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在人民海军的编制序列中,有一支与潜艇为“敌”的水面舰艇兵种——猎潜艇部队。
当今世界军事领域,反潜艇、反导弹、反水雷、反核化和反恐怖袭击已被列为世界“五大难题”,而反潜作战列五大难题之首。
他们的较量,是“捉迷藏”式的斗智斗勇;他们的决战,在无形无声中进行。
猎“鲨”在大海深处
——南海舰队某猎潜艇大队战斗力生成纪实
胡志华 叶龙斌 梁庆才
决战在无形无声之间
这是一场模拟实战的演练,演练的过程是上级组织的以实战为背景的猎潜艇艇长全训合格考核内容。在这天的考核中,能否捕捉到潜艇决定着“临高”艇副艇长王永生能否成为“全训合格艇长”的命运。“临高”艇在茫茫的大海上劈浪挺进,雷达和声纳值班部位肃静得只能听见时钟行走的“脚步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然而,“黑鲨”却始终没有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现。虽然声纳曾几次有回波信号,然而,经过准确分析后,均判断是由于鱼群活动和海水折射引起的“假目标”。在潜艇和猎潜艇的无形较量中,主要靠有“猎眼”之称的声纳来传递作战信息和数据。离考核组给副艇长王永生限定的时间只剩下15分钟,情急之中,王永生沉着应战,推测可能是“黑鲨”目标与我艇舷角太小呈尾追态势,出现了声纳回波的盲区,他果断地指挥猎潜艇不定时转向搜索,扩大与目标的舷角。离考核最后时限不到6分钟时,声纳传来了强烈的回波,显示正是“黑鲨”的信息特征,王永生果断指挥火箭炮发起攻击,不一会儿,“黑鲨”无奈地露出了水面。
“吴川”艇艇长王学军所经历的那场考核则更加扣人心弦。
2001年冬,正值南海季风转换,南海某海域风大浪急,能见度不足200米。按照考核规定,王学军要在一个小时内,连续两次搜索到潜艇。开局还算顺利,刚到训练区17分钟,就捕捉到了目标。然而第二阶段的搜索,不能不说是对他一场异常严峻的考验。20分钟过去了,声纳系统一直没有回波信号。主考官提示王学军:你的考核时间还有5分钟!在场的考官和协助考核的艇员无不为王学军捏着一把汗,纷纷建议他向右舷方向搜索。王学军根据海情形势分析,断然否定专家的建议,下令向左舷方向急转90度搜索,这时,奇迹出现了,强烈的回波信号通过声纳传到指挥仪上,王学军立即下令:“目标左舷,距离××链,深弹快速攻击。”30秒后,当声纳兵报告,攻击目标准确无误时,指挥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现代海战中,潜艇担负着封锁港口、布设水雷、派遣小股特工和对水面舰艇实施导弹攻击等作战任务,对夺取战争的制海权和最终的胜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之“誓不两立”的猎潜艇部队则担负着最大限度地削减潜艇的战斗力,破坏潜艇一切侦察、作战活动的使命。
斗智斗勇在“两极世界”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着世界军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常规动力潜艇消声技术、隐身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潜艇的潜航能力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水面舰艇的搜索反潜作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4月的一天,南海某海域风力4至5级,浪高2.5米,气象异常恶劣。一场以遏制“敌”潜艇企图突破我海上封锁线,对我港口设施进行封锁破坏的攻潜新战法演练在这里如期举行。
在预定的时间内,由大队长、编队指挥员朱永国率领的“万宁”艇、“定安”艇和“临高”艇3艇组成的攻潜编队,迅速在海上形成了一条数海里纵深的封锁线。
在搜索12分钟后,“定安”艇声纳兵蒋泽国首次发现了企图突破封锁线的潜艇;当潜艇第二次欲从两艘巡逻猎潜艇之间较大的间隙通过时,又被“万宁”艇声纳兵赖宏建逮了个正着。在这次演练中,潜艇最终未能突破我攻潜编队封锁线,新战法攻防训练获得成功。
针对不同训练海区、不同水文气象、不同型号潜艇,积极探索反潜作战的有效战法是这个猎潜艇大队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2002年6月16日,某陌生海域,阵风4级,浪高2米。“万宁”艇根据上级指示进入潜训区,潜艇一会儿作“S”形运动,一会儿又进行旋转搜寻,眼看着对抗时间过了一半,声纳兵潘爱华还是发现不了目标,艇长段见云心急如焚,他在仔细查看海区环境和水文气象等条件时发现,这一海域海水深、温差明显、风浪大,声波在水下发生了折射,使得回音回波信号变得十分微弱。于是,他迅速命令舰艇减速前进,要求声纳兵及时调整换能器角度,终于,回音信号变得越来越清脆,声纳兵判明目标后及时向艇指挥所报告目标的方位和距离。
“好险!”直到火箭深弹全部命中目标,段艇长才发现离规定时间只差5分钟了。
针对高速度及施放干扰、规避机动的潜艇大队通过组织反潜巡逻编队对“敌”潜艇实施快速攻击,达到了以快制快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敌”潜艇望而生畏。
演绎生命时速,挑战训练极限
“反潜作战就是保卫我战略目标不受攻击,攻潜作战不仅是智慧的较量,同时也是速度和意志的决战!”大队长朱永国告诫官兵,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严峻形势,面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向训练极限挑战,声纳训练可谓是反潜作战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专业。“乐东”艇声纳班长赖宏建,为准确辨别目标回音,他特意用一台杂音较大的旧录音机进行听音训练,在比海上航行状态还要混杂的噪音环境中,从近百种假目标发出的回音信号中分辨出各种型号潜艇的回音信号特征,并摸索出准确的识别、判断方法,最终在南海舰队组织的专业大比武中获得了冠军。
“临高”艇火箭深弹班班长兰海龙带领战友每天都进行自动压弹训练,有时一天要反复操练几十遍,最终把双座火箭炮的装弹时间由原来的4分钟缩短到1分50秒的极限速度。
“乐东”艇后炮班枪炮兵徐振庆和韩少利在进行活动甲板瞄靶射击训练时,有意识地增加活动甲板的摇摆度,在比大风浪环境还要恶劣的情况下,晕得吐血丝了,吐胆汁了,直到什么也吐不出来了,他俩仍然坚持瞄靶,通过高低和方向上的全力配合,寻求在舰艇摇摆时的最佳开火时机,把舰队保持了10多年的纪录从147环提高到168环。
模拟攻潜教练室内,“安吉”艇攻潜小组人员在艇长肖贵宏的严密组织下,枪炮长、声纳兵、操舵兵密切配合,从发现目标,识别、判明目标和解算射击诸元一气呵成,把攻击潜艇的误差锁定在5米之内,创造了攻击潜艇的“零误差”;
枪炮兵拉弹上膛时间从1分半钟缩短到27秒,主机盘车时间从3分钟缩短为45秒……
一项项创新舰队纪录的成绩,一个个挑战训练极限的惊人壮举,是这个猎潜艇大队被誉为“猎鲨神鹰”的真实写照!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说句心里话
“总有一天唤醒您”
王松口述 姜广旺 王小磊整理
两年前,妈妈将我送到武装部,一边牵着我的手一边交代我:“松呀,到部队上就来信,妈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当个好兵。”说话时,寒风吹起了妈妈头上的白发,看着母亲我心里很酸。在我当兵后的日子里,妈妈那一刻的样子就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我所在的部队是武警上海总队二支队,自我当兵之后,不管妈妈有多忙多累,她都坚持每月写一封信带着思念和牵挂从河南传到上海。从妈妈口中总是不时传来一桩桩喜讯:家中粮食又丰收了,妹妹考试得了第一名,爸爸戒烟了,小表弟考上了大学……一封封饱含母爱的报喜信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伴我度过了在部队的每个日日夜夜。可是在今年4月的一天,我却突然收到妈妈一封未写完的信,信中写道:“松儿,妈知道你想家,妈也想你,可国事总比家事大,你要好好遵守部队纪律,听领导的话,站好岗,你知道妈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当个好兵……”
不知道为什么,平时妈妈写信至少要写两三页,可这次连一页都没写完。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我的心头。那天我参加完部队的训练,赶忙抽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还在上初二的妹妹,我问妈妈去哪儿了,她支支吾吾地不肯说。问得多了,她竟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那天晚上妈妈正坐在床头给你写信,可突然她就晕倒在床上了,爸爸把她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得的是脑溢血,以后就成植物人了……”
我的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听筒也从手中滑落下来。那曾无私地给予我母爱、呵护我不断茁壮成长的妈妈,如今却成了植物人?!
失去了妈妈的关怀与鼓励,我就像失去了主心骨。可是同时我也深深懂得,如果妈妈有知,她也决不愿意看到我一蹶不振的样子。从此,我以更大的劲头投入到工作和训练中,先后两次受嘉奖,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妈,战友们知道了您的事情后,纷纷把友爱之手伸到了我的面前。班长找来了录音机和照相机,帮我把踢正步、喊口令的声音录下来,把执勤时的威武英姿拍下来,让我把录音带和照片寄回家。妈,您知道吗?拍录像时,我每走一步脑海就浮现出您送我参军时寒风吹起您头发的样子,有两次我将“一二三四”的口号还喊成了“妈妈!”班长也跟着我掉泪了。
妈,您知道吗?每当我打电话给您的时候,战友们都同我一起围在电话周围,为您祈祷;而每当我流着泪叫您的时候,战友们也跟着我一起喊您,他们和我一样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唤醒您!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人人有成果 个个是专家
总参某研究所创建“学习型”军营
本报讯 一个不足300名科研人员的研究所,45年来竟有28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就达13项,形成了人人有成果、个个是专家的喜人局面。
总参工程兵某研究所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党委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资50万元与西南交大联合开办了研究生班,并拿出数十万元,选派150名优秀年轻科技干部选学深造、出国进修,使他们站在了学科发展最前沿。该所还申办了我军第一个防护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建了我军第一个防护工程研究基地,争取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课题80多个,为他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了激发科研干部的学习热情,所里还制定了“读书照常调职、学习期间可以继续承担课题研究”
的一系列激励机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高级工程师王天运,从攻读学士学位开始,利用8年时间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所里唯一一位35岁以下取得三门专业、双学士和博士学位的科研人才。读书期间,他还承担了三个项目的组长,完成了核去污等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良好的学习氛围造就了一大批顶尖级科研人才。该所先后培养出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技术将军、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0多名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00多名正高职研究员、90多名博士硕士,为我军防护工程研究打造了一道坚固的“人才盾牌”。(寒冰 陈江)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教学网络化 训练模拟化
空军一航院教学对准“演兵场”
本报讯近年来,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着眼于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实现了“教学网络化,实战培训模拟化,训练管理自动化”的喜人局面。
这个学院为适应我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加大一线教学改革训练力度,形成了一套训练新思路。他们组织学院的专家教授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先后制作了100多个媒体课件,同时改造和兴建了30多个多媒体教室;学院专家组分6个批次30多人奔赴航空兵部队学习考察,为研制新机维修仿真系统,他们上沈阳、下广州,到各部门、研究所取经,敢于涉足未知领域;他们还组织精兵强将自主研制开发出“航空维修实时监控系统”。人才与设备到位后,他们迅速成立了新机实验室、网络管理中心等,有效实现了训练手段模拟化。在校园网建设中,他们开发出航空维修网络化课件和各种数据库90多个,学员可随时在网络教室、图书馆和宿舍,轻便地检索需查询的各类信息资料。
该院还根据学员的心理特点,利用网络载体促进教学,授课教员在校园网上注册了网络寻呼机和电子信箱,并利用固定时间在线,及时回答学员的问题,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夏效生 贾二兵)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军队政工干部的素质与培养》通过鉴定
本报讯 军事科研“十五”计划重点课题《军队政工干部的素质与培养》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对我军政工干部素质与培养提出了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意见和建议,为总部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全军政工干部成长提供了操作规范。(陶玲 梅世雄)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海军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
本报讯 海军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日前在海装研究院正式挂牌。海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全国十个具有独立招收权的工作站之一。该站已在军内外近千名应征者中招收了七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研究院为进站的研究人员提供十个研究方向、三十个研究课题和近亿元的科研经费。(张文 新徐锋)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武警安徽总队科研成果形成保障力
本报讯 日前,武警安徽总队申报的《武警部队基层中队后勤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得到武警总部批准。仅会计数据联网上报一项每年可节约经费达十余万元。为加快“科技管财”的步伐,他们与武警工程学院联合开发了财务管理网络系统,制作了总队财务管理网站。为使这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保障力,他们分批分期举办了基层财务人员电脑等级考试培训班。
(王太春 章节森 廖福安)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戍边人
孤独的守“油”兵
孙进军 王伦军
随着一声招呼,低矮的洞库里钻出一个人。他叫张维军,兰州军区某油料仓库四级士官。在这里,他只身一人与油罐打了14年交道。由于地处天山深处,高寒缺氧,他的脸变成了油墨色,一双大眼睛布满血丝,身上到处油乎乎的。
与他握手,张维军连忙将手在裤子上擦擦,腼腆地伸出手,嘿嘿地笑着:“我正背洞库里的泥沙,有点脏!”随着他的介绍,我们看到洞库口有一堆破烂的背篓,一数有60多个。旁边摆着用坏的5根钢钎,3双磨烂的黄胶鞋。扒开衣领,见他背得肩膀磨脱了皮,黑紫黑紫的,胳膊上也有好几个疤痕,渗着血丝。
随后,他讲起了刚到哨所不久的一件至今令他毛骨悚然的事儿:一天深夜,张维军睡得正香,突然一阵“嚓嚓”的声音把他惊醒。“有人偷油”,张维军披上大衣,迅速翻身下床,推开门,只见屋前数十颗闪烁的蓝点,他头发一下子竖了起来:是狼群!他连忙把屋里所有能搬的东西都搬了过来,把门死死顶住。
狼可能是饿急了,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围着屋子不停地转,不时地扒扒这儿,扒扒那儿。狼在外面转,张维军在屋里转,他拿根棍子,盯着狼群。突然,他想起狼怕火,就找来一些平时干活穿的油衣服,点着从窗户扔出去,狼后退几步,仍不走,他又找来饭盒、脸盆,不停地敲,对峙了两个多小时,狼终于离去了。后半夜,他眼都没敢合。
打那次起,张维军屋里就多了一些用来防御野兽进攻的武器,这样的遭遇时有发生。每次夜里巡库,他都不忘带上“家伙”。
我们走进张维军简陋的宿舍,室内很整洁,内务整整齐齐,物品摆放有序。白色的墙壁上挂着总部、军区表彰的“油料安全管理先进个人”两块奖牌,桌面上放着厚厚的油料专业书籍,让人从心底觉得这个小伙子不简单。
洞库就在离哨所不远的山脚下。张维军每天要打扫卫生,定期对洞里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那天下午,我们和张维军一同进入洞库,里面漆黑,凉凉的,穿着大衣还冻得发抖。张维军熟悉这儿的一切,该往左拐还是该往右拐,他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
山沟里,抬头一线天,最苦的莫过于孤独与寂寞。刚来哨所的头几天,张维军感觉挺好,满沟跑。可日子久了,就闷得慌。有一天晚上,他实在闷得难受,一下掀开被子,神经质般冲出门外,对着黑黝黝的群山和夜空大吼:“太单调了,太没意思了,我要下山!”吼完冷静了,他又想,当兵就是守边疆,别人能呆得住,我为啥不行?他跟自己憋上了劲,一憋就是14年。(附图片)
我们不禁感慨:“多好的兵啊!”(刘生雨摄)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今日话题
一人当兵 全家光荣
新闻背景:连日来,安徽省无为县人武部、征兵办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在全县大张旗鼓地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氛围。各乡镇武装部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给远在异乡的适龄应征青年传递信息。他们还组织人员陆续前往北京、上海等预征对象相对集中的城市,设立流动登记站,现场发动、现场进行目测、初检、初审,给符合条件的适龄青年发《返乡应征通知书》,同时建立好联系制度,确保按时进站体检。(苏华 立双 爱民)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今日话题
光荣因为责任重
18岁那年,我胸戴大红花,在锣鼓声、鞭炮声和嘱托声中告别亲人,应征入伍。那时,我的腰挺得笔直,头昂得老高,令同伴羡慕不已,家人自豪万分。若干年后,当我从军校毕业,真正成为一名军官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光荣的含义。光荣因为责任重。且不说战争年代,军人要奔赴疆场,浴血奋战,甚至洒热血、抛头颅,来保卫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就是在和平时期,军人也肩负着很多神圣的使命。从唐山抗震救灾、大兴安岭灭火到1998年的抗洪斗争,共和国的历史,每一次危难关头都闪动着无数军人的身影,都有他们的无私奉献。而当人民子弟兵凯旋之时,都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这,难道不是每一个军人家庭的无上光荣吗?(济空某部 白先林)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今日话题
军功章也有父母的一半
我立功的喜报刚一寄到家,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特意赶来道喜,年逾花甲的父母心里更是乐开了花,逢人便夸儿子争气,“军属光荣”的牌子擦得锃亮。我家祖辈三代就我是“行伍人”,自从我穿上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边防军人,父母的家书成了我前进路上的最大动力,他们常常鼓励我不怕吃苦、勇当先进,为家乡父老争光。在父母的感召下,我刻苦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先后入党、考学、提干,立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说心里话,没有父母的支持和教诲,我肯定取得不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这沉甸甸的军功章里不仅凝聚着父母的心血,更有属于父母的一半。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人武部 曾宪辉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今日话题
保家卫国 无上光荣
军人的名字是战争起的。古往今来,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对军人职业都很敬重,因为家不可一日无粮,国不可一日无防。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自由和尊严。
多年来,党和政府及广大群众也给军人和军属足够的关心和关怀。先不说青年入伍后欢送的场面和受到的优待,就是家门口挂上的“光荣之家”牌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参军入伍不仅是青年远大志向的体现,也是身边亲朋好友感到无上光荣的事,也是人生最难忘的经历。15年前,我从军后,家里不仅受到各项优待,而且每逢节假日都会有慰问的人到家中看望父母和家人,这个时候,父母会指着我立功受奖的照片,自豪地向众人讲起我当兵的历史!
辽宁省抚顺军分区 许益武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今日话题
报国自古英雄事
前几天,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父亲对我说:“你大哥家的兵兵也报名参军啦……”这使我想起了父亲的那副对联:“报国自古英雄事,当兵从来勿论金。”每年春节,父亲都要亲笔书写好再把这副对联恭恭敬敬地贴在大门上。
二十多年前,大哥被父亲送到了部队,一干就是十多年;而我穿上军装也快10个年头了;如今,小侄儿也要参军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国防绿”却在一些人的眼里渐渐褪色了。父亲是个“老革命”,常把“报国自古英雄事,当兵从来勿论金”,“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咱幸福的家”挂在嘴边。父亲还说,每当乡上敲锣打鼓把你们的立功受奖喜报送到家中,咱整个的小山村都沸腾了,处处喜气洋洋。“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那可是咱全村人的光荣哪!(沈阳军区某部 杨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