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世界经济同步复苏
本报记者 顾玉清 吴志华
2003年,世界经济先是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拖累,复苏步履蹒跚。在经过一段艰难跋涉之后,增长势头明显加快,与上半年增长2%相比,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以上,明年可望达到4%。新近的种种迹象显示,世界经济可能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穆萨撰文对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做了这样的描述:“美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中领先,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东欧将继续保持可观的增长率。拉丁美洲的增长也应该加速,因为阿根廷在2001—2002年的经济大灾难后继续恢复元气,巴西在最近的衰退之后开始复苏,墨西哥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中获益。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日本经济也将实现增长。相反的是,西欧近期的增长展望仍然是一个谜。”今年,非洲经济也有不错的表现。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预测,2003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达4.2%,这是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率连续7年超过3%的人口增长率。
美国:强劲复苏
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的好坏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今年世界经济由疲软走向全面复苏也是伴随美国经济强劲的增长而出现的。今年美国经济复苏逐步提速,呈现由慢跑到大步小跑的态势: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4%,第二季度达3.1%,第三季度飙升8.2%,预计第四季度仍将保持高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减税、军费开支扩大、资本投资增加以及美元持续走低等。
但是,美国政府这种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导致联邦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猛增。今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预计达到5000亿美元。2003年美国联邦财政预算赤字约占GDP的3.5%,明年将有可能达到4%。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暴露了美国经济的脆弱性,使投资者对美元信心不足,美元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今年一跌再跌。例如,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价已上扬了16%。较2000年10月1∶0.8225汇率最低点上升了近49%。美元汇率走低,能够增强美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从而拉动美国经济增长,但如果美元长期疲软则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欧日:微弱增长
与欧元汇率节节攀升相比,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的经济景况就不那么乐观了。有专家认为,欧盟经济在经历了去年0.8%的低增长之后,今年仍处于“疲软增长”期,缺乏支撑经济增长的亮点。
年初以来,欧盟一些国家的经济情势一直“红灯频闪”。欧元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已连续3年陷入经济停滞,今年头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负0.2%和负0.1%。法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负0.3%。意大利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负0.1%。欧盟经济之所以走不出增长乏力的怪圈,原因在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未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反,制约欧盟经济增长的因素却显得较为突出。比如,失业率已逼近9%;在债务负担和利润下滑的压力下,欧元区的投资受到影响;欧元汇率的持续攀升,损害了由出口拉动的复苏。此外,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结构性调整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第三季度以后,主要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正在逐步走出衰退,德、法、意三大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转为正增长,分别达到0.9%、1.6%和2%。
从日本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其经济正在摆脱10多年的低迷状态,显示出恢复增长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3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2004年为1.4%。日本经济出现起色除了受美国经济强劲反弹的影响外,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正如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日本经济虽然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但经济脆弱的现象却很难改变。原因是,日本经济受过去泡沫经济崩溃后遗症的影响,其内在动力不足,消费者需求依然低迷,通货紧缩和呆账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亚洲:增速加快
亚洲经济经过多年的增长之后,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继续独领风骚。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3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增长率将达到5.7%。亚行行长千野忠男认为,一些迹象表明,亚洲地区将在今后两年中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2004年预计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2%,2005年将达6.3%。
在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中,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在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8.5%。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表现不俗。中国经济正在沿着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阿根廷《号角报》最近发表文章说,中国进口的大幅度增加将“起到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亚行行长千野忠男也指出,区域间贸易增长在中国的带动下将为亚洲其他地区提供新的机遇。
亚洲另一个大国印度,近年来通过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据印度工业联合会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2003财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可望跃升到7.2%。一些国际专家认为,印度经济在连续7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现在正“高速驶出车站”,成为牵引亚洲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火车头。
拉美:走出困境
拉丁美洲地区是去年全球经济中惟一出现0.6%负增长的地区。但是,今年伴随着阿根廷经济好转,拉美经济也在平稳复苏。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预测,今年拉美经济有望取得1.5%的微弱增长。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在整个拉美经济总量中占有70%的分量,三国经济的好坏决定了这一地区的经济走向。今年阿根廷已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预期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5%,呈现出“大病初愈”后的恢复性增长特点。今年巴西劳工党首次执政,采取了谨慎和稳健的经济政策,使得财政盈余增加,国内利率下降,外贸顺差比去年翻了番,达到230亿美元。虽然巴西今年经济增长率大约只有1%左右,但是,巴西宏观经济已得到较大改善,为巴西明年的发展铺垫了基础。墨西哥和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今年经济形势也不错。但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地区仍然处于内战和社会动乱之中,经济发展迟缓。
世界经济增长的“阀门”似乎已经开启,前景普遍看好。但是,世界经济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近期来看,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取决于资本市场和消费状况的明显改善以及国际石油价格保持平稳。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某一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不管哪里出现经济或金融危机,都会打乱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从世界经济整体上看,国际社会需要改变南北经济失衡问题、解决巨额债务问题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专家们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虽然2001年“新经济”泡沫曾导致世界经济大滑坡,但是未来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仍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全球合作反腐败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许宏治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约高级别政治会议11日在梅里达落下帷幕。在3天会议期间,与会各国踊跃签署了公约。这表明,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五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于今年10月31日通过的。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公约的诞生反映了国际社会反腐败的强烈要求和坚定决心。
在当今世界上,腐败现象猖獗,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一种国际公害。腐败犯罪越来越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化的趋势。腐败分子犯罪后潜逃出境,或将赃款转移出境,已成为各国有效惩治腐败犯罪的一大障碍。许多国家都日益感到,必须把全球各国的力量普遍调动起来,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现象。因此,在联合国框架内制订一部全球性的反腐败法律文件,已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该公约从酝酿、谈判、起草、通过到签署,经过了世界120多个国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历了艰苦的谈判过程,方得以出台,可谓来之不易。中国积极参与了公约的谈判和起草工作,为公约的制订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梅里达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公约》前发言时所说,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决心是坚定的,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立场是明确的,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做贡献。
该公约的内容除序言外共分8章:包括总则,预防措施,定罪、制裁、救济及执法,国际合作,资产的追回,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实施机制以及最后条款。其中第三章“定罪、制裁、救济及执法”明确规定,可以定罪的腐败行为包括:贿赂、贪污、挪用公款、影响力交易、窝赃、滥用职权、资产非法增加、对犯罪所得洗钱、妨害司法等。有关专家指出,《公约》
的主体内容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强调在对腐败犯罪有效打击的基础上,坚持多学科、广领域的预防战略;二是反腐败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相互促进;三是坚持各国依法独立开展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四是坚持对腐败犯罪行为的打击、预防和对腐败犯罪所得监控、剥夺并重。
《公约》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这是《公约》的一项值得重视的基本理念。《公约》对预防腐败的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并要求各缔约国定期评估有关法律文书和行政措施是否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确立专门的、具有必要独立性和人力物力资源保证的预防性反腐败机构,加强审判、检察人员的廉政,并发挥他们在预防腐败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公约》在建立、完善境外追逃、追赃机制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公约》创设了腐败犯罪所得资产的追回法律机制,规定一国在缴获贪污受贿或非法转移到国外的资产后,应将其返还原所有国。这意味着从腐败行为中获得的利益都将可能被追回。《公约》在坚持有关引渡的基本法律原则、司法惯例的同时,针对腐败犯罪的特点和预防、打击腐败犯罪的实际需要,在引渡的适用、合作方面作了一定的改进和强化,规定在不违背本国法律的情况下,不应考虑将《公约》规定的犯罪视为政治犯罪。这就大大提高了境外追逃的效能,将对腐败分子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为世界各国的反腐败斗争以及在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国际法保证,但这并不等于从此以后各国的反腐败斗争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各国批准《公约》后,还须制定相应法规。这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彻底铲除腐败现象,还需要世界各国进行不懈的努力。(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关注如何审判萨达姆
布什:考虑国际社会和伊拉克人因素,主张公开审判
萨达姆女儿:否认现伊拉克战犯法庭公正性,要求移交国际法庭
伊朗:送交伊朗法庭,清算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的罪行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15日电 (记者谭卫兵、严锋)美国总统布什15日说,美国将与伊拉克人共同商讨如何对被捕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进行公开审判,他同时强调伊拉克的形势依然危险,美军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牺牲。
布什称,萨达姆将被继续关押,“我们将同伊拉克人一道研究审判他的方法,这个方法将会经得起国际社会的检验”。
布什说,“必须对萨达姆进行公开审判,要把他的所有暴行都公布于众,正义需要得到伸张”。
在回答是否会处决萨达姆的问题时,布什说,他个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伊拉克人的意见。在回答美军迄今未在伊拉克发现违禁武器的提问时,布什继续为美发动伊拉克战争进行了辩护。
据新华社巴格达12月16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大女儿拉佳德16日在接受阿拉伯电视台采访时,要求由国际法庭而不是伊拉克的任何法庭审判萨达姆。
拉佳德应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的特别邀请,目前客居在约旦首都安曼。拉佳德说,她是代表她母亲、萨达姆的妻子萨吉德以及她本人和萨达姆的另外两个女儿拉娜和哈拉提出上述要求的。拉佳德称,由美国占领当局任命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的伊拉克战犯法庭不可能对萨达姆进行公正和合法的审判。
拉佳德还透露,她将从世界各地聘请律师为萨达姆辩护,因为“这是萨达姆家属所享有的一项权利”。她还指责美军在逮捕萨达姆的过程中对他使用了麻醉剂,使萨达姆听任美军摆布。她认为,如果美军没有使用麻醉剂,萨达姆不可能不抵抗。
据新华社德黑兰12月16日电(记者张胜平)伊朗司法当局15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送交伊朗法庭,以便对他在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进行审判。
信件说,萨达姆领导的军队在两伊战争期间对伊朗军队和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出动飞机和远程导弹袭击伊朗的平民居住区,造成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大量人员伤亡。为此,伊朗民众要求将萨达姆交给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法庭审判。
伊朗政府发言人拉梅赞扎德15日曾要求成立一个国际法庭对萨达姆进行审判。他说,伊朗外交部已经收集了有关材料,准备就萨达姆对伊朗人民犯下的罪行提出起诉。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12月16日电(记者邢旭东)伊拉克前新闻部长萨哈夫15日晚在接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电视台采访时说,对被俘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任何指控和定罪只能在法庭上进行,指控萨达姆在伊拉克侵犯人权、犯有战争罪必须出具确凿证据。
萨哈夫说,萨达姆躲藏期间已经不具备当总统时的能力和手段,被逮捕是预料之中的事,但他对萨达姆被生擒活捉感到震惊,因为萨达姆经常说宁可战死绝不投降。
萨哈夫在评述美军对待萨达姆的方式时说,“逮捕萨达姆的行动和方式以及将他在媒体上曝光,是以一种侮辱人的方式进行的”。对萨达姆进行逮捕和媒体曝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的,萨达姆被俘时身体状况如何,外界无人知晓。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日本加速接近东盟
本报驻日本记者 曹鹏程
日本—东盟首脑峰会于12月12日在东京闭幕。会后双方发表了《日本东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东京宣言》(以下称《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日本正式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明日本在政治和安全等新的领域开始加大与东盟联系的力度。
日本与东盟发表的《东京宣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确定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拥护和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2.构筑东亚共同体,确定日本和东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政治及安全保障合作,优先考虑开发援助东盟各国。3.根据宣言实施的具体制度、资金提供等问题,双方又发表了“行动计划”,表示尽最大努力促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等。
文件发表之后,此间媒体纷纷评析称,日本对中国积极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不无“焦急”,日本急忙接近东盟的用意之一,是为了确保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和地位,“掌握在东亚的主导权”。
日本和东盟间的经济关系一直非常密切。日本不仅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对外援助的60%也都投在东盟。东盟国家早就希望能够与日本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实现双边自由贸易。但因日本认为此举有可能削弱日美安保体制,故在对美国和对东盟之间有些“厚此薄彼”,和东盟关系保持着小步前进的速度。在两个月前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就曾劝说小泉,希望日本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当时小泉未置可否。然而当10月8日中国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中国—东盟首脑会议上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首个加入该条约的非东盟国家之后,一时间日本国内众说纷纭,呼吁日本不要落后于中国的声音越来越高。据说为了“对抗”中国的影响,日本一反常态,从小步前进迅速调整,为向东盟靠拢迈出了一大步。
建立“东亚共同体”,是日本发展与东盟关系的长期目标。东京峰会之后,日本和东盟的关系得到提升,如何完成角色转变是日本的课题之一。东盟在亚洲地区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的发展为东盟国家与日本发展关系方面增强了自信。泰国总理他信说:“日本已经和东盟形成了对等的关系”。不过东盟国家对于日本是否真心愿意合作也有怀疑。日本将在明年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就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举行政府间谈判。虽然日本国内对于撤消农产品关税、开放国内劳动力市场有反对意见,但日本产业界一般持欢迎态度。不过,日本舆论界也指出实现“东亚共同体”不是件容易的事。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包括了120个援助项目,日本在今后三年分别出资约15亿美元。东盟方面对实现双边自由贸易相当关注,但日本在农产品问题上的国内政策估计首先会成为谈判的障碍。日本担心一旦开放农业市场,便宜的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将会损害国内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在大米、鸡肉、水果和糖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护士和按摩师等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也是日本头疼的问题。如果日本对这些问题区别对待、分类谈判,势必会引起东盟国家的不满。
本次东京峰会表明,日本为了确保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正在全面调整和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的关系。如东盟与中日韩间的“10+3”协商所体现的,实现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国家的未来目标,有赖于东亚国家间的真诚合作。日本与东盟的关系能否继续顺利发展,显然仅把意愿写入宣言是不够的,要得到东盟国家的信任,还需要实际的行动。(本报东京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16日,在伊拉克提克里特市,几名美军士兵用担架抬着一位受伤的美军士兵。美军一支巡逻队当天在该市遭到炸弹袭击,3名美军士兵被炸伤。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萨达姆被捕未能激旺纽约股市
尽管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的消息曾一度令股市欢欣鼓舞,但投资者很快便意识到萨达姆被捕并不等于伊拉克问题的终结,因而交投谨慎,15日纽约股市三大指数收盘时全线收低。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滑19.34点,以10022.82点报收;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降30.74点,收于1918.26点;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小挫6.10点,终盘收于1068.04点。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美洲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
中美洲水法庭负责人哈维尔·伯甘德15日在圣何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自1998年以来,中美洲地区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30年内中美洲用水将进入红色戒备状态,1600万人将得不到可饮用水。
第7版(国际)
专栏:
印南部龙卷风肆虐14人死亡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16日报道,印度南部安得拉邦沿海地区15日晚遭强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14人死亡,19人失踪。
第7版(国际)
专栏:
韩国发生恶性禽流感
最近,韩国忠清北道阴城郡发生恶性禽流感,造成两万多只鸡死亡。韩国国立畜医科学检疫院和国立保健院15日宣布,阴城郡养鸡农场的鸡瘟属香港禽流感类型,其病毒为“A/H5N1”。
第7版(国际)
专栏:
IBM将大举外迁工作岗位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最近决定从2004年开始实施一项名为“资源全球化”的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将本土大约4700个软件工程师岗位迁移至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节约劳动力成本。此举将涉及IBM在美国各地的多个分支。作为外迁工作的第一步,IBM已经在印度雇用了500名软件工程师。印度有大量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但他们的薪水只相当于美国本土同样岗位的1/5。 (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阿富汗各派角逐权力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陈一鸣
阿富汗本月14日上午,喀布尔西部理工学院校园内一顶巨大的帐篷吸引了阿富汗各界的目光。来自阿富汗32个省的500名代表在这里召开塔利班政权倒台后的第二次大支尔格会议。
大支尔格会议,又称大国民会议,是阿富汗人传统的议事方式,在国家需要解决战争、媾和、修宪等重大问题时举行,由中央和地方领导人、重要官员、法官、部落首领、宗教领袖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根据2001年底达成的波恩协议,阿富汗曾在去年6月举行了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的第一次大支尔格会议,推举出任期两年的卡尔扎伊过渡政府。本次大支尔格会议的任务则是讨论并通过一部新的阿富汗宪法,为明年6月阿富汗举行总统大选铺平道路。大会的会期初步定为10天,如果新宪法的表决遇到阻力,会期将延长,直至新宪法通过。
围绕新宪法中总统权力的争论成为本次大支尔格会议的焦点。根据过渡政府向会议提交的宪法草案,阿富汗为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不设总理一职。然而,自上月3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北方联盟中的许多派别领导人纷纷批评说,总统在未来的政治架构中被赋予了过大的权力,认为这是追求连任的卡尔扎伊在为自己的“独裁”作准备,强烈要求加强议会的权力或设置总理一职,以对总统进行制衡。
在14日的会议上致开幕辞时,卡尔扎伊为总统制宪法进行了辩护。他说,阿富汗是一个被战争破坏得千疮百孔的国家,缺乏获得普遍支持的政党,各利益集团均试图依靠武力分享权力。他进一步指出,“经验表明,这些集团只想谋求各自的权益,全然不顾国家利益。这对阿富汗来说极其危险……现在的阿富汗只能存在一个权力来源,因此必须强化总统的权力。”此前,卡尔扎伊已明确表示,只有大支尔格会议通过的宪法保证总统拥有“真正的权力”,他才会参加明年的大选。他表示相信,会议代表最终将达成一致,但也承认辩论会非常激烈。此前,本次会议被延期两次,其背后原因是卡尔扎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说服代表支持目前的宪法草案。
不过,反对赋予总统过多权力的势力不会允许轻易通过一个对自身不利的宪法。自称获得241名代表支持的已故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的兄弟艾哈迈德·瓦里·马苏德便提议,取消卡尔扎伊直接任命的50名大支尔格会议代表的表决资格。此外,有报道说,一些代表地方和宗教势力的与会者已经表示,如果卡尔扎伊打算从他们那里获得支持,就必须在宪法中大大加强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和提高伊斯兰教的地位。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倘若卡尔扎伊为了通过总统制宪法而被迫向这些势力妥协,必将为未来政府有效行使职权以及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埋下很大的隐患。
与场内的激烈辩论相比,会场外的安全形势更加令人担忧。塔利班残余势力已威胁要破坏此次会议,并扬言说每一位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将被杀死。近日,阿富汗警方在通往大支尔格会议会场的道路上,先后起获了4枚由恐怖分子埋设的地雷。为防止发生意外,阿富汗警方、国民卫队和驻阿国际安全部队在会场外组成了严密的警戒线,喀布尔周围地区则在大会期间实施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驻阿美军还在会议召开前的一周内展开了代号为“雪崩”的行动,以清剿塔利班势力,这是阿富汗战争后美军在阿境内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沙阿在宣布大会开幕时说:“通过宪法的责任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是由阿富汗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应该充分表达人民的意愿,为阿富汗制订一部真正符合国家利益的宪法。”目前,阿富汗各界和国际社会都在关注着大支尔格会议上的权力角逐,有关各方恐怕只有在经过一番相互妥协,甚至依靠外部势力的干预才能最终通过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宪法。有分析人士不无忧虑地指出,这样的一部新宪法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新政府,对阿富汗的民族和解与重建进程究竟能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着实无法令人乐观。(本报伊斯兰堡12月16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