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第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1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太原营造暖洁环境 九十万居民可以过上没有黑灰的冬'...

第2版(要闻)
专栏:注重发展生产 关心群众生活

太原营造暖洁环境
 九十万居民可以过上没有黑灰的冬天了
  本报太原11月14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太原市民秦立喜家日前用上了盼望多年的集中供热设施。秦立喜告诉记者:“往年,我家外窗台总有一层扫不完的煤灰,孩子们常常揉着眼睛回家,现在这样的事再也没有了。”今年冬天,太原市区又有1/3的地方实现了集中供热,90多万居民可以过上头顶没有黑灰的冬天了。
  长期以来,以煤为燃料的能源消耗结构,使太原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冬季,数以万计的采暖烟囱喷出滚滚黑烟,致使有些地区的三、四苯并蓖超标高达70倍;水质受到污染,由此造成痢疾、腹泻、肝硬化等各类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从1992年开始,太原市委、市政府着眼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太原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全部实行热电联产,由北至南向市区集中供热,以区域性集中供热取代分散取暖设施。
  随着城市的扩张,电厂热源日渐紧张。去年6月,太原市委、市政府围绕2005年环境质量达标做出决定,投资1.1亿元建设东山热源厂,以每年不低于300万平方米的增速实施扩网,用3年时间将旧城区内所有烟囱全部拆除。到今年10月,东山热源厂正式竣工,集中供热扩网320万平方米。太原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了2500万平方米,实际入网184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60%,3年发展新用户数总和的速度居全国前列。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热力部门对今冬上岗的1200余名热力站人员进行了三级培训,建起了用户投诉服务中心,组建了4支抢修队伍,按5%的比率备件备品,随时解决“供热不热”的问题;环保部门加大对“城中村”小燃煤锅炉的改造力度;供电部门在冬季用电大负荷的情况下,优先支持246个供热站的采暖用电;迎泽区桃南社区将原来的锅炉房改造成菜市场后,增加了效益,还安置了50多名下岗职工。全市实行了扩容不提价、先供暖后交费等办法,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注重发展生产 关心群众生活

市长走访廉租户
本报记者 蒋升阳
  11月14日下午,刚给哈尔滨市首批259户享受廉租房政策的“低保”户发完新房钥匙,市长石忠信就来到道里区新城小区的廉租房看望群众。77岁的谭明歧老人拿着新房钥匙,含着眼泪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做梦也没想到今生今世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石忠信对老人说:“这只是开始,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像您一样的困难群众住上廉租房。”
  每月花10余元钱就能住上使用面积29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新楼房,确实是谭明歧和老伴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此次哈尔滨市廉租住房制度的首批受益者从内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一直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近年来,该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危房棚户区改造,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住房,使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今年起,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哈市房产住宅局和民政局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全市最低收入家庭(领取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6平方米的住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1127户家庭的档案。11月初,廉租住房工作首先在全市危房棚户区改造拆迁范围内进行试点,经过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确定了259个“双困”户为廉租住房制度首批受益户。
  石忠信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承诺:在3年内使哈尔滨市符合现行廉租住房条件的1127户困难家庭全部住上廉租房。并且,随着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逐步增加廉租住房的面积,提高廉租住房的质量,降低廉租住房的申请条件,满足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他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都来关心困难群体,为帮助他们贡献一份力量。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新的辉煌
——“中星”20号通信卫星发射侧记
汪洋 田兆运
  皓月当空,清风徐徐。
  11月14日夜,地处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0号通信卫星将从这里起飞。
  继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发射将迎来又一次胜利。
  21时许,发射指挥部下令:进入射前3小时准备,有着“亚洲第一塔”之称、高97米的活动勤务塔缓缓地离开发射台,托举着“中星”20号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傲然挺立,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夺目。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随着指挥员的口令,发射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指挥控制大厅内上百台计算机飞速运行,数以万计的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向四面八方。各系统技术人员正在按调度程序精心操作,专家们则在小声地交换着意见。
  “90秒准备!”火箭各系统开始转电。
  “1分钟准备!”发射场上,与火箭相连的脱插瞬间脱落,电缆摆杆迅速移开。
  15日零时01分,指挥员果断下令:“点火!”“起飞!”顷刻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山谷轰鸣。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火箭起飞约10秒后,按程序转弯。向东南方向望去,火箭宛如一颗明亮的流星,飞向烟波浩淼的太空,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火箭飞行25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指挥控制大厅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忘情地握手、拥抱……
  短短一个月之内,中国航天4次发射4次成功,创造出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一项新的辉煌纪录。壮哉,中国航天人!(新华社西昌11月15日电)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重庆各界热烈欢迎航天功臣
  本报重庆11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奚启新、本报记者武卫政报道:“向航天功臣致敬!”“欢迎杨利伟回家!”13日下午,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一抵达重庆,就受到山城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机场、大桥、街道、广场等报告团经过的地方,10余万重庆市民伫立在道路两旁,高举国旗,捧着鲜花,敲起锣鼓,扭起秧歌,用笑脸、掌声和欢呼表达自己对航天功臣的真诚敬意。在重庆市人民广场,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市委书记黄镇东说,重庆是航天英雄杨利伟工作过的地方,重庆市有关单位为“神舟”号飞船及运载火箭提供了相关设备、配件和材料。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必将激励3000万重庆人民奋发图强,为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而努力奋斗。
  14日上午,重庆市领导同志及各界干部群众3000多人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聆听了航天功臣们生动感人、振奋人心的报告。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
  14日下午,航天功臣们在重庆大学与2万多名大、中、小学生代表欢聚一堂。他们寄语青年一代: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随后,航天功臣们又来到空军某部,与驻渝部队官兵代表进行了座谈。
  在重庆期间,报告团一行还瞻仰了歌乐山烈士陵园,向红岩魂广场的“11·27”烈士墓敬献花篮,参观了渣滓洞监狱旧址。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民政部宣布
 今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886亿元
  本报北京11月14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民政部今天发布,截至11月10日统计,今年全国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002万公顷,绝收914万公顷,因灾死亡2145人,紧急转移安置707万人,倒塌房屋348万间,全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86亿元。
  记者从全国灾区恢复重建暨冬令生活安排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重于常年,灾种多、发生早、时间长、分布广、损失重。除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外,新疆等地还发生了地震。华北、东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发生较大范围的春旱。部分地区还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风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
  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说,今年以来民政部共向18个省份派出救灾工作组51个,下拨救灾资金共计30多亿元,其中新灾应急资金3.2亿元,下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3.9亿元,紧急调拨救灾帐篷12.2万顶,帮助灾区群众解决了基本生活困难,灾区恢复重建正在积极进行中。
  杨衍银说,目前,除新疆巴楚地震灾区和部分洪涝灾害较轻的省份已经完成倒房恢复重建外,全国绝大多数洪涝灾区省份和地震灾区尚未完成恢复重建任务。据统计,恢复重建任务较重的安徽、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甘肃等12个省份因灾倒塌住房315万间,需要恢复重建288万间。其中,春节前需要恢复重建211万间,目前已经恢复了96万间,还有100多万间需要在春节前完成。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毛泽东110周年诞辰纪念邮册出版
  本报北京11月14日讯 记者刘琼报道:2003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核批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湖南省韶山市邮政局承制出品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大型邮票珍藏册今天在京正式发行。
  全套邮票的主票为《天安门》,另外包括120毫米的毛泽东全身立体浮雕包金铜章1枚、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邮票小型张1枚以及由毛岸青、邵华策划的首日封1枚,纪念封16枚。邮册还从浩瀚的图片资料中精选出当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审阅的最喜爱的照片110幅作为附票,与韶山故居、毛主席纪念堂组成全套邮票,共有7版。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与遥感应用培训班结束
  本报北京11月14日讯 记者廖文根报道:第三期“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与遥感应用培训班”今天结束并在京举行结业仪式。本期培训班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秘书处联合举办,于今年10月20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北京举行。
  本期培训班重点加强了遥感卫星在减灾防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培训。来自17个亚太地区国家的29名学员参加了本期培训班。
  另据了解,在本期培训班举行期间,来自亚太地区16个国家和联合国机构的代表在北京召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章程起草组第二次会议,并完成了该组织章程的起草工作。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邵东五千八百名特困生受资助
  本报长沙11月14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邵东县发动社会各界扶贫助学。今年秋季开学时,全县各界筹集扶贫助学资金74.4万余元,使5809名特困生得以继续学习,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阳光照亮求学路
本报记者 龚达发 杜若原
  “因为爱,我终于拥有未来!谢谢红金龙‘阳光行动’。”远赴杭州上大学的王亮想起自己既坎坷又幸运的求学经历,便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激之情。
  王亮家住湖北省江陵县马山镇。他3岁时,癌症夺去了他父亲年轻的生命,父亲看病欠下的巨额债务让王亮的学习时断时续。2001年,王亮第一次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一家人一筹莫展;2002年,同样是学费将他挡在了大学门外。今年,身染沉疴、舍不得花钱看病的继父又在他高考前两天撒手人寰。王亮擦干眼泪走向考场,分数再一次上了重点大学录取线。不能让孩子再尝失学苦,老师、乡亲们行动起来了,你100元,我10元,可是,凑来凑去钱还是不够。马山中学与红金龙“阳光行动”联系上了,申请表递上去的那一天,乡亲们比过年还高兴。
  谢先子、胡波、袁海洋、肖星星……像王亮一样,他们都是武汉红金龙实业公司资助特困上榜大学生“阳光行动”的受益者。因单位效益不好,喻梓雯的父母双双下岗,全家仅靠200元的“低保”金维持生计。懂事的梓雯除了刻苦学习之外,到寒假就想方设法找份家教的活。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短暂的快乐后,全家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要不是红金龙的‘阳光行动’,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梓雯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十分激动。
  今年4月,红金龙实业公司开始筹划资助特困上榜大学生的“阳光行动”,首批资助50名品学兼优的穷困学子,已全部踏上了求学的征程。
  “兴企先兴教”。改革开放以来,红金龙实业公司始终将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仅2001年以来,红金龙有7500多人次参加了各类学习和培训,每名职工至少得到两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联合培养的15名MBA硕士已学成归队。与此同时,公司还不遗余力地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借“外脑”。目前,600余名博士、硕士、大学生、院士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红金龙人素质改变的进程,每年由职工自发实施的技改项目超过150项。
  热衷扶贫、助学、公益事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红金龙实业公司积极落实资金,在贫困地区建起希望小学、扶贫新村,组织成立扶贫工作组驻点新洲区徐古镇等地常年坚持扶贫,帮助一批贫困村镇初步摆脱了贫穷。近年来,红金龙实业公司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扶持社会公益事业。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11月14日,沈阳市富民斜拉桥竣工通车。这座屹立在浑河之上的双塔三跨式单索面折线型斜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长932米,宽32.5米,双向六车道。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会议指出
 谁造成职业危害 谁负责治理赔偿
  本报北京11月14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全国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坚决有力地整治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违法企业,谁造成职业危害,谁负责治理和赔偿,决不允许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说,今年8月,卫生部等9部门发出《关于开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专项整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查自纠,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要认真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和办法,避免因环境污染引发职业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天鹅飞来不想回”
——呼伦贝尔市全力建设北疆生态屏障纪实
吴坤胜 滕妍
  天高云淡,芳草萋萋蝶恋花;松山蔽日,流水潺潺浪戏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拥有世界仅存的最好的三大自然草原之一。林地面积1.90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0%;天然草场面积1.25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9%;水资源总量286.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1.1万立方米,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9倍。
  但呼伦贝尔人也感到危机存在:构成呼伦贝尔生态系统的森林、草原、湿地和水体的面积锐减。以大兴安岭岭东三旗市为例,林业用地5年间减少了300多万亩,而森林面积锐减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置身其中,岩石裸露地、沙荒地、水侵蚀沟随处可见。在有“塞外苏杭”之称的扎兰屯,遍布的5600条水侵蚀沟令人触目惊心。林地锐减、水湿地萎缩,导致呼伦贝尔地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骤降。一些主要河流两岸的护岸林破坏严重,河水流量明显减少,有的已出现断流。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上百万公顷的土地呈沙漠化,并直接导致了沙尘暴的发生。每年春季,境内的301国道博克图至牙克石段常常尘土飞扬,严重时白天汽车需开大灯方能行驶。有专家预言,任其恶化下去,不用10年,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第二个浑善达克沙漠。草原沙化、退化,已经成为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的心腹大患。
  还呼伦贝尔良好的生态,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呼伦贝尔市决定,将生态建设作为全市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生态立市”。
  思路早已成竹在胸:保护与建设并重。
  怎么保护?根据以往经验,围封是省钱省力、快速见效的生态建设措施。呼伦贝尔市的红花尔基樟子松母树林原来只有12万亩,经过近50年的围封,这片松林扩至195万亩,是原来的16倍多。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对260万亩具有更新能力的疏林地、草地进行了封育保护。
  呼伦贝尔人知道,失去了森林和草原,也就失去了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每走一步,都小心地呵护着脚下的草地、湖泊,山间的松林、小溪。
  对脆弱的地球生态而言,湿地犹如支撑其生命活动之细胞。呼伦贝尔市掀起了一场湿地保护运动。随着以根河驯鹿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以额尔古纳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重新出现在呼伦贝尔大地。每到春季,上百只白天鹅在胡列也吐湿地自由游弋;成群的狍子、野猪经常出没于红花尔基密林深处;奔驰于林区公路,时常可以看到狐狸、野鸡在向你驻足张望……寂静的呼伦贝尔原野充满了勃勃生机。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建成国家级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2个、市县级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自治区级3处,保护面积已达1.2万平方公里。
  退耕还林,是呼伦贝尔市开展的另一场生态建设重头戏。从2002年工程启动实施,全市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98万亩。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采伐标准,不超强度,不超采,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活发展,不仅加快了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保护了这片绿色长城。目前,呼伦贝尔市“天保工程”区面积已达17905.5万亩,地方林业系统年木材生产量由过去的55万立方米,减至14万立方米,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了双增长。
  在呼伦贝尔“生态立市”进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举动——“樟子松行动”。
  樟子松是我国一级保护树种,是草原的保护神,也是呼伦贝尔市的市树。“樟子松行动”是呼伦贝尔市林业局经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提出的针对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工程。工程规划建设期为18年,治理面积278万公顷。国家林业局对“樟子松行动”给予充分肯定。“樟子松行动”启动两载,沙区旗市区已栽植樟子松大苗35万株,防风固沙成效明显。
  视生态为千秋大业,呼伦贝尔人宁愿少上一些经济项目,也要挤出资金建设生态。近两年,这个财政收入每年不到20亿元的城市,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资金达5.76亿元。
  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一个山川秀美、生态优化的呼伦贝尔会吸引更多的目光。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国电视金鹰奖二十周年“双奖”揭晓
  本报南京11月14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中国电视金鹰奖2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在南京举行,“中国电视金鹰突出贡献奖”和“中国电视金鹰突出成就奖”同时揭晓。
  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前身是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于1983年创办的“大众电视金鹰奖”。从第十五届起,“金鹰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共同主办,更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成为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20年来,共有510件电视作品、336人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桐柏精心经营淮源文化
  本报讯喝一口淮源井里清冽的甘泉,喊两曲桐柏山歌,敲一敲渔鼓,舞一出皮影戏……目前,每年来河南省桐柏县探秘淮源文化的游客已达30万人次。
  作为千里淮河的源头,桐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积淀酿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淮河文化。桐柏县委、县政府在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森林公园保护和建设的同时,开辟了水濂寺、太白顶、桃花洞等主要景点和六盘古淮河探源、淮源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围绕苏区文化,做精“红色”文章,在“一馆”(淮源文化陈列馆)、“一碑”(桐柏英雄纪念碑)的基础上,修复了榨楼、叶家大庄等革命纪念地。(杨仁权 万秀斌) iID品论天涯网


第2版(要闻)
专栏:

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特展活动结束
  本报讯 记者陈支援报道:“千秋金石盛事,百年文化庆典”。作为西泠印社百年大庆盛典主要内容之一的“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特展”活动日前在京结束。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有“天下第一社”之盛誉。此次特展是该社创刊以来首次进京展览,内容丰富,展品精美。展览包括西泠印社百年社史、印社文物收藏、社员创作精品等。 iI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