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指出
司法为民要在十一个方面下功夫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吴兢报道: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落实到目前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中,就是要针对社会普遍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尤其要针对“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11个方面工作。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强调的。肖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于人民法院的工作实际,就要牢固确立司法为民的思想。这是人民司法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司法为民,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开和正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发展,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新实践。
肖扬说,这11个方面包括:
1.在为“第一要务”服务方面下功夫,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下功夫,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
3.在依法保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下功夫,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在平等保护各类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下功夫,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在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下功夫,切实保障人民的诉讼权利。
6.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下功夫,使当事人尽快获得公平裁判的结果。
7.在切实解决执行难方面下功夫,及时维护案件胜诉方的权益。
8.在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方面下功夫,使人民司法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实际需要。
9.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下功夫,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10.在确保司法公正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问题。
11.在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方面下功夫,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
超审限案件十一月前清理完毕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吴兢报道:全国各级法院正在开展超审限案件清理工作,建立清理超审限案件周报制度,11月底前把近3年来的超审限案件清理完毕。这是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了解到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把清理超审限案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和《案件审限管理规定》,全面清理超审限案件,查找案件超审限原因并及时解决。
本次对超审限案件的清理工作,实行了一项新制度——清理超审限案件周报制度。肖扬说,从9月1日起,各高级人民法院每周将所辖法院超审限案件清理情况定期通报。同时,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执行审限制度,建立健全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审限跟踪,克服人为拖拉、低效办案的现象,严格杜绝新的超审限案件发生。
肖扬说,对于审理期限即将期满的案件,要加强警示、督办。对于确实无法结案的,要依法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并将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及时通报公安、检察机关;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要坚决依法宣告无罪。要严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案件请示问题的规定,对涉及案件事实、证据认定和量刑问题的不得请示,减少请示案件的数量,缩短办案周期。
对于违反审限制度规定,造成案件超审限,导致被告人超期羁押的,肖扬说,对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坚决追究其责任。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
铁道部部长 刘志军
我国国情和铁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就铁路发展的总体状况而言,总量偏少、运能紧张的问题仍然突出,运输生产力与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限制型运输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加速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带动全社会运输需求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铁路发展必须实现新的跨越,在运输能力上有一个快速的扩充,在技术装备上有一个快速的提升,在运输服务质量上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才能适应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发展的需求。
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交通运输是联结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国家要发展,交通运输必须先行,这是一条普遍规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这五种运输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适用的范围。我国国情和铁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东西跨越5400公里,南北相距5200公里,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距离1500公里左右。我国这样典型的大陆性国家,需要靠铁路这种具有中长距离运输优势的陆上运输工具,作为大跨度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交往的纽带,把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领土辽阔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都有强大的铁路网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第二,我国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不平衡,由此形成了由北向南、自西向东的大宗货物流向带和以能源、冶炼物资、粮食等大宗物资为主的运输格局。铁路大宗货物的运输量占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比重达60%以上;特别是煤炭运输,铁路承担了全国80%左右的运量,对保证大宗物资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供给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三,我国有近13亿人口,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中低收入者对高运价旅行的承受能力有限,中长途(500公里以上)旅客运输主要依赖铁路。今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居民用于旅行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我国将面临旅客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巨大压力,必须注重发展城市间以铁路为主的大能力的运输方式。
第四,从技术经济比较来看,铁路不但具有运能大、运距长、全天候、投资少、成本低的特点,而且具有安全、节能、污染小、占地少的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情况下,铁路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势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
纵观世界铁路发展史,一个多世纪以来,铁路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当今世界,由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运输需求的变化和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人们对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骨干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铁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铁路运能紧张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铁路建设步伐加快,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有较大增强,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就铁路发展的总体状况而言,总量偏少、运能紧张的问题仍然突出,运输生产力与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限制型运输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突出表现为:
铁路网整体能力不足。目前全国每天货运装车的需求有14—16万车,铁路只能满足60%左右,有大量货物不能及时承运;全国铁路开行的客车每天提供的座席有242万个,而日均实际运量达到290多万人,客运高峰时每天达到420多万人,许多客车常年拥挤,很多人要站着乘车。2002年,全世界铁路营业总里程约120万公里,其中我国铁路有7.2万公里,占6%;全世界铁路完成的工作量为8.5万亿换算吨公里,其中我国铁路完成了2万亿换算吨公里,约占24%。也就是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虽然只占全世界的6%,但却完成了将近全世界铁路工作总量的1/4,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铁路运输效率非常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铁路网整体能力严重不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能力十分脆弱。
主要干线能力十分紧张。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六大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饱和,大量运输需求难以满足,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特别是作为百年老线的京沪线,运输负荷最重,运能缺口高达50%。2002年,京沪线平均每公里客运密度为3730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8070万吨公里,分别为全国铁路客货运输密度的5.4倍和3.7倍。京沪线以全国铁路2%的营业线路,完成了全路10.2%的旅客周转量和7.6%的货物周转量,是世界上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干线。铁路繁忙干线4线、6线等多线并行的情况在发达国家铁路非常普遍,而我国至今仍是客货混跑,缺少平行通道。由于铁路网的整体性特性,主要干线能力饱和,不仅使本线运行秩序和客货运输需求难以保证,而且造成整个路网的不畅,严重制约着其他线路乃至全路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
部分地区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铁路在许多去向上不能适应运输需求,最突出的是西南地区。宝成线北段、西康线、襄渝线、黔桂线、南昆线能力利用已处于超饱和状态,客货运输长期受限制,大量的货物和客流进不去、出不来。今年一季度,上海地区到西南地区的货物运输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28%。此外,陇海线宝兰段、兰新线兰武段、宝中线能力利用已达100%,不适应西北地区东出客货运输需要;大秦、丰沙大、石太铁路能力紧张,不适应“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需要,一些煤矿不得不以运定产;津浦铁路等与沿海港口相联的铁路线路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致使一些港口物资积压严重。今年5月,仅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待铁路疏运的物资就达1190万吨。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紧张,一些重点物资也时常发生运输不畅而“抢运”的被动状况。
季节性运能紧张的问题严重困扰铁路。在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等客流集中的120多天里,铁路运输能力全面告急,买票难、乘车难问题突出,列车拥挤状况十分严重。铁路只能顾此失彼,集中运力保客运,货物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在春运40多天时间里,为腾出能力加开中长途客车,主要干线短途客车基本停开,货物列车大量减少。例如京广线武汉至广州这一段,春运高峰时,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到140多对,货物运输只能保证供应港澳鲜活货物的3趟列车运行,其他货车全部停开。
由此可见,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是十分严重的,铁路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突破“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对铁路无论是运输能力还是运输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铁路不适应新形势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铁路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而且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否则,既解决不了现实矛盾,更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从根本上说,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首要的是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根据中国的国情,没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要实现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是难以想象的。铁路网建设要以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为主攻方向,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扩充运输能力,提高装备水平。扩大路网规模,就是加快新线建设,增加路网总量,提高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为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土开发创造条件。完善路网结构,就是地区结构合理,路网建设适应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东部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并逐步提升中西部铁路现代化水平;干支结构合理,主要干线发展四线或多线,建成大能力通道,支线与主要干线合理布局;点线能力配套,线路能力与枢纽能力同步考虑,实现综合运输能力的最大化。提高路网质量,就是大力采用新技术,发展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重载铁路,提高我国铁路的整体技术水平。
铁路建设从开始规划到形成运输能力,所需周期长、投资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制定铁路发展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大局观念和长远打算,把解决目前突出矛盾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实事求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制定一个好的铁路网发展规划,可以使铁路建设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经济性,为铁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对合理配置运输资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妇女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胡果报道:今天下午,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彭珮云主持,华福周作了关于全国妇联第八届执行委员会报告修改意见的说明,沈淑济作了关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修正案)》修改意见的说明。
会议通过了监票人建议名单,指定了总监票人,通过了全国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张积慧:我会把护士日记写下去!
本报记者 胡果
“感谢人民日报!”8月24日,京西宾馆,妇女九大代表驻地,刚刚见面的张积慧笑盈盈递上一句。
一身红裙,娇小温婉。2003年4月15日,人民日报一篇真挚的《护士日记》,让人们认识了这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长。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跟平时一样在重症监护区忙这忙那,党办主任举着报纸跑过来:‘积慧,你的日记上人民日报了!’同事们全都围了上来,人人都在抢报纸。那天,医院多买了500
份报纸,可还是不够,好多人边读边流泪……”张积慧也哭了。“我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随手写下的最普通的文字,居然上了党报,而且是整整一个版!”那天,她给亲人和朋友一连发了十几条手机短信……
“感谢人民日报,是因为它让你出了名?”我跟积慧开玩笑。
“不!是因为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职业,重新认识了职业精神。”
“经历了这场考验才明白,胸中有理想,才能走得更坚定。那时候,11岁的女儿天天在电话中问:‘妈妈你会不会死?’主任为大家争取来每天50块钱的补助,谁也没有在意。命都顾不上了,谁还会在意钱呢?”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直到今天走进妇女九大会场,积慧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妇女九大开幕式上,党中央的祝词中对当代女性提出要求:创造新业绩,树立新风尚,争做时代新女性。坐在台下的张积慧激动、深思:“我所在的医院女性占72.1%,抗非典一线64.9%是女同志。女性天生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但在今天,光有奉献还不够,终身学习,永不停步,才能真正担起新时代女性的责任。”
张积慧说:“请告诉关心我的人们,我会把护士日记写下去!”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一周年
计生法律体系框架基本确立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孙秀艳报道:今天的北京石景山游乐园人头攒动,首都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一周年大会在这里举行。这部法律和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一法三规”、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构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体系框架,为人口计生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区市修订或制定出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高处手机信号“强”?
图①姜雪摄于哈尔滨街头。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片广角
一举一动见公德
希望类似现象少些,少些,再少些。
人舒服树难受
图②胡平重摄于湖北恩施咸丰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