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近年来,民航不断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设施、技术,提高行业的现代化程度。
图①:多家中外合资飞机维修企业的建立,促进民航维修业的发展。
陈梦涛摄
图②:集采购、储运、加注为一体的航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图为飞机加油场面。 杨富学摄
图③:1980年以来,中国民航购买、租赁飞机近700架,并进口大量配套设施,推动了各航空公司机队的现代化建设。图为飞行模拟训练机。 王箭摄
图④:通用航空发展迅速,全国已有通用航空企业40余家。图为通用航空作业。 谢朝阳摄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为每一位乘客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是中国民航的宗旨。各航空公司都非常重视空中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图为空中乘务员风采。
夏本建摄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飞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写在人类动力飞行100周年之际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 杨元元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幻想翱翔蓝天。从中国战国时期起就有木鸢的记载,后来相继发明的风筝、竹蜻蜓、走马灯、火箭等,都是我们的祖先对航空的探索。18、19世纪热气球、飞艇相继升空,人类飞翔的梦想初步实现。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装有内燃发动机和螺旋桨的飞机,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从此人类真正插上了翅膀,得偿飞翔天空的夙愿。飞机的发明及其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00年来,航空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活塞发动机到涡喷发动机,再到涡扇发动机;从木质结构飞机到全金属飞机,再到主结构应用复合材料的飞机;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再到超音速飞机,人们在征服空气空间的探索道路上,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基于航空科技的航空工业,已成长为人类工业文明及信息文明时代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纺织等基础工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微电子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前进。各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地造就里程碑式的新机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先进可靠发动机的产生,各类先进电子设备诸如静音爬升系统、平视导引系统、一体化进场导航系统等的问世,都将使飞机更加可靠、经济、安全。今天大型客机的耗油比30年前节省了一半,比50年前节省了70%。如果按每人每英里消耗的燃油来计算,乘飞机比乘汽车还要省油。
100年来,航空运输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飞机的发明,为人类交通运输开辟了一个新坐标,催生了航空运输业,是人类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革命。从1909年德国开辟第一个定期旅客航班开始,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突破和航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商业航空已发展成为一个宏大的全球经济社会基础性产业。2002年,全球定期航班运送旅客超过16亿人次,运载货物达2950万吨。如今,全球平均每天每分钟就有40架以上的定期航班飞机在飞行,平均每天每分钟有3000多人在空中旅行,平均每天每分钟有60吨以上的货物在空中运输。航空运输业的兴起,在经济价值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将空气空间纳入了社会资源体系,向社会经济提供了新的富源,人类物化和活化的劳动因流通的加速而实现增值,它扩大了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范围,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率;在社会与文化功能上,建立了一种新的高效率的文明传播通道,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得相距遥远的人群和不同的民族能够比较容易地交流知识、思想、情感、艺术、宗教、风俗等等,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共同推进人类的文明,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100年来,通用航空业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飞机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应用于地质勘探、起重吊装、医疗救护、空中测绘和摄影等众多行业。作为这些行业的先进生产工具,改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许多情况下飞机成了无可替代的作业工具。飞机还广泛应用于治安监控、边海防巡查、消防、救治和救援等应急性强的社会管理和保障领域,大大提高了社会管理和保障的效率。
100年来,航空包括航空工业、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的发展,还是世界各国国防事业和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军事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演进。在百年航空史上,航空的发展还向全人类传播和倡导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挑战精神、勇敢精神、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推动了人类精神的完善、完美和升华。
伴随着人类有动力飞行的发展,中国民用航空业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风雨历程。1920年5月8日,载着旅客和试投邮件的飞机由北京飞至天津,这是中国民航的首次飞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民航事业主要是“两航”——“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开展运营活动。中国航空公司曾有远东最大的飞机、发动机修理工厂,工程质量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1948年,“两航”的运输业务走向了它历史的高峰,共运输旅客64.2万人次,货物和邮件5.4万吨。到1949年上半年,共拥有飞机99架和空、地勤人员6780多人。这是近代中国民航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不可忽视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1949年11月2日,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一个月,党中央就研究决定成立民航局,揭开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国民航更是展翅高飞,实现了空前的飞越。1950年,中国民航仅有航线12条,载运旅客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157万吨公里。1978年发展到有航线162条,载运旅客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近3亿吨公里。到2002年,定期航班航线总数达1176条,航线里程163.8万公里;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达到165亿吨公里、8594万人和20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54倍、36倍和3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2%、16.3%和15.5%,其中运输总周转量的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民航增长速度的3.4倍。
中国民航业的长足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云南省为例,该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受到地理环境的严重制约而“养在深闺人未识”。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民航事业飞速发展。目前,除省会昆明机场外,还拥有西双版纳、丽江、大理等9个民用机场。昆明国际机场已成为西部地区业务量最大的机场,1999年世博会召开,当年的旅客吞吐量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丽江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乘汽车由昆明前往要走16个小时的山区公路。不发达的地面交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丽江在云南属贫困地区。而自丽江机场1995年建成并通航后,丽江的旅游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通航仅1年,游客猛增到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2001年丽江接待游客总数3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人民币。而且丽江的社会和经济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我们看一个机场、一个航空公司,应该不仅仅看它是否赢利,也要看到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推动作用。有研究数字表明:每新增100万航空旅客,就会直接创造出800—1100个工作岗位;每新增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个工作岗位;每小时新增一个航班,将直接增加750个工作岗位。这些都是民用航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空中交通。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将推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相互促进、均衡发展;中国已加入WTO,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将日益紧密。
所有这些因素,将对民航提出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世界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将为中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更加具有安全性和适应性、先进性和舒适性、经济性和通用性的飞机及其他航空保障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提高中国民航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民航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和繁荣。未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为中国现代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飞机的发明及航空业的兴起,给20世纪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毫无疑问,在21世纪,它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附图片)
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正在驾驶飞机。 王宏伟摄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向世界民航强国迈进
明轩
凌太虚,跃星汉,人类数千年翱翔天空的梦想,因20世纪初飞机的发明及其后航空业的勃兴而得以实现。
有动力飞行的100年,以其璀璨夺目的光辉汇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今天,五洲寰宇内,民航成为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桥梁。民航的发展不但深刻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的演进,而且推动着人类现代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的升华。
从世界民航的开拓者“衣袂飘飘,御风而行”的那一刻起,中国人就从未停止过纵横苍穹的探索脚步。然而,忧患动荡的年代,束缚了一飞冲天的翅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民航赢得“天公重抖擞”,走上了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高度重视民航的建设和发展,亲自确立民航工作指导方针,指明民航发展正确方向,并寄予殷切期望。这一历史传承,构成了中国民航丰厚人文精神的底蕴和显著特色,激励着民航人弘扬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共同谱写中国民航发展史的新篇章。
民航体现国家的综合国力。民航事业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历史性变革和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民航是在旅客年运输量仅为1万多人次的基点上起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民航人风雨兼程,追求卓越,创造了中国民航的成长奇迹。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至2002年24年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分别从第三十七位和第三十三位上升到第五位和第四位。通用航空也有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航空运输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成员国,在参与制定国际民航政策及民航国际事务协调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及演进态势,预示着中国民航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世界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一催人奋进的目标,表达了全行业员工的心声和愿望,引发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在新时期,民航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历史性机遇,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开放的天空、更灵活的政策,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永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
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中国民航在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跻身世界民航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已具有坚实基础的中国民航,完全能够以矫健的英姿迈进世界民航强国之列。
《庄子·逍遥游》曰:鲲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也是前程无量的中国民航的生动写照。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小资料
民用航空发展历程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航空新时代。
在过去的100年,民用航空取得了全面而惊人的发展。
1909年11月16日,德国齐伯林创办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民用航空运输公司。法国的法尔芒航空公司在1919年3月22日开辟了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之间定期航班,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到20世纪50年代,民用航空开始进入喷气时代,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客机是英国的“彗星”号飞机。进入60年代,美国波音707客机一投入市场,便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民用飞机又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宽体客机、超音速客机。
中国的航空与世界航空几乎同时开始。冯如是中国飞机制造第一人。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成立民用航空局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民用航空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02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位次上升到第五位。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前进中的新中国民航事业
新中国民航事业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民航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空运输迅猛增长。2002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位次由1989年的第二十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五位。
航线网络不断扩大。到2002年底,中国民航开辟的定期航线总数达1176条,航线里程163万公里(不重复距离),其中国内航线1015条,国际航线161条,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国内航空运输网络和连接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国际航空运输网络。
航空运输实力明显增强。到2002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达602架。有航班运营机场141个,初步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规模适度的民用机场格局。
航空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法规逐步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50多年来,由中国民航执行的各类专机飞行任务,保证了绝对安全。全民航平均飞行事故万时率,已由50年代的0.44下降到2002年的0.02。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继1987年地区管理局与航空公司、机场分立的体制改革后,2002年完成对总局直属航空运输及服务保障企业的战略性重组,组建了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三大服务保障集团,并与民航总局脱钩。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我国已对外签订民用航空协定89个。
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以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正式实施为标志,民航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已颁布与《民航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170个,《民航法》的修改工作正式启动。严格执行法规、规章和标准,推进了行业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民航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民航将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成为民航强国,要达到以下主要目标:(一)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国际旅客运输周转量世界排名分别在前3位、10位;航空运输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航空运输落后东中部地区航空运输、支线运输落后于干线运输、货运落后于客运、通用航空落后于航空运输的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扭转。(二)建成1个以上的机场为国际航空枢纽,建成若干个全国性或区域性航空枢纽,有3个以上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排名进入前25位。建立起以轮辐式结构为主,轮辐式结构与城市对式结构并存互补的航线网络。(三)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有3—4家航空公司旅客周转量、营业收入分别位于世界排名前20位;航空运输企业劳动生产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四)建成现代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其技术设备、服务手段和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五)建成适应民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引进、消化、开发和创新体系,全面掌握并能适度开发航空运输高新技术,实现民航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六)建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人员整体数量和素质基本适应民航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七)建成完备的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中国民航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行业依法运行和依法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八)航空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航空安全水平接近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
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任重道远。中国民航将始终把安全作为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振奋精神,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民航强国的宏伟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变成现实。(袁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