪的少年重新行走;一些盲人重见光明,看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草原;不少聋哑病人第一次喊出了多年想喊的“毛主席万岁!”广大贫苦牧民称赞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医生)”。
踏遍深山为人民
医疗队一到班玛草原,就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发动群众与妨害卫生的习惯势力作斗争,开展防病治病活动。他们挎起药箱,带上疫苗,背着诊断器具,不畏艰险地走向所到公社的各个帐篷和牧场送医送药,为藏族社员医治疾病。
一天,医疗队的一个小组要到远离驻地两天多路程的格日寨公社为社员防治疾病。他们抢险渡过深没马背的长江支源马可河,越过悬崖绝壁,翻过高耸险峻的“挣死牛山”和“换马山”,穿过狭窄得被称为“书本路”的羊肠小道。当时的路境,一边是绝壁,一边是飞漩咆哮的大渡河,有些路面是用树枝搭成的。在这样艰险的征途面前,是前进还是后撤?正在犹豫的时候,他们忽然看见了当年红军长征刻在那里的石碑标语,顿时增添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他们说:“红军能战胜万重难关,我们难道连一关也突不破吗?为了早日解除阶级兄弟的病痛,我们一定要闯过去!”于是,他们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踏着红军的足迹,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难关,终于闯过了这个天险。一路上,饿了,他们抓一把干炒面充饥;渴了,就爬在溪边喝几口冷水;天黑了,就住在野兽出没的岩石腰里歇脚。
格日寨公社的牧民居住十分分散,往往走一天才能见到一顶帐篷。医疗队队员们不辞劳苦,今天爬上这个山巅,明天跨进那个沟壑,挨家挨户向贫苦牧民宣传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利用幻灯和访人问病等多种方式,宣传防病知识,逐人进行预防接种,送医送药。在他们的热情治疗下,使不少病倒在帐篷里的牧民,重新走上了生产岗位。他们处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向,通过治病的事实,向牧民们讲解发病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他们还手把手地教贫苦牧民打针、治病和防病技术,培养了一批“赤脚医生”。这样一来,很多人克服了过去那种不卫生的习惯,处处预防疾病,大大减少了发病率,使草原上的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满怀深情救亲人
今年初冬,传来了多贡麻草原跃进公社藏族贫牧女社员斯毛病危的消息,医疗队闻讯赶到她家帐篷后,病人已经疼痛得昏迷了。他们经过紧急抢救,发现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开刀切除。割阑尾这本来是很小的手术,但在一无设备、二无器械的情况下,也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情。贫苦牧民们都为自己的阶级姐妹捏着一把汗,医疗队中也有个别队员认为:在草原上施行手术,消毒、急救、手术台都成问题,而且草原气候瞬息万变,万一出了问题,既损害医疗队名誉,又担不起风险。多数队员坚定地表示:排除私心杂念,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定要抢救阶级姐妹的生命。他们批判了唯条件论和名利思想,在一顶直不起腰的小帐篷里,自己动手搭了一个草皮手术台,克服种种困难,在狂风冰雹来临之前成功地做完了手术。
斯毛的手术做完后,接连下了几场大雪,天气变得异常寒冷。可是,医疗队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身上的寒冷,而是如何使阶级姐妹温暖和健康。他们把斯毛请在自己的帐篷里,轮流看守,精心护理。他们还给斯毛的两个孩子做饭吃,打铺睡,承担起全部家务,直到病人完全恢复了健康。病人感激地说:“我一定要把毛主席给我的生命,完全投入到革命中去,努力学习,好好劳动,以实际行动报答毛主席的恩情。”
深山密林寻患者
班玛草原上有几个贫苦牧民,被一个巫医“诊断”为“麻疯病人”,并制造恐怖舆论,把他们赶到了深山野林里。
当医疗队知道这个情况后,便全力调查研究,同群众一起分析病情,决心为这几个所谓“麻疯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解除他们的病痛。医疗队员们爬险山,穿林海,到处寻找亲人。几天之后,终于找到了被视为患了“麻疯病”的贫苦牧民格尖木和日拉什妲。当队员们通过藏语翻译说出“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医生,是来为贫苦牧民治病的”时,这两个贫苦牧民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含着无限的希望,来到了医疗队的面前。医疗队的队员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并且给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证明,他们都不是麻疯病人,而是一般的皮肤病和其他病患者。为了彻底解除群众的顾虑,医疗队的队员们第一次走进那些病人的家门,坐在他们的帐篷里,用病人家的碗喝茶、拌糌粑。在医疗队的热情治疗下,那些皮肤病和其他病患者绝大部分很快痊愈,回到温暖的集体里幸福地生活着,愉快地劳动着。
医疗队向藏族贫苦牧民指出:这里还有巫医活动,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造成的。草原上的牧民怀着对大叛徒刘少奇的深仇大恨,同医疗队一起,对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展开了革命大批判。被巫医说成是患了“麻疯病”的藏族贫苦牧民几后里妲在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之后,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说:“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又一次救了我!”草原上的贫苦牧民千遍万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陈家畈公社八大队革委会发动群众
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罗田县陈家畈公社八大队革委会,发动群众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实行以中草药为主防病、治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合作医疗制度。
这个大队是个高山地区。认识草药的群众说:“山上长的,树上结的,水里泡的都是药材,真是遍地是宝。”但是,过去由于大叛徒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使贫下中农喜爱的中草药得不到发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夺回农村的医疗卫生大权以后,推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以中草药为主,中西医结合,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
为了自力更生解决中草药不足问题,大队革委会采取了许多普及中草药的措施:一、为药农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在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发挥阶级友爱精神,自觉自愿向贫下中农传授认药、采药、制药、用药的知识。二、为贫下中农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摆出中草药样品,实物传授。三、药农带社员上山,边采边教。四、“赤脚医生”一边看病一边教患者使用中草药。通过这些办法,一般社员都能认识十几种中草药,有的能认几十种,全大队出现人人动手采集中草药的局面。
采中草药一般是夏秋两季,这时农活又忙,出现了争劳力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生产队采取专人采与群众采相结合、经常采与季节性突击采相结合的方法。在采药季节中,组织专业采药队专门采药。大队还挑选一名政治思想好、有经验的药农,长年到深山采集贵重草药。大队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教导,专门拨出五亩土地,作为药材基地,引种稀有草药,同时还利用荒山荒地种植草药,把采药与种药结合起来,扩大了药源。这个大队自采自制中草药以后,不仅使贫下中农诊病常用的中草药基本自给,还大大节省了合作医疗经费,减轻了贫下中农的经济负担。
第4版()
专栏:
南委泉公社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教导
自力更生办半农半医卫生所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黎城县南委泉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在公社办起了卫生院,各大队办起了半农半医的卫生所,改变了这个山区多年来缺医少药的状况。
南委泉公社地处山区。过去,由于大叛徒刘少奇疯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使这里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状态。在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决心自力更生创办自己的卫生所。
原来这个公社除几个大队有粗通医药常识的“土医生”外,多数大队根本没有医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方面由公社卫生院的医生深入各大队巡回指导,提高原有“土医生”的医疗技术;一方面由贫下中农推选政治思想好的知识青年到公社卫生院学习医疗技术,然后回本大队当“土医生”。现在,全公社已有“赤脚医生”十一名,生产队不脱产卫生员六十二人,接生员十人,建成了一支新型的医疗卫生队伍。
全体医务人员还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一面自采自种部分药材,一面发动群众上山采药,开荒种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