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供销社:扎根农村再成龙
本报记者 杜海涛
9月29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20多个省、市供销社,联合部分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全国性农村消费品连锁配送集团——新合作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崭新的连锁经营品牌——“新合作”,出现在城乡广阔的市场中。这是供销社系统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又一新举措。
作为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国供销合作社进一步明确了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积极完善服务网络、兴办农村超市,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系统汇总盈利7.3亿元,同比减亏增盈8.8亿元,创199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实现销售收入1609.5亿元,同比增长19.7%。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供销社雄风再振,龙头高昂。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供销社的根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基础是农业。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只要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和助农增收上,就一定大有可为。”
改造完善经营网络,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供销社的基础是网络,优势也是网络,一直是农村流通的主渠道。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摊子大,包袱重,体制僵化,观念落后,供销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落伍了。“破房子、烂院子”,“三尺柜台、一把算盘”,成为当时供销社的典型形象。重振供销社雄风,首先要从整合网络做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国供销社转变观念,重组经营网点,改革经营方式,引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手段,对传统经营网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供销社面貌焕然一新。
9月初,记者走进河南林州供销社豆村综合服务社,顿觉眼前一亮:200多平方米的店堂内,油盐酱醋、烟酒糖茶、饼干罐头、针头线脑,一应俱全。所有商品一律开架销售,整整齐齐,与城里的超市没什么两样。在综合服务社的后院,还摆放着化肥、农药、墩布、扫帚、油毡等农村生产生活用品,总计达2000多种。同时,该村综合服务社还开展了免费为农民修理喷雾器、农具,以及收粮食、卖蔬菜、换面条、售馒头等服务。正在综合服务社买面条的史秀芳满意地告诉记者:“有了综合服务社,吃穿住用不再愁。”
村级综合服务社是为农服务的前沿。林州供销合作社主任郝凤珍对记者说,像豆村这样的综合服务社,在全国已不是少数,林州就有380个。农民需要什么,这些服务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社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坐守店堂,还实行“预约登记,送货上门”。身材瘦小的侯灵吉是豆村综合服务社的营业员,今年38岁。就是他,去年一年,肩扛车推,将400多吨化肥送到了村里乡亲的田间地头。这种服务,完全是免费的。
除了村级综合服务社,林州市供销社还在每个乡镇基层社兴办了一个400—5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为保证商品质量,供销社以原有的农资公司、日杂公司、医药公司、酒业公司和农副产品公司为龙头,创办了五大配送体系,对600个农村网点经营的化肥、农药、种子、烟花爆竹、药品、酒、日用消费品等实行统一配送,连锁经营。
林州市供销社的网络建设是全国供销社网络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供销社全系统已发展各类大中型商场、公司4.6万个,其中连锁企业624个,连锁店2.87万个,形成了江苏苏果、西安西果等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覆盖面、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
在全体干部职工努力下,供销社经营网点深深扎根农村,成为农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月,记者在林州石板岩供销社采访时,遇到一位叫牛银子的老人。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来供销社,不是买东西,是专门请供销社的同志修手电的。交谈中,牛银子拉着记者的手,饱含深情地说:“到了供销社,心里就踏实。”
发展专业合作社,社员找到了“娘家”
重庆开县是水果之乡,素有“开县柑橘格外甜”的美誉。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果农之间相互杀价,加上技术不统一,到90年代末期,水果产业逐渐萧条。开县果农意识到,一家一户农民分散经营,是导致果品市场无序竞争的根源所在。怎么办?组建专业合作社是个办法。在供销社的推动下,开县一举组建了50多个水果专业合作社。到去年底,通过合作社对水果产业的调整和恢复,开县的蜜柚、锦橙等各种水果产量达6万多吨,并全部外销,水果产业重新繁荣起来。
全国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周声涛对记者说:别小看这个专业合作社。它是农民在自愿前提下组织形成的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通过对一家一户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地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将政策和信息传递给农民,提高了引导和调控农村经济的有效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由供销社领办、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已在全国农村遍地开花。
9月,记者在河南偃师市采访时看到,沿207国道,万亩葡萄基地一片碧绿;雨后的空气中,不时飘过阵阵葡萄的甜香。这是由偃师市供销社领办的缑氏镇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这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带动农户520户,种植葡萄12000亩,每亩年均纯收入达3000—4000元。
林信通是偃师市缑氏镇唐僧寺村的农民,他加入专业合作社,种植7亩葡萄,年均收入超过2.8万元。谈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林信通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对入社农户的服务细致入微,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每年5月份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葡萄前期生产,专业合作社每年筹措资金20万元,分发给果农,购置农资;在葡萄生长期,专业社请高级农艺师到田间地头做果树修剪和嫁接示范;专业合作社还在当地建立葡萄市场,千方百计帮助农户卖个好价钱。
专业合作社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截至目前,供销社全系统共组织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已超过1.8万个,入社农户约530多万户,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9000多个,辐射带动1500多万农户,经营范围已涉及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多个领域。社员们形象地比喻说:“到了专业合作社,就找到了‘娘家’。”
培育龙头企业,助推农民增加收入
为进一步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供销社自身实力,增强为农服务的后劲,全国供销社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他们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作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一方面通过改造基层社,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使农户与龙头企业对接,既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又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
甘肃庆阳市盛产黄花菜、白瓜子等农副产品,庆阳市供销社以基层社为依托,先后兴办了黄花菜等各类专业合作社65个,带动农户8300多户,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可是,庆阳市供销社觉得,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仅仅靠种养业是不够的,必须在农产品深加工上有所突破。为此,庆阳市供销社组建了蓓蕾金菜有限公司和金花特产有限公司。他们以这两家公司作为龙头,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仅蓓蕾公司建成的黄花菜微波杀菌生产线自去年11月份投产以来,已生产不同规格的黄花菜4.8万盒,完成产值580万元,实现利润10.8万元,上缴税金2万元。
为拓宽筹资渠道,壮大企业实力,龙头企业还积极采取中外合作合资、发展商品基地等多种形式,不断做大做强。河南周口市供销社从新加坡引入资金1.8亿元,与外商合作创办了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去年,这家公司共完成大豆加工36万吨,实现产值10.1亿元,利润2000多万元。以益海公司为龙头,周口市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万亩,总产量达30多万吨,仅此一项,农民年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
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供销社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助农增收明显。全国供销社提供的数字显示,到去年底,全系统已经建立、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1.8万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700多家,62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7家进出口超过1亿美元。
周声涛告诉记者:“供销社是连接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供销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对供销社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基辛格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杨国强)国家主席胡锦涛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宾主进行了友好交谈。
胡锦涛对基辛格长期致力于中美友好,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表示赞赏。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当前重要的是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重视并妥善处理彼此的关切,维护并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基辛格表示,当前美中关系处于30年来最具建设性的时期,前景广阔,重要性增加。美国政府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发展日益密切的美中合作关系对两国人民都有利。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
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卢秋田等会见时在座。基辛格是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的。(附图片)
11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对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本报成都11月11日电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11月10日至11日在成都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狠抓落实。要把中央关于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政策原原本本告诉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保护、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都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良玉强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以基本农田的水利建设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要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好基本农田,不得随意改变耕地用途,不得破坏土壤耕作层,不得破坏水利基础设施,不得在基本农田挖鱼塘、栽种树木。要特别重视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继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老化灌溉设施维修改造,增强抗旱能力。注意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抓好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及林业和草原生态体系建设。当前,要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和灾区应急排涝。
回良玉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努力形成政府增加投入、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兴农田水利的良好局面。
会议代表考察了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贾庆林会见奥地利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钱彤)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1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来访的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阿格尔一行。
贾庆林说,中国一贯重视同奥地利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两国建交32年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经济技术合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此中方表示满意。
贾庆林说,多年来,中国全国政协和奥地利议会间保持着友好交流关系,为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对外友协和奥中友协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两国间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
阿格尔感谢中方给予的热情接待,并积极评价了奥中建交以来各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务实合作。
他还对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表示祝贺,对中国向奥地利租借一对大熊猫表示感谢。
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以及奥地利驻华大使史伟等会见时在座。
奥地利客人是应对外友协邀请来访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曾庆红会见西班牙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车玉明)国家副主席曾庆红11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西班牙众议长路易莎·费尔南达·鲁迪一行。宾主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
曾庆红说,中西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两国建交3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有力推动了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鲁迪议长此次率领议员团访华将进一步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友谊和信任,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曾庆红强调,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西班牙的友好合作关系,愿同西班牙一道,共同推动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曾庆红高度评价不久前中欧首脑北京会晤取得的成果,赞赏西班牙为加强欧盟对华关系所做的努力。
鲁迪说,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西中关系、增进西班牙议会同中国全国人大的联系。通过几天的访问,她亲眼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提高印象深刻。西班牙愿为加强西中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加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菊与英国副首相会谈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俞铮)国务院副总理黄菊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英国副首相兼内阁首席大臣约翰·普雷斯科特举行会谈。
黄菊对普雷斯科特来访表示热烈欢迎。黄菊表示,半个世纪以来,中英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来,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对话和磋商显著增多,在国际事务中合作密切,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在高起点上稳步发展。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富有成果。我们对中英全面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感到满意。
黄菊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重视发展与英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久前,布莱尔首相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达成许多共识。双方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两国关系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政治对话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扩大两国经贸合作,落实好双方在各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和活动,加强在能源、石化、航空、金融服务、教育等互补性强的领域中的互利合作,以造福于两国人民。
普雷斯科特说,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在布莱尔首相倡导下,英方不久前成立了对华关系小组,专门研究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新思路和举措。他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同中方交换意见。英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将两国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双方还就两国商务合作以及朝核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等参加了会谈。普雷斯科特是应黄菊邀请,于10日开始对华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加坡总理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一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十一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新加坡共和国总理吴作栋将于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来华进行工作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瑞士联邦主席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一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十一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瑞士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将于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高效优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海南致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本报海口11月11日电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着力点在哪里?执政为民的突破口在哪里?海南省委、省政府从为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致力建设高效优质服务型政府。始于今年5月的政府行政优质服务活动,有力地促使政府机关作风焕然一新,行政效率大大增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海南省委、省政府听民声、顺民意,决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新的机制创新。他们把事关全省780万人民利益的42项大事以表格的形式逐一列出,内容涉及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为农民办实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整治市场秩序、强化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指定政府相关部门拿出保障落实措施和工作进度安排,全程主动做好服务,并面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视落实情况奖优惩劣。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先着力解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极少数地方政府强行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拖欠、挪用、截留土地补偿安置费,严重侵害农民的利益,造成一些农民上访。现在,各级政府秉着让利于农民的原则,在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同时,已迅速解决土地纠纷及历史遗留问题10余件,受到农民群众的好评。
事关海南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主动上门高效服务。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省重点工程——中海油二期化肥工程现场办公,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问题,协助其挽回损失20万美元。“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会址工程工期紧,工程量大,省消防部门在建筑工地设立办公室,认真纠正施工中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做法,为企业节约资金数十万元,并一次性通过消防验收。
事关企业和群众实惠的紧要工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投资12.8亿美元的洋浦金海浆纸厂及浆纸林项目,可让数万农民因造林而增收。此前各地营造浆纸林计划进展缓慢,企业着急。近3个月来,各市、县政府及各级林业部门扎实推进浆纸林造林工程。5月初,全省浆纸林完成合同计划不足40%,到8月底,全省浆纸林落实面积达60余万亩,基本完成合同计划。
(华晓东 贺广华)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发行突破1000万册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从6月初开始发行,截至10月底,已突破1000万册,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纲要》的印发,是中央为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几个月来,《纲要》一直高居图书销售榜首,创下了近年来单本书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极大热情。
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后普遍认为,《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思想含量大,高度凝炼、高度概括,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辅助材料。认真学习《纲要》,有助于学懂弄通原著,有助于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有助于全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挤去“节”“会”的水分
王方杰
在今年的兰州经贸洽谈会上,甘肃省领导要求市、地和有关部门,凡不是正式签约的项目和协议,一律不上经贸会的签约仪式。这个要求挤掉了“节”、“会”中的水分,也为改变工作中的浮躁作风带了好头。
近几年,一些地方通过举办“节”、“会”招商引资,效果不错。但有些“节”、“会”也存在“作秀”现象。为追求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成果丰硕,一些地方把过去签过的协议再重新签一遍,把意向性的项目拿到会上签,甚至把估算的数字报上去,人为放大成绩。有的地方说,在短短的三天洽谈会期间就谈成了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数量之大,令人吃惊。实际上这些项目和合同,真正能够落实的并不很多。
挤水分,不仅是统计数字本身。对应该不应该举办“节”、“会”、举办什么样的“节”、“会”,也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一些可办可不办的,效果不显著的“节”、“会”,应当少办或不办,更要杜绝那种为求政绩,脱离实际、大搞排场、劳民伤财的活动。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子弟兵抗震受伤 众乡亲倾情相送
11月10日,当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解放军驻张掖某部撤离甘肃省民乐地震灾区时,永固镇姚寨村群众在队列中发现脚部受伤的战士陈刚行走困难,数百名群众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背受伤战士出村。
吕建荣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