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今日立下宏图志 明朝学成报祖国 '...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今日立下宏图志 明朝学成报祖国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的。2002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加大工作力度,在西部12个省区以及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办42个面向品学兼优特困学生的高中“宏志班”。
  这项工程的实施,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关怀,弘扬了重视教育、尊重知识、鼓励成才的良好社会风尚,也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关注和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
  “宏志班”学生的招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学校参与的办法确定受助学生。从申报、选拔到审核、公示等一系列环节均认真把关,确保资助的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无力完成高中学业的优秀学生。
  在为贫困生“雪中送炭”的同时,“宏志班”强调“助贫先助志”,教育受助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誓言。经济困难学生因长期承受巨大经济压力,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且十分敏感,有些人因此情绪低落。为保证贫困生健康成长,就要消除其心理障碍。为此,助贫先助志,全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开办“宏志班”的出发点。——编者 Hhs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宏图报党恩 志远为国强
  ——来自会宁一中“宏志班”的报告
  慧凝
  2002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到陕西省佛坪县察看灾情,在长角坝乡沙坝村看望李远杰等三名孤儿。他拍着李远杰的姐姐李远丽的肩膀说:“孩子,坚强起来,有党在,有政府在,祖国到处是你们的亲人……”
  赵康摄
  甘肃省会宁县,是一片“苦甲天下”的黄土地,但这里却有着重教尚学的传统。会宁的孩子学习非常刻苦,年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全国名牌大学,高考最高分的学生也常常出自会宁。因此,会宁又是全国闻名的“状元县”。
  会宁还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多年来,党和政府给予老区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厚爱,但是由于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仍然有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面临失学。
  2002年4月,“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再次惠及这片土地。会宁一中有幸成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承办学校。
  如何办好“宏志班”,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这是会宁一中全校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办好“宏志班”,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上应该着重抓好四个层次的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是会宁一中“宏志班”学生的班训。去年九月,在“宏志班”的开班典礼上,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诸位同学来会宁一中,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一是将来你要去干什么?二是你要做怎样的人”。有位同学在谈到走进会宁一中的感受时说:“开学典礼上,校长讲做人,副校长讲做人,年级主任讲做人,班主任还讲做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上会宁一中‘宏志班’,首先要学会做人。”
  “宏志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享受党和政府特殊的关爱。学校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从关心父母、关心家庭、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做起,然后逐步上升到教育学生心里要始终装着国家、装着民族。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能走进会宁一中“宏志班”,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党和国家每年要拿出2000元钱,自己一定要珍惜学习时间,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将来有能力去资助别人的时候,不会忘记那些曾和自己一样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学的学生。
  会宁一中在“宏志班”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十分注重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一年多来,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全体学生的集体观念、公共道德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助人为乐意识明显增强,已成为全校学生的表率,全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如在抗击非典期间,全班学生从自己本来就很少的生活费中省出一些钱来,自愿捐给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今年的高考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为了保证既有效预防非典,又为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宏志班”学生自愿组成了“高考服务组”,为保证高考的顺利进行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考生及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从此使更多的人对会宁一中“宏志班”学生的素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学子的关怀更加深入人心。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学校经常组织“宏志班”学生参观会师纪念塔,参观长征景园,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团结胜利的长征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让学生学有典范,学有榜样,学校特意请来了从会宁一中毕业的校友、目前在美国获得双博士学位的张敬仁教授和在北大担任教授的赵
  永平博士来校讲学,讲他们从会宁穷山沟的放牛娃走向国际、国内一流大学讲坛的奋斗历程,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一年多过去了,会宁一中“宏志班”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宏志班”学生无论从思想品德修养还是学业成绩,都已成为全校的排头兵。“宏志班”班主任崔正说,他们有决心有信心把“宏志班”教好,不辜负党和政府对会宁一中的期望。(附图片)
  会宁一中“宏志班”班主任崔正(左一)来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 Hhs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温总理给了我温暖
  朱百平
  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深情地讲述了他放心不下的三件小事,其中提到去年因陕西秦岭洪灾而失去父母的佛坪县沙坝村孤儿。李远杰就是其中一名孤儿。他已于去年8月被录取到西安市八十三中学“宏志班”学习,现在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他说——
  “去年6月的那一天,温爷爷走过来握住我的手,我发现他眼睛里全是泪水,有好几秒钟,他没说话……”今年16岁的李远杰,家住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沙坝村。2002年6月9日的一场洪水,使他的父母和村上20多人不幸遇难。
  他回忆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爷爷在洪水过后仅10多天,就来到佛坪看望他们。他忘不了那一幕,在他的伯父家,温总理摸了摸他的头,拍着他姐姐李远丽的肩膀说:“孩子,坚强起来,有党在,有政府在,祖国到处是你们的亲人。有困难就找政府,也可以到北京找我。”
  洪水到来的前一天,李远杰和班上同学正在进行毕业考试,考完了语文、数学、政治,第二天本来要考理化综合和外语,可无情的灾害迫使他不得不中断中考。
  洪水刚刚退去,李远杰赶紧跑回家,看到片瓦不存的屋基,顿时感到天像塌了一般。没了父母,失学是肯定了,本来活泼的他,那些天整日以泪洗面。“是温爷爷给了我温暖,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就在温总理走后两个月,中央文明委在西安市八十三中学设立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李远杰有幸作为西北地区的百名学生之一,收到了西安市八十三中学“宏志班”的录取通知书。
  进了“宏志班”,李远杰发誓一定好好学习。校服是新的,宿舍里的床单、被褥也是崭新的,同学们对他热情而友好,令他感动不已。学校校长、班主任都常到他宿舍里看他。初入校时,由于他基础较差,学习一下子跟不上,老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给他讲解,同学们热情地帮助他,加上他学习刻苦,现在在全年级排名中已前进了100多个名次。在良好的氛围中,李远杰不再自卑,在篮球场上也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今年“六一”前,他写信给温总理,告诉温爷爷自己在西安市八十三中学宏志班的生活、学习都很好,学业天天都有进步,并表示自己一定发奋学习,将来回报社会。他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工程师,用智慧和汗水建设伟大的祖国。(附图片)   1、2002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到陕西省佛坪县察看灾情,在长角坝乡沙坝村看望李远杰等三名孤儿。他拍着李远杰的姐姐李远丽的肩膀说:“孩子,坚强起来,有党在,有政府在,祖国到处是你们的亲人……”
  (赵康摄)
  2、变得爱学习的李远杰(常景泽摄) Hhs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幸福来之不易
  ——记重庆巴蜀中学“宏志班”
  朱晓弘
  2002年9月3日,重庆巴蜀中学“宏志班”全体学生在重庆市烈士墓前举行了“重庆西部助学工程开班典礼”。随后参观了“重庆市‘红岩魂’历史博物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同学们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明白了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决心更加努力学习,回报党和人民。全班50名同学先后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自从接受了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及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及市教委交办的“宏志班”任务后,巴蜀中学成立了以校长傅唯泉、党委书记金永为正、副组长的“巴蜀中学宏志班工作领导小组”。
  半年多来,他们精心策划,举全校之力,努力探索办好“宏志班”的路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傅校长、金书记先后20次进入宏志班教室、宿舍了解他们的学习及思想情况,鼓励他们在巴蜀勤奋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不辜负党的培养。傅校长还出资300元为尹祖奎同学买书,金书记常请学生到家里吃饭。
  班主任由校优秀青年党员赵明担任,担任该班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的老师均是学校该科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精良、雄厚的师资力量,强有力地推动了“宏志班”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全班师生共同确立的“今日立下宏图志,明朝学成报祖国”的班训,很好概括了“宏志班”学生昂扬向上的思想状态。该班多次利用班会时间以演讲、座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高起点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志高学勤的学生,使巴蜀“宏志班”迅速成为“模范班级”,先后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校文明班集体,45名同学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重庆市的化学竞赛中,胡洪成同学一举取得重庆市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化学竞赛一等奖,赵胜同学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化学竞赛一等奖,为全班同学做出了榜样。(附图片)
  快乐的湖南怀化一中“宏志班”的同学们。(陈湘清摄) Hhs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托起明天的太阳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开办两年情况综述
  钟文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经中央批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从2000年联合组织实施的。到目前为止共有646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本科生和4350名高中生得到资助。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办了42个高中“宏志班”,每省2人,每班50人,共资助2100人,每人每学年资助2000元,并由所在学校免收全部学费。2003年,又为内蒙古、云南和新疆各增加了1个少数民族“宏志班”,当年受助的“宏志班”学生增加到2250名。目前承办“宏志班”办班学校共有49所,2002、2003级“宏志班”共计87个。
  两年来,各地对开办高中“宏志班”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宏志班”学生的招收从申报、选拔到审核、公示等一系列环节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资助的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无力完成高中学业的优秀学生。到目前为止,在“宏志班”学生的推荐审核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正之风现象。
  各地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教育厅(局)对有关工作加强指导,各办班学校都成立了由校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门小组,根据“宏志班”学生的特点,专门制定培养发展规划,大力加强对“宏志班”受助学生的培养教育:
  一是注重德育教育。各校都举行了资助款发放仪式或开班典礼,教育受助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的誓言。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受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各学校还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贫困和挫折,树立自信心,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各办班学校普遍为“宏志班”选配业务精湛、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懂中学生心理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配备了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任教师,并及时建立学生档案,因材施教,注意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宏志班”学生学习基础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四川绵阳中学实行了分层教学,黑龙江省部分中学还对“宏志班”学生实行了导师责任制。
  三是关心受助学生生活。除中央资助外,一些地方还加大对“宏志班”的投入,新疆、河南从文化事业建设费中补助每所办班学校10万元,广西还为4个“宏志班”配备了电脑。各办班学校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受助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除落实免交学费外,很多办班学校还免除了“宏志班”受助学生的住宿费、校服费等多项费用,为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重庆巴蜀中学为“宏志班”学生每月增加120元生活补助,并报销返家路费;大庆实验中学设立了10万元的助学基金,每月额外给每个学生补助200元。许多办班学校对“宏志班”学生进行了免费体检,免费提供常见病治疗药品等。
  “宏志班”开办以来,由于学校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刻苦努力,受助学生各方面进步很快。据了解,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各地“宏志班”学生平均成绩均居所在学校同年级前列,多名受助学生名列全年级第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宏志班”的学习成绩由入学时的年级第四名上升为年级第二名,15人居年级前50名,30人进入年级前100名。“宏志班”的良好学风和优秀成绩在学校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云南思茅二中高二“宏志班”被评为地区优秀团支部,有2名同学光荣入党。各地“宏志班”有多人在各级各类科技、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奖。
  受助学生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厚爱,他们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发愤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和人民。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胡海清同学说:“我们是西部子弟,现在走出农村,走进学校,就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来报效我们的国家,报答养育我们的西部热土和教育我们的母校。”今年3月,新疆巴楚发生6.8级强烈地震,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宏志班”学生得知消息后,把全班一个月勤工俭学所得的588元钱全部捐献给了灾区。非典期间,许多受助学生还主动承担了义务清洁、消毒、值勤等工作。
  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示范和带动下,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在各地开展得更为广泛和深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各地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助学工作的投入,尽可能地扩大资助范围。河南省今年实行“一加一”助学方式,除落实中央资助指标外,还在44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各开办一个初中“宏志班”,并开办了6个高中“宏志班”,均参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标准进行资助。(附图片) Hh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