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芜湖市国防教育学校十年轮训六万人
据新华社电 (龚志聪、姚良国)安徽省芜湖市国防教育学校创办十年来共轮训在校中学生、党政干部和民兵六万多名。日前,这所学校被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岳喜翠成为我军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
据新华社电 (记者孙茂庆)“功勋飞行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岳喜翠日前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成为我军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是我国第三批女飞行员。她展翅蓝天三十六年,安全飞行六千多小时,航程两百多万公里,是我国女飞行员中飞行年龄最长、飞行时间最多、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总参某军代室创建“学习型”军营
本报讯 总参通信部驻天津第二军代室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使军代室的整体建设水平得到提高。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和培训、带训、函授、岗位练兵等多种途径,提高军代表的业务技能。同时,在室内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固强补弱,以老带新”帮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秦保连 冯建卫)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红蓝”对抗在这里打响
孙寒冰 梁兆君
这里不是战场,却经常承受着炮火的洗礼;这里不是考场,却每天接受着“矛”与“盾”的考验。请看来自我军第一个抗常规武器实验室的报告——
如果说白城兵器城是给常规武器定型生产签发“准生证”的把关单位,那么总参工程兵某研究所的抗常规武器实验室,就是专门研究抵御常规武器打击的专设机构。实验室的科技人员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几个少数能在室内进行抗常规武器试验的国家。
“导弹”发射搬进实验室
“5、4、3、2、1,发射!”随着一声清脆的炮响,“导弹”击中靶标。闪光X射线仪和激光狭缝式高速摄影机对模拟导弹的飞行姿态、攻击速度进行了快速跟踪和拍摄。
笔者看到,随着试验人员在控制台上启动“按钮”,自动靶台缓缓升起,被击中的靶体缓慢沿着导轨滑到地面。从靶体就位到“导弹”发射,从试验开始到测量出所需数据,整个试验只用了两个小时。试验全部在室内进行,不再受天气和阳光的影响,试验的重复性和测量速度也得到显著提高,试验周期缩短,以往这种试验在野外至少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研制的试验设备”,项目负责人、研究员张守保将军充满自豪地说。
笔者看到,某试验设备除拥有长20米,直径×米的庞大躯体外,再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更找不到它的奥妙所在。但是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充当了一次“实验员”后,从中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先是在控制台给气炮充气加压,然后按下发射钮,发射撞击杆,随即看到了美妙的测试波形,瞬态信号测试仪对发射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专家马上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很快做出了战斗毁伤分析。整个试验有条不紊,全过程仅用了不到20分钟。
然而为了这20分钟,张守保和战友们却奋斗了4年。
工程材料的高应变动力是长期困扰抗常规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计算的难题,由于我军没有合适的试验设备,这一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突破难关,首要的就是解决试验设备。从国外引进是不可能,这种设备只有几个少数西方国家拥有,他们对此严格封锁。
“中国军人从来没向任何困难屈服过,我们有能力研制出这一设备。”张守保坚定的决心得到了总部首长的支持。为了论证项目,所领导带队,行程数万公里到全国各地进行调研。为了撰写论证报告,张守保连续14天没有上床睡觉,累了就在沙发上躺一会。他写的论证报告和设计方案打动了总部首长和军内外专家的心,项目很快通过论证、立项,他被任命为项目总负责人。
在课题攻关的日子里,张守保和他的战友们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相濡以沫的老伴病逝,料理完丧事就重返岗位;高级工程师周立端当时已经退休,办完手续第二天又出现在实验室,当起了不要报酬的“专家打工仔”。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硕果,张守保和他的战友们成功地研制出亚洲第一的某高应变材料性质试验设备,使我国抗常规武器试验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室内打起“炮火战”
地面上常规武器最大的破坏威力不是冲击波,而是弹药爆炸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不仅会对人员造成伤亡,而且对武器装备和重要的经济目标都能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实验室,笔者看到了他们专门为研究碎片破坏效应而研制的亚洲第一台碎片发生器,并亲眼目睹了这个庞然大物的威力。
“开炮!”随着一声巨响,刺眼的火光夹杂着一簇碎片从火炮里迸射出来,一辆坚固的吉普车被碎片击穿而变得千疮百孔,七零八落,放置在吉普车内的防护衣和头盔面罩也变得不成样子。
科研人员告诉我们:这种试验以前是做不起的,因为没有专门的试验设备,在室外进行实弹爆炸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危险性大。碎片与冲击波发生器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了这套设备,张守保和战友们整整奋战了700多个日日夜夜,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这一成果,打破了西方国家“中国不可能研制出这种先进设备”的预言。项目组成员、总参中青年优秀专家刘瑞朝自豪地说:有了这套设备,我们不仅把炮场搬进了室内,还可以模拟航弹、导弹、炮弹、地雷等具有金属外壳的弹药爆炸所产生的碎片毁伤效应,进行重复性爆炸试验,节约大量的试验经费。以前一次试验需要数十万元,现在仅需几千元就可以打一场真枪实弹的“炮火战”。
火眼金睛锁“蛟龙”
在实验室,一台独特的摄影机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它就是被称为“火眼金睛”的激光狭缝式高速摄影机。它除了镜头和激光发生器与其它摄影机有所差别外,再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专家介绍说:不要小瞧这台摄影机,它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光学测量仪器所无法代替的。
弹药的发射和爆炸给测试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试验中的动态过程、爆炸冲击产生的破坏作用都需要进行跟踪拍摄和测量,如果使用普通高速摄影机或高速摄像机,不仅危险性较大,还会受到炮口火焰和击中目标产生强光的影响,拍不到目标的影像。特别是导弹和炮弹在发射过程中的飞行姿态、速度以及弹托分离、尾翼展开等都是在瞬间产生,其它摄影机很难拍到清晰的照片。激光狭缝式高速摄影机填补了这一空白。专家介绍,以前没有这种特殊性能的摄影机,无法对火靶的飞行姿态进行测量,得不出规律性的试验数据,使这一研究长期停留在宏观上。它的成功应用,把导弹和炮弹的发射过程全部“锁”在了镜头里,不仅全面准确地记录下弹体在飞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在第一时间给出射弹打击目标后的破坏情况和试验数据,为武器研制提供了可靠翔实的依据,成为抗常规武器试验中得力的“火眼金睛”,为抗常规武器试验研究实现数字模拟化奠定了基础。
笔者目睹了它抓拍的精彩瞬间。在慢镜头的回放下,发射瞬间迸出的火焰就像一只只出巢的火龙鸟,升空的导弹犹如一只翱翔长空的雄鹰,直奔猎擒的目标。特别是摄影机的灵活转动,对导弹的飞行姿态进行了全方位跟踪,就像电脑中的三维动画一样清晰、准确。弹体击中目标后发出的碰撞、爆炸在拍摄的底片上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面,让人心动不已。(附图片)
王维忠摄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心理不过硬 不能出校门
军体院培养学员过硬心理素质
本报讯 “拉到海上练抗晕,走上高原练抗氧,送到荒郊练胆量,锻炼心理壮又强”,这是解放军体育学院开展心理教学和心理训练的真实写照。
体育学院针对特种教学的特殊性和部分学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特点,把心理疏导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员的心理素质。他们先后从地方院校和医疗单位引进心理教员,开辟了专门的心理教学课堂,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在学员旅建起了心理咨询室。对新入校学员,首先进行心理测试,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测试参数和专家分析意见,建立心理测评档案,实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跟踪教育。同时,还开设了心理教育资源库、心理导航网站,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网络。学院根据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投资兴建了华南最大的心理行为训练场和我军第一个体能训练研究中心,组织科研人员对心理训练教材和器材进行集中攻关,研制出心理测试仪等一批心理训练成果,推动了心理教学的开展。为了锤炼学员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们还把学员拉到海上,带到高原,送到满目荒凉、漆黑恐怖的郊外等特殊环境下进行训练,并制造各种“实战”氛围,使学员在“实战”中淡化恐怖心理,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无畏意识。严格的心理训练,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学员黄维平,刚入校时心理素质较弱,经过4年的锻炼,使他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锻炼。毕业3个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大雪突然封山,后勤供应中断。
他凭着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带领全排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孙现富 吴麟)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强“心”为本 先“声”夺人
成都军区某部锤炼心理战硬功
本报讯 “嗡嗡嗡……嗒嗒嗒……”飞机轰鸣,枪炮声震耳欲聋,在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官兵们跨壕沟、钻火圈、溜铁索,英勇顽强,处变不惊,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笔者在成都军区某部心理战训练场看到的一幕。
该部着眼未来作战需要,坚持在逼真的实战氛围和复杂环境下从难从严开展心理战训练,不断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他们注重在官兵中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教育,使官兵们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外军与我军心理战的特点及基本方法,增强心理学认知水平和强烈的心理战意识。他们还引进心理测试仪和相关系统软件,为官兵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实现了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科学结合。利用浪木、高架网进行抗眩晕训练,辅助官兵克服恐高不适心理;增设攀崖、溜索、攻防对抗演练等高难度训练内容,通过大功率音响持续播放仿真坦克、飞机、枪炮等各类武器的声响等手段,营造近似实战的训练氛围,不断磨练官兵的战场心理素质,激发旺盛的战场斗志。他们在强化官兵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突出领导机关在心理战中关于情报信息收集和反敌心战等指挥技能的培训,在基层营、连着重加强心理战媒介制作和投送技能训练,教授官兵制作使用心理战简易器材,熟练掌握空飘、水飘和火炮发射宣传品、战场喊话、战地广播等基本方法。部队长康凌言告诉笔者:“心理战在现代军事斗争中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强部队的心理战训练,努力做到强心为本、先声夺人,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掌握先机,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张波)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说句心里话
我想陪妻子散步
王庆伟
去年底结婚第四天,因部队有事,我把新婚的幸福打进了背包。回到部队,思念妻子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7个月的两地生活,使我读懂了“牛郎织女”的生活甘苦。所以,当政治处通知我休假时,认真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后,便匆匆往家赶。
家一尘不染,静悄悄的。妻子娟一脸苍白地靠在床头,怀里抱着一张我的放大相片和一封未写完的信:“庆伟,咱们都还年轻,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不能过度地贪恋儿女情长……”我想起了婚前曾给娟写的信:做军人的妻子很难,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孤寂。娟回信说,这些和军人付出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看完信,我很感动,但也有些担心,毕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此刻,泪水模糊了视线。母亲告诉我:妻子患流感已10多天了。见她睡得很沉,就一直静静地守护在她床前。妻子醒来看见我,轻声地问:“你怎么回来了?休假了!”“嗯……委屈你了。”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不争气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妻子望了我一会,说自己不喜欢流泪的男人,更不喜欢流泪的军人。军人对自己的奉献应无悔无愧,何况你个人的牺牲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我无言以对,看着瘦小的妻子,我觉得她比我伟大。
第二天,我牵着妻子纤细的手漫步在街头。她开心得像只小鸟,全然不像一个病人。“哟,娟娟,今天真年轻啊!”循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妻子高中时的一位同学。仅仅27岁的妻子不年轻?听罢此言,我心中涩涩的。大千世界一对夫妻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次散步,在千千万万个相守一方的军嫂心里,却成了奢望……随后18天的假期,只要有时间,我都主动陪妻子散步、逛街。妻子似乎又“年轻”了许多。一天晚上,我拥着妻说:“我想天天陪你散步。”“你要是天天能陪我散步,我就不会这么‘年轻’了。”妻子认真又风趣地说道。
妻子说的是心里话,其实也是许多像妻子一样独守一方的军人妻子的心里话。但是,作为丈夫,特别是远离妻子的军人,我想陪妻子散步,只是我深知,必须时刻听从部队召唤,这样即使立刻把与妻子散步的温馨打进背包,妻子也会“年轻”。我想陪妻子散步,只是我深知,必须安心部队工作,这样即使妻子与困难抗争得精疲力竭,只要一回味往日散步的幸福,妻子也会“年轻”。我想陪妻子散步,只是我深知,必须紧握手中枪为祖国站好岗,这样即使与妻子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相聚一次,哪怕时间再短暂,甚至没顾上散步,妻子也会“年轻”。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点击高科技
从现代战争看电磁环境效应
刘尚合
现代高技术战争是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展开的。电磁环境效应,直接影响着武器装备战斗效能的发挥和战场的生存能力。
随着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军用电磁辐射体如雷达、通信、导航等辐射源的功率越来越宽,再加上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宽带、强电磁辐射干扰机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因此,有效地运用电磁频谱,控制电磁环效应,夺取并保持电磁优势,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重要前提和至关重要因素。
高技术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交战的双方是以军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无论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无不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信息干扰方面,每次战争前美军都首先派出多架电磁干扰飞机,对预定空袭区域进行定向强电磁干扰,破坏对方的电磁辐射源,使对方实施反空袭作战行动受到压制。而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则投放强电磁辐射弹,战斧巡航导弹携带高功率微波弹,以非核爆炸方式产生类似于高空核电磁脉冲的强电磁辐射,直接摧毁或损伤各种敏感电子部件,使对方雷达、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装备和互联网络失去工作能力,有效地控制了战场的电磁环境。而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则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躲避敌方侦察,采用防御信息战,不仅击落了包括F—117A隐形战斗机在内的多架北约飞机和巡航导弹,而且有效地保存了实力,使北约的空袭不能完全奏效。
在高技术战争中,微电子技术和电爆装置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的C3I、C4I系统已成为现代战争的“神经中枢”和“耳目”,武器系统实现了高度电子化和智能化,精确制导武器或信息化弹药已成为战场上的基本火力。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已经证明,大量智能化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如智能化地雷、智能化水雷,能够在探测到目标信息后,自动跳向目标并予以摧毁。美军B—52轰炸机在防空地域外发射“斯拉姆”空地导弹攻击伊拉克发电站时,发射的第二颗导弹能够不偏不倚地从发射的第一颗导弹炸开的弹洞中穿入,这不能不说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精确制导武器发挥了关键作用。
武器系统靠电子技术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同时武器系统强烈地依赖于电子设备及其所处的电磁环境。所以,战争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和天基发射技术、卫星侦察技术、战场监视技术与电磁对抗技术的综合运用,使高技术战争成为“硬摧毁”和“软打击”并用的“海、陆、空、天、电”一体化的五维战场。掌握信息优势,制电磁权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附图片)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我军武器装备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据新华社电 (记者奚启新)全军部队加强武器装备日常管理、战备、训练、机关业务工作建设,现有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保障能力取得重大进展,部队装备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各军兵种装备保障工作呈现崭新局面,新型装备修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装备机关和保障部(分)队快速反应、组织指挥和安全防卫能力显著增强。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新四军战斗历程大型文集《铁流》出版
据新华社电 (记者堵仲伟)一套反映新四军光荣战斗历程的大型纪念文集《铁流》开始出版。由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辑、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文集,收入了由七百位新四军老战士撰写的五百七十多篇回忆和纪念文章,共四百一十多万字。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士官在职学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成绩可喜
据新华社电 (陈辉、贾建林)某哨所士官李国峰,依靠中国教育电视台军队专用远程教育网,已经通过中央电大法律大专的四门课程。目前,北京军区有一万多名士官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远程教育。日前,教育部、总参谋部领导在北京军区观看了士官远程教育试点成果汇报演示,肯定了试点成果。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董存瑞纪念馆在延吉落成
本报讯 记者江山报道:董存瑞纪念馆日前在董存瑞生前所在团驻地吉林省延吉市落成。该馆由序厅、展厅和报告厅三部分组成,共收集了五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同时还收集有一百二十五件实物,以及国内二十多种版本和部分国外宣传董存瑞事迹的书籍等珍贵资料。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乌鲁木齐建成国防教育训练中心
据新华社电 (范青、孙兴维)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防教育训练中心日前在乌鲁木齐市落成。这个国防教育训练中心占地十三万平方米,是乌鲁木齐市“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战略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又是一项标志性建筑,它的建成改变了边疆地区国防教育设施落后的状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