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实录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本报记者 贾立政 杜峻晓
  学习时间:2003年10月16日
学习地点: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室
  参加人员: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
  陈建国(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今天,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学习会,主题是“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请大家结合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宁夏实际和各自分管的工作,畅谈学习体会。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陈建国: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有坚如磐石的阶级基础和日益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我们的各项事业中,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事事向人民群众负责,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马启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奋斗中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党和政权的兴衰。在8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就在于始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些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先后下台甚至衰亡,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真理。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不管什么党、什么人,最终都将垮台。因此,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党才能不断经受新考验,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启智:发展是硬道理,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所在,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群众的利益最终是靠发展来实现的。从宁夏的实际看,我们只有不断加快发展,才能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牢固的基础。而要不断加快发展,就必须大胆探索发展的新路子。要抓住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快速成长;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川济山,山川共济,促进北部灌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大银川”建设步伐,优化城镇布局结构,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争取项目,加大投入,使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韩茂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在新世纪新阶段,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应根据市场需求,更加自觉地在战略上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借鉴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倡导农户合股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文化、医疗落后的问题。
  马文学(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虚”功实做,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把“三贴近”落实到服务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上,落实到服务和引导群众上,落实到理顺情绪、凝聚力量上。既要以“三贴近”推动干部作风的转变,从一张笑脸、一句暖心话、一杯清茶做起;又要以“三贴近”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三贴近”中不断得到满足。
  马锡广(自治区党委常委):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从国情出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改革发展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动力源泉。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陈建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增强宗旨意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的,也是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常进百姓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群众多方面的利益要求。为此,宁夏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机遇,积极推进和落实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立足宁夏,登高望远,开阔视野,跳出宁夏看宁夏,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机遇,强化“抢”的意识和“抓”的力度,努力实现宁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王正伟(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建设“大银川”的发展思路。建设“大银川”,就是要改善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定政策、作决策、干事情,必须切实把群众利益作为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群众各方面的利益。群众利益是具体的,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事情就整体而言或许是小事,但具体到群众身上都是大事。一定要带着深厚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切实把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李东东(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宣传思想工作来说,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方针政策与工作部署上来,团结和动员全区各族人民,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浓厚氛围。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坚持把思想教育与尊重群众愿望、体现群众利益、反映群众要求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杨锦岭(自治区党委常委、宁夏军区政委):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人民军队来说,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陈建国:十六大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就告诉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以改革的精神,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的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牢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浮、骄、逸”等不良现象,用科学的制度、良好的作风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刘丰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毁灭。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坚持党性原则,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综合运用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切实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李顺桃(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政法机关的使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观念;加强对执法主体资格的专项清理、对侵犯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以及对基层所队的专项整治,强化教育培训,建立以初任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在职轮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监督,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从严查处执法犯法、违法乱纪等问题;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推出一批爱民、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于革胜(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权力使用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深怀爱民之心,常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身外之物不动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傅思和(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党委组织部门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组织工作新思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思维方式变革,培育符合“三个代表”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要求真务实,抓住组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创新;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公道正派为主题,明确工作纪律,规范办事程序,保持清正廉洁,完善管理制度,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部门。
  陈建国:今天的学习会开得很好,大家紧密联系实际,踊跃发言,通过相互交流和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理解,反映了近一个时期中心组学习的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组织这样的专题学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Ou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郭克莎
  问: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加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一条,这是为什么?
  答: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与前4个统筹并列起来,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已使这一关系上升到与前4个关系同样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增加这个“统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全方位开放的趋势日益深入。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并将继续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大多数行业和领域。同时,我国也获得了在世贸组织规则和机制下扩大商品出口与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动性明显增强。经济全方位开放的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新的开放格局既对国内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可以利用国际环境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因此,协调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
  其次,对外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使对外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6207.7亿元,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256亿美元和2951.7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25.7%和23.3%。同时,我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在近几年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出口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外资企业对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贸易摩擦升级、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内市场受冲击以至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既要有效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市场,又要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和全球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问题。
  第三,这是根据对外开放新格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全方位开放的趋势,使我国经济日益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原来的发展战略必将受到新的开放环境和竞争格局的挑战。同时,以往推行进口替代战略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也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外向化和发展战略调整转变的过程中,要将产业发展战略与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结合起来,将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结合起来,将“引进来”战略与“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当然,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呈现多层次性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战略仍然要以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作为基点。为了更有效地综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更加注重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正是从这种战略思路出发,《决定》提出要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我国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要发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作用,扩大我国对国际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反过来又能够带动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解答干部群众在学习中关注的问题,阐释《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我们约请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陆续在本栏目刊登。
  ——编者 Ou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廉政建设: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赵雷力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说明,廉政建设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强化廉政教育,营造自律氛围,是企业廉政建设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反腐倡廉,必须关口前移,重在教育,防范在先。应加强理想信念、职业操守、社会公德教育,加大廉洁自律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廉政建设氛围,使广大企业管理者树立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挣钱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反复不断、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廉洁自律意识,建立起以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自律防线,将廉政建设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从内因上解决廉洁自律问题。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严格措施,是企业廉政建设的根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廉政建设仅靠个人觉悟和自我约束是不够的,必须用制度去严格规范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本质上是制度管理,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制度不健全,人们无所适从,管理必然混乱,就易于产生腐败。现代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规模宏大、架构复杂,靠人管人是管不好、也管不住的,必须建立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以统一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制度不仅使人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堵塞各方面的漏洞,为企业廉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全制约机制,实施全方位监督,是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管理学中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二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否则就无法避免道德风险。加强企业廉政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对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的人的制约和监督。制约要靠制衡机制,当前最重要的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形成分权制约的格局。应全面发挥稽核监督、财务监控、审计监督、考核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专门监督部门的监督与员工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保证企业管理者正确行使职权。
  从严治企,严肃执纪,是企业廉政建设的有力手段。开展廉政建设,只有制度和监督还不够,还必须坚决执行制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规必纠。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固然不行,但有了规章制度却不执行,往往比没有更糟糕;企业没有监督固然不行,但发现问题却搞下不为例,监督就起不到遏制作用。有些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搞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制度不执行,发现问题不严肃处理,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监督失去威慑力。因此,要搞好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始终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规必循、违规必究,使制度真正成为制约全体员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抓好班子廉政建设,特别是抓好“一把手”,是企业廉政建设的关键。开展廉政教育也好,制定制度、执行制度也好,能否落到实处,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企业风气的好坏,根本在班子,关键在“一把手”。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领导班子是否廉洁自律,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搞好国有企业廉政建设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是抓好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特别是抓好“一把手”。“一把手”在廉洁自律方面率先垂范,是搞好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进而优化企业风气的重要条件。
  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是企业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企业开展廉政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理顺各种关系,从深层次上挖掉腐败产生的根基,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同时,应在企业管理中及时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减少人为因素,尽量消除产生腐败的客观条件。 Ou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
易炼红 彭炳忠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实行城乡统筹,跳出了传统的“城市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是处理城乡关系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优势互补的城乡关系,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其中,统筹城乡工业发展、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安排工业布局时,应城乡通盘考虑,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按照城乡经济相融的思路,鼓励城市利用其工业、科技、人才等优势,按照工业的理念来改造、提升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应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原材料以及具有较高素质、能够适应工业发展要求的劳动力大军。三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城乡资源可以也应当共享共用。农村可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密切城乡联系,将现代工业文明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四是使城乡居民待遇逐步趋同。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民和城镇居民在经济待遇、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逐步实现城乡待遇同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突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转移的制度瓶颈,废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创造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为农村工业化提供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适应农村工业化、市场化的形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应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具体地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跳出“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发展民营工业,为其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走大规模、精加工、大市场的路子,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发展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生态工业,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域和生态城镇。 Ou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