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199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98-11-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吉隆坡会见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智利总统弗雷。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吉隆坡会见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秘鲁总统藤森。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吉隆坡会见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泰国总理川·立派。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吉隆坡会见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
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nb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吉隆坡喜迎嘉宾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吉隆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近日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又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诗意:红绿、红蓝色的APEC彩旗在市中心主要街道上迎风飘扬,威武的马来西亚骑警摩托车队往返奔驰在机场至市区各大饭店的街道上,迎接陆续抵达的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领导人。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和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不仅为世人瞩目,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喜庆气氛。15日当地时间20时30分许,江泽民主席的专机抵达吉隆坡。灯火辉煌的吉隆坡此时下起大雨,到机场迎接江主席的吉隆坡人兴奋地说,“这是一场多日不见的喜雨,是迎接江泽民主席的”。当江主席的车队徐徐穿街而过时,路旁的车辆暂停以示敬意,不少行人驻足招手。马来西亚和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云集在江主席将下榻的香格里拉饭店大厅,当江主席抵达饭店走在红地毯上时,记者们竞相摄下这一珍贵的镜头,并把江主席抵达的消息传向世界。电视台在“APEC特别频道”中,突出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南洋商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阁下莅临马来西亚参加亚太经合论坛峰会”的大标题和江主席的大幅照片。
  江泽民主席曾于1994年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为双边关系的顺利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江主席在这里出席了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江主席再次来到吉隆坡,马来西亚人民感到十分亲切。
  马来西亚作为东道主,对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寄予厚望。吉隆坡的许多报纸用大字标题刊出“中决助亚洲复苏”的文章和消息以及刊载中国外长唐家璇宣布“人民币不贬值”的新闻。出生在吉隆坡的华人陈宝告诉记者,“马来西亚前些年经济蒸蒸日上,可是金融风暴一来,我们的经济急剧下滑,生活也受到影响。如何解决东亚金融危机,使下滑的经济尽快走上复苏的道路,已成为这里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真诚希望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得成功”。他还说,马来西亚人普遍认为,中国已是亚太地区最稳定的经济大国,成了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马来西亚一位资深记者说,中国一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姿态,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江泽民主席不仅全部参加了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而且每次会议都有新建议和具体措施。西雅图会议,江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四项原则;茂物会议,提出了亚太经济合作的五项原则;大阪会议,宣布中国单方面大规模降低进口税率;苏比克会议,江主席对“亚太经合组织方式”给予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温哥华会议,提出了“走向21世纪的科技产业合作议程”的倡议。中国提出的这些原则、倡议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亚太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江主席这次又亲自来到吉隆坡,我们相信他的到来将为APEC会议带来一股春风,期待中国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亚太经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希望,这次APEC会议开得成功,期待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同舟共济,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本报吉隆坡11月16日电) 3nb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和平解决危机而努力
  ——中国积极推动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
  郭季思
  11月14日,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复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伊愿全面恢复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并赞赏中国、俄罗斯等国和联合国秘书长的外交努力。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危机终于以和平方式缓解告一段落。这不仅意味着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将能够重返伊拉克进行工作,还意味着伊拉克可以免遭一场据报道是仅次于“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更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和平努力没有付诸东流。
  一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可谓一波三折。去年11月、今年2月的两次危机虽经各方努力暂告缓解,但美国与伊拉克围绕伊武器核查危机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10月31日,伊拉克宣布停止联合国特委会在伊境内的一切活动后,美、伊矛盾再次激化,并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军事危机。美驻海湾重兵已进入临战状态,同时继续向海湾大举增兵,美政府已要求在科威特和以色列的美国人立即撤出,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其工作人员撤出伊拉克。伊拉克强调,只要安理会不答应解除对伊制裁,伊决不收回其决定,同时表示不惧怕美军事打击。
  11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讲话称,如伊拉克不立即恢复同联合国特委会的全面合作,美必须准备采取军事行动。美“企业”号航母战舰群和一支两栖舰队共23艘战舰和包括12架B—52大型轰炸机、12架F—117隐形战斗机在内的129架战机及3000名士兵紧急赶赴海湾。在美动武意图日趋明显的情况下,伊拉克立场也出现一定松动,表示愿通过和平方式消除危机,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此发挥作用。安南则表示,如安理会一致要求,他愿担此重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湾地区风声日紧。是听任战争打响,还是努力寻求和平解决,这是摆在整个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面前的紧迫问题。在“战”与“和”的紧要关头,中国同其他一些国家一起,为推动危机的和平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上,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向认为伊拉克应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同时,安理会也应公正客观地评价伊执行决议的情况。此次危机伊始,中国一直在与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及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接触,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反对对伊拉克动用武力。
  江泽民主席专门就此致函克林顿总统,敦促美方继续寻求政治解决,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进行外交斡旋。钱其琛副总理致函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力劝伊方采取灵活姿态,迅速恢复与联合国特委会的合作,并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以使危机得以化解。此外,中国还在北京、在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及有关国家的首都和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1月13日,在军事冲突一触即发之际,中国首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纽约举行大使级磋商,并同俄罗斯、法国一起推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函伊拉克领导人,敦促伊立即恢复与特委会的合作,同时表示,如伊拉克接受调解,安理会在适当时候将客观审议解除对伊制裁问题。同日,在安理会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伊拉克危机进行的紧急磋商中,中国强调,根据联合国宪章,秘书长完全可以独立发挥作用,呼吁各方支持秘书长继续作出外交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接受了中方的建议,同意给伊方写信。这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和平解决当前危机所争取的重要机会。为敦促伊拉克抓住这一机会,11月14日,唐家璇外长向伊外长萨哈夫转达口信,希望伊审时度势,迅速对秘书长函作出积极反应。
  伊拉克复函表示愿全面合作后,11月16日,在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国推动下,安理会主席向新闻界发表谈话,表示注意到伊拉克方面的决定。在此情况下,美国虽然对伊拉克的复函内容有所不满,但亦表示搁置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计划。中国等国的积极努力,为推动此次危机的和平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和平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战”与“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往往更是一念之差。此次伊拉克危机化解再次表明,通过外交努力和平解决危机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如果诉诸武力,不但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数年来的工作将前功尽弃,伊拉克人民要实现解除制裁的愿望将更加困难,而且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危机虽暂告平息,但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美国重兵依然集结在海湾。海湾地区能否保持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仍有待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3nb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会见俄外长
  新华社吉隆坡11月16日电 (记者吴定保)正在吉隆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16日会见了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双方就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应加紧进行政治和外交努力,和平解决危机。
  双方反对使用武力,认为这无助于解决危机,只会使局面更加复杂,并造成严重后果。
  两国外长认为,中俄两国在许多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和相近的,并进行了密切、有效的合作,从而丰富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为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中俄两国外交部门将继续加强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为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唐家璇说,江泽民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访问,同叶利钦总统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相信此次访问将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伊万诺夫说,江泽民主席访俄是俄中关系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俄方正积极进行准备,以确保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唐家璇外长还分别会见了新西兰外长麦金农、秘鲁外长德特拉塞格涅斯,与他们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3nb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海湾局势

  美暂停向海湾集结军队
  伊不接受任何附加条件
  联合国观察员开始返伊
  本报华盛顿11月16日电 记者马世琨、张勇报道:在伊拉克宣布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全面合作后,美国总统克林顿15日下令暂停向海湾集结兵力,但警告说如果伊拉克不遵守诺言,美国将随时准备对它进行军事打击。在采取军事行动前将不通知任何一方,包括联合国。
  克林顿是在一次紧急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宣布的。他强调,伊拉克无条件恢复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的合作应包括五点内容:必须解决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所有问题;必须让武器核查人员在任何地点不受限制地工作;必须交出所有有关的文件;必须接受所有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议;必须保证不对武器核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进行干扰。
  美国已在48小时内两次取消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命令。原计划派往海湾的3000名美军已接到命令按兵不动,但是仍然保持战备状态。正在飞往海湾途中的50架美国战斗机将在欧洲降落,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此间舆论认为,与以前任何时候相比,克林顿更加公开地发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信号。他说:“萨达姆是伊拉克人民幸福的障碍,对地区和平和世界安全是一个威胁。”他呼吁伊拉克成立新的政府。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15日电 (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15日晚在这里强调,伊拉克同意恢复与联合国的合作,而不是与美国的合作,因此伊不会接受伊政府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信函内容以外的任何附加条件。
  阿齐兹在接受此间新闻界采访时说,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扬言要推翻伊拉克政府,这一煽动性讲话公然违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精神和国际法准则。他强调,伊拉克同意恢复与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并非慑于美国的武力威胁。
  阿齐兹重申,伊拉克仍坚持把武器核查与制定解除对伊制裁的时间表挂钩。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16日电 (记者刘加文)联合国驻伊拉克人道主义协调员办公室发言人埃里克16日在此间宣布,几天前撤出伊拉克的联合国人道主义观察员将于当天下午和晚上返回伊拉克。
  埃里克在伊拉克新闻中心对记者说,将有30名人道主义观察员于当天下午乘飞机返抵巴格达,另外121人将从约旦首都安曼经约伊公路返回,预计将于当天傍晚抵达巴格达。
  据新华社联合国11月15日电 (记者谢美华)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15日说,由于伊拉克已决定全面恢复与联合国的合作,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将于周二返回伊拉克,并恢复正常工作。 3nb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戏还没有结束
  本报驻阿联酋记者 林皎明
  美国总统克林顿开始发表对伊拉克问题电视讲话的那一刻,正是阿联酋当地时间15日晚8时25分。记者在电视机前已足足坐了约一个小时,急迫地等待这一轮美伊对峙的结局。然而,环顾左右,似乎只有很少人像记者这样“痴迷”地关注这条重要新闻。窗外,华灯四射,车水马龙,人们忙着去海滩吹海风,没有闲情留坐在电视机前关注北方“同胞兄弟”的命运。这或许正是时下海湾一些民众心态的典型表现。
  8年前,当海湾战争打响之际,距科威特和伊拉克千里之外的阿布扎比,还有不少人携家外逃,害怕炸弹不知哪刻会从头顶上掉下来。此后这些年来,伊美之间年年总要闹上一两次,吵吵嚷嚷,甚至还动过武,人们再也不把这当一回事。每当提起这个话茬儿,阿联酋朋友会说,“萨达姆还是萨达姆”。这近似诙谐的话,耐人寻味,似乎怎么理解都行。
  不过,如果哪家民意测验机构愿在这里搞一次社会调查,记者以为多数人对这种重复的对峙紧张已不太在意,甚至感到厌烦。民间舆论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种认为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是要打击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力量,因此不愿让美国为所欲为;另一种认为萨达姆是不可信的,将其力量削弱到最低限度,未尝不是好事,但不应让伊拉克人民替他受过;最后一种,对大局变化满不在乎,只要能保住小家就行。但是,对美国每次都喊“狼来了”,然后找海湾国家要钱付账单极为反感。
  按理说,这次危机严重程度空前,仿佛“已经飞出的箭再收回来”,但海湾各国局面“波平如镜”。此间一家报纸在报眼上刊登这么一张照片:美国轰炸机已云集海湾,一位年过六旬的科威特老爷子,正乐陶陶地在游乐场中为儿子开“碰碰车”,眯缝眼里全然没有忧虑。这正是科威特时下的缩影,很能传达文字难以描述的寓意。
  海湾有多家电视台记者常驻巴格达。电视机把本报记者与巴格达的距离拉近。从电视画面上看,巴格达近来不仅平静,而且还相当“热闹”,据说与庆祝巴格达建都庆典有关。伊拉克人真是“久经考验”,美国的威胁至多加长了加油站前的汽车队伍,令头顶食盘的妇人加紧讨价还价,争取多买几个鸡蛋。其余社会生活一切照常,就像今年2月记者在巴格达时一样。
  昨晚,克林顿电视讲话之后,据说巴格达更增添了“欢庆胜利”的气氛。类似这种场面,记者亲眼见过。那是安南秘书长与阿齐兹副总理今年2月达成谅解后的时刻,人们走上街头,又说又唱,用手掌拍出阿拉伯的传统节拍。
  记者曾用“幕间休息”来形容今年2月那场美伊危机结束时的状况。眼下,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正重返巴格达。美国的大棒举得高高,而阿齐兹还丝毫不服软。双方瞪大眼睛,憋足底气,准备下一轮较量……
  看来,现在仍是幕间休息。戏还没有结束。
  (本报阿布扎比11月16日电) 3nb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日彼此向对方迈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日本首相小渊惠三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对此次访问十分满意。他成功地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政府总理普里马科夫进行了会谈,访问了莫斯科大学,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两国领导人发表了《莫斯科宣言》。他称“俄日关系从信任时代走向了和睦时代”。普里马科夫也说,俄日彼此向对方迈进了一步。
  自1993年叶利钦总统访问日本并发表《东京宣言》以来,两国领导人还在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日本的川奈进行过非正式会晤。但日本首相正式访问俄罗斯,这还是25年来第一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俄日两国关系因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争端一直处于不睦状态,以致战争已经结束50多年,而这两个交战国始终未能签署正式的和平条约。这次小渊首相和叶利钦总统签署的《莫斯科宣言》郑重宣布,两国已“建立了俄日建设性伙伴关系”,双方将做出一切努力,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
  《莫斯科宣言》指出,鉴于俄方对日方提出的关于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建议给予了答复,两国领导人已指示双方政府加快缔结和平条约的谈判进程。两国还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成立了划界分委会和联合开发四岛分委会。两国领导人指出,“俄日关系在各自国家的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在互信、互利和经济合作的原则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宣言》强调,以《东京宣言》为基础,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这符合两国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双方宣布,俄日在“八国集团”范围内将加强合作。俄罗斯“理解并支持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认为日本是得到这种地位的有力候选国”。
  人们注意到,小渊是带着有关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的建议来到莫斯科的,而叶利钦对此也有一个反建议。日方表示,对叶利钦的反建议将认真研究,将于明年叶利钦访日时予以答复。到目前为止,双方对两个建议的内容都秘而不宣,但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小渊建议的核心内容是日方主张俄罗斯继续控制那四个岛屿,但其主权应交还日本。叶利钦的反建议内容人们尚无从得知,但据透露,叶利钦与小渊会谈时已明确告知小渊:有争议的四个岛屿归属问题将留到2000年以后解决,眼下要谈的是俄罗斯准备在“北方领土”建立经济“特区”或“自由区”的问题。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两国在领土问题上仍意见相左。
  长期以来,“北方领土”问题一直是日本历届首相的一块“心病”,但都无力祛除“病根”。原苏联及俄罗斯政府一再强调,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俄罗斯国家杜马也多次表示,反对在领土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然而,这次叶利钦并没有马上拒绝小渊有关领土问题的建议,并对此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专家对此评论说,这说明俄罗斯当局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了某些“弹性”;而日本方面则兴奋地表示,双方在领土问题上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俄日领导人及有关人士对这次峰会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俄报评论说,小渊一向以处事谨慎著称。这次在莫斯科峰会上遇到了恐怕是他一生中最棘手的问题。人们认为,除领土问题外,经济合作是这次峰会的重头戏。双方达成协议,成立“叶利钦—小渊青年交流中心”,建立俄日联合投资公司,这些举措为两国发展关系开辟了新的空间。(本报莫斯科11月14日电) 3n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