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正气浩荡 警钟鸣响
——我看电视剧《绝对权力》
李准
近日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绝对权力》,是一部特别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的作品。这种感染力不仅来自扑朔迷离的剧情和环环相扣的悬念,更来自它在精神内涵上特有的厚重、犀利和昂扬,来自创作者对时代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热情讴歌。
与那些只见案件不见人物、写反面人物活灵活现而写正面形象则苍白无力的做法相反,《绝对权力》是以写人为中心,是一曲激情灌注的时代精神的正气歌。调查处理镜州干部腐败案和蓝天集团破产案只是一个叙事载体,全剧着力刻画的是镜州市委书记齐全盛和省委副秘书长刘重天这两位个性鲜明又各具光彩的当代共产党人的形象,并用两人之间的性格碰撞和冲突去推动整个情节的发展。齐全盛敢想敢干,胸怀坦荡,是镜州发展的主要决策者,他的“绝对权力”却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刘重天同样果敢坦荡,也对改革做过重要贡献,却因七年前被调离镜州而对齐结怨在胸。历史的恩怨,现实处境的反差,再加上不服输的性格,使两人之间的冲突一再爆发。但他们都坚信“三个代表”,都是改革排头兵,又都坦荡磊落,碰撞的结果没有两败俱伤,而是碰出了理解。他们勇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和失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品格,他们在受到组织调查时仍能坚守信仰、牢记自身职责的操守,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齐全盛在困境中竟敢出奇招、提请拘审政治骗子肖兵的那一笔,刘重天在关键时大胆引进三元集团重组蓝天的方案、挫败投机家阴谋的那一笔,都写得很精彩。又如省委书记郑秉义的洞察全局,老书记陈百川说“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最成功的作品”时的自豪,副市长周善本对谁都敢实话实话的脾性,也都使观众过目难忘。一部案件题材的片子在凸现正面人物和弘扬时代正气上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功力确实非同寻常。
该片的另一个独特贡献是形象地揭示出: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也是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搞一言堂等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确实存在,对“绝对权力”的追求依然存在。《绝对权力》的深刻之处正在于,它通过腐败案的调查告诉人们,不仅野心家掌握“绝对权力”的后果难以想象,改革者一人大权独揽也会导致可怕后果。请看,齐全盛当初向省委要的“绝对权力”其实只是大权独揽,而且本意是要“加大改革决策的力度”。但白可树、林一达两个品质有毛病的干部恰恰是利用他大权独揽的想法,以“听话”姿态当上副市长和秘书长,并以他的权威为保护伞在暗地里搞起贪赃枉法;野心家赵芬芳则更是以坚决拥护他的权威的假相当上市长,进而准备时机一到就把他取而代之。尽管齐全盛本人在经济上一直洁身自好,他的女儿齐小艳和妻子高雅菊却被白可树等想方设法拉下了水。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全片结尾处,刘重天转达省委的要求,请即将当人大主任的齐全盛从地方立法上对权力监督作出探索,这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意味深长。
尽管作品也有些遗憾之处,比如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讲,片名至少应在绝对权力四个字上加引号;又如赵芬芳的形象塑造过分外露,宋小栓的形象则有点漫画化等,但这决不影响《绝对权力》成为一部既唱出了改革开放的正气歌,又敲响了权力监督警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力作。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京剧新秀别扎堆儿
孙焕英
看到众多京剧新秀,令人欣喜。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京剧新秀扎堆儿现象,却又令人忧虑。
京剧新秀扎堆儿现象,有四种表现:一是戏曲院校的尖子毕业生向国家级别的京剧院团里扎;二是较低“级别”京剧院团的尖子演员向较高“级别”京剧院团里扎;三是全国的京剧新秀都向一个院校的研究生班里扎。
历史的实践证明:京剧的创造发展、繁荣昌盛,剧坛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靠新秀的扎堆儿出现的,而恰恰相反,它们是靠新秀“占山为王”、称雄一方而形成的。例如,在生行里,京剧历史上有“南麒(麒麟童即周信芳)北马(马连良)关外唐(唐韵笙)”之说。发展于北京的马连良,浸润了历史古都宫廷艺术的庄重大气,才成就了京剧马派;如果没有海派文化的大背景,也就不可能出现唱、念、做、舞均以夸张以至高美学原则的京剧麒派;至于关外唐的把式立刀唱大风的红净艺术,又是和关东大汉义气为先的社情民风密切相关的。在当代,也是如此。没有云南地区多民族的人文地理,就不可能有关肃霜的少数民族艺术形象。试想,如果这些京剧大师们都跑到北京来,都跑到一个国家级的京剧院团里来,还会有如此的流派纷呈么?中国戏曲学院开办了京剧研究生班,这是件有开创意义的好事。但需要防止形成一个院派、一种院风,影响京剧的百花齐放、流派纷呈。
一个艺术家的水平和贡献,和他所在单位、地区的级别,并无正比规律。生行的孟广禄、陈少云,旦行的赵葆秀、李胜素,等等,这些京剧界的顶尖人物,都在省市级的单位,并不一定只有中央级的单位才出国家级的人才———这就是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一切有抱负、有远见、有志气、有勇气的京剧新秀,应当果断地抛弃等级观念,不要向高“级别”单位扎堆儿,应当趁着年轻要有所作为,要去“占山为王”开辟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须知,艺术如果只有一座大山或一块平地,那就没什么可观赏和赞叹的了。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12月
电视电影值得关注
一方面像电影一样,视听语言更考究、情节更紧凑凝练;另一方面又像电视一样,形式更灵活、普及率更高,这就是电视电影。央视电影频道目前以每年100余部的速度制作电视电影,其中的佳作不仅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也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中获得重要奖项。每月央视电影频道都会推出多部电视电影,12月推出的几部精彩作品值得关注。
12月5日晚播出的《第二张脸》,讲述了功勋显赫的缉毒刑警贺北方因过失伤人被判入狱,为了将功补过,他卧底打入贩毒集团内部,最后凭借机智勇敢将毒贩一网打尽的故事。作品表现了一名警察对事业的无比忠诚。
12月18日晚播出的《引郎入室》,是一部爱情题材作品。准备出国的女白领安妮把公寓租给了单身小伙肖洋。意外被拒签之后,安妮只能留在公寓里和肖洋同住。
经过一系列的摩擦和冲突,两人渐生情愫,最终找到爱情。两人相爱的曲折过程,既妙趣横生又感人至深。
12月11日晚播出的《神探三人秀》,是一部由青年创作者制作的喜剧片。价值连城的古瓶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被摔碎,照明工赵明亮和主持人孟怡因此被辞退,两人决心搞清真相。在侦查员姜峰的带领下,他们将贩卖文物的罪犯抓获。孟怡的扮演者王一楠的表演收放自如,很有看头。(艳阳)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开江赋(摄影)
葛维举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绝地战歌》与读者见面
在纪念抗美援朝作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高延赛著的新书《绝地战歌》(图书带VCD光盘)。
这是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反映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为理想与自由而抗争,为人格与尊严而战斗。是坚决回国还是苟且偷安?他们勇敢地选择了前者。
这是一本可看、可听、可收藏的多媒体图书,原志愿军战俘营宣传队员的演唱,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本书的特色和闪光的亮点。它是广大音乐爱好者、研究者值得珍藏的纪念品,它将把我们带入那个难忘的岁月。(马辉军)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北京师范大学的话剧探索
十一月末,由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学生担纲演出的布莱希特名剧《四川好人》在该校上演。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对剧作进行了二次创作。以诙谐、轻松的形式重新演绎了经典文本,摈弃戏谑的表现手法,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创作者们多方请教,充分强调舞台假定性,运用简洁多义的舞美和轻松的爵士乐勾勒出喜剧风格。该剧风格质朴诙谐,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气息与洞察力的喜剧作品。此前,受导演林兆华的邀请,该剧曾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进行了两个版本的七场演出,受到专业人士与观众的好评。
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上演的几出由北国剧社同学们自导自演的短剧也博得了观众的热情掌声,如由学生原创的《哑巴女孩在北京迷了路》、改编自漫画的《爱,你怎么了》、莫里哀的名作《屈打成医》。北国剧社大胆地提出,要通过自己的戏剧实践,汲取各种表演体系的优势,探索适合中国大学校园的戏。(徐馨)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陈冠希健康形象受青睐
在《无间道前传》中大显身手的香港演员陈冠希,因为其形象健康、敬业精神强,近日在内地很受青睐。在英皇群星北京慈善会上,陈冠希出尽风头,紧接着又出席了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沃登卡———歌迷见面会”。(文闻)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山西运城书法篆刻作品展在京举行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部和中共山西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山西运城书法篆刻作品展”、“王陆书法作品展”日前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
山西运城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发祥地,魏晋时期的书法望族———“卫门学派”的著名代表卫觊、卫瓘、卫恒、卫夫人就诞生在这里。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为这里书法艺术的振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运城市有数十位会员的作品在全国各项书法大赛中入选和获奖。推出的这两个展览,重在体现运城书法的探索精神。(裴川石)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中国美术馆举办陈永锵画展
《生命·大地·阳光———陈永锵晋京画展》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六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陈永锵为广东画家,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幅国画作品,多以岭南花鸟为对象,充满了浓郁的南粤气息。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市文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方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茶楼
媚香楼的议题
俞律/文 马得/图
凡来南京旅游的,都要逛夫子庙,夫子庙是老南京的象征。而逛夫子庙大概不会不上媚香楼。媚香楼就是李春君故居,导游会眉飞色舞地给你讲“桃花扇”的故事:李香君拒嫁权臣,以首触地,血溅诗扇,画家杨龙友就势点染成一扇桃花,象征她灵魂的美。在南京,一般人对孔夫子的生平事迹,未必说得清楚;而李香君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
只因李香君在南京的名气太大,竟引出一桩有趣的争议来。前些时,有关方面曾打算为“秦淮八艳”塑像。这八艳,李香君当居首位。另七位是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婉、顾眉生、卞玉京、寇白门和陈圆圆,她们都是明朝末年的名妓,有的书画精妙,有的诗文绮丽,有的度曲风流,有的则一身高尚的民族气节。譬如李香君反对男友侯方域降清,柳如是劝丈夫钱谦益为国捐躯,顾眉生掩护过反清复明的志士。为秦淮八艳塑像,一来张扬爱国情绪,二来宏大传统文化,三来招徕八方游客。不料见报之后,便受到非议,说为妓女塑像,不成了“野鸡展览”了么?!
记得清代散文家汪中经过马湘兰旧居时,做过一篇长太息的文章:《经旧苑吊马守真文》。讲到湘兰迫于生活,托身风尘乐籍,受摧受辱极矣!而他自己也困于贫苦,幸亏是男性,否则也会和湘兰一样遭摧辱的。写得深刻!
马湘兰的命运,是秦淮八艳的共同悲剧,这是女性的劣势了。女性有优势,也有劣势,乃自古以来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过游客走进媚香楼,或许不会想得这么多。(附图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新作快递
朝拜梅里雪山
罗焰
《朝拜梅里雪山》是一本旅游者写的书,记述的不仅是现代人的远足,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放飞。
10年前,工人日报记者何金武在采访雪山养路工人时偶然拍下了香格里拉梅里雪山主峰上一个绝美的镜头,作家黄豆米也是当时奇观的目睹者,日后他的格道胶片记录的那神奇图形就是藏民顶礼膜拜的《十相自在》图。于是他们在十年后徒步走进梅里雪山,探究那里到底藏有什么秘密?
民族出版社今年10月出版的《朝拜梅里雪山》就记录了他们此行的感受:200幅图片和有感而绘的图画以及从心灵里涌出的文字。这本书人性化地解读了梅里雪山天堂般的景色和博大瑰丽的文化,解译了为什么在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的十多年里,梅里雪山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样被世人关注。这告诉我们香格里拉不是雪山、草甸,因为雪山在藏区太普遍了,香格里拉蕴藏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内涵。这本书的图片和文字会使你感到,雪山上的人们为永恒而生活,无论男女都像行走在山中的智者,人与神、人与自然很难分开。前往雪山的路上商业绝迹,朝圣者夜间安营扎寨,天亮前悄然离去,不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一身尘土,表情挚诚,心怀幸福。每到午饭和晚饭的时间,路边都会有简易的火塘,路人尽管用它生火做饭,同时也会为后来者留下薪火,这是朝圣路上才有的景观。
《朝拜梅里雪山》以全彩的印制、轻松的版式和精美的制作告诉读者:梅里雪山美极了,它一高兴,把冰川从海拔5000米伸下到2000米风猎猎、气候热得只长仙人掌之类植物的澜沧江边。它不高兴,刹那间把就要登顶、喊着征服的英雄们统统埋到雪里。它一来灵感,呈现出现在的人们想都想不出来的佛光圣景,而且让人类几代人得见一回。人在一惊一乍后,世故的眼睛变成娃娃的眼神。今年是梅里雪山的本命年,在藏族人的心目中,每一座雪山都是有生命的,每60年一座雪山才会有一次本命年。相传世界各地的山神今年都要聚会梅里雪山,这是不可多得的朝圣机会。如果可能,到梅里雪山去吧,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梅里雪山,那么就让这本书带你去做心灵的旅行吧!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荣誉》:可贵的民本意识
央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荣誉》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剧中的中原市公安局长林敬东,因两起银行抢劫案一时未破,接受人大代表质询。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没有牢骚满腹,而是集中一切精力争取限期内破案。他说:“我们吃的饭是老百姓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我们的警服是人民一针一线缝起来的。警察破不了案,就是失职。”这话说得真诚感人。我为林敬东的民本意识鼓掌!
人民是干部的衣食父母,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干部“官本位”意识太浓,而民本意识相当淡薄:一听群众的批评就上火,一餐吃掉几百上千元不心疼,工作没做好却心安理得拿取俸禄……《荣誉》虽是公安题材戏,却能直面现实针砭时弊,从而具有了弘扬正气的好作品的精神气质。
(江西省广丰县委宣传部 张庆棣)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荣誉》为何偏要去美国做戏
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荣誉》,公安局长林敬东和一大批公安干警把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荣誉,出生入死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精神让人感动。但也感到剧中有些地方故弄玄虚,严重脱离生活现实。如作为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郝钢,发现从大元公司拿来的录像带被人做了手脚,且有明显线索却迟迟不能由此发现内部出了叛徒,这纯粹是人为地要使案情扑朔迷离。尤其是作为中原市的公安局长,在没有国际刑警组织的支持配合下,只身到美国抓罪犯,只靠单打独斗和个人智慧,最终竟能让奸诈贪婪的袁成武乖乖地跟他回国,这可能吗?剧情本可以在国内继续发展,偏要扯到美国去,有这个必要吗?(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 刘双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至高利益》跳出反腐模式
央视播放的电视剧《至高利益》,以反腐败案件涉及到司法部门和政府领导为背景,使案件调查举步维艰,案中有案,险境丛生,暴露腐败者为了贪欲而不择手段的卑劣丑恶行径。
该剧通过故事、人物对话挖掘了腐败之所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副省长赵达功并非对钱财贪婪,他在用人的问题上不是采取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措施,而是为了自己一心往上爬而将错就错,把人民的利益置之不顾,甘当腐败者的保护伞。此剧跳出了过去电视剧作品的反腐模式,具有思想艺术的创新性。《至高利益》以此提出应从机制上进行改革,发出要为真理而斗争的强烈呼吁,体现了编创者观察社会生活的锐利眼光和艺术的创新精神。
(广西玉林市文联 陈玉清)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别糟蹋名言警句
时下,一些电视广告经常篡改糟蹋名言警句,着实叫人反感恶心。比如某省电视台最近正在播放的一则××方便面广告,画面上几个操着方言的人物,口中肉麻地喊着“好好吃面,天天向上”,每次看到这一广告,再好的电视节目,都让人觉得扫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题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起读书,勇攀科学高峰。题词通俗易懂,妇孺皆识,却蕴涵深刻,极富哲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延续,已深深植根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中。
显然,这则方便面广告难避篡改套用题词之嫌。究竟这一商品营养价值到底有多高暂且不说,“好好吃面”与“天天向上”有什么关联!电视台不能为了赚钱,什么都敢播!(河北省滦南县公安局 刘奂明)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听不得古人喊“父亲”
在看古装电视剧时,最让人听着别扭的,莫过于把当时国人对“爸爸”的称谓喊成“父亲”。据我所知,我们的祖辈历来是把如今的“爸爸妈妈”称为“爹娘”的。古书中在形容战乱的场面时,就不乏有“哭爹喊娘”的描绘。而“父亲、母亲”只是书面语,或者是在向客人介绍时用的称呼。不要说是古代,就是在现今生活中,可能哪家也没人进门后直呼“父亲、母亲”吧。
这种称“父亲、母亲”的古装戏,大有流行之势,听着实在难受,真希望导演和演员们能把称谓改一改,让观众能自然入戏,听着顺耳。
(工人日报通联部 韩彦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