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议论风生
用人“门槛”还应再少些
赵崇稳
最近,有位朋友的单位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我的朋友因为年龄超过了35岁,在报名时被拒之门外。近年来,在干部竞聘上岗中,一些人有才干,但年龄偏大;有水平,但没有文凭;有能力,但缺少一个相当的级别,他们大多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类似的情况一再出现,实在令人惋惜。
纵览古今用人之事,秦甘罗年仅12岁便因出使赵国有功而被封为上卿;姜太公确是老有所为,辅佐周文王创下了八百年基业;梁漱溟没有大学文凭,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究元决疑论》,24岁时被时任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众所周知的毛遂,虽然位居平原君三千门客之末列,但却促成了楚、赵合纵,由此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可见,人才是不能用年龄、学历、级别等条条框框来限制的。
在选人用人上,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清除一切妨碍人才脱颖而出的旧门槛,只要是一匹赢得“赛场”上一片喝彩的“快马”,就要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唯有如此,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招揽麾下。
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思想品质较差,但在某些方面确有些本事的所谓“人才”,即便他们年龄、学历、资历都够格,还是应该设一道“门槛”将其拒之门外。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作为一项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才派遣以其独到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用人方式,但这一新生事物也隐忧初现,诸多问题尚待解决——
人才派遣 期待成熟
本报记者 盛若蔚
36岁的李江专长是模具钳工,3年前他被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库高价“收编”,并由人才中介机构派遣至汽修厂工作,每月所得不菲。李江的经历,恰是一种新型用人方式——人才派遣制度的生动例证。
“人”“才”分离 用而不养
在北京,从事人才派遣的机构已达几百家,2002年已成功派遣人才数万人。甚至在西部,人才派遣也悄然破土。2002年4月,广西钦州市——一个不大的城市的人才市场成功地将15名人才派遣到了广西移动通信钦州分公司。
这种用人方式之所以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它能实现被派遣单位、派遣机构和人才的“三赢”。同传统的编制管理、聘用管理等用人方式相比,人才派遣的最大特色是“人”“才”分离,用而不养:派遣机构根据人才需求单位的要求派出人才,派遣人才虽为被派遣单位服务,但并非其正式员工,二者不发生直接关系。派遣人才只与派遣机构签订用人合同,他们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全部由后者支付。每派遣成功一次,派遣机构将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
现有用人单位在自行招聘人才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较高。有关调查表明,人才派遣机构通过专业化运作,可将上述人事管理成本减至原来的60%至80%。即使对大型公司而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做法,也已经不是一个经济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人才派遣作为一种即时需要、即时使用的弹性人才利用方式,用人单位也可借此来规避用人风险。
另外,人才派遣还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人才派遣机构虽不能保证所有进入其人才库的人都能充分就业,但至少可以为人才提供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和途径。
方兴未艾 隐忧初现
作为新生事物,人才派遣在实际运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社会对人才派遣缺乏了解。人才派遣在上海教育人才市场就曾遭遇尴尬。一项调查显示,当地90%的年轻教师表示不会走此路,许多硕士研究生称进不了大学可以去中学任教,学校差一点没关系。他们认为没编制、没名份的人才派遣太冒险。这种想法在各类人才中颇有代表性。
问题之二:人才派遣的范围偏窄。目前,被派遣人才多从事辅助或执行类工作,从事重要工作的还较少;受季节或项目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服务性行业被派遣人才较多,如翻译、主持人、司仪、摄像师等,而从事技术开发的较少。
问题之三:人才派遣市场有待规范。人才派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但现在从事这项业务的机构并非都有资质。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市场主要被各种各样的人才中介机构占领,它们中的大部分是将人才派遣视为传统人才业务的延伸,专门从事人才派遣的公司极少。在广州,登记注册从事人才派遣的中介机构虽只有30多家,但加上许多未经登记无证经营的地下中介,涉足这项业务的中介机构多达120多家。
问题之四:派遣人才的权益易受侵犯。与市场不规范相关联,派遣人才的权益在实践中易受侵害。由于派遣人才的权益主要靠相关合同来保障,倘若事先约定不明,则其权益容易受损。目前,市场上还缺乏对派遣人才权益进行全面保护的规范的合同文本。
规范市场 法制为先
我国人才派遣运行中遭遇的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法律的空白造成的。在日本就有专门的《人才派遣法》,用来调整这种新型用人关系。国内目前只有深圳在其《人才市场条例》中对此作出规定,率先承认了人才派遣的合法性,明确了被派遣单位、派遣人才和派遣机构三方的责、权、利。中国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表示,类似市场秩序不规范、派遣人才权益受侵等问题都需要高层次的管理法规作出明确界定,“与其由乱而治,不如未雨绸缪”。
人才派遣是一种新的用人形式,政府的引导尤为关键,这是人才派遣健康、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专家指出,除了加大宣传外,政府还应当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予以支持。
人才派遣的基础在于人才库的建设。派遣机构正是以人才库为基础,为被派遣单位开辟出人才柔性流动的“绿色通道”。据了解,不少人才中介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库,但规模小、辐射面窄、影响有限是其通病,因而后劲乏力。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人才派遣处处长陈永海认为,人才派遣发展最欠缺的就是庞大、便捷的人才信息平台,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公益性的人才信息共享库。
此外,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也必不可少。这包括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兴趣、性格、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试,并评鉴其发展潜力,结论将被提供给被派遣单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派遣机构还要对人才等级及相应派遣方式作出具体界定。在管理上,人才派遣各方也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新闻背景
什么是人才派遣?
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即“通过人才派遣专业机构以服务合同或劳务合同来实现的服务交易”。与传统用人方式仅涉及用人单位和人才不同,人才派遣涉及三方当事人——派遣机构、被派遣单位和派遣人才。前两者是劳务关系,后两者是服务关系,而派遣机构与派遣人才之间则是劳动人事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人才派遣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欧美国家及日本颇为盛行。上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才派遣开始登陆中国。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诚心纳谏塑形象
韩万里
近来,吉林省地税局将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当作全省地税系统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群众“评地税、议地税、监督帮助地税”的氛围,广大地税干部作风不断转变,队伍整体素质上了新台阶。
为组织开展好民主评议政(行)风工作,该局在面向全国聘请税风税纪监察员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税风税纪监察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地税机关政(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归纳梳理,认真加以整改。该局还组成征求意见小组,征求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同时,向各市(州)政府、纪委等有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他们对省地税局贯彻“四政”方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省地税局目前正在培训有关专业人员,设立电子自动语言系统和人工坐席,开通“12366”税收服务热线电话,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服务。
为扩大民主评议工作的社会影响,让全社会对地税工作进行监督。吉林省地税局拟于近期在《吉林日报》开展“万户千家评地税”活动。长春市地税局分别在《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开展“公民评地税”活动,还在省文化活动中心东方大剧场举办了“地税之夜”专场晚会。白山市地税局组织开展了政(行)风民主“双评”活动,地税机关在政务公开、清正廉洁、依法收税、服务质量四方面的群众综合满意率为97.64%。
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吉林省地税局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系统内行风的明察暗访。这个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八条禁令”等规定,切实解决广大地税干部在思想、纪律、作风等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民主评议活动中,桦甸市地税局实行领导陪餐交费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现已退还3年来陪餐款8200元。白山市地税局稽查局在教育中,通过公共行政能力测试、岗位技能测试、工作量调查、业务流程满意度调查等,把每个干部的性格、职业倾向等,填在人才素质档案中,推行行政效能动态管理制度。白山市地税局直属征收分局班子成员及分局纪检监察干部通过与本单位干部家属当面交谈、电话交谈、书信交流等形式,进行多渠道、多角度沟通,赢得干部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干部8小时以外的情况,发现干部存在违纪苗头后,及时采取教育、防范措施,为预防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基层视线
社区党员贡献多
湖北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是省政府表彰的“文明社区”。
近年来,这个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5个党支部的252名党员在法律、科技、文化、体育“四进社区”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四进社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仅今年,社区党员就为群众举办讲座7场,组织开展了10多场广场文艺表演、棋类、球类比赛以及绘画书法展览,深受群众欢迎,党组织的凝聚力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图为社区的老党员踊跃参加书法绘画比赛并在一起切磋技艺。
曹礼达摄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扎实干事 真情为民
中共山东省宁津县委书记 许绍华
许绍华,汉族,山东临邑人,1961年2月出生,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入党,研究生学历,高级农艺师。曾任德州市畜牧局局长、党组书记;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宁津县委副书记、县长。2003年1月任宁津县委书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的体会是把精力用到干事上,把感情用到为民上,才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愧人民公仆这个称号。
近年来,我们立足欠发达这个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关键环节,突出上大工业、办大市场、建精品城市、发展高效农业“四大重点”,实施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城镇化、科技发展、就业与再就业和改革创新“六大战略”,力争到“十五”末跨入山东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2007年底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宁津县是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人心所向。近年来,我们从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乡村公路“村村通”建设、农村合作医疗、人畜饮水等群众最关心、最企盼的问题入手,采取政府出资、企业融资、银行贷款等形式,在没有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办成了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大好事,实现了有线电视和柏油路两个“村村通”,群众十分拥护。
当前,我们把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高效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工作,今年已引进资金28亿元,投资额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7个。民营经济兴起毯业、木器加工、纺织配件三大支柱产业。招商引资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市前列,民营经济成为全省的先进。全县有12万农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到第二、三产业中,7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并实现了富裕。(附图片)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组工干部形象该如何树立⑦
“公道正派”是对我们的最好褒奖
熊明(四川省彭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公道正派是党性原则,是正义所在,更是一种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做到公道正派需要智慧、勇气和毅力。作风整顿是短暂的,要回答好“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问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此,组工干部必须要做到“四慎”、“三警惕”:慎欲、慎权、慎微、慎独;警惕恭维、警惕爱好、警惕娱乐。要经常提醒自己,坚持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生活。不能有不平衡的心理,否则就容易产生问题。心里有不平衡感时,不妨借用一首打油诗告诫自己:“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看,还有挑脚夫。”
要公道正派,就应该有“平常心”。组工干部都应该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容易找到共鸣点,容易与人沟通。“无一人不可以为师,无一事不具有学问。”保持平和心态,会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看清自己的短处。严于律己又与时俱进,就可以有效防止出现狭隘、偏见、先入为主、僵化保守。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有一天我卸任了,群众能说一句:这任组织部长是个公道正派的人,那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组工干部形象该如何树立⑦
打造公道正派“品牌”
王超(安徽省淮北市委组织部):近来,为把“公道正派”观念深入到每个组工干部心中,我们淮北市委组织部结合实际,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分四个阶段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从活动一开始,市委组织部就围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来进行思想发动、制定工作方案。广大组工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要求,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先进行自查,对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互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严于律己的精神查找不公道、不正派的表现。结合自查结果,主动开展自我批评,深入剖析原因,把问题找准,把根源分析透彻,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组工干部形象该如何树立⑦
学字当头 打牢根基
杨建军(河北省涞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必须加强学习,最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思想认识、理论水平上不去,“公道正派”便无从谈起。
组工干部要争当“学习型”干部的表率。这就要求必须树立一个理念,即“终身学习”的理念,广大组工干部在培养党员干部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工作中更应做表率。同时,要坚持学用结合,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方法、领导方法。
在学习上,要搞好两个创新,即创新学习内容,除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外,还要加强学习党建知识和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创新学习方式,不断拓展学习渠道。
要建立三个机制,即建立学习保障机制、学习考评机制和学习激励机制,确保每一名领导干部有时间学习、有动力学习,学得好与不好有办法检验。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新闻评点
症结就是课题
亦文
11月15日《新民周刊》报道:江苏南京市举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展有一组统计数字:3年中,该市有486名贪官被开除出党,一年约160个,平均两天半一个。
面对这样的数字,不能不反思数字背后的深层原因。专家分析,原因一是缺乏对“一把手”的监督,二是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干预权力过大,三是投资体制的高度垄断与封闭性,四是干部人事工作缺乏群众监督。解决这些问题,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大贡献。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新闻评点
要用权就得先授权
崔士鑫
据《京华时报》11日14日报道: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宣布,除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省级人大制定法规明文规定外,政府部门自行设立的行政审批事项将一并予以撤销。
政府部门自行设限,一方面为权力部门揽权谋利大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对其审批权的行使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这就为部门中的少数人以权谋私开了绿灯。解决方法其实也简单:权力不能“自封”,要用权就得先授权,只要做到“依法”授权,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当然,“依法”不仅包括授权,也包括对权力行使的监督,这样,才有可能早日根除由某些行政审批滋生的种种腐败现象。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新闻评点
守住这条“生死线”
夏长勇
据新华社11月13日报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死刑复核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13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往日之疯狂,确如黄粱一梦。李真临死前感叹:“生和死原本离得这么近,近得只有一线之隔”。这条“线”是什么,是信念,信念倒塌,贪欲、野心便脱缰而去。李真被执行死刑,这是个警示:“领导干部该如何理解权力、把握权力、用好权力?”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新闻评点
让“警戒线”变实
盛若蔚
据《华西都市报》11月11日报道:成都市有关部门近日联合出台规定,明确了在房地产领域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的11条“警戒线”。对越线插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领导干部,纪检监察部门将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越线插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是某些领导干部乐此不疲的事。动因无它,利益使然。倘若这一“插手”触了法,自然得接受刑罚。然而,不少人善打“擦边球”,虽违反党纪,却不犯法,以致屡屡“化险为夷”。看来,在纪律约束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细化,将“警戒线”定得实实的,绷得紧紧的,让那些以身试法之人碰上哪一条都会被“电”着。如此,恐怕就不大会有人敢生歪念了。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新闻评点
另一种“假文凭”更可恶
苏人
据11月1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日前,江苏省东海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联合开展以验证干部“学士帽”为内容的清查学历行动,72名持有不规范学历的干部受到处理。
现在,不仅仅有假“学士帽”,更多的是假“硕士帽”、“博士帽”。这里的做假有两种:一是学历证书本身就是假制的,大学没存根、不承认;另一种是,干部持有的学历证书确是大学所发,但这些干部获取学历的过程有“假”:或通过赞助、捐款免试入学;或名义上“在职”攻读学位,实则极少进课堂,连考试、论文都请人捉刀。后一种假文凭,是势力与金钱的附属物,更令人厌恶,也应成为清查的重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