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第1版()
专栏:
革命青年的榜样
《红旗》杂志评论员
向青年同志们推荐本期发表的金训华同志的日记。这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成长起来,坚决实践毛主席的教导,决心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的革命青年一代的心声。
一九六八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为《红旗》杂志写的编者按语中指出:对于教育革命的情况,知识分子的情况,“希望各地革命委员会组织一些人做些典型的调查,报告中央,本刊将择要予以发表”。毛主席还指出:对于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结合得好的并有所发明创造的,应予以报导,以资鼓励”。一年多来,全国有几百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工农兵中去,接受再教育,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金训华,就是在这个伟大的革命洪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之一。我们发表他的日记,希望它能鼓励已经或正在实行同工农兵相结合的广大青年同志们。
金训华同志是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一九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出身于工人家庭,原上海市中学红代会常委。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投入了摧毁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激烈战斗。今年五月间,他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带头到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今年八月十五日,双河两岸山洪倾泻,金训华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奋战山洪,不幸光荣牺牲。根据金训华同志生前的多次申请,有关党组织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金训华同志到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后,坚持天天读毛主席著作,天天收听广播。这里发表的,是他最后一本日记的摘抄。通过阶级斗争大风大浪的实践和锻炼,他深刻地领会了“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忠于毛主席就有力量”这一伟大真理。他的日记,充满了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他第一页日记所记,就是决心用“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逝世前一天的日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誓死保卫毛主席!”正是在这个伟大真理照耀下,他的简单明白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金训华和同志们在一起,认真刻苦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改造自己世界观,以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艰苦的锻炼。
在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想到的是“灯芯再小,学习毛主席著作,心里总觉得亮堂堂的,而且越学越觉得亮堂。因为,毛泽东思想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捆谷草,手上出了血,他想到的是“我的手会出血,而贫下中农的手为什么就不出血呢?这说明我的手、我的思想长期脱离工农,脱离劳动,染上修正主义毒素,必须长期在工农群众中进行磨练。”
面对美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阴谋和挑衅,他想到的是“我反正下定决心”,如果敌人胆敢侵犯我国神圣领土,枪声一响,就准备“在战场上接受党的考验”。
在生死关头的考验面前,他想到的是“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为保卫祖国财产而与洪水搏斗的过程中,狂暴的巨浪三次把他卷进险恶的旋涡里,他三次顽强地把头抬出水面,斩风劈浪,继续向前猛冲,去抢救国家物资。金训华不愧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他三次面临死亡的威胁,三次战胜死亡的威胁,一次比一次更高地攀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的思想高峰。
本期还登了一幅画,目的是提倡一下创作刻划工农兵英雄形象的美术作品。这幅画是画人物的。它选择了金训华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在激流中抢救国家财产这样一个片断,生动地反映了他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赤胆忠心和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革命的青年一代的英雄形象。毛主席很早就说过:“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可惜文学家们还没有去找他们,下乡去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人们也是看得多写得少。”我们希望在认真学习毛主席文艺思想、开展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深入工农兵的基础上,有更多更好的刻划工农兵英雄形象的优秀作品出现。
毛主席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金训华同志是在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青年。他坚决实行了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是革命青年的榜样。广大革命的知识分子要学习这个榜样,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在劳动中,在阶级斗争中,自觉地磨练自己,改造自己,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献出自己革命的青春。要象金训华同志那样,天天读毛主席的书,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用阶级斗争、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观察一切;要象金训华同志那样,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把青春贡献给伟大的反帝反修事业;要象金训华同志那样,坚决保护祖国的财产,热爱劳动人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要象金训华同志那样,认真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运动的风口浪尖上挺身而出,为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经受得住任何严峻的考验。金训华同志虽然光荣牺牲了,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年青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更加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吧!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六九年第十二期)
第1版()
专栏:
天津第六人民造纸厂革委会的老干部用言传身带办法
帮助新干部掌握毛主席倡导的工作方法
据新华社天津三日电 天津市第六人民造纸厂革委会中的革命干部热情帮助新干部逐步掌握毛主席历来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做好领导工作。
这个厂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革命热情高,工作干劲足,敢想敢干,但是有时候不注意工作方法,不注意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使问题不能很好解决。革委会中的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的教导,热情地帮助新干部逐步掌握毛主席历来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
革命干部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思想方法问题,世界观的问题。因此,帮人要先帮思想。他们于是首先帮助新干部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不断地批判和克服资产阶级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厂革委会有一个新干部负责领导全厂的革命大批判,他一度对这个工作存在着畏难情绪,觉得无法开展。革委会的革命干部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等教导,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群众落后论”,帮助他树立群众观点,提高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自觉性。接着,又和他一起到群众中调查,征求意见,制定了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措施。这个新干部又带头到工人群众中去,既当大批判的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这样,充分调动了工人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全厂迅速出现了革命大批判的新高潮,并且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革命干部在帮助新干部改进工作方法中,采取言传身带的办法。他们一方面和新干部一起,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谈自己的经验教训;一方面遇到问题,和新干部一起研究,共同处理。新干部从中得到启发,逐步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有一个新干部感到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厂革委会主任沈景春认真观察,发现他不注意发挥其他同志的作用,就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使他认识到,只靠个人是不能把工作做好的,必须发挥其他同志的作用,互相配合,才能做好工作。从此,他有事就同其他同志商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厂革委会的革命干部认为,实践出智慧,实践出才干,实践出办法。革命的工作方法,只有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真正会运用。因此,他们大胆放手让新干部到三大革命斗争中去锻炼,培养新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及时帮助新干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领导水平。
新干部在老干部的帮助下,认真领会毛主席倡导的工作方法,做到能自觉地掌握运用;又从失败的事例中找教训,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有关论工作方法的教导,迅速改进工作方法,这样,新干部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不少新干部深有体会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变革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不通过革命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毛主席倡导的工作方法。”
第1版()
专栏:
抓点,要抓深,抓细,抓出实效来
和龙县东城公社革委会充分运用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本报讯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东城公社革委会成立后,领导亲自深入基层,抓点带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的领导成员认为,现有典型的经验“不全面”,“不够理想”,只有抓的点越多、越全,才能对工作推动越大、越好。于是,他们东抓一个点,西抓一个点,一个经验接一个经验往下“贯”。虽然这样,工作仍然打不开局面。
应当怎样抓点才对呢?在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和《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并走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大队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抓点贪多,我们学起来嚼不烂,消化不了。你们就不会改改道眼!”从那以后,他们集中精力抓好、用好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由后进变先进的明新大队这个点,突破了领导一般化的工作局面。这使他们认识到,抓点要少而精,只有把抓点的面缩小一点,才能抓准、抓实、抓好,真正“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
可是,过了不久,明新大队革委会的新老干部之间产生了一些思想隔阂,影响了斗、批、改的进程。这时,有的人又认为“不够理想”了,主张放弃明新大队再抓别的“称心”的点。是放弃不管还是一抓到底?革委会内部展开了一场辩论。经过辩论,大家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出点问题不足为怪;越是有问题,越需要领导去帮助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决不能因为出了点问题,就回避矛盾,放弃不管;而是要一抓到底,使这个点继续前进。他们还大摆了全公社当时普遍存在的不利于革命团结的因素,进一步认识到,点上存在的问题,也正是面上急待解决的问题;领导亲自帮助解决了点上的问题,取得了经验,才会使面上存在的问题迅速解决。认识提高后,公社革委会的成员继续带头深入明新大队,进一步落实“九大”精神,过细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使新老干部提高了政权观念,迅速消除了思想隔阂,增强了革命团结。把明新大队的经验进一步推广以后,全公社迅速出现了一个赛革命、赛团结、赛进步的新局面。这一事实深深教育了公社革委会的成员,使他们认识到:抓典型不能象“黑瞎子掰包米”,抓一个扔一个,应该打“持久战”,一抓到底,只有抓住不放,才能抓深、抓细、抓出实效来。
今年春天,公社革委会在明新大队召开落实政策现场讲用会,推广了这个大队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认真落实毛主席各项无产阶级政策的经验,使全公社落实政策的工作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有的大队学习了明新大队的经验后,在实践中又丰富和发展了明新的经验。这时,有的人又觉得原来的点“不够理想”了。后来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革命在继续,形势在发展,新生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面上有些单位在某一点上超过原来的点,是正常现象,是好事。领导应该采取积极态度,使后浪促前浪,前浪带后浪,达到新的高峰。于是,他们把面上的经验带到明新这个点上来,使点上的经验和面上的新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点上的经验,然后又指导了面上的工作。
第1版()
专栏:
河南省许昌县水道杨大队党支部书记岳建智,以杨水才为榜样,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这是他在地头学习班上带头讲用,带头斗私批修。
本报通讯员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