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专栏:
一朵盛开在淮北平原的大寨之花
在安徽淮北平原,有一个大寨式的先进生产大队——萧县坡里公社郭庄大队。
五年前,郭庄大队还是一个穷地方,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最好的年景,粮食亩产只有一百二十多斤,棉花亩产不超过三十斤。
郭庄贫下中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走大寨路,战天斗地,经过四个年头的艰苦奋斗,改造了一千五百八十五亩盐碱地,老碱窝长出了好庄稼。一九六八年,郭庄大队粮棉亩产都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现在,郭庄的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九六五年春天,郭庄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伟大教导,开始了治碱地的战斗。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硬是把四百多亩盐碱地剥了一层皮,又从四、五里路远的北运河拉来红淤土把地填平,修起了块块条田。一九六五年,在改过碱的土地上播种的棉花,棉苗长得又肥又旺。社员们一见老碱窝长出了好庄稼,打心眼里高兴。可是,七月中旬,正当棉花盛花现蕾期间,天突然下起大雨,一连下了二十多天。社员们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挑水排涝。刚排了涝,又刮了大风,郭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的教导,男女老少齐出动,硬是把五百亩棉花一棵棵扶起来。棉苗需要追肥,集体没钱,大伙就想方设法凑钱,买回了化肥。这一年,郭庄大队棉花获得了好收成,产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一九六五年冬天,是郭庄大队贫下中农治碱地最艰苦的一年。鹅毛般的大雪下个不停,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郭庄贫下中农,顶风冒雪,迎着朝阳,用台田压碱的办法,奋战在二百亩重盐碱地上。地冻得象石板一样硬,社员们就用镢头刨、铁棍撬。镢头震裂了手掌,冰块划破了双脚,手上的茧子磨掉一层又一层,没有一个人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零下十几度的气候,社员们啃着冰冷的山芋馍,看着一块块台田在出现,被大水冲毁的条田,一块块在恢复,都喜笑颜开。经过一冬一春,郭庄的贫下中农用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取得了辉煌的劳动成果。二百多亩从来立不住苗的重盐碱地,变成了块块台田,并且修复了被水冲毁的条田。
郭庄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从一九六六年冬天开始,进一步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和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从而,大大加快了治碱地的前进步伐。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用毛泽东思想斗出了一个新郭庄:全大队一千五百八十五亩盐碱地,全部剥了一层皮,换了一层土,并且得到了综合治理,变成了良田。从治碱地后的第一年起,粮棉产量逐年提高,达到了稳产高产。一九六八年,粮食平均亩产五百零二斤,棉花平均亩产一百零二斤,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今年产量更高,粮食平均亩产六百斤,棉花平均亩产一百二十多斤。
郭庄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短短的四年之中,一举改变了贫困面貌,为安徽省淮北地区和全省人民创造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范例。今年上半年,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号召全省人民向郭庄学习。全省学郭庄,郭庄怎么办?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队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学习班上,广大贫下中农以其他先进社队为榜样,找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差距。老贫农晁应堂说:“比比人家,看看郭庄,咱大队的差距还很多,与毛主席对咱贫下中农的要求,差得更远。咱们可千万不能满足现状啊!”
从此以后,郭庄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进一步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和学大寨的新高潮。在“九大”精神的巨大鼓舞下,全大队大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广大贫下中农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武装头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进一步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种田,夺取更高的产量。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双玉泉大队积极储粮建仓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武安县庄晏公社双玉泉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认真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积极储粮建仓,备战备荒,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这个大队集体储粮和社员个人储粮加在一起,可供全大队的人口和牲畜吃五个月。
双玉泉大队地处贫瘠的山区,过去是个每年需要国家供应粮食的缺粮队。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个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狠抓革命,猛促生产,获得了粮食丰收,改变了缺粮队的面貌。不但粮食能够自给,还有了大量的余粮。这一年储备了粮食十万多斤。一九六八年,这个大队遭受了春夏两季大旱灾,粮食减产。但是,广大社员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年除了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以外,又储备六万多斤粮食。
储备粮逐年增多,仓房不足,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就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自己动手建设仓房。他们一不贪大求洋,二不依赖国家,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在几年时间内建起了仓房十二座,解决了仓房不足的问题。
这个大队为了管好储备粮,还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保管制度。保管员由忠于毛主席、热爱集体的贫下中农担任。
第4版()
专栏:
扎扎实实地抓好储粮工作
古勉生产队储备粮的管理工作做得好
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郁南县平台公社古勉生产队贫下中农,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的教导,从一九六三年开始储备粮食,现在平均每人储备的粮食已达到七百多斤。
古勉生产队为了储备好粮食,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可容二十万斤粮食的仓库。他们还建立了储备粮的使用管理制度:平时不准随便动用储备粮,必须动用时要经过社员大会讨论通过,队委会集体研究批准。别队遇有困难向本队借用储备粮时,要经公社革委会批准;固定保管人员,建立储备粮的收支账目,定期进行检查;实行“出陈入新”的保管方法,新粮收获时,将原先储备的粮食换成新粮储备。
几年来,这个队由于储备粮的管理和保管工作都做得很好,没发生过霉坏变质的现象。
第4版()
专栏:
永远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
陈家大队队队有了储备,户户有了余粮
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兴化县严家公社陈家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有储备粮”的教导,大力储备粮食,做到了队队有储备,户户有余粮。
陈家大队的贫下中农以大寨为榜样,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狠抓粮食增产和节约用粮两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储粮工作。几年来,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将全大队的一百五十一块低洼地改造成六十八块方整田,把七百多亩一熟水沤田改造成稻麦两熟田。经过近几年来做圩、开沟、治碱,亩产量从三百斤增加到八百六十四斤,为实现粮食储备计划打下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在这同时,大队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社员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他们经常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节约粮食的教导,组织大家进行回忆对比,不忘过去苦,牢记今日甜,永远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
第4版()
专栏:
莫家大队计划用粮节约用粮
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灵川县甘棠公社莫家大队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坚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使全大队储备粮逐年增多。今年这个大队的晚稻获得丰收,大队革委会及时总结推广了几年来节约用粮、储备粮食的经验,在粮食储备方面又做出了新的成绩。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莫家大队连年粮食增产。有少数社员认为,粮食多了,浪费点“不要紧”,因而用粮无计划。大队革委会针对这种情况,组织社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有关节约粮食的教导,大讲节约用粮的重大意义,大摆浪费粮食的危害,提高了广大社员为革命节约用粮的自觉性。大队革委会还根据贫下中农的要求,帮助各生产队制订了口粮管理制度,并且帮助各家各户订出了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的计划。现在,这个大队队队有了储备,大部分社员有余粮。
第4版()
专栏:
靠毛泽东思想改天换地
——辽中县西房身大队改变贫困面貌的调查
辽中县牛心坨公社的西房身大队,是辽宁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他们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就改变了贫困落后的局面,一跃而为先进的大队。
穷根究竟在哪里?
解放以来,西房身大队的生产虽然也逐年有所增长,但是上升幅度很小,粮棉产量一直很低。直至一九六四年前,它还是一个人穷、地穷、村穷的大队,口粮靠国家救济,资金靠国家贷款,是全县有名的“丰年小救济、歉年大救济、灾年包下来”的“五保”大队。
穷根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受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一小撮阶级敌人进行捣乱破坏。他们破坏生产队的农田建设计划,煽动一些群众弃农经商和大搞小片田,用保媒和认乾亲的手法腐蚀生产队的个别干部……。因而,尽管这个大队以前做过多次改天换地的规划,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对落后状况也十分着急,但是,由于政治没方向,学习没榜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不起来。加之地势洼下,土质瘠薄,十年九不收,就更加束手无策了。由于事事靠国家救济,越靠人越懒,越靠志越短,越靠人心越散。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在国家暂时经济困难时期,在大叛徒刘少奇推行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腐蚀下,这个大队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更严重了。两条道路尖锐地摆在西房身人的面前。
读毛主席的书,走大寨的路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指示,照亮了西房身大队前进的道路。
大寨的经验传到西房身后,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的议论。
怎样学大寨?共产党员、生产队长、老贫农周全忠说得好:“大寨人千条经验万条经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是最根本的经验。我们过去穷就穷在头脑里缺少毛泽东思想。”女共产党员何桂兰说:“改天改地先改人,人听毛主席的话,地就听人的话,天大的困难也能战胜它。”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大队掀起了学习“老三篇”的群众运动。由于大叛徒刘少奇千方百计封锁毛泽东思想,当时全大队只有几本“老三篇”。大家如获至宝,争着学,抢着看。大队培训了五十多名“老三篇”辅导员,深入到家庭院落,帮助大家学习。干部学在头,用在先。党支部书记刘达生过去访贫问苦,带的是救济粮款,这回他手捧“老三篇”,走东家,串西家,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亮私斗私。大队、生产队和家庭层层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讲用会,“老三篇”的精神深入人心。贫农社员孙连山,一次给生产队割草,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往草里掺水占份量。通过学习,他认识到掺的不是水,掺的是私心,他在一次活学活用“老三篇”的讲用会上说:“人家白求恩是个外国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呢?为集体干活混工分,怎么对得起毛主席呢?”从此,他一心为公,在生产队里干活起早贪黑,处处带头。老“五保户”刘俊朋,过去锹不拿镐不摸,学了“老三篇”,灵魂也在变,提出“不要‘五保’,要革命”,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不长的时间里,全大队涌现出几十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毛主席的教导焕发出人们的冲天革命干劲,广大贫下中农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抵制了资本主义倾向。他们决心学大寨,自力更生。他们当年就不要国家的粮、钱、物。他们坚定地相信,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一定能使西房身大队来个大翻身。
靠毛泽东思想,一年大翻身
精神变物质。毛泽东思想为广大群众掌握后,很快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从一九六四年秋天开始,西房身大队贫下中农先后打响了战天斗地的四个战役。
第一个战役是挖茅草治碱地。西房身大队六千三百亩地,有两千多亩茅草地,一千三百亩碱地。过去,这里是“高地长茅草,洼地蛤蟆叫,碱地一片白,十年九不收。”要把茅草连根挖掉,既费工,又费力,人们也没有决心去改造它。学习了“老三篇”和大寨的经验后,广大贫下中农说:“老愚公不怕山高,大寨人不怕石硬,我们还怕这一片茅草地!”可是,他们干了十几天,茅草地还是甩手无边,焦黄一片。有的人体力吃不消了,有的人心里发愁了。党支部就组织大家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们巨大的力量,经过一秋的战斗,终于把二千多亩地的茅草,一根一根挖了出来,一根一根拣了出去。
在这一年的冬天,男女老少又齐出动,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压上了一巴掌厚的黑土。从此,茅草地和碱地上全长出了好庄稼。
第二个战役是大战“火龙岗”。西房身村东有个大沙丘,方圆十余亩,一丈多高,它把大片耕地拦腰切断,春风一刮,周围小苗都受害。岗南有个三十多亩的黄土坑,也不能耕种。贫下中农决心搬走“火龙岗”,填平黄土坑,改荒地变良田。就在这个时候,阶级敌人又出来煽动说:“火龙岗可动不得,动一锹就得失天火。”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组织贫下中农忆苦思甜,提高阶级觉悟,斗垮了阶级敌人,教育了群众,搬岗子的决心更大了,干劲更足了。他们只用了十五天时间,就搬走了“火龙岗”,填平了黄土坑,造出了五十亩好田。
为了平整土地便于耕作,党支部在进行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的基础上,又在一九六五年带领贫下中农胜利地完成了第三个战役——对遍布在地头田间的一千二百多座坟丘,进行了迁移或深埋。
这年的春天,大队干部多次同邻队协商,把一千亩的插花地串换过来,实现了方田化。
毛主席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西房身大队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没要国家一分钱,没用外地支援一个工,他们靠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在六千三百亩土地上,挖了全长三十六华里的六条排水干渠,在渠边栽了六趟杨树,修了六条机耕道,建成了千亩成方井字成田的稳产田。
一九六五年,西房身获得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十七万斤商品粮和十万斤棉花。
西房身大队一年翻身的事迹,带动了周围兄弟队。但是,个别兄弟队经过自己努力以后,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西房身贫下中农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想兄弟队所想,急兄弟队所急,对兄弟队作了力所能及的支援。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大家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大家需要互相团结互相支持。”在西房身大队共产主义精神鼓舞下,牛心坨公社有六十七个生产队,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大大改变了生产的落后面貌。全县社与社,队与队,出现了互相团结、互相支援的新气象。
继续革命,继续前进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西房身大队广大贫下中农把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他们继续深翻土地,改良土壤,一九六八年又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由一九五七年的四十七万斤,一跃为一百零九万斤。今春又办电、打井,开发了五百亩水田,第一次种上了水稻。一九六九年粮棉产量,比大丰收的去年又增长了百分之二十。
西房身富了,怎么办?贫下中农说:“穷了要革命,富了要防修,要继续革命”。他们狠批大叛徒刘少奇在收益分配上鼓吹的修正主义黑货,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他们富了不忘国家,几年来,向国家交售了九十多万斤粮食,六十多万斤棉花。一九六八年交售给国家的粮食超过征购计划的三分之一,棉花超过一倍。他们富了不忘集体经济。公共积累逐年增加,胶车增加了八倍,大牲畜翻了一番,还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队队建起了大粮仓,集体贮备粮十三万多斤,存款六万多元。贫下中农说:“有毛主席撑腰,咱们贫下中农手中有权,仓中有粮,不怕帝、修、反来侵犯。”他们就是这样手握锄把,心怀天下,步步攀登“公”字的高峰。
辽中县《工农兵》报道组
第4版()
专栏:
湖南省安乡县安丰公社铁路湾大队贫下中农在战天斗地的伟大斗争中,修了四条排灌主渠、七条支渠、十一条毛渠,把四千多块高低不平的沙丘改成良田,并沿渠道两边营造了树林,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安排了铁路湾的山河土地。这是水渠两边植的树林。 新华社记者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