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8月25日人民日报第1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998年,赵振刚一家成为天保工程第一批转岗人员。此后5'...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1998年,赵振刚一家成为天保工程第一批转岗人员。此后5年,用他的话说,比此前做森工的18年“更加辛苦,也更有收获”
  5年胜过18年
  ——森工赵振刚一家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彭俊文并摄影
  吉林延边。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公司会议室内,7名致富典型一字排开。赵振刚引起了记者的格外关注:7人当中,他是唯一的天保工程转岗人员。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5年间,全国重点林区有74万森工放下斧头,转岗分流。在延边,有2万多人离开了林场,赵振刚和妻子谷秀花名列其中。
  会议室里,座谈仍在继续。务实的公司领导,答应了记者单独采访的要求。听说赵振刚眼下正开着一家熟食店,记者很想实地看看。
  天桥岭是个小镇,规模不大。说话间,我们就到了赵家熟食店。主人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骨里香。
  记者走过全国南北不少林区,也到过一些森工家庭,像骨里香这样门脸式的家庭却是头一次拜访。楼下是店面,干净整洁,玻璃橱里摆放着酱猪蹄、腊肠、凤爪等熟食。楼上是主人的生活空间,简单却不失温馨。
  女主人谷秀花正在看店。她知道丈夫去公司“当典型”了,却没想到丈夫能把记者领回家来采访,显得很没思想准备:“采访俺们干啥啊?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听说骨里香味道正,生意好,过来看看。”记者笑笑。
  “那是没说的,俺们这里尽是回头客。”正说着,来客人了,谷秀花赶忙起身招呼。
  虽然已过午饭时间,但在采访的不到半小时内,来了4拨客人。人们对这里的食品都很放心。赵振刚说,在小镇上,骨里香已经出了名,看来不假。
  然而,万事开头难。今天的骨里香,浸透了夫妇俩5年的风雨和艰辛。刚开始那会儿,白手起家的他们,只能租个20多平方米的平房,吃住干活全在里面,夫妇两个的私人空间只有1米宽的小床。
  “那个日子,别提了!到了冬天,俺们两个说话都能哈出气来。晚上睡觉都得穿着毛衣毛裤,手脚冻得起了泡。”当年的艰苦,谷秀花如今依然记忆犹新。
  天道酬勤。夫妇俩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采购、剖洗、烹煮,晚上忙到深夜才能休息。这样的日子一干就是5年。如今,骨里香每天的流水都在三四百元,省吃俭用下来,每年还能为两个孩子攒下一笔念书的钱。
  “当初转岗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多少有些想法?”记者知道,作为天保工程第一批转岗人员,谷秀花已经在林场干了18年,并且还守着制材厂检验员的好工种。
  “说实话,我们当时也很矛盾。像她这样的工人,转岗之后,只能领到2万3的安置费,以后的日子全靠自己了。”赵振刚说,“可是,保护天然林,搞生态建设,利国利民,咱没得说。我比她早出来几个月,我看准了:以后木材采伐指标会越来越少,如果大家都在林场耗着,活只能越干越少,钱也只能越拿越少。”
  赵振刚给记者做了这么个假设:如果他们夫妇俩现在仍在林场上班,每月两人的工资加到一块,不到800元,“别说过上好日子了,连两个孩子都供养不起。虽然俺们这5年辛苦了,可是说起收获,比在林场的18年都强啊!”(附图片)
  上图:骨里香的熟食干净卫生、风味独特,生意很好。用谷秀花(左一)的话说:“俺们这里尽是回头客”。
  下图:虽然熟食店的生意已经小有规模,但为了确保卫生和风味,赵振刚(右)夫妇还是坚持自己亲自动手,剖洗、烹煮熟食。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编辑点评

  苦尽甘自来
  天山
  实施天保工程,再造秀美山川,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林区经济和百姓生活的重大转折。
  50多年来,为建设新中国,百万森工出了力、流了汗,功勋卓著。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放下斧头、转岗分流,开始崭新的创业和生活。
  面临抉择与转折,有人彷徨,有人奋进。换一个活法,需要勇气、魄力和毅力。要活得更好,需要智慧、技能和机遇。中国林业50多年的创业史,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森工艰苦奋斗的精神。
  林区并非木头的天下。像赵振刚这样身居城镇的,有服务行业广阔的经营空间。身处林区的,更有蘑菇、药材、山猪、山鸡等丰富的资源优势。走出“独木桥”,天地更加宽阔。
  林区不富,森工也不宽裕。转岗之后,大多数森工经营的行当,都是白手起家、小本经营。
  一个小店铺,一个小摊点,一个小项目,如何撑起全家的经济支柱?赵振刚的成功,给了我们四个字的经验:勤劳致富。
  苦尽甘自来。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赵振刚们的日子将会越来越甜。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中化化肥营销网络进乡镇
  本报讯 日前,中化化肥临沂市苍山县向城中心店隆重开业。向城中心店是中化国际化肥贸易公司化肥营销网络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化化肥已经在河北、山东、江苏同步建设了120个乡镇级中心店,新的网点建设仍在迅速推进之中。
  化肥业务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的支柱性业务之一。中化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保持着中国化肥进口的主渠道地位。中化公司在长期的化肥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中化公司1999年进入国内化肥流通领域,现正全面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到目前为止,中化已在全国建成了15家分公司、90家分销中心和120家乡镇中心店,全面构建了面向基层市场,集物流、销售、服务三位一体的营销网络体系。中化化肥乡镇级中心店是中化公司在全国同步建设、统一管理的农资直营店。
(钟华)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易县小流域变成“聚宝盆”
  本报讯 层层梯田绕山间,道道塘坎紧相连。河北省易县昔日土瘠民贫的小流域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聚宝盆”,去年小流域内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人均增收500元。
  易县把小流域治理开发作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先后组织水利、农业、林业、气象、交通、科委等部门,对全县小流域进行综合考察、论证,制定了相关计划,确定了“山顶松柏制槐戴帽,山间果树缠绕,山下平原建粮田”的基本治理开发模式,使山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相结合。
  该县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组织农民修建塘坝、开发荒山,农民们在荒山上广泛种植柿树、苹果、李树等果树,全县发展果树20多万亩,年产果品6000万公斤,年利税769.5万元。
  (王斌 崔明星)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大桂林旅游圈12个县独特的民族风情、迷人的山水风光、悠闲的农家生活已成为人们周末旅游度假的热点。图为一位来自桂林的游客正在广西永福县苏桥镇的葡萄园里摘葡萄。 新华社记者 陈天湖摄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新事

  南漳农民考“证”热
  魏祖华 龚靖
  参加培训,到学校进修,拿个证书,评个技术职称,这些看似和农民无关的事情,如今却成了湖北省南漳县农民的新追求。
  巡检镇白鹤船村村民陈仕信,是村里有名的“养蚕专家”。去年,县委组织部在镇里进行“农村党员桑蚕养殖技术培训”,他硬是争取上了这个培训班。在培训班里,他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使自己的养蚕技能进步不少。最后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县委组织部颁发的“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合格证”。村里的乡邻都钦佩地说:“现在你是‘国家承认’的‘高材生’了,养蚕有什么诀窍可不能‘独享’。”陈仕信没有辜负乡邻厚望,他运用所学年养蚕纯收入达1万多元。同时他还当起“田头教授”,手把手带出30多个“养蚕高徒”。
  城关镇船湾村农民郭远富在从县蔬菜办拿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合格证”后,仍旧经常参加培训班,每年还要花上数百元订购科技书刊。结合科学知识,他培植的西红柿又大又甜,今年上半年半亩大棚收入就有8000多元。
  据南漳县有关部门统计,到目前,全县获得各类种养技术“绿色证书”的农民已有1100多人。
  强化学习给自己镀金,使农民拓宽了致富路。“有学问才有钱赚”、“有知识才能种好田”、“有文凭闯荡社会多些底气”,现在这些观念在南漳县农民的心中已扎下根。争当学习型农民、争创学习型村组已成为南漳县农民的新时尚。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妥善分流和安置天保工程富余人员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贾骞
  妥善分流和安置工程区富余职工是天保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1997年,工程区年商品木材产量为3205万立方米,共有在职职工146.5万人。按照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任务,到2003年,需将年商品木材产量调减到1214.5万立方米,共需分流和安置富余职工76.5万人,其中:长江上游地区16.7万人,黄河上中游地区8.9万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50.9万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从大局出发,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途径,主动自谋职业为国家分忧,使天保工程人员分流和安置取得了重要成效。一是转向森林资源保护。建立了专业管护队伍对远山区的林地实行封山管护;对近山地区的林地实行管护承包,积极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仅此一项分流富余人员21.35万人,其中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8.14万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区13.21万人。二是实行一次性安置。按照《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对自谋出路的职工,按不高于森工企业所在地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发放一次性安置费,通过法律公证,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共安置富余人员28万人。其中,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22.9万人。三是转向种苗、公益林建设等,共分流富余人员10.35万人。通过以上途径,截至2002年底,天保工程共完成富余人员分流安置59.7万人,其中一次性安置28万人,为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重要条件。
  另外,工程区先后有18万人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这些人员与企业再就业中心签订了最长不超过3年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在3年内由再就业中心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和代缴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对在再就业中心协议期满后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由企业支付经济补偿或生活补助费,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直至最低生活保障费。
  通过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使天保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森林管护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在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5年中工程区共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2亿立方米,落实责任管护森林面积14.2亿亩。二是营造林速度加快。5年来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665万亩,封山育林7170万亩。荒山荒地逐年减少,有林地逐年增加,生态逐年好转。三是企业社会负担有所减轻,职工收入逐步增长,林区经济危困状况初步得到缓解。工程区内木材采运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由1997年的3454元,增加到2002年的4930元。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来信

  警惕假种坑农
  编辑同志:
又要播种油菜了,紧接着就是小春播种小麦、胡豆之类农作物。为了科学地种植,农民都要上种子市场购买“新品种”。
  但年年都有类似的情况:在市场上买来的“良种油菜”、“优质小麦”、“良种胡豆”等种子,可播种在地里都不长。费了劳力、费了钱和物是一个方面,可一年的农事都被耽误了。前两年,我们村支书家就连续上了两次当。买来的“良种油菜”种子,种了几坡几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连油菜苗都没长出来。去年,村里的小学老师买了一袋“优质小麦”同样不出苗。其他农户买的也遭受了同样的境遇。
  恳请编辑同志替我们呼吁一下,整顿种子市场,杜绝假种坑农事件发生。
  重庆万州区 罗家海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随笔

  做好种子市场的“把关人”
  林恩全
  种子质量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但社会上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制假售假,“假种坑农”事件屡屡发生,影响极为恶劣。近期发生在福建省连江县的西瓜假种案,使该县4600多亩西瓜地绝收,直接影响到1600多户瓜农的收入,造成经济损失700多万元。类似连江县的假种坑农案件在全国许多地方时有发生。
  捣毁制假售假窝点,将造假者绳之以法是否就能为这类案件画上圆满的句号呢?事实上,这些措施只能在短期内产生打击造假者嚣张气焰的效果,从长远看,要杜绝假种坑农事件的继续发生还必须在规范种子交易市场,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假种坑农事件的频频发生,说明地方现有种子交易市场不规范,存在许多漏洞,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各地目前种子交易市场的管理不是太严,而是太松。以从事种子交易的市场经营主体为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经营者不懂得辨别种子真伪的知识,放任这些人员参与种子经营,是对广大农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造成假种坑农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种子经营者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培训非常必要。
  许多农民缺乏防范意识,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农民这一弱点进行欺诈。农民在被坑害之后,又找不出足够有力的证据指控这些不法分子。因此,急需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引导、教育,提高其防范意识。
  质量监督机制亟待完善,需要各地种子交易管理部门如种子站、工商局的通力合作。通过切实贯彻《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辖区种子经营者的质量检查工作,把假种子拒之于交易市场的门外。只要管理者、执法者做好种子交易市场的“把关人”,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交易网络,提高种子的市场准入要求,就能帮助农民“过滤”假劣种子,真正维护农民利益。 puy品论天涯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地方经济

  泥腿子创造新农村
  ——访义乌大陈二村
  陈敏 王建中
  行车在浙江腹地农村,在群山环抱之中,忽然出现成群的别墅。下车细看,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区,有100多幢各式别墅,50多户公寓式套房,还有许多六七层高的条型房。许多房前都有小花园,甚至还有游泳池。区中心是设计精致的绿化广场。这里有超市、有娱乐城、有菜市场,还有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商务为一体的宾馆。这就是大陈二村。
  村支书陈溪俊告诉我们,大陈二村原是一个贫困的山村,有343户农户,1099口人。随着义乌兴起小商品市场,义乌市领导推行“贸工联动”、“市场带百村”,处于远郊的大陈也被带动起来。许多农户买了缝纫机,制作衬衣,做起了服装生意,开起了服装公司。村里办起了78家个私企业,外地人纷纷来村里打工。常年达到6000多人。大陈二村兴旺了,工业产值超过6亿元。人均收入近万元。农家富了就想盖房。于是从茅草房到瓦房,又从瓦房到楼房,又到别墅。房子拆了盖,盖了又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年年盖新房,不见新村庄”。村里道路狭窄、污水横流。村党委和村民委的干部看到群众对优美环境的强烈渴求,要在义乌市政府号召农村建设“小五化”(路灯亮化、路面硬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家庭美化)的基础上,构建花园式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受到了群众的拥护。新房建设分不同档次,由群众按各自的经济能力,按公平的原则认购。这样,一般农户都能住上300多平方米的欧式连体别墅。经济较困难的农户,也能住上125平方米的公寓套房,还加上22平方米的车库。村里对外来的工人也十分关心,他们都住上整洁的集体宿舍,结婚的夫妇可以住上单间。我们参观了两户不同规格的别墅,其气派和豪华陈设,就是在城里,在高级干部的家里,都是很少见到的。
  看到如此人间美景,很难相信这是个普普通通的“泥腿子”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来的。
  陈溪俊笑着说:一项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站得直,立得稳,行得公,做得正。村两委班子要能够团结拼搏,“事事阳光操作”、“处处公平度衡”,这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陈溪俊说,他和村委会主任陈家生,手里都有生意,但生意再忙,只要村里有事,都能毫无怨言地扔下“家事”,义无反顾地奔忙于“公事”。
  市委书记楼国华告诉我们,“城市富起来了,可不能忘记农村哦。”随着中心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工业园建设的全线推进,一大批农村转变为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原来城乡分割建设和差别的弊端日益显现。城乡联动和一体化发展越来越迫切。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把义乌1105平方公里市域的城市和农村,进行整体性、一次性的规划,调整人口和产业布局,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多少年来,人们盼望消灭城乡差别、消灭工农差别。现在,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全面小康的曙光。(附图片) pu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