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罗干结束访芬 '...

第3版(国际)
专栏:

罗干结束访芬
  新华社罗瓦涅米(芬兰)9月12日电(记者袁炳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12日下午离开芬兰北部的罗瓦涅米市,结束了对芬兰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离开芬兰前,罗干参观了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诺基亚公司总部。诺基亚公司负责人向罗干介绍了该公司的历史、现状,展示了该公司生产的最新高科技通讯产品,还特别介绍了该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诺基亚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在华投资累计超过23亿欧元,并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中国已成为诺基亚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芬期间,罗干还到芬兰北部的拉皮省进行了参观访问。罗干考察了拉皮省边防局,听取了边防局负责人关于芬兰边防情况的介绍,并观看了边防军的反偷渡演习。
  罗干圆满结束对芬兰的友好访问离开拉皮省首府罗瓦涅米时,芬兰外交部、内政部高级官员以及中国驻芬兰大使张直鉴等到机场送行。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纷纷表示
 反对以决定驱逐阿拉法特
  据新华社联合国9月12日电(记者郭立军)安理会本月主席、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帕里12日代表安理会发表讲话,呼吁以色列不要将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决定付诸实施。
  帕里在安理会当天就中东问题举行紧急磋商后说,安理会成员认为“以色列关于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无助于中东问题的解决,这个决定不应得到实施”。
  据新华社日内瓦9月12日电(记者丁喜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2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强烈要求以色列政府重新考虑安全内阁作出的驱逐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决定。
  据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以色列安全内阁11日晚“原则上”同意驱逐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后,一些国家和组织表示反对这一决定,认为驱逐阿拉法特将带来严重后果。
  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处12日晚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政府的决定。声明说,这一决定是极其危险的,它预示着中东和平进程将遭到毁坏,整个中东地区将被卷入暴力漩涡。该决定还威胁着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声明指出,阿拉法特是民主和合法选举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以色列的决定是对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公然挑衅。
  在黎巴嫩访问的俄罗斯副外长费多托夫12日在贝鲁特说,以色列驱逐阿拉法特将会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将对中东和平进程造成沉重打击。
  西班牙首相府发言人萨普拉纳12日说,西班牙政府反对以色列政府的决定,认为以色列现在需要做的是“采取措施来缓和已经非常紧张的中东局势”。
  科威特外交大臣萨巴赫12日在一项声明中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以色列驱逐阿拉法特和任何巴勒斯坦人的行动。
  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12日表示,反对以色列驱逐阿拉法特,认为此举将为实现中东和平制造更大的障碍。
  巴西政府12日发表声明,对以色列安全内阁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表示震惊,要求以色列收回这一决定。声明说,巴西承认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合法领导人。
  本报新德里9月12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此间表示,印度不赞成以色列政府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罗总统会见王忠禹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9月12日电(记者陈波)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12日在总统府会见由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率领的中国政协代表团时说,罗中双边经贸的增长为加强两国的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罗马尼亚期待着在金融、银行业等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
  伊利埃斯库对中国政协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罗马尼亚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关系,为中国经济在近20年取得的高速发展感到高兴。他希望罗马尼亚参众两院继续与中国政协和中国人大加强交流,为使罗中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王忠禹在会见中首先转达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伊利埃斯库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感谢罗参议院的邀请和热情接待,并对伊利埃斯库总统2003年8月对中国的成功访问表示祝贺。
  王忠禹说,中罗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领导人交往频繁,相互信任和友谊不断加强,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扩大,成果显著。两国元首最近签署的《联合声明》为中罗两国关系在新形势下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政协愿继续发展与罗参议院的友好往来,为进一步加强中罗友好合作多做工作,努力把两国关系提高到更高水平。
  中国政协代表团是应罗参议院的邀请于11日抵达布加勒斯特开始对罗进行为期三天的友好访问的。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9月13日,在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官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中)会见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和南非等30多个国家的使节时讲话。当天是《奥斯陆协议》签定1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摄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外长讨论伊问题
 我外长强调中国重视联合国作用
 美呼吁国际社会参与伊重建
  据新华社日内瓦9月12日电(记者丁喜刚)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12日在日内瓦表示,中国政府重视伊拉克问题,重视联合国在伊问题上的作用,并愿真诚地帮助伊拉克人民及早重建家园。
  李肇星指出,伊拉克重建正处在关键时刻,当务之急是尽快稳定安全局势,早日恢复伊主权,动员国际社会广泛参与。他说,要实现上述三个主要目标,联合国全面发挥作用是重要保证。
  李肇星最后强调指出:“安理会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我们希望并相信,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能以团结和大局为重,着眼于伊拉克人民的长远利益,着眼于海湾及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就伊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看法,达成广泛共识。”他表示,中方愿为此作出建设性努力。
  据新华社日内瓦9月13日电 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倡议下,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外长13日下午在日内瓦万国宫会晤,着重讨论伊拉克重建问题。
  据悉,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在伊拉克建立一支多国部队、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中的作用、伊拉克重建工作时间表和成立伊拉克过渡政府。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12日电(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总统布什12日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参与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并称“现在该是国际社会与美国联手建立一个局势稳定的伊拉克的时候了”。
  据新华社巴格达9月13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驻伊拉克美军发言人13日在巴格达说,驻伊美军当天在巴格达以西100公里的拉马迪镇遭到袭击,造成两名士兵受伤。发言人还说,美军一支车队12日晚在伊拉克北方城市摩苏尔附近遭到简易炸弹袭击,4名美军士兵被炸伤。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驱逐不得人心
黄培昭
  以色列内阁11日晚开会,原则上决定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命令以军方就此制订具体行动方案。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就此发表声明称,阿拉法特已成为“和平进程的绊脚石”,以色列将搬除这一障碍,但具体时间和方式待定。
  消息传出,国际舆论为之大哗,反对声不绝于耳。法国总统希拉克指出,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政权的合法代表,企图从政治上消灭阿拉法特将是一个巨大错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阿拉法特目前是巴勒斯坦唯一合法选举的领导人,忽视其作用将导致巴以地区陷入混乱。欧盟方面也发出警告,要求“必须仔细掂量采取这一行动的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的民选总统,其合法地位是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长期以来,阿拉法特的形象与巴勒斯坦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巴勒斯坦人民的心目中,阿拉法特就是他们的代表和象征。对以色列来说,伤害或驱逐阿拉法特并不难做到,但所付出的代价注定是高昂的。强行铲除巴勒斯坦的代表人物,不仅损害巴勒斯坦的尊严和主权,也伤害了巴人民的民族感情,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什么连以色列最密切的盟友美国都反对驱逐行动的原因。
  最近一个时期,巴以双方再度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中东地区又经历着新一轮血雨腥风的冲击。以色列做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表面上是为了报复日前连续发生的两起爆炸袭击,实际上是以军对巴勒斯坦持续保持高压政策的必然结果。事实一再证明,无论对巴以任何一方而言,崇尚暴力和滥用武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目前巴勒斯坦政府更迭的形势下,驱逐阿拉法特只能事与愿违,巴以局势因此将更加动荡,岌岌可危的中东局势也将愈加不可收拾。有评论认为,以色列正在利用巴政坛的“权力真空”做文章,企图通过强硬的军事行动迫使巴方屈服。
  眼下,备遭阻碍和波折的巴以和平“路线图”已经奄奄一息,中东和平进程凶吉难测。“路线图”的成败,不但涉及巴以双方的安全与和平,也关乎整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当前,国际社会对急剧恶化的巴以局势深表关注。对于主导“路线图”计划的美国而言,更应发挥其特殊的影响力,推动巴以和谈早日走上和平对话的正轨。与此同时,其它有关各方也应积极介入,力争巴以局势逐步好转。
  发端于2000年9月底的巴以冲突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值此中东和平进程生死存亡之际,巴以双方应该尽可能保持理智和克制。很显然,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不仅将严重损害巴以和平进程,也势必为冲突再起的巴以局势火上浇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怎样的变数,只有坚持和谈才有前途;背离互信共处的原则,中东的和平与稳定就是一句空话。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塞黑与克言归于好
本报驻塞黑记者 刘志海
  应塞尔维亚和黑山(以下简称塞黑)总统马罗维奇的邀请,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9月10日对塞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梅西奇与塞黑总统、议会主席等主要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和共识。这是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克总统首次正式访问贝尔格莱德,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关注。
  两位总统首先对两国间过去发生的战争互致歉意。马罗维奇说:“我对塞黑居民给克罗地亚人民造成的不幸表示歉意。”梅西奇指出:“克罗地亚对克居民给塞黑人民造成的一切痛苦和损失表示歉意。”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表明,塞黑和克将“忘掉过去,面向未来”,这是两国“加强关系的重要步骤”。
  其次,双方商定尽快解决难民重返家园的问题。1991年至1995年克罗地亚战争期间,35万来自克罗地亚的塞族难民涌入塞尔维亚,迄今大部分塞族难民尚未重返克罗地亚。梅西奇总统10日发出呼吁:“所有离开克罗地亚的塞族难民,欢迎你们尽早返回克罗地亚。”马罗维奇对梅西奇的这一呼吁表示赞赏。为解决好各自国家的塞族和克族这一少数民族问题,使其成为“两国友谊的桥梁”,双方同意将尽快签署关于少数民族权利的协议。对于两国界河多瑙河上有争议的小岛归属问题,两国均表示将妥善处置。
  为了实现2007年加入欧盟的目标,克目前在努力按欧盟提出的标准行事。梅西奇9月6日说,克与塞黑之间存在“悬而未决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克就不能加入欧盟。今年2月初塞黑成立伊始,也把加入欧盟作为其外交的优先方向,并正在为此积极努力。两国都认为,加强合作对两国实现与欧洲的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塞黑与克罗地亚的自身利益,因此双方表示愿在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相互支持。
  塞黑与克罗地亚是前南地区两个最大的国家,塞族和克族也是前南地区两个人数最多的民族,两国关系的好坏关乎整个巴尔干地区形势的稳定。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前南战争给两国遗留下边界和难民等问题,两国为此时有龃龉。近年来,塞黑与克都愿意建立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马罗维奇总统强调:“塞黑与克的睦邻友好合作十分必要。”塞黑议会主席米丘诺维奇说:“塞黑与克是最近的邻国,双方必须全力合作,尽快愈合过去的创伤。”
  此间一些观察家认为,梅西奇这次访问后,塞黑与克之间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但是,两国关系有了实质性改善。出于加入欧盟的共同目标,塞黑与克还将继续改善双边关系。
  (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合作,为了双赢
  ——访韩国科技部长官朴虎君
本报记者 杨健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更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温文尔雅的韩国科技部长官朴虎君13日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合拢十指,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
  事实上,朴虎君9月11日到13日的访华之旅,正是为了合作而来。也正因如此,“科技”、“合作”、“加强”、“进一步”,成了短短40分钟专访中朴虎君使用频率最高的主题词。
  今年7月韩国总统卢武铉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科技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朴虎君此次来京,主要目的便是就这些合作的细节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落实。在3天的行程中,朴虎君除会见了中方有关方面负责人外,还出席了中韩科技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并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清华同方、清华紫光的企业家们进行了交流。
  朴虎君告诉记者,今年夏天,韩国政府确定了未来5到10年内高科技领域的十大增长点,希望在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智能机器人、未来型汽车和新一代半导体等方面开发80项关键技术,为韩国提供“新一代成长动力”。“但世界的发展由过去国与国的竞争转向更大区域范围间竞争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一国的努力是不够的。就拿韩中日三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来说吧,目前它的GDP占全世界的20%,据预测,10年到15年后这个数字将达到30%。要适应这样一个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朴虎君说,“我们希望能够和中国在共同关心的产业领域内找到发展的契合点。”
  谈到这次访华的成果,朴虎君显得非常振奋。“就中科院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韩国优秀研究中心加强联合,增进韩国科学财团和中国重点大学的合作,促进中韩纳米技术信息交流,推动两国在纳米、医药、细胞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加快中韩两国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等方面,我都与中国相关部门的领导人达成了充分共识,许多项目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中韩科技合作中心在清华大学的正式设立,让朴虎君感到尤其高兴。他说,两国在科技领域内的共同研究和人员交流蓬勃发展,但一直缺少一个常设性的民间机构对这些工作予以具体协助。中韩科技合作中心的定位,是加强中韩科技双向合作的窗口和桥梁。它将尽快建立起中韩双方科技机构、科学家和科技内容的数据库,以备两国政府机构和企业之需。这既有助于韩国科技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也将向中国科技企业进军韩国提供协助。
  朴虎君说,韩国非常赞赏中国近年来在科技、经济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十分关注它进一步的发展。韩国十分愿意在西部大开发、北京2008年奥运会尤其是科技奥运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个积极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发掘合作领域的韩国调查团将在近期来华,一个意在促进中韩两国高科技产业化合作的项目团也在组织和运作当中,“双方在人才、资源、信息方面的共享,必将形成双赢的结果。对此我确信无疑”。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蒙积极评价双边经贸合作
  本报乌兰巴托9月12日电 记者杨涛报道:为期4天的中国与蒙古经贸联委会第八次会议12日在乌兰巴托圆满结束。会议结束后,经贸联委会中方主席、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同蒙方主席、蒙古基础设施部长吉格吉德共同签署了《会议纪要》。会议期间,双方对上次会议以来中蒙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和经贸合作的进展情况,以及联委会的工作等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对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积极评价。
  两国如何在蒙古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双方表示将加强两国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支持两国有实力的企业在大型项目上开展合作。同时,双方在相互信任、友好的气氛中就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就一些目前需要协调的问题坦诚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共识。
  安民在蒙古期间还分别同蒙古总理恩赫巴亚尔、财政和经济部长乌兰等官员进行了会谈,并考察了部分中资企业和中国援蒙工程项目。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9月12日,瑞典全国各大城市分别举行集会,悼念遇刺身亡的女外交大臣安娜·林德。图为当天瑞典首相佩尔松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对数万名群众发表演讲,缅怀林德,谴责暴力。9月10日下午,林德在斯德哥尔摩一家百货商场购物时遭一身份不明的持刀男子袭击而受伤,次日早晨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
(新华社发)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决定解除对利制裁
  本报联合国9月12日电 记者何洪泽报道:联合国安理会今天上午以13票赞成,法国和美国2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
  安理会对利比亚的制裁是由于利比亚涉嫌参与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1992年和1993年,安理会分别通过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制裁。
  1999年,利比亚在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斡旋下,决定解决这一僵局。利比亚政府承担了上述空难的政治责任,交出了涉嫌人员接受审判,对恐怖主义表示谴责,并分别于1999年和今年8月与法国和美英两国达成了对遇难人员的赔偿协议。美英法等有关国家认为,利比亚已经符合了安理会关于解除制裁的条件,在上月提出了解除对利比亚制裁的决议草案。由于法国要求对赔偿重新谈判,表决被拖迟。昨天法国与利比亚已就赔偿问题达成新的协议,为安理会最终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扫清了障碍。
  美国政府表示尽管安理会解除了对利比亚制裁,美国仍维持本国对利比亚的单方面制裁。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伊朗核问题决议
伊朗对决议予以抨击 我主张通过对话解决
  据新华社维也纳9月12日电(记者宋国城)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合作,在10月底以前采取必要行动,澄清其全部核活动。
  伊朗代表在会议通过决议之前离开会场以示抗议。伊朗此前曾多次表示,反对为伊朗公开其核计划设定最终期限,并呼吁理事会成员国抵制美国的压力。伊朗代表在决议通过后表示,伊朗将重新考虑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会议结束后表示,当天通过的决议有“很重的分量”。
  据新华社德黑兰9月13日电(记者张胜平)据伊朗官方的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3日报道,伊朗外长哈拉齐12日晚发表声明,抨击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就伊朗核问题通过的一项决议,称这项决议是“出于政治目的”和“不成熟的”,将会造成严重局面。
  哈拉齐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应在就伊朗核问题作出任何决议前完成调查工作并得出决定性的结论。他说,这项决议将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伊朗现在必须重新考虑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据新华社维也纳9月12日电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张炎大使12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阐述中国政府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立场时认为,对话才能增进了解,合作才能建立信任。 wt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澳美法日举行海上拦截军演
  本报堪培拉9月13日电 记者李景卫报道: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和日本12日晚开始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珊瑚海举行旨在拦截运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料或毒品船只的联合军事演习。
  澳、美、法和日4国没有明确宣布此次演习具体针对哪些国家,但此间舆论认为,主要是针对朝鲜、利比亚和伊朗等国。美、澳等11个国家认为,这些国家通过海上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料、核材料、导弹,以及毒品等走私活动。于是,今年先后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举行会议,决定联合举行有针对性的海上拦截军事演习。
  这次联合军事演习分地面、空中、海上3步进行。据报道,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说,演习中,美国一艘海军货船将装扮成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与之有关原材料的可疑船只。可疑船只被联军拦截后,由日本海岸警卫队登船搜查。
  “9·11”事件和巴厘岛爆炸事件后,澳大利亚对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原料和可用于制造爆炸物的原料十分敏感。最近,澳大利亚反恐委员会决定严格法律,国内居民购买化肥、汽油等物品须出示身份证。 wt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