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授权库赖组建新政府
库赖希望接任前得到美欧保证
以军轰炸哈马斯军事头目住宅
美重申拒绝与阿拉法特谈判
阿盟希望欧盟不要软化立场
据新华社加沙9月8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拉迪纳8日向新闻界宣布,阿拉法特7日深夜正式授权巴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组建新一届自治政府。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7日晚提名库赖为新总理人选,这一提名随后获得巴解组织执委会批准。
当天,阿拉法特在位于西岸城市拉马拉的官邸主持召开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及巴解组织执委会会议,会上决定任命库赖为新总理。阿巴斯已于6日辞去巴自治政府总理职务。据悉,阿拉法特7日提出重新任命他为总理,但遭到拒绝。
现年66岁的库赖是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缔造者之一,1996年当选为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他被视为阿拉法特的忠实拥护者,多次代表巴方与以色列进行秘密谈判。
据新华社加沙9月8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在接受总理任命前得到美国和欧盟的保证。
库赖在位于耶路撒冷东郊阿布迪斯镇的办公室对媒体说:“直到现在我还不是总理,我想看看美国和欧盟会给予什么样的保证和支持,我不希望失败,我想知道和平是否行得通。”
据以色列电台8日报道,接近库赖的人士透露,库赖已经原则上接受总理任命。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将于当天下午与库赖讨论出任总理一事。在获悉库赖被提名为巴新总理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库赖有能力打击巴勒斯坦“恐怖组织”。
新华社加沙9月7日电(记者周轶君)以色列武装直升机7日晚向加沙地带南部罕尤尼斯一栋民房发射至少两枚导弹,造成11名巴勒斯坦人受伤。
巴勒斯坦电视台援引目击者的话说,遭到轰炸的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头目阿布·穆萨的住宅。当时穆萨正在回家途中,听到直升机轰鸣声后迅速离开了现场,逃脱了这次空袭。
以色列6日出动F—16战机向加沙城北部一栋三层楼的民房发射了导弹,导致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及10多名巴平民受伤。以色列总理沙龙7日表示,哈马斯所有领导人都已被列入“死亡名单”,以色列将不遗余力铲除他们。
新华社华盛顿9月7日电(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国务卿鲍威尔7日重申,虽然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已经辞职,但美国仍不会与巴领导人阿拉法特进行谈判。美国同时也反对以色列准备驱逐阿拉法特的打算。
鲍威尔当天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说,美国将与巴勒斯坦人的总理进行谈判。鲍威尔表示,无论谁出任巴勒斯坦总理,必须拥有对巴安全部队的控制权。美国希望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在今后几天能够认真考虑有关问题,授予新总理有关权力。
针对以色列外长沙洛姆7日表示驱逐阿拉法特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的有关报道,鲍威尔说,美国目前不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这将提高阿拉法特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据新华社开罗9月7日电(记者刘云非、王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7日呼吁欧盟不要屈从于以色列的压力,软化其在实现中东和平问题上的立场。
穆萨当天在位于开罗的阿盟总部同到访的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举行了会谈。穆萨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称,欧盟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列入恐怖主义组织名单的决定是“有条件和暂时的”。
穆萨说,他和索拉纳在会谈中讨论了战后伊拉克局势、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发展以及近来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升级行为。穆萨表示,他和索拉纳一致认为,有关各方应遵守并执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索拉纳说,欧盟数月前就呼吁哈马斯转为政党,并放弃军事行动。他说,如果哈马斯转为政党,欧盟将重新考虑其作出的决定。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阿拉法特肩上担子重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阿巴斯已辞职,根据巴勒斯坦法律,阿拉法特将有5周时间来任命新总理组阁。此间媒体分析认为,这正是阿拉法特目前面临的难题。
首先,巴勒斯坦组建新政府将面临以方诘难。据报道,阿拉法特已要求巴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组阁,他是阿拉法特早就准备好接替阿巴斯的内定人选。问题是以色列早就说过不同任何一个阿拉法特的“傀儡政府”打交道,沙龙政府最终是否认可库赖将是个很大的问题。据报道,以色列外长沙洛姆在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通电话时说,由库赖继阿巴斯出任巴勒斯坦总理不会有什么变化,只要阿拉法特仍掌权,中东和平就不会有任何进展。
其次,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明确表示,未来的巴总理必须掌握巴安全部队指挥权,来制止巴激进组织对以色列的袭击。这也就是说,新政府必须对哈马斯等激进组织采取行动。对于视哈马斯等为手中一张牌的阿拉法特,依然面临是否放权的两难处境。在欧盟外长理事会将哈马斯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后,阿拉法特的活动余地又小了许多。
第三,“路线图”计划是得到国际社会支持的中东和平计划。欧盟外长会议对阿巴斯的辞职已表示了遗憾。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还说,除了“路线图”计划外,欧盟不支持其他任何替代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也指出:阿巴斯去职意味着中东和平的倒退以及巴温和派的失势。因此,尽快平息阿巴斯辞职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国际社会相信巴勒斯坦将会继续“路线图”计划和中东和平进程,消除日前说“‘路线图’已死亡”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阿拉法特面临的一个紧迫难题。
对阿巴斯辞职后,巴内部能否顺利过渡到新政府成立并避免哪怕是短暂的混乱等,有人心存疑虑。因此,打消这种疑虑也是阿拉法特要做的事情。
最后,阿拉法特还面临一个更大麻烦,即以色列强硬势力要求驱逐阿拉法特的声浪日高。据报道,当“路线图”计划事实上陷入困境之后,以色列似乎也将更无所顾忌,驱逐阿拉法特提上行动日程的可能性在增大。据说,目前多数以政府成员倾向于驱逐阿拉法特。只是沙龙的安全顾问认为:权衡利弊,还是将阿拉法特困在拉马拉较好。而美国此前也不赞成驱逐阿拉法特。
未来5周,可以说是巴政府的“权力真空”期,也是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民族权力机构迫切需要解决上述问题的5周。阿拉法特肩上的压力自然不轻。
(本报开罗9月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再现非典疑似病例
据新华社新加坡9月8日电(记者张永兴、杨新鹏)新加坡8日发现一个新的非典疑似病例。为此,新加坡各个医院目前已经提高了预防等级。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电视频道8日晚报道,这位患者是一名男子,他当天在新加坡总医院进行的非典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目前,患者已经被送往新加坡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的陈笃生医院隔离观察。与此同时,新加坡总医院受感染的病房已经对探访者关闭。如果这个疑似病例最终被确认,这将是自今年5月底以来新加坡发现的第一个非典病例。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第三条道路”上的彷徨
范剑青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自由主义之风席卷拉美,并推动了九十年代的一段繁荣。但是,以1998年巴西金融危机为转折点,尤其是在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以后,对新自由主义的否定和对“第三条道路”的探索成为拉美政治思潮的主流。
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智利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拉美国家,目前都是中左政党掌握着政权。他们都在“第三条道路”的旗号下推行着各自的改革。然而,改革之路障碍重重,许多意见分歧和利益纷争正使不少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彷徨于“第三条道路”的十字街头。
“第三条道路”的核心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之间寻求平衡点。其目标是既能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又能使广大中下阶层的福利逐步改善。但是,寻求这种平衡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偏左,有可能窒息经济;偏右,则可能导致已经严重分配不公的社会进一步两极分化。
发展和分配是人类史上的长期矛盾。如果经济的发展不能使全社会大部分人受益,那么,无论经济发展多快,没有搭上发展之车的人群必然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另一方面,如果把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完全“公平”地分配给社会各阶层,每个人抱一个车轮回家,这辆列车将永远无法开动。
在拉美,对发展和分配的争议由来已久。由于拉美尚未建立像欧洲那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社会财富的分配又严重不公,所以拉美对财富分配的争论也最激烈。新自由主义试验的结果表明,拉美的经济虽有所发展,但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社会底层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善。换句话说,蛋糕虽然做大了,但下层却连蛋糕屑都没有分到。
与以往的争论局限于经院式的辩论不同,当前拉美的道路之争,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参与。尤其是中下阶层,正越来越积极地通过罢工游行来展示力量,并企图影响决策。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拉美国家都被无止境的罢工和反政府游行所困扰。在委内瑞拉,上百万人的大游行已经不是新闻。秘鲁最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4%,属于拉美经济形势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来却连续发生社会中下阶层的罢工和游行。在智利,社会党的拉戈斯总统政策稳健,智利经济也明显好于周围国家,但是智利工会不久前也召集了全国性的大罢工。在巴西,卢拉推行养老金改革的努力导致了几十万公务员的罢工游行。
在阿根廷,大游行的热情暂时进入休眠,但是总统府、国会和银行前的中小型抗议几乎每天都有。有人戏称,抗议者敲打锅铲的声音已经取代探戈而成为阿根廷的“民族音乐”。
与中小阶层这种声势浩大的施压方式不同,拉美社会上层则通过一些相对安静的途径,比如俱乐部、智囊团、媒体或者直接用竞选经费来左右政府。
在这些压力的作用下,企图在经济发展和公平分配之间寻找出“第三条道路”的中左派领导人,面临着被两翼撕裂的危险。以巴西为例,在去年大选时,卢拉的工人出身和左派倾向曾使不少国际投资者对巴西的未来政策产生担忧,并纷纷从该国撤资,从而导致了巴西金融动荡。卢拉执政后,他的改革政策逐渐获得国内外的信任,他也因此赢得了“负责任的左派”的赞誉。但是,与此同时,卢拉在工人党内却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个别本党议员甚至公开斥骂卢拉是“叛徒”。
新自由主义之风渐弱,但是,走在“第三条道路”上的拉美,却仍在彷徨之中。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公平分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带动拉美走出“发展—危机”这个不断重复的怪圈,是摆在拉美领导人面前的长期挑战。
第7版(国际)
专栏:
尼内战硝烟再起
首都连续发生爆炸
本报新德里9月8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尼泊尔官方媒体今天透露,7日上午8时左右,尼泊尔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距首都加德满都以西800多公里的阿恰姆地区的一个偏远山村发生激烈交火。在数小时的激烈战斗中,约100名反政府武装分子被当场击毙,4名警察和1名士兵阵亡。政府军随后在该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由于尼泊尔反政府武装8月27日宣布终止于今年初与政府达成的停火协议,导致尼国内安全局势再度紧张。
又讯加德满都消息,据尼泊尔警方证实,首都加德满都地区8日上午接连发生多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人死亡、8人受伤。据警方和目击者说,当地时间上午9时至9时30分左右,在加德满都地区及近郊区的5处地点几乎同时发生了炸弹爆炸事件。被炸的建筑物包括尼泊尔中央银行、劳工和就业推广局、土地税收局和交通管理局等政府机关大楼。警方认为,极有可能是尼泊尔反政府武装分子所为。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法
文化年前夕话经贸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今年7月底,法国负责外贸的部长级代表弗朗索瓦·罗斯率领51位法国企业领导人访华时抱怨法国对华出口太少,只占其出口总额的2%。在欧盟国家中,法中贸易额低于德、英、意甚至荷兰与中国的贸易额。他重复法国官方的看法说,目前法中经贸关系与两国很好的政治关系水平不相称。这位部长级代表还说,中国方面也认为两国经济关系远低于政治关系。确实,中法双方都想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会见法国总理拉法兰时也表示,现在两国政治关系非常好,经贸关系也应该搞得更好。
如果说1964年戴高乐将军主要从政治上考虑而决定与中国建交,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经贸关系在国与国关系中却加重了分量。经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也可能影响国家关系,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政治关系,1989年以后的那笔军火买卖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当时的法国政府作了政治选择,同时也作了市场选择。但事实证明它选择错了。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增长,市场庞大,目前每年进口3000多亿美元,许多项目都是大数目。法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排名第四,经济门类齐全,科技水平比较先进,在良好政治关系背景下,两国经贸关系完全有可能搞得更好。
事实上,从10年前起,法国就开始重视中国市场。法国加强了驻华经贸机构,去中国的法国企业也在增加,这几年在北京、上海举办的一些促进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展览也有成效。但也要看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争着打进中国市场,法国只有作出更大努力才行。为此,吸取以往有益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一、要珍惜并借助两国很好的政治关系来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以往的政治干扰一定要警惕和预防。对于市场来说,一旦退出,要想重返会很难。例如中法两国铁路项目的合作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走在欧洲所有国家前面。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企业从中国退出后,现在再进来就难了。
二、提高法国企业竞争力。在中法经贸曲线上,在1973年和1974年有一个上蹿的波峰,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当时对法国确定了一个“同等优先”的原则,搞了一个辽阳化纤厂。如今,中国已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企业不能再作赔本买卖。中国已经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再有照顾性项目。法国企业应敢于在平等基础上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竞争,依靠技术、资金、价格、售后服务以及合作、合资、甚至独资等优势赢得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
三、大小结合,广泛发展。大的经贸项目影响大,而且可以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跟进。法国核电在广东就发挥了龙头企业作用,富康汽车也在武汉催生了法国工业经济园区。经贸关系并不只是单纯的买卖,而要向技术转让、资金合作上前进,这样才能做大。与此同时,也应有更多法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法国中小企业往往有技术特点,但缺少资金和人力,中法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工商会应加强对它们的扶持和帮助。
四、加强双向,互利合作。经贸关系是有来有往的事,双赢是最佳选择。双赢不仅是结果,也应是出发点。双赢就是互利,而实现互利的唯一途径就是平等合作。法方对中国企业来法办公司、建办事处、投资设厂应提供方便,这有利于吸引中国投资。只有当地人才能当法人代表显然是一种落后观念。中国有关人员在法国办居留证难上加难,这类问题也应解决。(下)
(本报巴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布什要求国会追加反恐经费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7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7日晚在白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呼吁联合国成员国在伊拉克重建中承担更大责任,并且要求国会追加拨款870亿美元,用于反恐行动。布什在15分钟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美国在伊拉克所取得的进展、政策和面临的挑战。他说,伊拉克目前是全球反恐斗争的“主战场”,不管需要做什么,不管需要多少钱,美国都将努力取得这场“反恐战争的关键胜利”。布什说,他不久将向国会要求增拨870亿美元,用于支付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地区的军事和情报活动费用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重建费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狩猎节
七日,在比利时的圣于贝尔举办的“狩猎节”期间,一些身着中世纪风格服装的猎手们牵着猎狗再现出门打猎的情景。(新华社记者 吕全成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