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私拆快件 冒用“EMS”
海南工商、邮政联手查获两家违法速递公司
本报讯 私拆用户快件,使用假邮政特快专递(EMS)详情单,冒用邮政特快专递的招牌上门揽收快件……8月6日上午,海口龙马速递服务有限公司被海南省邮政行业管理部门和海口工商部门联合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海口龙马速递服务有限公司属于“天天快递”在海南的连锁经营点,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生活日用品、小件物品、物资的快递服务。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公司严重侵犯邮政专营权,非法从事信函类寄递业务,在现场查获的该公司近期收寄快件使用的2000多份“天天快递运单”的底单中,有1192件注明内件是文件、发票、汇票、投标书及证件等。更令执法人员吃惊的是,现场发现100多封快件信函已被该公司私下拆开,其中5件是进口快件,其余的均为出口快件。
执法人员在现场还检查出该公司用来揽收特快专递信件的396份邮政“EMS”国内特快专递详情单,其中196份是该公司冒名揽收各类信件后留下来的底单,161份是该公司私拆用户快件后改寄邮政“EMS”留下来的底单,另外39份是尚未使用的空白详情单。
8月6日下午,联合执法人员在检查“申通快递”时,发现该公司同样存在违法经营信函类寄递业务和私拆用户快件的情况,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20封已私自拆开的快件,部分内件散落一地。对于“龙马快递”、“申通快递”的违法经营行为,执法部门已将相关物品暂扣,待做进一步调查后,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尤新)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用人单位“只限三十五岁以下”的要求,把众多大龄求职者拒之门外——
大龄求职尴尬多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前不久,李连业打来电话,说她想找一份涉外保姆的工作。她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大学毕业、英语不错、曾多次被原单位评为先进。她的条件听起来很不错,为何要急着当保姆呢?
我们约在次日见面。她早早来到报社,手里拿着一撂人才类报纸。“我36岁了,这么大年龄哪个单位都不愿意要。听说涉外保姆每月收入有1000多。”李连业回答了我的疑问。
李连业曾在黑龙江某银行工作10多年,后来银行减员,她来到北京。原本想,以自己的学历和经验,找份工作不会太难。但随后的情况是,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一到月底老板就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她辞了职,准备复习考研。当一年后重新投入职场,当时35岁的她突然发现,自己已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大龄困难群体”。“这半年多,几乎所有的招聘会我都去,但年龄好像成为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有时候单位已准备要我了,一问年龄又放弃了。”
李连业的情况是否普遍?李连业说,北京军博有一个人才招聘会,你可以去看看。
那天上午的招聘会,每个展位前都挤满了人,包括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看着他们青春的脸庞,李连业直摇头:“这么多年轻人,我怎么竞争。”
在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一位同样因年龄而被拒绝的求职者孙小明,他也是36岁。“我还是学机械的大学毕业生呢,企业破产没了工作。要是用人单位多注重一些能力,我应该不难找到工作。可现在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孙小明很灰心。他刚到一个展台前与用人单位谈了一下,对方觉得不错让他填表,可当看到他的出生年月,立刻叫停:“没看见要35岁以下吗?”
用人单位不愿招35岁以上的员工,这是不是一种就业歧视?招聘会现场,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展台前贴了一张纸:“限30岁以下”。其业务主管何先生说:“企业有用人的自主权,我们这可不是歧视。”他表示,年轻人有冲劲,可塑性强,容易培养,身体也好,企业觉得更好用。经验当然也重要,但市场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极快,一般性的经验已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何况,现在年轻、优秀的人才很多,企业不愁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他强调,限定年龄不是盲目的,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具体需要。
谈到“35岁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认为这是典型的就业歧视。他介绍,在国外有专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而在招聘时限制年龄,劳动者可以起诉。目前我国对出台类似法规的呼声也很高。
谈到这个问题,李连业没太多反应。“即使有这种规定,也只是给我们一个面试的机会,如果真的不想要,怎么会找不到理由?”她说。
李连业十分困惑。年轻人找工作,用人单位要求有经验。有经验的人找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年轻。给她的感觉是,如果不在35岁前稳定下来,如果不在工作的头几年走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上、成为稀缺的人力资源,似乎就没有出路了。可是,很杰出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只能面对这样的局面吗?“再找不着工作,我只好去摆地摊了。”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把李连业的遭遇讲给他听,他告诉记者,近几年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引起就业环境的恶化。他说,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理想的状况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畅通、供求相对平衡。但目前市场上可供用人单位挑选的人才太多了,几乎没有哪个层次的人才缺乏,用人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也因此变得挑剔起来,造成很多大龄人员求职的尴尬。
他表示,首先要尊重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即企业可以自己规定用工的学历、专业、年龄,特殊工种甚至可以规定人员的性别。同时,政府部门、社会舆论也应引导企业,在用人方面更为务实,更看重劳动者个体的能力,而对年龄不要那么敏感。他提醒大龄求职者,跟年轻人相比,他们虽然已经丧失了一些优势,但也有自身的长处,比如知识和经验就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求职中,要突出这些优势,有针对性地争取用人方的认同。求职之外,自主创业、联合起来创业也是一个思路。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用农村药品监管网络的建设,带动药品供应网的扩大,杜绝假药、劣药、过期药进入农村——
保证农民用得起药用得放心
本报记者 富子梅
编者按: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是今年下半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办实办好。为此,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为了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专栏,全面报道全国各地实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进展和成果,对整治工作中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曝光,介绍质量可靠、具有安全保证的生产经营企业,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为推动和落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成都市属彭州市致和乡复兴村卫生院的乡村医生杨秀英近来觉得轻松了不少。以前她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进城给卫生室购药,不仅路远,耽误农活,而且药价比较高,有时药品还进不全。自从彭州市开展直配式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以来,药品配送中心每周两次把她需要的药品送到村卫生室,药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价格也降低了15%,还帮助她建立起规范整齐的药品陈列柜。杨秀英高兴地告诉记者:“药全、价格低,来看病和买药的人多了,每月有五六百元,我的收入也提高了。”
这是不久前记者到成都市郊农村采访时,看到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试点情况。目前这一试点正在江西、陕西、北京、成都四地展开。
农民买药难、买药贵、假药多
长期以来,农村药品供应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大型医药批发公司供应乡镇供销社,二是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两条正规渠道很难满足农民用药需求。这就给游医药贩在农村兜售假药劣药以可乘之机,农民买药难、被动买假药劣药、过期药和因病致穷的现象比较普遍。
据成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农村药品市场存在五大问题。一是药品供应渠道混乱,无证经营现象严重,许多游医药贩走村串乡,兜售质量没有保证的药品。二是药价虚高,许多药品在农村的售价高于城市。以口服青霉素为例,城里卖8.5元/包,农村卖12.5元/包;复方甘草片城里卖3.5元/瓶,农村卖5元/瓶。三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一些村卫生室,治疗头痛、牙痛,大量使用每盒17.6元、每粒0.84元的芬必得,而很少使用32.2元/瓶、0.03元一片的去痛片;治疗炎症的药物,大量使用香港联邦制药厂生产、每盒18元的阿莫仙,很少使用四川制药厂生产、每盒5.5元的阿莫西林。就是因为乡村医生购进药品不方便,药厂的推销员送什么就卖什么。因为药价高,农民常常买不起药。四是人药、兽药混用情况广泛存在。成都药监局在检查时发现,兽用药也摆在村卫生室卖给人服用。五是假劣药、过期药大行其道。一些游医药贩把医院淘汰的过期药低价收上来,卖到农村去。还有一些药品由于需求量小,到期没有及时回收,在卫生室的存放时间甚至长达三四十年。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农民用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也给药监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用监管网络带动供应网络建设
为了解决农村药品监管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民用药状况,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选定4个省市进行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促进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试点。杨秀英所在的村卫生室就是彭州市农村药品直配式配送网络的一个配送点。
所谓直配式是指药品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确定一家药品经营企业,承担辖区内的农村药品集中配送,负责把农村需要的药品直接配送到乡镇零售药店、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招标确定的企业实力比较强,可以大批量从厂家或批发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购进药品,以统一的价格集中配送,减少中间环节,把药品降价的实惠直接给农民。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市场监督司赵晓鸣司长认为,引进大型企业搞连锁配送,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用药方便、经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从源头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改善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薄弱的问题,即解决农民用药安全问题。用监管网络的建设,促进药品供应网的扩大,杜绝假药、劣药、过期药在农村的泛滥。
经营企业得到了一个辖区的药品经营权,看起来是一大块市场,但其中很多地方位置偏远,药品需求量小,配送成本高,企业能长期经营下去吗?经过几个月的试点,经营企业把成都彭州各配送点分成A、B、C三类,A类月销售额超过3000元,是可以赢利的配送点,占30%;B类在1000—3000元之间,基本上赢亏平衡,略有赢利,占40%—50%;C类销售不足1000元,是亏损的偏远村镇,占20%—30%。企业通过村民药品需求登记,逐步摸清农民实际需求,建立起适应农村需要的药品品种,销量逐月上升,B类配送点增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市场潜力很大,只要坚持让利于民、薄利多销,完全能够逐步做大,公司对未来很有信心。
试点中的问题要重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用药习惯各异,所试点的模式也各具特色。成都除了直配式,还在新都区试点代购式,即利用比较健全的三级卫生网,由一家企业向乡镇卫生院配送药品,再由乡镇卫生院在不加价的前提下向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分发药品。北京市则是引进大型连锁企业在农村开药店,与原有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两条服务线,把竞争引入农村,通过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卫生系统、药监部门和企业各方积极性,保证质量,降低价格,把最大利益让给农民。
但上述试点也都需要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解决新的问题。比如农民基本上以买处方药为主,按照《药品管理法》,村连锁销售点没有执业药师,不能销售处方药。再如,中标企业利用价格优势,从仅向新建连锁销售点配送药品发展到向辖区所有卫生院、卫生室、诊所配送药品,是否会形成新的垄断价格,如何进一步引入竞争,保证价格的公平。还有,利用三级卫生网供应药品,由于基层医疗水平较差,如何防止出现重药轻医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求医用药的水平,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郑筱萸局长指出,对已经采取的做法继续进行探讨和完善,特别要在其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及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中国国情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成功的加以坚持、巩固、发展,不妥的进行调整、纠正,错误的立即停止。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农民用药安全、经济。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8月6日,地处年楚河中游的西藏自治区白朗县城郊,一群“黑白花”奶牛正在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地里悠闲地吃草。去年以来,这里从内地引进优良品种奶牛,以农养牧、以牧致富,养牛户的收入成倍增长。
贾立君摄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亿元以上交易市场逾三千
年成交额近两万亿元,以批发经营市场为主
本报北京8月14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信息,截至2002年末,全国成交额亿元及以上市场达3258个,与上年相比减少了15个,所减的主要是小规模混杂型市场;当年成交额19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市场成交额为15450.9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77.9%。
统计显示,亿元市场的地区分布与当地个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江苏拥有亿元市场最多,达454家;浙江亿元市场成交额最大,占全国的19.6%;河南、湖北、上海、江西、山东、辽宁等地亿元市场的成交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亿—20亿元、30亿—40亿元的市场发展尤为迅速。
近年来,全国亿元市场十分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兴建了一批摊位数量上千的大型交易市场,出租摊位上千个的市场有550家,出租摊位5000个以上的有32家,1万个以上的有8家,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出租摊位突破3万个。
我国亿元市场成交类别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摊位增长最多的依次为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成交额增长最多的依次为书报杂志类、化工材料和制品类、五金电料类。一些盗版、假冒伪劣商品得到有效遏制,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中草(成)药类成交额分别下降21.3%和11.8%。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
将对人参产品进行专项检查
本报北京8月14日讯 记者富子梅报道:为了有效遏制制售假劣人参产品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对人参产品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抽验。检查抽验的重点地区是,人参产品产地、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人参产品主要销售地区、零售药店等。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来,药品市场中人参相关产品的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人参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标签、说明标识失实,特别是以生晒参假冒生晒山参、野山人参、野山参等情况严重。
国家药监局要求各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标识为生晒山参、野山人参、野山参的产品,一律按国家药典标准人参项下生晒山参的规定进行检验。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银行资本充足率新规定将出台
本报北京8月14日讯 记者田俊荣从中国银监会获悉:中国银监会已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起草了我国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并已在业内两次征求意见,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出台。
据了解,《办法》在力争与1988年资本协议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借鉴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银监会正在积极组织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符合新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体系,鼓励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应对新资本协议提出的挑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