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1969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第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城镇居民到农村去大有作为——高邮县三垛镇十七户城'...

第2版()
专栏:

  城镇居民到农村去大有作为
  ——高邮县三垛镇十七户城镇居民下乡安家落户的调查报告
江苏省高邮县三垛镇的十七户居民,一九六二年热烈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七年来,他们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改天换地的巨大胜利,锤炼出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一)
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竭力使城乡长期分离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三垛镇上有一部分长期脱离劳动的居民,过着闲着一双手,蹲在镇里吃闲饭的生活。他们职业不固定,生活不安定,有人常要国家救济。一九六二年,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大办农业的指示,受到很大鼓舞。他们想:全国人民都在发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革命精神,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怎么能闲着双手不管事?于是,他们来到地塘沟的一片荒地上,建立起光明大队第一生产队。
他们最初来到地塘沟,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片高高低低的荒草滩,手里的家当是别人过去留下来的一头老牛、一条破船、两副粪桶、两把大铁锨。就凭这群城镇上的人,一无力气,二无经验,三无生产工具,能够在这场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站得住脚吗?
有的人曾经发生了动摇,想倒流回城镇。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坚定,他们决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以老愚公为榜样,在广阔天地里炼红心。在旧社会靠讨饭度日的共产党员杨旭才把大家找到一起忆苦思甜,他说:“解放前我们穷人连块打狗的垡头都没有,更别说能找到这么多田种。今天我们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干革命,有毛主席指路,我们一定能叫地塘沟变成米粮沟!”生产队长翁永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是人摸出来的,田是人种出来的。老愚公一家能用锄头搬掉两座大山,我们十七户已有两把大锹,两副粪桶,只要团结一条心,定能叫荒土变成金。”他们的话激起了大家的革命志气,原来打算回城镇的人坚定地说:“不走了!地塘沟就是我们的家。再不能让毛主席为我们操心,拚出一条命,也要让荒地长出粮食来!”
  (二)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光明一队的新社员们敢想敢做,决心在这片荒草滩上,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他们忍受着暂时的生活困难,把国家发的二千多元安置经费,绝大部分用于购置农具,发展生产。
艰苦的创业开始了。他们在高高低低的荒草滩上筑埂修圩,平整土地,播种育苗。力气不够,先从轻活做起,一个人挑不动一担,就两个人合抬。不会农活,就勤学苦练。他们不分日夜地苦干,渴了到河边去喝口水,倦了用凉水浸一浸头。缺乏肥料就撑船到三、四十里外的草荡里锄草扒泥。
汗水浇灌着贫瘠的土地,荒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年,他们在四十多亩新开垦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种出了四千多斤粮食。
大家第一次吃到自己种出的粮食,有说不出的高兴。而一小撮阶级敌人,却看了发火,他们挑拨说:“放着热热闹闹的镇上快活日子不过,却偏要到这个鬼地方来受罪。苦了一年,一亩才收到一百斤,真是自找苦吃。”但是,光明一队的新农民们豪迈地说:“闹革命就是要自找苦吃,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最大的愉快。有了今天的亩产一百斤,就有将来的亩产一千斤!”
为了回击阶级敌人的挑衅,他们在圩埂旁,大路边,家前屋后,集体栽下了几百棵“扎根树”,表示一辈子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决心。
第二年,光明一队的新农民们乘胜前进。他们在已开垦的四十多亩熟地上精耕细作,还千方百计地扩大耕地面积。畜力不够,就用大锹挖。有十多亩荒地布满了一百多个坟堆和两条小河,他们趁着冬闲季节,全队老小二十八个人顶寒风,踏冰雪,披荆斩棘,挖土填河。这样年年奋斗,连续干了五个冬春,终于把附近一切可以利用的荒地都改造成良田,使全队耕地扩大到六十亩。
光明一队的新农民们,认真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见先进就学,有不足就改,做到精益求精。妇女郭红梅连续插秧三十多天,手脚都泡烂了,不叫一声苦,硬是按质按量地把秧插下去。由于他们不断改进耕作技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使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上升。一九六五年平均亩产七百九十斤,一九六六年平均亩产一千零四十三斤,一九六八年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七十二斤,今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条件下,平均亩产却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六斤。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光明一队的社员们粉碎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阶级敌人胡说什么“城镇人下乡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妄图煽动人们倒回城镇。光明一队的社员们没有上这个圈套,他们更高地举起革命批判大旗,坚决地向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展开猛烈进攻,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他们的革命精神空前高涨,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为了加速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们用积累的集体资金购置了手扶拖拉机一台,耕牛一头,农船三条,水泵一台,脱粒机一台半(与邻队合用),使全队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仅仅七年的时间,一个荒草丛生的地塘沟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原来长期脱离生产劳动的城镇居民锻炼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能手,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城镇居民不在城镇吃闲饭,而坚决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有作为的。
  (三)
最近,光明一队的社员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伟大教导,回顾了自己的战斗历程,一致认为城镇居民下乡落户有四个好处:
第一,过去有些城镇居民长期脱离劳动,不仅给国家增加负担,而且不利于自己和子女的思想改造,容易变质变修。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利于防修反修,又有利于加速城镇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十七户居民下乡之前,大多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全都练就一副铁肩铁臂铁脚板,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第二,城镇居民下乡落户,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而且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光明一队现有人口四十五人,下乡前,每年仅粮食就要国家供应两万多斤,而下乡后的第二年,他们就做到粮食完全自给,第三年就向国家交售了五千多斤余粮,以后逐年增加,今年交售给国家的粮食达到三万斤。最近几年,食油也已完全自给。
第三,在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的过程中,社员生活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几年来,他们用集体积累的资金新盖了二十四间房子分给社员居住,原养猪场留下来的十三间破房也整修一新。有五个单身汉下乡时空手捏两拳,现在都成家立户,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近五年来,在合理安排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每个劳动力每年平均收入现金二百多元,没有一户超支。目前全队集体储粮两万斤,够吃一年,社员家里也有两个月的储备粮。全队集体和个人共养猪四十二头,平均每户两头半。
第四,加速了人的思想革命化。现在,他们每天第一件事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了就用,不断改造自己的旧思想。在三大革命斗争中,他们的阶级斗争觉悟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幸福线,我们一定听毛主席的话,一辈子在农村扎根闹革命。”
江苏省高邮县革委会 44c品论天涯网


第2版()
专栏:

  根据知识青年特点 深入细致做好教育工作
  ——阳高县许家园大队党支部对插队落户知识青年再教育的经验
山西阳高县罗文皂公社许家园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指示,根据插队落户知识青年的特点,认真负责地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做到在思想上教育好,劳动上帮助好,生活上管理好,使知识青年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健康地成长。
抓好活思想,过细做工作
去年十二月,许家园大队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伟大教导,象迎亲人一样,敲锣打鼓,把三十一名知识青年接到队里。知识青年初来农村时,热情很高,劲头很大,一致表示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前进,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不久,有些知识青年暴露出怕苦怕累、不安心农村的思想。
有几个女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学习认真,做活泼辣,很受群众欢迎,以后慢慢地情绪低落下来,出勤减少了。党支部发现后,立即找她们谈心,摸清了她们情绪低落的原因,是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群众落后论”的影响。她们看到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的复杂情况,看到少数农民存在着某些旧思想、旧习惯,就错误地认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没有多大必要。针对这些活思想,党支部便组织她们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和关于坚决依靠贫下中农的有关教导,批判刘少奇的“群众落后论”,帮助她们正确地认识农村阶级斗争的规律,认识广大贫下中农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有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对于农民中的某些缺点,必须正确对待。这几个女青年在提高觉悟以后,自告奋勇地到了斗争最复杂、生活最艰苦的水泉沟生产队落户。到队后,她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时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组织铁姑娘突击队,成了水泉沟的一支很活跃的力量。
许家园大队党支部从这件事认识到:只要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对待知识青年的思想反复,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就能不断掌握他们思想改造的脉搏,把每一次反复变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要管好生活,更要管好思想
知识青年刚到大队时,党支部针对他们从小生活在城市,吃现成饭,穿现成衣,到农村后一是吃不了苦,二是不习惯,三是不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情况,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他们加强管理。党支部除派专人帮助他们安排生活,管理伙食外,还发动贫下中农帮助和照顾他们,使他们深深感到贫下中农的温暖,逐渐和贫下中农建立感情,增强了他们扎根农村的决心。帮助知识青年管好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管好他们的思想,用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他们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狠抓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促使他们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知识青年张慕义,抱着“下来是为了上去”的想法来到农村。她认为将来选拔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要从工人、农民中挑选,现在在农村干出一番成绩来,将来上大学、当干部就有把握了。因此,她开始还比较积极,但由于身在农村,心在城市,没有多久,情绪就低落下来。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发现后,就及时找她谈心,引导她亮私斗私,批判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等修正主义谬论,使她认识到“下来是为了上去”的思想是刘少奇“下乡镀金论”的余毒。她激动地说:“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就是让我们踏着农民的肩膀往上爬,这是一条修正主义道路,我们决不能走。”她坚决表示:一定在农村安下心,扎下根,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改造一辈子世界观。从此以后,她不怕苦,不怕累,学习、宣传、劳动处处走在先。贫下中农称赞说:“慕义象咱们庄户人啦!”
不是为增添劳力,而是为培养革命接班人
知识青年经过几个月的劳动磨练,脸晒黑了,胳膊腿练硬了,贫下中农能干的活,有的他们也能干了。这时,有些知识青年产生了劳动好就是接受再教育好的思想苗头,有些社员也说:“知识青年再锻炼几年,就是咱们村的强劳力了!”
大队党支部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组织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和“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等伟大教导,介绍了本大队阶级斗争史,大家一致认识到: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绝不是仅仅为农村增添几个劳动力,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是防修反修、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的百年大计。
知识青年们提高认识以后,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了。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刚发表了定襄县二十五名知识青年春节不回家的倡议,队里有一个过去干过伪村长的坏家伙,假惺惺地凑到知识青年跟前挑拨说:“我们这儿有个习惯,在外地的人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大队为什么不放你们假?”青年们马上戳穿了这个家伙的阴谋,对他进行了批斗,使这个家伙不得不低头认罪。
他们把劳动看成是向贫下中农学习的好机会,拜老农为师,向老农学习,在贫下中农帮助下,成立了“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品种、施肥、密植等对比试验,成功地试验出二十个项目,其中新引进的“反修高粱”亩产达到九百六十斤,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踩出了一条新路。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有的社员和干部,认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思想比较落后的青年不好办,对教育他们缺少信心。大队党支部针对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的伟大教导,对出身剥削阶级家庭、思想比较落后的知识青年,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认识到对这些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确是比较困难,是要多做一些工作,但他们的大多数还是要革命的,愿意接受再教育的,只要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地做工作,就一定能够把他们教育好。
有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后,背了家庭出身不好的思想“包袱”,情绪低沉,顾虑重重,认为“这一辈子完了!”队里有个反革命分子乘机煽动他请假回家休息。大队党支部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向这个青年宣传党的政策,肯定他接受再教育的成绩,指出他的弱点,让他正确对待家庭出身和个人前途。他很受启发,勇敢地揭发了阶级敌人的罪恶阴谋,还坚决表示要和反动家庭划清界线,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改造思想,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许家园大队党支部对待思想暂时落后的知识青年,注意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增添前进勇气,尽快克服缺点,变后进为先进。
山西省阳高县革命委员会 44c品论天涯网


第2版()
专栏:

今年二月到陕西甘泉县王坪公社大庄河大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曹恭,在大庄河大队当上了“羊倌”。他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向老贫农学习,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帮助老贫农学习毛主席著作。
新华社记者摄 44c品论天涯网


第2版()
专栏:

  摄胸怀朝阳闯新路
今年秋天,河南安阳市西郊公社东梁村大队的棉花又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大丰收,广大社员在喜摘丰收棉花的时候,连声称赞知识青年邢爱萍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大搞棉花科学试验的一份贡献。
提起回乡知识青年邢爱萍来,村上贫下中农都热情地称赞她是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青年,为革命大搞棉花科学试验的小闯将。还在一九六二年夏天,刚念完初中的邢爱萍,就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学校回到自己的家乡东梁村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决心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看到大队的土质不错,水利条件也比较好,但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种田的方法,棉花平均亩产只有四十多斤,于是她和四个与她年龄差不多的姑娘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组织了一个棉花科学试验小组,大搞棉花高产试验。
一九六四年春天,邢爱萍和四个伙伴正式开始搞棉花试验,由于经验不足,失败了。她们总结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她们又鼓起勇气重新进行了合理密植和科学管理的试验。正当她们满怀胜利的信心,精心进行棉田管理的时候,一些保守思想严重的人开腔了:“几个学生,劲大没本领,去年没搞成,今年也成不了。”小邢毫不动摇,领着大伙打开金光闪闪的毛主席著作,一字一句地学习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贫下中农也热情地鼓励她们继续进行试验。毛主席的教导,贫下中农的鼓励,给她们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她们把田间当战场,向各种困难进行了顽强的战斗。炎热的夏天,她们整天站在齐腰深的棉花地里,剪空枝,打边心。火热的太阳晒得她们浑身流汗,湿透了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但她们不怕烈日晒,不怕热汗流,从早到晚忙个不闲,经常中午顾不得休息,连饭也忘了吃。群众心疼地说她们成了
“棉花迷”了。就这样,她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五亩棉花试验田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七十斤,创造了大队棉产最高纪录。一九六六年在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她们又遵照毛主席“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的教导,继续进行宽垄密植试验。这一年入伏后,雨水特别多,棉花出现了严重落蕾、落桃现象。这个时候,她们就带着科学试验中的问题,更自觉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更虚心地向贫下中农学习,把有经验的老贫农请到试验田,召开现场“诸葛亮会”,在老农的具体指导下,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很快刹住了落蕾、掉桃现象,秋后平均亩产皮棉又比丰产的一九六五年提高百分之九点二。她们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战天斗地,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九年三年中,继续进行宽垄密植和科学管理的试验,棉花产量逐年提高,今年棉花亩产皮棉高达二百五十四斤。
(据新华社) 44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