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196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面上斗批改——普宁县船埔公'...

第4版()
专栏:

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面上斗批改
——普宁县船埔公社革委会学习《矛盾论》的体会
一个县,确定几个公社为点以后,其余面上的公社,应该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面上的运动搞好,这是当前斗、批、改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广东省普宁县船埔公社革委会,学习毛主席《矛盾论》这篇光辉哲学著作,针对面上斗、批、改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正确处理了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克服了各种思想障碍和困难,大大加速了公社斗、批、改运动的前进步伐,使革命和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克服依赖思想,提高继续革命自觉性
船埔公社被确定为面上的单位以后,革委会内有些成员产生了依赖思想。他们认为:“面上的公社,人力少,斗、批、改很难搞好。还是慢慢来,等上级派人来再搞吧!”“斗、批、改是新工作,搞快了容易出偏差,吃力不讨好,还是等点上创造出经验自己再学吧!”由于存在这种错误思想,公社的斗、批、改一度进展不快。
斗、批、改工作是等待,还是快点搞?是依赖县宣传队,还是发挥公社内在的力量,成了搞好面上运动的关键问题。公社革委会及时觉察到这个问题,便召开革委会和办事人员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
会上大家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分析了革命形势,认识到搞好斗、批、改,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当前阶级斗争的需要,是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问题。对待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决不能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如果等点上创造了经验,县上派人来再搞斗、批、改,就会耽误时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使革命和生产都受到损失。消极等待的思想是继续革命自觉性不高的表现,这种思想不克服,就会妨碍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的落实。
会上,大家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矛盾论》,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家认识到,搞好公社的斗、批、改,学习点上的经验,有宣传队的帮助固然重要,但这些都属于外部条件,主要地应该依靠公社自身的力量,依靠社队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如果不调动公社内部的积极因素,点上的经验再好,也学不到手。即使有宣传队来帮助,要搞好运动,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斗、批、改运动是新事物,革委会自身也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运动中去,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才能增长才干,学会在新形势下进行阶级斗争的本领。
依靠公社内部的力量能不能把运动搞好呢?大家又分析了主客观的有利条件:我们有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的指引,有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新生的革命政权,有县内外点上的经验,这就使我们搞好斗、批、改有了可靠的保证。从内部因素来看,全公社党员、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经过三年多文化大革命的锻炼,都具有一颗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心,决心要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加快斗、批、改的步伐。广大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公社革委会抓紧斗、批、改。经过分析,大大增强了大家依靠自身力量搞好斗、批、改的信心。
认识一提高,公社革委会就感到,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好本单位的斗、批、改,千条万条,搞好公社革委会成员的思想革命化是最根本的一条。他们改变了过去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布置工作,提意见的“三脱离”作风,由公社革委会主任和一名副主任分别去两个大队抓点,另一名副主任在面上检查,做到点面结合,推动全局。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黄奕云下到大队以后,经常起早摸黑,出入深山,访贫问苦,并和广大干部、贫下中农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有一次,他在吉窖大队和大队干部一起翻山越岭,制定发展集体生产的规划,在山上休息时,大队干部联系当前有的生产队里出现乱砍山林、重副轻农的资本主义倾向,指出公社领导应该抓好革命大批判,制止这股歪风邪气。黄奕云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和公社革委会其他成员研究对策,并亲自到吉窖大队去发动群众批判这种资本主义倾向。然后,又和大队干部分别深入到五个生产队,发动广大贫下中农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了刘少奇推行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流毒,大大提高了干部、社员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煞住了这股歪风邪气,巩固了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船埔公社革委会领导成员克服了依赖思想,深入大队以后,斗、批、改工作千头万绪,却不知道首先应当抓什么。开始,他们只是凭着革命热情,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忙乱现象。由于工作没有抓在点子上,斗、批、改进展仍然缓慢,大队干部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群众不满意,他们自己也很苦恼。
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矛盾论》。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工作起来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取得胜利。否则,工作就会失掉中心,变成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
为了找出主要矛盾,公社革委会就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斗、批、改工作的方面很多,而中心的任务,就是要建设好一个革命化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才能领导革命群众向阶级敌人进行战斗,并取得胜利;才能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的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不断地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
大洋大队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大队的领导班子大部分是新干部。他们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派性的影响,没有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使一些犯错误的干部没能得到及时解放。原来的一些干部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对于群众的批评有怨气。由于大队缺乏一个有力的领导班子,革命大批判深入不下去,队里两条路线斗争比较尖锐,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较为严重,生产也搞不好。到这个大队蹲点的公社革委会主任吕锦才深入群众,经过调查研究以后,首先抓住健全领导班子这个主要矛盾,在整党过程中,通过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和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了新老干部继续革命的自觉性。在经过群众帮助,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取得了群众谅解以后,吸收了原来的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参加大队革委会,增进了新老干部的团结,大大加强了大队的领导力量。大队领导班子问题解决以后,革命和生产都出现了新的气象。大队领导班子坚决率领广大革命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了斗争,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批判了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他们还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大兴水利,原定二十天完工的水利工程,在干部带动下,社员们发挥了冲天干劲,仅用五天就胜利完成。
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必须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搞好面上斗、批、改运动过程中,船埔公社革委会还深刻体会到: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但必须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一段时期,由于革委会成员怕走错路子,怕出偏差,就跟在别人后头,人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结果,出现了机械地照搬,单纯地模仿的现象。有一次,县革委会在一个公社召开落实政策的经验交流会,会一开完,他们就把人家创造的“分类抓点,点上办班”的经验,照搬到自己点上办班,结果,由于自己点上的工作没有做好,大家感到没有什么经验可学,学习班草草收场了。这件事,引起了船埔公社革委会的深思。他们组织革委会全体成员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一般与特殊的教导,深深体会到:学习外地点上的先进经验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既要学习外地点上的先进经验,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找出适合本单位情况的东西,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以便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如果不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就不仅学不到人家的先进经验,相反,人家的先进经验还会成为束缚自己创造性的绳索。从此以后,他们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都通过自己的消化,紧密结合本单位的斗争实践,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最近,他们又参加了县在一个大队召开的开门整党的经验交流会。回来以后,他们学习了人家“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先进经验,在天青大队试点,发现这个大队的党员、干部存在“整党就是整自己”的错误思想。于是,就先采取“领导带头,层层深入”的办法,分别组织大队、生产队的党员、干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帮助他们提高对整党建党伟大意义的认识,从而为“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群众性的开门整党扫除了思想障碍,使斗、批、改逐步深入发展。目前,全公社二十二个大队,全部建立了新的党支部,在斗、批、改运动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ADp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工农兵学哲学

“不进则退”
广东乐昌县茅坪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 李亚发
前一个时期,我觉得自己当干部十多年了,现在年老、有病,又无文化,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总想换换班。当时有些群众批评说:“老李的思想变了。”我听了感到委屈,心想,我在旧社会受尽苦难,是毛主席、共产党把我从苦海里挽救出来,我怎么会变呢?有困难,不当干部,做一个忠于毛主席的好社员,怎么能说变了呢?
我的思想到底有没有变?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我们头脑中,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公”和“私”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这种矛盾也就越来越尖锐。只有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斗私批修,使脑子里的资产阶级“私”字不断减少,无产阶级“公”字不断变多,才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反,不抓紧世界观的改造,资产阶级“私”字就变多,无产阶级“公”字就变少,就要落后于形势。人的思想不向好的方面变,就必然向坏的方面变,二者必居其一。停止不变是没有的。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贫下中农的本质是在不断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中才保持的。根据这个观点来分析我的思想,是不是在变,那就非常清楚了。什么年老、有病、无文化等等都只不过是现象,“私”字作怪才是本质。“私”字多了,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淡薄,“私”字冒了头,就会认为革命差不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群众对我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我认识到,要想使自己贫下中农的本质永远不变,紧跟毛主席革命到底不变,就必须自觉地刻苦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不断改变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思想,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ADp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工农兵学哲学

敢于揭“岔儿”
天津市汽车齿轮厂铣工组长 张庆吉 刘广森
有一个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潮在我们组里影响很大。在进行批判和教育以后,大多数同志组织纪律性加强了,但仍有个别人违犯劳动纪律。当时我们看在眼里不敢管,总是睁一个眼,闭一个眼,“绕着走”,怕说多了得罪人。这样一来,群众看不惯,对我们意见纷纷,批评我们是“好人主义”。本想少“得罪人”,反而把大多数同志给“得罪”了。群众的批评触动了我们的灵魂。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班组工作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经常出“岔儿”。出了“岔儿”,怎么办?唯物主义的态度不是避着“岔儿”,掩盖矛盾,而应当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同一切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想、言行作斗争。我们班组长决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当老好人。出了
“岔儿”要敢于揭、带头揭,发动群众都来揭,同时要防止简单粗暴,遇事要讲清道理。有了问题不揭,不摆到桌面上,越捂越坏,越盖越“砸锅”。只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断地正确解决矛盾,才能不断前进。
于是,我们就接受大家的意见,同全组同志一起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发现违犯纪律的现象就敢“拚刺刀”。后来我们又逐步地改变了哪“漏”哪“补”的被动作法,注意抓活思想,抓苗头,向错误思想打主动仗,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张庆吉老师傅针对我们组青年工人多的特点,经常用自己在资本家工厂学徒时所受的压迫,用三条石老工人血泪斑斑的苦难史及我厂老工人周德恩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事实对全组进行阶级教育,提高了全组同志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责任心。许多青年工人感动地说:“现在咱们天天吃糖,可不能觉不出甜哪”,“我们一定要把老一辈的优秀品德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如果成天稀松二五眼,怎么能对得起毛主席。”从此组里的革命纪律性大大加强了。 ADp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亮了小山村
——记荣口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变化
在辽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十八户人家的小山村,名叫荣口村,是辽宁省新金县乐甲公社沙河大队的一个生产队。这个小山村,在毛泽东思想的灿烂阳光照耀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沟沟建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家家办起了学习班,人人都学“老三篇”,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不断前进。
七十三岁的徐臣年老大爷,自从家里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他就把自己开的“小片荒”交给了集体。可是他想,交了“小片荒”也倒轻快,旧社会受了半辈子苦,现在老了,可以什么事也不管,该享享“清闲福”了。生产队领导班子的成员、徐臣年的大孙女徐凤娥发现爷爷的活思想,在晚上办了一次家庭学习班,全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和光辉的“老三篇”。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使徐臣年感到:自己和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一刀两断,这做对了;可是从此就想蹲在热炕头上,心里不想革命的事,想舒舒服服度晚年,这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啊!想到这里,这次学习班还没结束,他就跑去找生产队长,要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生产队长才同意让他到山上负责看柞蚕。从此徐臣年就象年青了几十岁,整天怀揣革命宝书,手提蚕筐,爬东山登西岭,风里来雨里去,兢兢业业地为革命养蚕。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徐臣年被雷声惊醒,他不去看自己家的房子漏不漏,爬起来就向外走。徐大娘知道徐大爷又是要上山去看蚕,便一把拉住他说:“你腿脚不好,山高路滑,还是天亮了再去吧!”徐臣年说:“不行,蚕是集体的财富,风雨这么大,受损失怎么行!老愚公挖山都不怕山高,我爬山还怕山高!”说完就冒着大雨,向山顶上的蚕场奔去。
在荣口村,象徐臣年老大爷这样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一心为公,一心为革命的新人新事到处可见。在这个仅有十八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就涌现了二十三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荣口村的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号召,经过一冬一春的艰苦奋战,三座山,山山修了水土保持工程;五道沟,沟沟修起了拦河坝;十八坡,坡坡造成了“大寨田”。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改天换地的第一个规划:修造了一百五十亩稳产高产田,新开垦了五十多亩荒地,还栽了上万棵柞树、苹果树,使十年九不收的地方,变成了花果山、米粮川。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 AD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