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述评
本报记者 丁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2月17日,清脆稚嫩的童声响彻全国政协礼堂,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5周年庆典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等经典诗文,千古名句,铿锵声调,让置身其间的观众为之动容。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自1998年启动至今,已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数千所学校的430万少年儿童中开展起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渐成时尚。
爱我中华,千年弦歌后继有人
199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4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来自香港以及台湾、澳门的14位少年,与北京的50多位小朋友一起,聚集在北京孔庙大成殿前,齐声背诵古诗文。
“同声同源,同根同文”,共同的文化传承与共同的血脉一道,促进了小朋友们思想感情的交流。来自台北的佘经国先生说:“我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家的朗诵当中,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实在是非常的兴奋。我们中国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表现在像长城这样有形的建筑上,而是在于我们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个文化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
的确,爱我们的国家,并不只是有形的山川景物,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中华文化,同样承载着我们爱国的情感。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无论从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的诗词中,还是从孔孟与司马迁的雄文中,都潜移默化着对祖国的自豪和热爱。
为了让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后继有人,让21世纪的中国人能豪迈地站在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肩上面向世界,1998年初,中国青基会成立了社区与文化委员会,由著名学者陈越光担任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一位文化学者就此评价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朗朗。”
启我心智,充实记忆黄金时代
1999年4月,在中国青基会召开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座谈会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有些诗句虽不全懂,但很快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许多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少年时代背下的诗文,终生难忘,即使当时似懂非懂,后来都会弄明白。到了成年,想背就难上加难。
“抢救记忆的黄金时代。”这是推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初衷之一。面对广告词、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文化垃圾充塞孩子大脑的现实,中国青基会以古诗文诵读为切入点,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组织少年儿童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
5年来,古诗文诵读工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热情支持和积极配合,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更是兴趣盎然。北大附小的吕老师说,汉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当中,熟背这些古典诗文,能强化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为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语文对人的训练又是多方面的。
开卷有益,古诗文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记忆的黄金时代,古诗文诵读工程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冶我情操,熏陶一代中华少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工程活动之后,孩子居然主动在家里扫地,妈妈觉得不可思议,孩子用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文以载道,中国优秀的古诗文意存高远。陶冶情操,诵读古诗文是一种极好的手段。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实施古诗文诵读,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拾遗补缺,重要的是要补上人文教育这一大课。融汇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中国优秀人文精神的基因,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为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研究并发挥诵读工程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改善学校德育教育现状,由中国青基会社文委申报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已被批准列为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已有北京、天津等7省市数十所学校申报参加。
正是有了这种宝贵的共鸣与支持,中国青基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信心。陈越光表示,到2010年,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逐步推广到100%的省市区,100%的地区和地级市,80%的县和县级市。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古诗文诵读必将影响一代中华少年,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科学与人文:民族腾飞的双翼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这之中,民族凝聚力是最为基础的、最为重要的。没有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及其文明怎能绵延五千载!没有民族凝聚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就没有了主体,又能由谁去掌握?
民族凝聚力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来源于民族文化认同。我深深地感到,中国诗歌、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美。其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文字之凝炼,音韵之优美,风格之纷繁,技艺之高超,在人类文化史上堪称一绝。
我坚定地认为:没有先进科学和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落后挨打;同时,没有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可能“不打自垮”,成为“精神侏儒”。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原典”,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宝库,可超越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从两千多年前屈原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到解放后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代代先贤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与历史的趋势,给我们民族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巨大源泉!
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完美理想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双翼健劲,才能万里高飞,长空竞胜!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让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统一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 陈越光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所以,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绝没有资格说他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
为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成功地推展“希望工程”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以组织少年儿童诵读、熟背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让他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该工程自1998年6月开始至今,已经整整5年了!5年来,一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推广口号,一个“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操作理念,一套“经典原文,历代名篇,拼音注音,版本从众”的系列读本,一批以“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素质教育,人文为本”为己任的活动组织者和优秀辅导员,一台“以朗诵为主,诵、演、唱并茂”的古诗文诵读汇报演出……活跃在几十个城市、几百个县乡、几千所学校、几百万个少年儿童中间,带动了几千万家长,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化工程。5年来,经过参与这一工程的几百万少年儿童的实践,促进了语文教育教材改革;经过这一工程的率先实施和全国其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互相推动、相得益彰;经过国内外数百家媒体对这一工程的宣传报道,有1/10以上的当代中国人受到熏陶,我们的努力推进了全民族继往开来文化氛围的形成!
《论语》上记载着有人问孔子的弟子子贡,您的老师是向谁学习的呢?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孔子距周文王的时代大约500年,他在人民中间随时随处都可以学习到以文武之道为代表的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今天离子贡发表这番议论大约有2500年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在这2500年中虽然历经磨难,但这个文明的火炬毕竟没有熄灭,毕竟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手中。将来,我们的子孙除了在图书馆的典籍、博物馆的文物中看到中华文明的光芒,还能不能像子贡那样自信地说,它“未坠于地,在人”呢?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
离开了这一点,素质教育就会降格为技能教育,人文教育也会局限于古诗文知识教育。今天的青少年缺的并不是知识,但是他们往往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不知道培根还有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今天的青少年缺的也是勤奋,但是他们往往只希望模仿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上去,而不懂得如果没有巨人那种崇高的情感和心灵,即使站上去了,也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而已,绝不可能像牛顿那样因此而看得更远、因此而更伟大!更重要的是,攀登于知识巨人的高峰是一辈子的事,体验、培养那种巨大的崇高情感和广阔胸襟却取决于青少年时期。这也是孔子所谓“后生可畏”的道理。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棵葡萄树,技能、知识就像那一串串的葡萄,而胸怀、情感、意志就是支撑葡萄树的支架,没有支架,葡萄树就只能匍匐在地并最终和它的珍贵的果实一起烂掉!这样的悲剧,我们看到的还少吗?如果要问如何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既始终保持奋斗精神,保持内心高尚的情操和善良的热情,又时时具有荣辱不惊,得失不乱,笑看成败的胸怀,这样的人才可能既创造成功又享受快乐,才可能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而这不是凭金钱、权势所能做得到的,这要看一个人的境界和文化定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培育这样的人。我们工程的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明年起我们将以“让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统一”为主题词,重点推出这一课题和面向农村的公益推广。
科学,是人对自然世界的伟大探险;艺术,是人对内心世界的伟大探险。让我们在经典诵读的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瞻仰先哲的精神风貌;去梳理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去沐浴春风化雨似的艺术美感;去领略那史诗般的英雄主义……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一项了不起的教育工程
——老师、家长、学生评说“古文诵读”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开展以来,在校园和家庭产生了积极影响,老师、家长和学生对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老师如是说
北京市四季青乡中心小学原校长张鸿敏:素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古诗文诵读活动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它适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易于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一旦学生认真地投入,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在一天天的诵读中得到提高。
山西省太原市汇丰学校老师王丽俊:我的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诵读古诗文,现在是二年级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认字能力和记忆力都普遍加强。在古诗文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做人的素质修养、言谈举止都在起着变化。
家长如是说
黑龙江省哈尔滨闽江小学学生家长柴为国:大段大段深奥晦涩的古文在孩子口中变成了轻轻松松的顺口溜,如《论积贮疏》全文近500字,我的孩子背诵起来竟能一字不差。这样的熟背程度,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可在孩子眼里竟不是一件耗神费力的事,也就是利用每天早自习朗诵20分钟而已。古文诵读是一项了不起的教育工程。
学生如是说
河北省丰南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李茹婷:我喜欢描写四季景物的古诗,喜欢赞美人生的诗句,更喜欢带给我精神力量的佳句。
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小学宜上:刚开始背诵古诗文时觉得挺苦的,有的句子特别绕嘴,念都念不好更别说背了。背古诗文能增强记忆力,诗文背得多了,越背越快,我现在学外语背单词也挺快。背的多了,看的多了,写作文就有的写了。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肖岩:语言艺术的魅力美在古诗中充分得到体现。短短的四句或八句诗就能将时间、空间、远近、高低、情与景、现实与幻想融于一体。古诗文不仅增强了我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也使我增长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我的情操。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参加“火炬传递”活动的少年儿童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古文诵读”工程大事记
1997年12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1998年5月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王元化、杨振宁、汤一介担任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南怀瑾先生担任“古文诵读”工程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1998年6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2月与北京音乐厅联合举办10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北京地区8所小学500名孩子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
1999年6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都少年儿童古诗文汇报演出,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并对“古文诵读”工程给予充分肯定。
1999年12月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名古文诵读工程少年儿童,参加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国家级庆典——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
2000年1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广场举行了“诵读千古美文,迎接21世纪——中华文明火炬传递仪式”。
2000年3月古文诵读工程百县百万计划正式启动。
2000年12月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基会、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在京共同举办“迎接新世纪——古文诵读工程全国交流汇演暨表彰大会”。
2001年6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古文诵读工程评估组,完成长达3万字的《古诗文诵读工程评估报告》。
2001年12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3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行,并首次举办了古诗文诵读工程诵读冠军赛。
2002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申报立项。
2002年12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2002年全国交流汇演暨表彰活动在京举行。
2003年8月古文诵读工程2003年全国教师暑期培训班在山东烟台举办。
2003年10月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诵读古诗文知识竞赛在京举行,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答题卡37万余份。
2003年12月古文诵读工程实施5周年纪念活动暨“太子童装杯”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诵读中华古诗文知识竞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名家评说
名家评说
多读熟背古诗文经典,将会使爱国主义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张岱年(“古文诵读”工程顾问)
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不光是我们这代人要努力,也要让孩子们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季羡林(“古文诵读”工程顾问)
人文学科滑坡,是影响人的素质的重大问题。提倡诵读古诗文,有利于改变重理轻文的倾向,提升国民素质。
——王元化(“古文诵读”工程顾问)
熟读古诗古文,一生受用无穷。
——杨振宁(“古文诵读”工程顾问)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古文诵读”工程顾问)
让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经典的意义,并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诗人,而在于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懂得“生存之道”。
——南怀瑾(“古文诵读”工程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