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被称为“中国第一难考”的国家司法考试,对司法人员队伍、法学教育等领域形成的强烈冲击远远超出了“资格准入测试”的范围——
国家司法考试冲击波
本报记者 武侠
2003年10月21日,第二次国家司法考试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在网上公布,一时间,仅一家网站留言就达到了2万条:参考答案是否正确?试题定位是否合适?组织工作是否严密?通过人数如何确定……
一年前的首次国家司法考试举行,就以其36万的报名人数和仅7%的通过率,被称为“中国第一难考”。考试对司法人员队伍、法学教育等领域形成的强烈冲击远远超出了“资格准入测试”的范围。
冲击一:大浪淘沙,法律从业人员精英化
首次国家司法考试表明,一些地方司法机关人员成绩普遍偏低,有的基层法院报考者甚至“全军覆没”,引起媒体关注。专家分析认为,司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其历史和客观的原因,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否定整个司法队伍的素质是不严肃的。另一方面,一些司法人员的“质量不合格”的确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司法考试将“律师资格考试”、“初任法官资格考试”、“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三种考试合而为一,被称为法律职业的“质量认证体系”,未经过“质量认证”者将不能从事法律职业。在这个统一、规范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而那些通过人情、关系打开的“后门”将自动关闭。
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国家司法考试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持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可以报考。这一门槛使报考者从去年36万人陡降了45%,报名者不到20万。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今年报名人数减少,但由于报考者的专业水准的普遍提高,今年的考试水平和录取水平不会低于去年。
有专家认为,要坚决把这一职业门槛抬到相当高的位置,严格职业准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达到考试的最终目的——法律人员的“精英性和社会公信力”,从而从队伍素质上保证司法公正。
冲击二:“考试经济”火爆,亟待规范
出乎组织者意料的是,国家司法考试使与之有关的“考试经济”迅速崛起。
“透题”考前串讲班:打着“透题”的幌子,五六天的串讲,每人收费2000至3000元。首次国家司法考试前,北京某高校举办这样的串讲班,居然招到了3000人,粗粗算来,学费至少600万元。在接到每天5万元酬金的邀请后,一位从事法学教育20年的老师深感震惊,给媒体写信,呼吁规范司法考试培训市场。
“命题组成员”授课:在一个培训报名点里,咨询人员“透露”,该校有8名成员是国家司法考试命题组成员。而大部分考生都是冲着这些“成员”来的。国家司法考试司司长杜国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与命题没有关系。司法考试命题的命制过程,是严格按照司法部制定的相关规范和程序进行的。全国共有70多名专家参与了今年的试题撰写和征集工作,司法部与所有涉题人员都签订了保密责任书,通过多种措施强化保密要求和责任。擅自透题者将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专用教材”“百花齐放”:尽管国家司法考试中心再三强调,不会指定任何专用教材,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日期还未确定、大纲正在编审时,各种各样的“专用考试教材”就已经粉墨登场了。一位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图书城3家书店就发现了13种不同版本的“专用教材”,全都价格不菲。大部分教材都在封面的醒目位置标注着“国家司法考试编委会”、“国家司法考试命题组”等等字眼,还有一本教材上特意注明自己是正宗的“国家司法考试复习专用教材”,市面上现有一些教材纷纷仿效其名,提醒考生切勿上当。
对于司法考试带来的巨大商机,有业内人士认为,巨大的考试市场已经形成,如果没有正规合法的供给、疏导,等于为不法商家提供了牟取暴利的空间,上述各种假培训、假教材必将更加泛滥。有关部门应及时规范、合理利用,仅仅发布几个声明是远远不够的。
冲击三:能否左右法学教育
连续两届的国家司法考试都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报考,但这并没有减弱考试对校园的巨大冲击。
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在校学生说:“大部分同学毕业后将从事法律职业,因此司法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法学院的毕业证书。虽然还没毕业,但很多人都已经开始为司法考试做准备了。”甚至一些法律院校把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当作了一种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有的院校把司法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相提并论,更有的院校开始删减公共课,而以司法考试为导向来增设课程。
鉴于司法考试对于法学教育的巨大冲击,“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成为2002年全国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的学术年会的主题。在这次年会上,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专家认为,司法考试不能成为法学教育的指挥棒,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指出:“如果片面地认为通过司法考试就是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这给法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统一司法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需要改,法学教育也应该主动适应现实,不断完善创新是不少专家的共识。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祥尖锐地指出:“审视今天的法学教育足以让人感到差距和压力,司法考试为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应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对于人们关注的第二届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命题的基本思路是,在立足法学教育现状,充分反映法律职业对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测试应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应用能力。
国家司法考试已经走过两届,人们欣喜地发现,今年的考试在命题、组织、评卷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正如司法部一位负责人所言,国家司法考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改进措施,以实现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选好载体 典型引路 文化导引
漯河道德建设多管齐下
本报讯 “建一个天蓝水碧、林木葱茏的园林城市,更要建一个崇尚道德、新风荡漾的文明城市。”这是河南省漯河市委、市政府决策层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该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该市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选好载体,“小手拉大手”。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有载体,漯河市依托城乡中小学校,先后创办了多所文明学校,覆盖了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阶层。通过实施学生带家长、以家庭带社会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小手拉大手”计划,解决了多元化社会人员分散、难以组织的难题。两年来,先后对全市20多万市民、50多万农民重点进行了思想道德、文明素质等方面培训,教育覆盖面达90%以上。
——典型引路,“十佳市民”扛旗帜。坚持开展月评“十佳市民”活动,对每月涌现出来的见义勇为、好人好事、爱岗敬业的先进人物,从中评出“漯河市十大优秀市民”,作为道德建设的“十面旗帜”。身边人,身边事,可亲可学,极具影响力。3年多来,全市各基层单位和个人共推荐申报5900多人,推荐市“十佳市民”候选人1500多人,被命名为“十佳市民”的340人,被命名为“十大优秀市民”的20人。
——文化导引,“好戏连台”育素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先进文化进社区”计划,以社区公民道德建设激活城市公民道德建设。在实践中注重以各类文艺协会为纽带,以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为形式,以节日文化为亮点,以社区文化节为高潮。截至目前,63个社区居委会已成立了30多个文艺团体和各类协会,参加人员近万名。
(吴书清 杜永化)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学习道德规范 保障发展后劲
涟水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本报讯 “我们是新时代的农民,家庭美德记在心。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和睦相处,诚实守信……”这首在江苏省涟水县广泛传唱的“美德歌曲”,是公民素质整体提高的生动证明。
今年以来,随着涟水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县委一班人认识到,经济发展有没有后劲,关键取决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全县群众的综合素质,是涟水实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
为此,该县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制定颁发了《涟水县公民道德建设基础工程三年计划》。县委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媒体上开辟“公民道德建设大家谈”等栏目,引导群众参与讨论。全县各单位还认真利用好宣传阵地,出专栏、画报2000余期,以基层党校、职工学校等为阵地,开展道德规范学习培训活动。(徐亚平 颜世跃 马会东)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推迟的婚礼更甜蜜
11月8日,因抢救非典患者而被感染上非典的北京复兴医院护士张萧萧与税务干部樊渝竹喜结良缘。2002年张萧萧与樊渝竹相识,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相处,他们本打算在2003年5月17日张萧萧生日这天办喜事,后因遭遇非典,张萧萧在一线参加抢救病人并染病,婚期被迫推迟。现在张萧萧身体已康复,两人终于喜结良缘。
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小康大业 人才为本
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高献涛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当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揽得进、留得住更多的人才,就必须会选人,善用人,能容人。
会选人,就是说要具备识别人才的本领。要想得到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流的“伯乐”。而选拔人才要注意三忌:一忌凭好恶选人,要敢于摒弃个人的好恶观,坚持以事业为重,公开、公正地举贤任能;二忌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允许人才犯错误,也允许其改正错误,敢于起用“有瑕之玉”;三忌以表选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以实践论德才,以实绩定取舍,不为亲疏好恶所动,不为人情世故所扰。
善用人,就是说要善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能不能用人所长、避其所短,是人才使用的关键所在。每个人都有他突出的方面,因此,人才应放在最能发挥他们特长的地方。另外,善用人才还要做到用人不疑。
信任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要从善如流,择其善者而从之。只有用人不疑,才能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事业兴旺的目的。
能容人,就是说要有容忍人才的胸怀。有些人才具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上不仅能够独当一面,而且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所以,对他们要能容人之短,不要求全责备;对那些有缺点的人要理解难处、关注苦处、尊重长处;对出现毛病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区别主流和支流、大节和小节,做到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小错而折大将,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事实证明,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对人才要是只知用,不管“养”,结果就会造成人才流失,则无益于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让人才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养才”。领导者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种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充分发挥人才效能,把各项事业干好。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肖扬在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时指出
坚持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制度
本报北京11月13日讯 记者张涛报道:对于大要案和人民代表关注的案件,今后各级法院都将邀请人大代表前来旁听庭审,并将把这种做法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这是今天19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旁听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起案件庭审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与他们座谈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肖扬说,邀请人大代表旁听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使人大代表直观地、近距离地了解人民法院的审判情况,是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开审判原则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人民法院和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沟通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生动形式,也是听取人大代表对人民法院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大好机会。最高人民法院已经要求在全国普遍开展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活动。
肖扬介绍说,今年以来,全国法院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司法大检查活动,使法院队伍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新的气象,案件审判的质量和数量也有明显提高。今年1至9月,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二审、审监、国家赔偿和执行等案件6069982件,审结和执结案件5130155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38%和上升2.22%。其他各项工作和建设也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但这次思想教育活动和司法大检查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肖扬表示,法院系统将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有权必有责
王比学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举办的第二次学习讲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时所强调的一番话。
从权力、责任对等的原则来说,享有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过去,我们的个别官员只知享受人民赋予的权力,而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造成个别官员,滥用权力,拍拍脑袋就决策,不假思索就“划圈”,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这样的人常常未受到任何处分,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他那把“交椅”上。
希冀某些政府官员靠良心和道德的自我约束来纠正自己的过错,终归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还得需要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
今年,南京市推行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凡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给当地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都将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前不久,南京北河口水厂电器设备发生故障,造成南京城区大范围停水事故。按照过错追究办法,不仅水厂和自来水公司相关领导被处分,南京市代市长还通过媒体向全市人民致歉。
此事的处理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实施,令南京市上至市政府领导、下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普遍感到有压力。有人感叹:现在的官是越来越难当了。我看这个“难”,只是相对于以前的权力和责任脱节而言。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促使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增强依法行政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
权力的行使离不开权威,而权威的形成要靠尽职尽责。一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官员,只有将权力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同样,一个以执政为民为己任的政府,也只有将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群众信任的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可参照公务员管理条例和党纪、政纪处分规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否则,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就很可能流于形式,或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作为整人的工具。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石狮警方数字刑侦 犯罪分子无路可逃
本报讯 紫外观察照相系统、多波段光源、测谎仪、现场勘查用车……福建石狮警方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构筑“数字刑侦”新概念,通过先进的刑事侦查手段,使一批大案要案被及时侦破。
石狮市蚶江镇大厦村村民邱玉守被人杀害在自家二楼卧室里,家中金银首饰及3万余元现金被洗劫一空。经“数字刑侦”,刑警们发现现场遗留的3种鞋印与相邻工厂一工人宿舍里发现的鞋印相同,并锁定了曾在这里打工、案发后失踪的吴辉勇为犯罪嫌疑人。
经网上查询,石狮警方发现吴辉勇有抢劫、盗窃前科,属负案在逃。侦查员辗转福州、河南、广东等地,终于在深圳市将吴辉勇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在刑侦科技建设中,石狮警方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县级刑警局域网与省公安厅刑侦信息网的联接,形成“网上作战”的格局,基本实现了侦查破案工作和案件管理信息化,实现了网上统计、网上串并案、网上追逃、网上工作考评。
靠“数字刑侦”,石狮警方还先后破获了今年来发生在辖区的“大上海”美容厅故意杀人案、湖星路报复杀人案和金都酒店故意伤害致死案等另外10起命案。(陈建新 戴伟荣)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中央国家机关党建信息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姜洁报道:中央国家机关党建信息直报点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上对一年多来的信息直报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信息报送工作的具体措施。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基层党组织的近百名信息联络员出席了会议。一年多来,各信息直报点联络员平均每月报送信息一千四百多条,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以简报、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把这些信息上报中央,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了决策参考。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新《中国人才》杂志明年一月出刊
本报讯 从明年一月一日起,《中国人才》、《中国公务员》和《中国转业军官》三种杂志合并为新的《中国人才》杂志,由人事部主管、中国人事报刊社主办。该刊为综合性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人才》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围绕人事人才大政方针,突出理论和政策指导,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理论性和实用性。
(贾忠杰)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出版
本报讯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日前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国家民委确立的一项跨世纪民族文化建设工程,将汇总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及古代民族文字的现存全部古籍目录和内容提要。作为首卷的《纳西族卷》,是我国第一部东巴古籍目录学领域的专著,它的正式出版,标志着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赵迪迪)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胶州公安创建服务品牌活动
本报讯 山东胶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今年以来在工作中积极开展创建“出入有境、服务无境”服务品牌活动。要求从事出入境管理的民警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执法水平;要求全体民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时俱进,在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上不断创新和提高,增强服务意识,规范行政执法。(纪文杰 张红)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宣武警方重奖破案有功民警
本报讯 十一月十三日,北京市宣武公安分局对在冬季“百日会战”中破案有功的民警予以重奖和表彰。在“百日会战”活动中,宣武公安分局调动二百名机关民警上街巡逻,全局各警种协同作战,打防控结合,共破获各类案件一百八十一起,其中重大案件八十一起,打掉团伙七个,抓获犯罪嫌疑人三百七十八名。(程晓红)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保定法院创建司法便民救助体系
本报讯 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今年下半年以来,以援助社会下岗职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地民工等弱势群体为对象,开展对他们的司法救助活动,确保没钱群众打得起官司,建立百姓告状有门司法救援体系,为此他们出台二十八条司法便民措施,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靳小光 王常顺)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信阳浉河法院做好信访保稳定
本报讯 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法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信访渠道。他们实行院长接待日、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并充分发挥告申庭的“窗口”职能作用,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员,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薛飞 周恩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