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
——写在中国美术馆馆藏民间剪纸陈列之际
杨力舟
编者按:中国美术馆在首次设立常年陈列时,把馆藏民间剪纸与无锡彩塑作为一个重要单元推出,这是一件“利在当代”、也是“功在千秋”的“善”事。本刊特辟此专版,以作呼应。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悠久历史,民间艺术的异彩纷呈充实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呼吁文化艺术界多出“力作”、“精品”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这包括民间艺术历史的整理与总结、民间艺术文物的收集与保藏、民间艺术遗址的发掘与保护、民间艺术作品的展览与出版、民间艺人的生活与创作等等方面,有许多的事情要推动,有许多的人要关心……我们希望,在各地制定社会文化发展战略时,给民间艺术以一席之地——一片蓝天、一方沃土。
中国的民间美术,浩如烟海,其历史之悠久,品种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分布之广泛,世界少有。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民间艺术登上大雅之堂是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变革紧密相连的。1950年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下达了《关于年画创作的命令》,民间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得到了确认。
在“文化大革命”中,把民间艺术一概视为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东西,肆意砸烂或否定,使得流传千百年的民间美术遭遇濒临消亡的境地。文化部于1980年前后组织文艺机构普查、寻根、调查民间美术。在中国美术馆内,开始设专人积极收藏全国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1987年,文化部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专门增加了民间美术大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陕西省的延安、渭南、华县、宝鸡和湖南、贵州等地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民间美术展,一时间形成民间美术收藏热。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一批又一批农民画乡,授予民间美术艺术家称号。并主持编辑出版了大型系列套书:《中国民间美术画集》。近20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各类民间美术展览。台湾的艺术家、收藏家也纷纷回到国内寻根,搜集整理了一大批民间美术品编辑成画册,向海外推广。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风情也随之变化,农业社会原始质朴的民艺之风不可能不受时尚的影响。伴随旅游业兴盛,剪纸、年画、刺绣等类在市场上当成旅游品不断被模仿复制,面目也愈来愈失真,有人称之为“伪民间”。也有人为民间美术的变味,无意中消失其本真之艺术美而忧虑,各界人士大声疾呼抢救民间美术。值此我馆建馆40周年华诞和一期装修改造工程竣工重新开馆之际,我们从馆藏最丰富、地域最广泛、文化内涵最深厚的万余件民间剪纸中,选择了15位剪纸艺术家的101幅民俗剪纸精品奉献给观众。
中国民间剪纸源远流长,在造纸术发明以前,镂空刻花等装饰工艺已在商代的金银箔、皮革和绢帛等物上广为应用。到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革新和普及以后,便有了真正意义的剪纸,世代传承,不断创新,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由于剪纸不宜保存,流传下来的极少。迄今发现最早的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5幅团花剪纸。
民间剪纸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表现形式依附于民俗生活,是伴随着古老的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俗剪纸与原始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本源关系,远古人类对生命和生殖图腾崇拜的遗存至今仍保留在民俗剪纸纹样中。这一幅幅具有象征表意的民俗剪纸,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和审美心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所在。
民间剪纸有着绵延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深深扎根民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创造。广大的农村妇女是创作剪纸艺术的群众基础。她们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她们心灵手巧,剪她们生活中熟悉的、吉庆的和喜爱的事物,剪她们身边的田园庭院、花花草草、家禽牲畜,剪她们心目中最向往、最美好的事物。她们“剪”下生花,创造了艺术美的天地。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文化体制改革作了重大战略部署,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中国美术馆本以收藏“五四”运动前后的现代美术为宗旨,但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兼顾了对民间美术的收藏研究。这成为了我们的优势。这为弘扬民族精神,展现本土文化,汇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文化资源,以特有的中国特色为打造现代美术博物馆的新面貌和独特品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并由此出发,推进民间艺术的整理与发展——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大踏步前进。(作者为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附图片)
巧打扮(剪纸)
库淑兰
库淑兰,女,陕西旬邑人。剪纸以彩色剪贴为主要风格。题材广泛,无拘无束。作品中的剪花娘子是她几十年艺术思想和技法的结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
朝鲜族生活(剪纸)
侯玉梅
侯玉梅,女,满族,吉林通化人。作品在继承传统技法上,又有所创新,重在表现构图大轮廓的生动性,少细节的装饰,题材多表现长白山地区的民俗生活和传说故事。
戏剧人物(剪纸)
王老赏
王老赏,男,河北蔚县人。擅长刻制传统戏剧人物。重在刻画人物的神态、动势、性格,刀功细致、准确、流畅,装饰趣味浓厚,夸张变形适度。
飞鱼龙纹(剪纸)
吴通英
吴通英,女,苗族,贵州黔东南人。苗族剪纸作为绣花的底样,俗称“剪花”,剪纸中的龙千姿百态、造型丰富,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勾勒出中华龙的演变过程。
喂马(剪纸)
王兰畔
王兰畔,女,陕西洛川阿寺村人。剪纸技艺娴熟,风格简洁、概括。作品内容多反映民风民俗,1985年应邀晋京,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教学表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
生命树(剪纸)
祁秀梅
祁秀梅,女,甘肃镇原人。剪纸作品反映出多民族混居地域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观念。作品风格既流畅又有力度,并有庄严、神秘的气息。
耙地(剪纸)
高金爱
高金爱,女,陕西安塞人。剪纸作品稚气、简明,没有多余的纹样,不为传统造型所束缚,浑厚有力,拙中带巧,题材新颖。
围嘴花样(剪纸)
曹殿祥
曹殿祥,女,陕北安塞人。最爱唱信天游和剪窗花,艺术特色简练,善于变形,近似陕北的汉画像石刻。1985年应邀晋京,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教学表演。
刘巧儿(剪纸)
蔡兰英
蔡兰英,女,河北献县人。作品题材多样,善于表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农村的现实生活。剪纸《雄鸡报晓》,一九九三年制作成生肖纪念邮票发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
迎亲(剪纸)
倪友芝
倪友芝,女,满族,吉林通化人。作为一位满族剪纸作者,其剪纸中的麽麽人儿、龟、蛙曾是祭祀或节日的吉祥物,是神灵崇拜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满族文化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满族的传说(剪纸)
金雅贞
金雅贞,女,满族,吉林人。剪纸擅长表现反映民族风情的乡土生活。在处理复杂的构图时,人物与背景互不遮挡,不受艺术法则的约束,形成了粗犷、质朴的自然美。
人民日报日期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