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面对传统文化的日渐失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
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本报记者 李舫
  经济竞争与文化竞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有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风俗、民族体育活动等,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成为各民族赖以绵延发展、增加凝聚力的纽带,也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以及联系世界的桥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感慨万端地说:“科技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竞争。民族民间文化是个浩大的题目,我们应该在这里多做些文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文物保护的法规,1982年,公布了《文物保护法》,2002年对它进行了重要的修改,该法实施对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化传统的破坏与流失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全球化的日益增强,随着科技手段和文化传媒的日新月异,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流失。
  当前,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相比,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存在某些滞后的现象,尤其是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的冲击,使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前不久贵州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忧心忡忡地说:“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与独特性一直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迅速瓦解与消亡。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使民族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变化,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中曾经中肯指出的:“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摧毁,正如一个现存物种的消失一样,是令人不快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破坏与流失表现在:
  ——民族民间文化损毁、消亡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在消亡,大批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民居建筑群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由于依靠口传心授而长久流传,但近年来,由于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年事已高,这些民间技艺往往因老艺人的离世而逐渐消亡。
  ——缤纷浩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专门人才、管理手段及经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流失情况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机构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私下收购、倒卖盗卖民族民间文物珍品,滥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各种商业操作,使这些文化资源大量流失,使某些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发生严重变异,甚至出现了一些损害民族情感和尊严的事件。
  ——大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保护经费不足,长期以来,很少有专项的事业经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
“地球村”文化资源断层与寻根
  国际社会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广泛关注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其实是在保护民族发展的最初根源与面向未来的可持续性。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文化传播模式的革命和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一种知识模式与另一种知识模式、一种文化传统与另一种文化传统之间的距离,也使人们居住的空间及信息传播的时间相对发生了变化,地球成为了另一个意义上的“村落”。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保护不同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不仅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忽视。丹麦、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搜集、记录和整理民间文学艺术,并建立专门机构开展研究;日本、韩国等国家专门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通过开展民俗文化财产调查、认定功能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持者或保持团体、资助其进行传承等方式,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弘扬;法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性抢救工程,对文化遗产进行“总普查”,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将保护和展示遗产作为自己的工作。
  不仅是专家,各国政府也纷纷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视与否,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从今年年初开始,文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这项工程计划通过17年的建设,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网络化。目前该工程已经初步确定了第一批10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其中综合性试点包括云南省、浙江省、湖北省宜昌市,专业性试点包括河北省武强县年画、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海南省黎族窗同绵纺织工艺、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昂仁县迥巴藏戏、甘肃省庆阳市环县道情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视令长期自觉从事民间保护的人们甚感欣慰。
为保护寻求法律机制与保障
  文化既是统一的力量,也是分离的力量。文化传播和通讯渠道的发达能够帮助我们看到今天还有许多最紧迫的问题超越了文化的界限。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做出了许多不懈的努力,2002年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次国际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并积极组织起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该公约草案将计划在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讨论审议,同时也呼吁各国加强立法,建立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标志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自觉意识。同时,保存和保持各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和2003年命名了两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日本的能剧和狂言、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印度的卡提亚达姆梵剧、厄瓜多尔和秘鲁的萨培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现象等被收入其中,我国的昆曲和古琴分别被列入第一批和第二批代表作。这其实也是在说,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尚未发掘和保护,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文化的提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第一轮改革开放中没能走上第一线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方知识和传统文化将成为今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他认为,有了丰足经济、文明政治、开放社会和多元文化的中国将更需要搭建不同文化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理解、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这是国内民族团结、国民认同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也是国际上适应全球化进程和现代世界体系的要求。
  在谈到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寻求法律依据时,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说:文化部在经过长期、深入的调研以及举办国内座谈会和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于2002年8月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建议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这一基础上正在加紧开展立法起草工作。这项立法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为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机制和保证,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附图片)
题图: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智利复活节岛上神秘的巨人石像。
  周剑生摄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信仰的叩问与追寻
——观话剧《我在天堂等你》
廖奔
  看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演出的话剧《我在天堂等你》,大约许多观众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整个演出过程中都沉浸在隐隐的激情奔涌里,内心时而被唤起深层的感动。它最终让人澎湃于心而又如鲠在喉的,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开悟,是对信念与追求的深邃思索,是在新的时代层面上对奉献与崇高的深沉理解。它用两代人的实践比照得出了这样一个判断:人的一生如果是为某种信念而活着,那它的过程即使是有缺憾也都将成为完美。
  这部改编自裘山山同名小说的话剧,结构组织得优美而有效。它先试图捕捉住当代人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焦灼,从而强烈地提出人生意义追寻的命题,然后用两代人紧张关系的对峙,引领观众对于他们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精神历程进行比较,从而把观众带入深沉的情感和心灵体验。老将军的五个子女,不同程度地遭遇了生活的严峻:婚姻破裂、下岗、长期在青藏高原坚守、经商得不到认可,价值失落感不断撞击他们的心灵。而永远沉浸在以往献身史、情感寄托于青藏高原的老父亲,不能理解子女各自不同的内心焦灼,甚至不给他们倾诉的权利,按照自我逻辑强迫他们改变认识轨道。陡起的思想冲突,导致老将军心脏病猝发而去,愧悔中的子女开始通过母亲的叙述接近父辈的经历。大幕再度拉开,我们已经是在辽阔壮丽的青藏高原之上,时光倒流到母亲充满爱情幻想和信仰追求的花季岁月,一场革命旅途上的人生跋涉开始起步。
  就这样,我们随着子女一起逐渐了解了父亲和母亲,理解了他们在朴素信仰支撑下所经历过的坚韧不拔与艰辛。这里面有人生追求、道路选择、爱情遗憾、生命考验,有生存的艰难与奋斗的欢欣。自然,父辈的人生是有残缺的,他们必须服从于使命与环境,他们更要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代价,但他们赤心不改地走了过来,走得自信而坚实,他们因而架设起了我们今天生活其中的共和国大厦。他们的精神历程令子女们感动,因为晚辈从中映照出了自己的“小”来——虽然生活得自在、放任、无庸担当,但却避免不了精神的上怅惘、犹疑、缺乏动力。观众从中也受到感动,我们看到了信仰对人生竟然有着如此的意义——用奉献来换取他人的幸福,自己也就从过程中得到了幸福。剧作通过两代人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追寻与实践的对比,提出了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命题:人最终是为了物质还是精神而生活?
  这部揭示当代生活内在焦灼感的叙事戏剧作品,先用老将军的猝死制造出一种情节和心理上的紧张,再用女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来引领观众进入人物的心灵历程,继用灵动的时空穿插来增强故事的对比性,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信仰迷失的困惑,与前辈战争年代虽艰苦卓绝却坚定执着的充实,交织往复进行对比与映照,取得了强烈的情感效果。戏的节奏处理得很快,现实与历史的内容片段一个个迅速闪过,它加剧了作品内在情绪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这种节律扣人心弦。现实中的焦灼与彷徨、历史上的坚持不懈与献身精神、理想的天国、高原风、宗教般的静寂,整合为一种纯美的境界,一种物质之外的纯粹精神游骛状态,这其间的一切都成为美,粗犷、凝厉、残缺无一幸免,连母亲的最初放弃蒙昧爱情潮涌,都显得那样凄婉美丽,它诱人向往、使人沉浸、令人陶醉。剧作把这种情感的能量积聚,导向对于理想与信仰的叩问与追索,导向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引人动情,发人深省。
  虽然面对现实人生的焦灼,作者有着否认现实向历史和原始宗教寻求解脱的逃逸倾向,而对于传统的崇拜又使得其笔下描绘的以往人生不免理想化、崇高化和神奇化,人为将它涂抹成桃花源般的精神净土,然而这种朝圣情结又如何不是深陷在现实焦虑中的人们净化心灵的一条有效途径?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异彩纷呈
  本报讯 记者刘玉琴报道:2004年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国剧协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将于2003年12月5日至20日举行。
  程砚秋先生是我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传神的舞台艺术形象,他所创造的幽咽委婉的“程派”唱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程砚秋先生性格刚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为人景仰。他一生致力于京剧理论研究和表演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振兴京剧做出了突出贡献。
  程砚秋先生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包括座谈会、纪念演出、学术研讨会、书籍出版等。纪念演出将于12月6日至20日在北京、上海、天津举行。《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红鬃烈马》、《三堂会审》、《孔雀东南飞》等程派经典剧目将与观众见面,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张曼玲、李维康、赵葆秀、于魁智、孟广禄、张建国,以及程派演员张火丁、李海燕、迟小秋、刘桂娟、李佩红等将同台献艺。《百年程砚秋》系列丛书将出版,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邮折、纪念封将于12月初举行首发式,并进行签售活动。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年会召开
  本报讯 值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日前在辽宁省丹东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着本次大会的主题“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艺的发展创新”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教授刘中树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其自身原有的特点就是从现实出发,不断完善、丰富自身,永葆理论活力与生命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要认清世界发展的趋势,立足于理论创新,去分析评判新的问题。我们所要的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创新;要综合分析创新发展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
  北京大学教授董学文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的关系,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现实价值等做了分析。 (梁玉水 王健)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信箱

四合院翻新当慎
  编辑同志:北京四合院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精华。从汉、隋、唐、宋历代的绘画中可以看出四合院的形制和文化融合诸多因素逐渐形成的过程。
  到了明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规整式院落民居更加普及和发展,形成了中轴对称、向心凝聚、开敞的院落、封闭的宅墙这些主要特点。这种格局中国古代根源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深刻心态,人的居所是需要一个可以与自然时时对话的庭院的。
  所以,有专家认为,对四合院的破坏是对植根于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家和人伦天理的破坏,而想通过“重建”造假四合院更是不可能继承真的精髓。
  四合院给一些人的印象是“破”、“旧”,但它原本不是这样。由于历史原因,四合院塞进了许多住房困难的居民,“标准租”、“经济租”政策又造成房屋维修无人负责,院内私搭乱建,四合院变得没“形”了。
  四合院保护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降低居住密度,以保护和修缮为主。造假四合院、以假当真既没有社会效益也没有经济效益,是一种没有前途的做法。
  专家和四合院民间保护者最近调查发现,去年经认真研究确定的539个保护院落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受到挂牌保护,今年匆匆确定的700多个保护院落仍然秘而不宣,已经挂牌保护的院落可能有许多是出自这700多个新确定的保护院落中,而且有些挂牌保护院落很是一般,一个挨着一个,但一些比它们好得多的院落却被拆毁了。文物专家认为这极易造成以次充好、混淆视听。
  现在还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宣传北京市确定了1261个受保护四合院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北京4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问题。北京作为元明清封建王朝的首都,按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政治理念,建成了以皇宫为中心,五府六部摆在宫城前,围绕分布着文教、坛庙、军事等系统和皇家园林以及胡同、四合院的伟大城市,它的街道布局是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独一无二的孤例,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无比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以点代片,丢了西瓜去捡芝麻,甚至连芝麻都不去捡。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要整体保护,四合院、胡同要成片保护。不能把四合院变成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一个个“盆景”,把古都风貌作为所谓现代化的一种陪衬,或者是放在某个项目的“肚子”里成为展览,那样的话,故宫就成了没有毛的凤凰,天坛就成了没有头的神。
北京 谢光飞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天地一瞬

雪乡晨炊
李岛摄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抗战宏图 英雄颂歌
刘文斌
  田彬的长篇小说《狼烟血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艺术地再现了当年内蒙古西部大青山腹地蒙、汉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热情讴歌了我抗日军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阅读全书,仿佛在观赏一幅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宏伟画卷,又像是在聆听一首响彻云霄的抗日英雄颂歌。
  这部小说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在半个世纪前的那场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寇的种种暴行并未吓倒我抗日军民,反而更加激起他们的英勇反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抗日军民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的优势,同敌人展开英勇机智的斗争。他们巧妙地将鬼子、伪军引入深山沟里,伏击敌人,使得敌人闻风丧胆。这些描写,既反映出侵略者的残暴,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正义必胜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表现出中华民族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大青山抗日军民的英雄群像,如美丽善良的山村妇女来凤,忠勇果敢的八路军团长唐召兵,老实正直的农民唐亮,勇敢机智的八路军连长张巨富,剽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支队队长特木尔,等等。他们个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凤和唐召兵,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两个人物,书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由勤劳本分的农民,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的曲折历程。在我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塑起两座崭新的革命英雄雕像,激励人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
  值得称道的是,本书没有“戏说”历史,如近年来某些人那样,在“人性化处理”的口号下竭力丑化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美化封建帝后、侵略者、汉奸和卖国贼。作者遵循唯物史观,在不讳饰人民群众身上因受时代局限而残留的某些缺点的同时,更以浓墨重彩去描绘他们为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的高风亮节。这样做,使作品中的英模人物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感人。
  这部作品中还以细腻的触角,描绘了我国北方地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多姿多彩的山川景物和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形成一幅幅独特的民族风景画、风俗画;全书采取传统的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其语言朴实生动,刚健明朗,方言土语的合理运用使作品充满乡土气息。 OLY品论天涯网


第7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老树枯枝写新意
本报记者 孟西安
  听说正在筹建的秦岭野生动物园内,古城西安的树雕艺术家张树珉四兄弟正在利用园内老栗树的枯枝死桩雕刻古代仕女和各种动物,引起记者的兴趣。在张树珉弟弟张树军的陪同下,记者前往位于秦岭山麓的野生动物园探查究竟。
  秦岭野生动物园位于终南山下,将是西部最大的动物园,园内大部分动物将由位于城郊的西安市动物园迁来。记者走进了林木葱茏的柿树和栗树林中,张树军指着路两旁的大栗树说:“你看看树上都有些什么?”记者定睛一看,路西一棵粗栗树上,趴着一只棕色的大熊猫。
  它双爪紧扣树干,仰天凝视着那随风飘落、酷似蝴蝶的黄叶,真可谓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张树军说,“这是大栗树分杈的一个枯树干,利用它本身的形状构思雕刻而成,使之与主树干浑成一体。”记者再往前一走,又见一只巨蛙趴在另一棵栗树树干上,蛙体及腿爪依树桩本形略加雕琢而成,瞠目仰头似乎正在捕捉蚊蛾,又可谓妙趣横生、巧夺天工!扭头再往路东一望,一棵大栗树前一只收拢铁翅翘首苍天的巨鹰,原来是利用枯死的树干、顺着它的纹路雕刻而成,像是一尊依树伫立的雄鹰雕塑,记者情不自禁地奔跑过去,攀上“鹰”背,伸开双臂做飞翔状;打眼远望,栗树林中树杈上那引颈高眺的鹤、亮嗓司晨的鸡、抱树攀爬的熊、依树昂首的鹿、栖树欲飞的鸟……“万木皆有情,何须分根枝?”张树珉介绍说,现在要保护森林、树木,刨树根搞根艺不宜提倡,而利用活树上枯死的树干,依托枯枝死桩的自然形状就地雕刻成各类动植物,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雕枯枝写新意啊!(附图片)
  张氏四兄弟在创作 OL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