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实录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江西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本报记者 郑剑 余清楚
学习时间:2003年11月21日学习地点:省委第三会议室参加人员: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
孟建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这次学习的主题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请大家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江西实际,谈谈认识和体会。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孟建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学习马克思主义,历来存在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也就是学风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反映着党的创造力。今天,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态度,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首先,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态度,才能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读过有关书籍,不等于真正读懂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道个别结论,不等于掌握了科学体系。要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其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态度,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适应形势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既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第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态度,才能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理论只有被人们深刻领会和掌握,才能成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注重实践的理论,只有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成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提高工作水平、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结合起来,是衡量真学假学、真用假用的重要标准。检验学习贯彻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实际行动、实际效果,也就是看认识是否达到了新高度,实践是否取得了新成效,干部作风是不是转变了,经济社会是不是协调发展了,人民生活是不是进一步改善了。近几年,江西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要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江西加快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着力于推动工作、加快发展
黄智权(省委副书记、省长):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要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对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就是说,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既要体现在深入学习上,更要体现在认真贯彻上;既要有认识上的新提高,更要有运用上的新成果。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认真钻研,做到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要切实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当前,特别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五个坚持”的原则,抓住影响全局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江西发展。其次要善于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必须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实际,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既要谋全局、想长远,也要抓当前、做实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使之成为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吴新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果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江西来说,最根本的是把经济搞上去。近些年来,我省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跳出江西看江西,差距仍然很大。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因此,要始终扭住发展不动摇,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
加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各项工作和各方面的利益。最近召开的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在保持经济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进一步明确了突出抓好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与互动、促进工业园区有序健康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四个重点。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锲而不舍地抓落实,使全省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着力于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王君(省委副书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坚持对事与对人的统一,就是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核心问题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必须自觉地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净化心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把对权力、地位、利益的认识建立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之上,把实现个人理想同推进党的事业、维护人民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主心骨。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二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浮躁,力戒空谈,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三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与追求,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准则,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具体事情做起,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要坚持廉洁自律,做到拒腐防变。严格遵守和模范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傅克诚(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构筑思想道德防线,首先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思想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自觉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艰苦奋斗,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党的意识。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就要始终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着力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彭宏松(省委副书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十四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在推动实际问题解决的同时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抢抓发展的新机遇,在创新观念中完善发展的新思路,在超越自我中开创发展的新境界。
董君舒(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找准结合点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政府调控、完善市场机制、激活各类要素的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团结共事、民主集中、协调各方、凝聚力量的总揽全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群体关系的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一要在学习中提高领导能力。真正做到学以立德、提高境界;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改造世界。二要在实践中磨炼领导能力。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三要在为群众服务中丰富领导能力。大力弘扬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选择,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第一尺度,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干起,从群众最反对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在诚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
刘上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一是强化实践观念。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一切,不断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一致。二是强化创新意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三是强化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我们事业的依靠力量。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推进党的事业。四是强化求实精神。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的过程也就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统一起来,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孟建柱:今天的学习会开得很好。大家围绕主题,联系实际,畅谈体会,进一步增强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今后,我们要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同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把新高潮引向深入。全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在学习中打开理论视野,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齐心协力,富民兴赣,努力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从批评中获取滋养和动力
艾斐
批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缺少这种资源或拒绝这种资源哺养的人,既不会有健全的人格,也不会有成功的事业。因为任何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难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纰漏与问题。这就需要用批评来作提示和警醒,以求得到纠正和改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仅提倡批评,而且应当学会从批评中获取滋养和动力。
古人说过,思立揭地掀天的事业,须从薄冰上履过;欲修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炼来。这就是说,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要取得进步、走向成功,必须经过一番锤炼和考验。正确对待批评,乐于接受批评,是经受锤炼和考验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先哲俊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名人大家登门求批评、花钱买批评的事例屡见不鲜。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批评,而且严于解剖自己;不仅善于从批评中发现真理,而且善于从批评中汲取营养。批评,不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不是挫折了他们的进取心,而是摈除了他们的虚荣心,使他们变得襟怀坦白、顽强坚韧、积极进取,在心理、精神和人格上得到提升,在生活、工作和事业上取得进步。
然而,曾几何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批评的声音却微弱到几乎难以听到,开展批评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从主观方面分析,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不愿虚心听取批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厌恶批评,拒绝批评,压制批评,必然阻塞言路,遮蔽视野,贻害事业。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讲过“闻过则喜”的话。闻过则喜,反映了对批评功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更是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视为增强团结和提高战斗力与凝聚力的法宝。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是因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他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灰尘、照镜子、洗脸,说明不照镜子就看不见自己脸上有多脏,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事实也正是如此。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不正常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各种消极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就会滋生和蔓延,从而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的事业。
客观地分析一下,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主要还在于被批评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担心因此暴露缺点,影响形象。这样,就会使批评者心生顾虑,怕因批评而得罪他人,影响团结,惹出麻烦。久而久之,批评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位置,减弱其应有的锋芒。其实,矛盾具有客观性,它并不会因为不暴露和不承认而不存在。掩盖和回避矛盾,不仅不能消除和减少矛盾,反而会使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造成严重后果。积极地开展批评,勇敢地面对批评,有利于解决矛盾、促进工作,也有利于相互帮助、增进了解。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无损于任何一方的形象,反而有利于树立双方乃至于集体的良好形象。正因为如此,我们永远必须正确地对待批评,永远需要从批评中获取滋养和动力,以求改进自己的不足,增进相互的团结,推进共同的事业。
第9版(理论)
专栏:
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功能
佴怀青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文化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社区文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因而其功能是很多其他形式的文化难以取代的。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功能,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启迪功能。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正确看待自身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提高精神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迷信邪说,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文化建设正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满足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使社区教育化、教育社区化,从而把社区变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促进居民养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和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陶冶塑造功能。通过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发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功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和关心他人的高尚精神;通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窗口、文明楼组以及“五好家庭”的创建活动,能够为社区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亲和凝聚功能。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强化人们的社区意识,使人们具有强烈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社区文化建设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沟通,强化了邻里之间的亲和关系,有助于人们确立关心社区、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的意识,从而把社区视为自己生活的家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风尚。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相互信任和相互关爱,逐渐培育出互帮互助的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娱乐健身功能。社区文化建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充实着居民生活,并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通过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和展示文化等形式,可以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通过设立体育角,成立健身操队、武术学校、健身健美学校等,能够推动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
整合稳定功能。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诸多因素的相互碰撞必然导致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不少职工下岗。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教育,不仅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而且对他们进行心理和思想教育,使他们具有面对现实的心态、驾驭生活的勇气、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重塑自己的动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社区通过开设老年学校,组织社会力量建立福利院,关心退休人员的归宿,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社区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抑制和扫除封建迷信、赌博、吸毒等消极的社会现象,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为社会稳定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保障。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驰骋 改进基层干部作风
李秋葆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努力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把促进农民增收落到实处。
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创新思想观念。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站在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立场上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农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实现为标准来检验农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得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农业结构调整的各项举措更好地体现农民的利益。二是创新用人机制。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制定新的农村基层干部政绩标准,把干部的政绩与农民的效益统一起来。符合党员条件且专业技能突出的示范户可以优先发展入党,对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成绩出色的干部应优先重用,群众公认且自愿带领群众调整农业结构的干部应及早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从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创新工作思路。跳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不在传统产品上打圈圈,不在产品结构上搞加减法,不在种植区域上作简单移位,而是根据本地实际,以产业化为导向,以市场化为手段,走大农业发展之路,以特色创优势,以规模求效益,以品牌谋发展。
狠抓落实,增强工作实效。一是转变工作作风。从忙于定指标、出思路、喊口号中转变过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抓落实上,切实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陋习,既要有会前的动员部署,更要有会后的检查督促,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计划一个计划地抓,落实到位,务求实效。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有关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有关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二是强化责任。采取区级领导联乡包村、乡镇干部联村包组、党员联户的方法,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到乡镇、区直部门、村组、农户和每个干部,做到领导到一线,干部进农家,责任到田块。三是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也是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对看准的项目要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跟着一届干,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做大产业,让农民群众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真正得到实惠。
提高素质,掌握工作主动权。调整农业结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依托,只有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才能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基层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在新阶段制定的农村工作政策,积极投身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及时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市场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引导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应努力改变“群众干、干部看”的局面,鼓励干部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只有做到思想政治上的引路和经济技术上的引导同步,始终站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沿,才能掌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权。(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委副书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