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武汉:制造业托起新江城
本报记者 杜若原
今年8月,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揭幕;此前1个多月,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挂牌。至此,世界三大汽车企业———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和日本本田汽车公司,不约而同聚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武汉集群”。
行家预测,到2007年,武汉将形成年产60万辆汽车的能力。作为武汉制造业的重要一翼,汽车工业已经抢得先机,开始加速腾飞。
确立发展大战略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落到实处,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眼光审视武汉,在更广阔的经济背景下找到武汉的优势,确立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武汉与沿海先进地区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工业发展上,要经营好武汉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不抓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是战略上短视的表现。
工业是武汉的最大市情。统计显示,近几年来,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27.5%来自于制造业,全市纳税十强企业全部是工业企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数的33.9%。作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投入巨资兴建的老工业基地,武汉积累了逾千亿元的工业家底,培养了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抓住制造业,就抓住了武汉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今年1月,武汉市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份“关于加快发展武汉制造业”的一号议案引起代表们强烈关注,大家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一次又一次关于振兴“武汉制造”的呼吁,已成为武汉700多万市民的共同心声。
大讨论促成并完善了宏大的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努力,形成一批以钢、车、光机电、药化工等重点产业和纺织、食品、造纸及包装印刷等优势行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建立起以新的经济增长带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园区体系,塑造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6个、过30亿元的达到12个左右、过10亿元的达到30个左右,使武汉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于艰难处求突破
钢铁无疑是武汉的优势产业。然而,年钢产量达800多万吨的武钢,只有10%的产品消化在武汉。武昌造船厂、神龙汽车等钢材消耗大户,很少采购武钢的产品。武船年消耗钢板约12万吨,采购武钢产品不到2万吨。
近在咫尺,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彼此的产业需求!由此暴露出武汉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这就是产销不对路,产业关联度不高。要做长产业链,武汉确定了一批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不仅囊括了武汉制造业的优质资产,还具备相当大的带动能力。
为了做强钢铁工业,武钢开始有意识地为武汉的钢铁“下游”产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上马汽车板材生产线,扩大船舶板材市场。造船业是武汉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3家,去年销售收入27亿元,目前造船合同值达到20亿美元。为了壮大这个钢铁“下游”产业,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与产业相关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会商,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力争把武汉建成为国内中小船舶的生产基地。
以光通讯、光电子产业为主体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延伸产业链成为其快速成长的发动机。目前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企业———武汉长飞,在居于国内干线光缆市场优势地位后,将市场重点移到了终端光缆上;激光产业正在探寻产业结构的大跨越,由能量激光产业向应用激光产业转变,将市场触角延伸至医药、农业等更宽广的领域;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发展也正在加速。正是凭借产业链的延伸,武汉“中国光谷”在世界光通信产业严重萧条的形势下依然挺立潮头。
曾经有一种现象让武汉人深思:包括世界知名企业在内的投资者来到武汉,对武汉的区位优势很满意,却不愿意在武汉办企业。经过多年探求,武汉人现在终于看到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武汉工业配套环境欠佳所致。
今年世界三大汽车巨头落户武汉,武汉市即以优化产业环境为突破口,努力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他们跳出“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运用市场之手来配置各种资源。武汉经济开发区对汽车零部件厂商推行优质服务措施,吸引相关生产要素快速聚集。目前,日本、法国和台湾地区的零部件企业纷纷注目于此。9月24日,国际车灯巨头法国法雷奥车灯公司在区内投产,并建立中国技术开发中心;9月26日,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美国伟世通公司与东风公司在开发区签约;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表示要“成串”迁入开发区……
在寻求产业链和产业环境突破的同时,武汉市加快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和改革的步伐。两年来,武汉市对1909户中小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对全市31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建立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同时,政府放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取消针对民营企业的投资限制,使民营企业成为振兴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发展为民谋利益
振兴武汉制造业战略,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在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实施大规模改革、重组后,如何为受到影响的职工提供生活保障网。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说:“这不仅是制造业赖以振兴的社会基础,更是体现发展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记者注意到,在武汉市规划的制造业五大板块中,有一个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这个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目标的工业园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发展为民的强烈意愿。
位于硚口区的都市工业园区,是武汉传统的化工产业基地,这里的国有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困境之中,大量厂房和技术人员闲置。而寸土寸金的汉正街,却因经营空间狭窄急需扩张。武汉市通过收购土地和厂房,对工业园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后,即面向汉正街商户展开“低成本招商”,引导众多的汉正街经营户进入制造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形成贸工联动的产业链。政府在工业园推出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和支持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目前,首批启动区招商得到了积极响应,全市中心城区已有工业园区84个,吸纳了3.4万人就业。
在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者的关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设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让市民参与发展,享受发展的成果。这同样是武汉振兴制造业的价值取向。
江夏区的庙山工业园,新洲区的阳逻开发区,黄陂区的滠口小区,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扎下根来,吸引了大量的就业群体。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蔡甸区,依靠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的优势发展园区经济,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仅在沌口小区,便有泰国独资企业华泰、香港丝宝等35个大项目入区。小园区不仅让大量下岗职工重新上岗,还吸纳了一部分农民“洗脚进城”,在此创业。
武汉的纺织服装产业,从上缴税利的多少而言已被其它几个产业甩在后头,但是,这个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武汉仍将纺织业列为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支持。2002年,武汉纺织服装业吸收就业13万人,政府积极鼓励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力争2005年安置15.7万人就业。
振兴武汉现代制造业是一个宏伟目标,需要有长期奋斗的坚韧精神。武汉市今年计划投资47亿元,加快武钢二热轧和硅钢三期、神龙汽车等制造业重大技改工程建设。为了确保这些项目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指定专门班子跟踪服务,按月落实工程进度,及时解决各种困难。截至目前,这批重大技改工程进展顺利,为武汉制造业增添了强大的后劲。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新西兰工商界人士和国家党领袖
结束对新西兰的国事访问离奥克兰回国
本报奥克兰(新西兰)10月27日电 记者蒋安全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下午在奥克兰先后会见了新西兰工商界人士和新西兰国家党领袖,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在会见新西兰工商界人士时,胡锦涛向他们介绍了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任务,并指出:中国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继续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继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外商来华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谈及进一步加强中新经济技术合作时,胡锦涛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扩大两国在机电、羊毛、纸浆、原木、乳制品等传统贸易领域的合作;第二,进一步开拓双方在科技、教育、旅游及其他服务业领域的合作;第三,不断促进相互投资;第四,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新西兰企业界可到中国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投资办厂,拓展事业。
新西兰亚洲基金会董事长斯普林、卡达维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普林福特和方特拉公司首席执行官费里尔等先后向胡锦涛介绍了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并一致表示,胡主席的介绍为中新经贸合作描绘了令人振奋的前景。在座的企业家都深信,中国的持续发展必将为自身事业的成功和中新企业界深化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在同新西兰国家党领袖英格利希的会见中,胡锦涛表示,当前中新关系发展良好,两国友好交往迅速扩大,在经贸、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中新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党坚持对华友好政策,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对此表示赞赏。
胡锦涛说,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同新西兰国家党交往密切。我们两党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愿进一步加强同新西兰国家党的友好交往,共同努力发展友谊,深化合作。
英格利希表示,国家党支持新西兰政府奉行的加强对华关系的政策,愿不断努力发展两党交流并为推动两国全面合作做出贡献。
当日上午,胡锦涛在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奥克兰历史博物馆和新生物药品研发公司。
胡锦涛还会见了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工作人员以及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代表。
新华社奥克兰(新西兰)10月27日电(记者黄建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圆满结束了对新西兰的国事访问后,于27日晚离开奥克兰回国。
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了新西兰总督西尔维亚·卡特赖特,并与总理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举行了会谈,双方就深化中新全面合作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胡锦涛还会见了新西兰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朋友。两国签署了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合作的文件。
到机场欢送胡锦涛主席的有: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议会议长乔纳森·亨特、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陈明明和中国驻新使领馆工作人员等。
胡锦涛主席是应新西兰总督卡特赖特的邀请,于25日开始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的。此前,他对泰国和澳大利亚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曼谷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附图片)
十月二十七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西兰奥克兰市会见新西兰工商界人士。(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建筑法执法检查情况等报告
吴邦国出席会议
本报北京10月27日讯 记者傅旭报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今天举行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建筑法实施情况等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会议。会议由副委员长何鲁丽主持。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今年7月至9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建筑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副委员长李铁映在今天的会议上报告了建筑法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分三个部分:成效、问题、建议。报告在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建筑法重要性的认识;从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从查处“黑白合同”入手规范和监督建设单位行为;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将建筑法修订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会议分别听取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椿霖、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明祖代表本委员会所作的关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还审议了吴邦国委员长访问菲律宾、韩国、日本及出席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四届年会情况的书面报告。
会议听取了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所作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司马义·艾买提、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列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在三峡库区考察时强调
再接再厉同心协力全面做好 三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在三峡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三期工程全面展开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近日赴三峡库区考察。他指出,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千秋伟业。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要始终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始终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全面做好三峡建设各项工作。
10月24日至26日,温家宝先后来到三峡库区的万州、云阳、奉节、秭归等地,考察了移民新区、对口支援企业、迁建学校、乡村农舍。每到一处,他都同库区移民群众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温家宝十分关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考察中,他实地察看了一些地方的库底清理现场、滑坡治理现场和污水处理厂等。26日上午,温家宝来到三峡大坝工地,考察了双线五级船闸集中控制室、左岸电站厂房、右岸三期施工现场以及坝前蓄水和泄洪情况。他与三峡工程建设者亲切见面,勉励他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顽强拼搏,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考察期间,温家宝先后听取重庆市、湖北省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工作汇报。
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十年多来三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高度赞扬三峡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全体建设者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温家宝说,三峡工程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和艰巨,我们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厉,尽心尽责,团结协作,确保如期实现三峡工程建设目标。
温家宝说,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二期移民安置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今后,在继续做好移民安置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库区经济,解决移民长远生计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库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和旅游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研究市场需求和容量,努力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移民收入,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实现库区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抓好移民工作,认真落实三峡移民的有关政策。各有关地区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和发展经济的工作。
温家宝强调,要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库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加强水污染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搞好天然林保护和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要高度重视研究库区蓄水后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确保库区水质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温家宝指出,要始终把质量放在三峡工程建设首位。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要全面落实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制,确保三期工程万无一失。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同时,继续搞好科研攻关,力争在一些重大技术上取得突破。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入了边施工、边运营阶段,要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努力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和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等分别陪同了考察。
第1版(要闻)
专栏:
塞浦路斯总统会见吴官正
新华社尼科西亚10月27日电(记者杨国强、陈德昌、温新年)塞浦路斯总统帕帕佐普洛斯27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
吴官正在会见时说:中塞建交以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相互支持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友好交往日益深化。我们对中塞关系现状表示满意。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塞关系,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塞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塞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取得更大发展。
谈到中塞党际关系时,吴官正表示,中国共产党愿与帕帕佐普洛斯总统领导的民主党开展党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塞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帕帕佐普洛斯首先对不久前中国成功地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表示祝贺。在谈到塞中关系时,他说,塞中两国关系以完全平等、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堪称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近年来,塞中高层互访不断,经贸关系发展顺利。塞方期望并相信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还会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双方还就国际形势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吴官正阐述了中国对塞浦路斯问题的原则立场。他表示,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塞浦路斯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还对塞浦路斯与欧盟签署了入盟条约表示祝贺,并对塞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表示感谢。
帕帕佐普洛斯表示,塞方高度评价并真心感谢中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给予的宝贵支持,并将一如既往地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与中方的协商和合作。
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国驻塞大使张利民等参加了会见。
吴官正是25日下午抵达塞浦路斯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此前,他访问了阿曼。(附图片)
10月27日,塞浦路斯总统帕帕佐普洛斯在总统府会见来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深化体制改革 抓好第一要务
靠改革强身健体
——记在改革中前进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本报记者 白天亮
编者的话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更需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不断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改革和发展,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深化体制改革抓好第一要务》专栏,报道地方、部门、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的新探索,在抓好第一要务上的新成效。
尽管销售收入已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刘高倬丝毫也不敢懈怠。他在思考一件事:刚刚从困境中走出的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企业机体能不能经受住市场风浪的考验?
“还是要改革,不断地改革,坚定不移地向企业化迈进,不断地适应市场。”从改革中谋得生机的中航一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蚂蚁”要抱团
中航一集团下辖大中型企业55家、科研院所31个、其他专业公司和事业单位20家,分布在天南地北,一厂一制,相对独立。刘高倬把这些企业院所比作“小蚂蚁”。他说:“小蚂蚁只有抱成团,才能干成大事情,否则根本无法与对手竞争。”
让小蚂蚁抱团可不容易。这些企业院所长期自主发展,各有各的客户群,各有各的管理方式,彼此间还存在竞争,常常为同一个订单争抢。合并,谁并谁?以谁为主?谁当一把手?税在哪里交?隔得那么远,怎么共同工作?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刘高倬当然清楚这些困难,但他更清楚地知道:一个真正的企业不是一个内部各自为政的企业,必须握成拳头、形成合力。整合、凝聚、构建核心能力强的大集团,成为中航一集团进入2003年后的工作重点。
603所与640所的合并在集团引起的震动最大。这两个飞机制造研究所,一个在上海,一个在西安,实力都不差,过去集团一有任务,两个所都来抢,互不相让。现在集团总部要把两个势均力敌的机构合二为一,组建新的飞机设计研究院。“支线飞机的新项目需要他们强强联手,因为分开干没法干,仅交给一方又不行。现在如果不合并,就会延误项目的发展。在欧洲,不同国家的航空企业尚且能组成一个公司,我们已经是一个集团,怎么会合不到一起?”
经过反复协调、精心设计,今年夏天,研究院正式挂牌。总部设在西安,上海分部也无需搬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办公、网上合作交流。如今,我国新支线客机ARJ项目正由新成立的研究院担当重任,两地精英通力合作,不再有丝毫保留。
到目前为止,中航一集团已经完成数起大的合并:分处哈尔滨和沈阳的两个空气动力研究所合并为一个空气动力研究院;在南京和襄樊的两个单位合并为液压中心;洛阳的两个单位合并为一个新的空空导弹研究院。下一步,中航一集团还将进行事业部制试点,把分散在各地的3个发动机主机生产厂、3个主机研究所、1个配套研究所、4个附件所厂合并为一个直属于集团总部的发动机事业部。
事业部不同于单纯的子公司,是一个没有法人地位、直接贯彻总部意图的利润中心。中航一集团正在通过新的尝试,来调整企业结构,理顺企业机制。
按市场规则造民机
结构的调整,是为了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也是为了使企业有更充足的准备来发展我国自己的民用飞机制造业。
我国航空工业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民机产业上一直未能占据一席之地。“发展民机产业,必须改变我们过去的观念和体制,按市场规则来造民机。”刘高倬这样认为。
据介绍,过去我国制造民机,更多地关心技术能力,也就是能不能造出来,而对造出来能不能卖得出去、是否具备商业竞争力缺少研究。实践证明,飞机造出来了,可这个飞机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造出来也只能放在那里。
“现在我们依然关心技术,依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但我们也开始把对市场的特别理解、对客户的特别理解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刘高倬告诉记者,对市场的特别理解就是要明确,飞机不仅要能造得出,还要能卖得掉,能给企业盈利,能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竞争。对客户的特别理解就是生产出来的飞机卖给客户后,要让客户的客户满意,要让客户能用这架飞机赚到钱。
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就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运作的。在飞机设计之初,就请了大量航空公司、飞行员共同参与论证,听取未来客户的意见。具体运作时,中航一集团又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使之成为项目的责任主体。研制中,在立足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市场运作机制,多方式、多渠道进行融资。尽管ARJ21预计要到2007年才能投入商业运营,但目前已接到35架订单。
“飞机造出来不算成功,能赚钱、能被多家用户认可才算成功。”刘高倬表示,按照市场规则制造的新支线客机,将首先面向国内市场,同时还要努力取得欧洲或美国的适航证,进军国际市场。他还透露,干线飞机的研发也已列入计划,“也要按市场规则办事”。
在过去几年,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让中航一集团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体制,流程再造的改革使中航一集团实现了管理水平的飞跃,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如今面向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使中航一集团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集团化的大企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