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八百万个
上半年共有一百三十五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本报北京8月13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尽管非典疫情对就业形势形成较大冲击,但经过各方努力,今年上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仍取得积极进展。今年1—6月,全国已有135万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其中“4050”人员(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3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4.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的预期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据介绍,自去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特别是在今年6月末非典疫情解除后,各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全国有608万下岗失业人员领到了再就业优惠证。与此同时,各级财政普遍加大对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今年新增了47亿元再就业补助资金。全国城市街道中,90%以上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普遍开展了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到2400万人。不过,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我们也有许多有利条件。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万至8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仅经济增长就可提供近500万个至56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面临种种不利因素,新增8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鼓励自主创业
本报南昌8月13日电 在江西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渐渐成为一股热潮。由于政府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自去年以来,全省1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30%以上的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当起了“小老板”。
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过程中,江西省政府意识到,与安置就业相比,鼓励自主创业是一种更积极主动的行为,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便利。
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创业能力,江西省制定了“三年三十万”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建立和认定了174家再就业培训基地。今年1—6月,全省共有5万多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培训。
江西省还建立了11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包括创业培训、项目管理、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收优惠相结合的一条龙服务,使创业基地成为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孵化基地,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格局。自去年10月以来,全省已对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1万元。工商部门为2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了各种工商行政收费,地税部门为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了营业税和所得税,城建部门为8000余名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摊位及场地。关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浓厚气氛在全社会形成。(晓白)
第1版(要闻)
专栏:
河北开发就业岗位
本报石家庄8月13日电 记者陈国琦报道:河北省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
河北广开就业门路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落实扶持政策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把项目建设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把针对防治非典的特定需求与岗位开发相结合,把调整就业结构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根据这“四个结合”,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放在鼓励服务型企业和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鼓励在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四个方面;要求企业在立项审批时签订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协议,在投入运营时签订劳动合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开发社区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等公益性岗位;面向不同产业需求、不同岗位层次、不同就业形式,扩大就业范围。
河北省今年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的目标是3万人。邢台市政府自去年6月以来,先后出资300万元,为中老年下岗人员、夫妻双下岗人员和一家多下岗人员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基本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任阿姨社区菜站位于北京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由退休医务工作者任全富带领4名下岗职工经营。为了让居民吃上新鲜放心的蔬菜,天不亮就到批发市场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菜价低廉,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海情深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百名专家北戴河休假侧记
新华社记者 李术峰
今年暑期,美丽的北戴河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7月29日至8月7日,100名专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来到这里休假。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专家、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负责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工程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岗位不同、领域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们以拳拳的赤子之心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动人篇章,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着他们。
“党和国家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经过一番细雨的洗濯,盛夏的北戴河愈发秀美宜人。
8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贺国强、徐才厚、华建敏、陈至立等陪同下专程赶到北戴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正在休假的专家们,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并向奋战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知识分子,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见到这些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医务和科研战线的知识分子,曾庆红关切地询问他们的休息情况,高兴地和大家合影留念,他与一位位专家亲切握手:“大家辛苦了!”“大家辛苦了!”
“要利用这个机会直接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曾庆红说出了此行的一个心愿,引起了专家们的热烈反响。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与专家们的座谈会上,来自医务和科研战线的部分专家代表畅所欲言,汇报了在各自领域的工作与科研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悉心倾听,曾庆红听完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我第一次来到心慕已久的北戴河,并且受到党中央如此高的礼遇,相信全国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能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38岁的唐小平在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他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这所医院是广州市收治非典病人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中央领导的关心让他想起在抗击非典中累倒的医护人员,想起不幸感染的医务人员……
“我要永远珍藏这张合影!”北京抗击非典定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至今走路还是“小心翼翼”。在这场殊死战斗打响时,紧张和劳累折磨着这位壮汉,一次下楼梯时眼前一晕一脚踩空……尾骨骨折,但他没言语一声,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战斗4个月,直至将本院最后一例重症非典患者救治成功……林江涛一直记着父亲、一名久卧病床的老军人的那句话:“战士,就得上前线,就得有牺牲,董存瑞、黄继光不就是样子吗!”
8月4日,专家们站在了山海关老龙头上,纵目远眺……“谭靖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质量专家组成员”——一位老专家,清癯质朴,他胸前鲜红的牌证吸引了游人敬佩的目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81岁的谭靖夷是专家中年龄最长者,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水利工程专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主持建成大坝8座,灌溉农田150万亩以上……第一次来到北戴河,来到山海关老龙头,这位老人照相时特意叮嘱:“一定要将那四个字照上!”那匾额上写的是“雄襟万里”。
“古代知识分子尚且以此自励,我们更要做到胸怀宽广,多想着国家和人民。”面对万顷碧海,谭靖夷说到这里,用手敲击着海边的铁栏杆……近年来,他主要为一些大型、巨型水利工程把质量关,他说,一辈子的经验说明,干好这些关系人民安危的大工程必须做到两个字:忘我。
北戴河充满了自豪,见证着骄傲——专家们的事业聚合在一起,就是中国发展蓝图的壮丽一角,就是敬业创新的狂飙:程国栋,提出“程氏假说”,解决了国际冻土界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强伯勤,积极推动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支持参加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国际大合作,促进了“1%测序任务”的完成;范本尧,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广大知识分子在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北戴河专家座谈会上,曾庆红对广大知识分子在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中的突出成绩和崇高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广大知识分子在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实践中,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过程中所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和崭新风貌,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我们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实践再一次证明,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一支经得起考验、大有作为、党和国家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寸草之心何以能报三春之晖!”
清清的戴河蜿蜒而过,繁花竞妍,瓜果满枝……这就是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20年时间,由5间土房、3辆马车发展成为全国首家高科技农业国家AAAA级景区。观看其发展史,两个词分外醒目——“科技”“人才”。
“此情此景,深刻地印证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方针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徜徉在观光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恩哥想得很远。他说,许多专家都为党和国家对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兴奋不已,都铭记着曾庆红同志强调的那句话:“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重要最宝贵资源的观念,把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视为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涓涓暖流浇灌赤子之心。46岁的王恩哥1995年从国外回来,致力振兴祖国物理研究事业,他深深体会到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1998年,他参加中央组织部组织的第三期青年专家国情考察团,感受到了灵魂深处的震撼:“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我对祖国最质朴的热爱之情,从那时起就更加深刻地根植在心中。”
“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就像这大海一样……”抗击非典专家、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畅游在碧海中,想起第一次见到海的情景——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12月,他参军,被安排到大连医学院学医——大海见证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大连医学院是党一手建起来的,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从我这一生来看,小学、中学看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大学时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前后对比,乱治分明,知识分子地位有了天壤之别……”
细雨润物,大海情深。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更加无微不至。1988年,中央组织部对各地优秀专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很多专家工作负担过重,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上报中央。党中央非常重视,并指示及早改善。据此,中央组织部决定建立组织专家携配偶疗养休假制度。
无论是老一辈,还是青年一代,谈到工作环境的改善、生活待遇的提高,无不感谢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无不感谢中央组织部扎扎实实的工作:
——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已形成了知识分子工作体系,从省区市到地(市)、县都有一支专门的知识分子工作队伍。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建立了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
——近年来,中央组织部针对知识分子待遇、就医、住院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促成给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发放国务院特殊津贴,组织专家定期集中体检等,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活动,并形成制度。共举办党员专家理论研究班12期,有461名专家参加了学习;组织青年专家国情考察活动5期,151人参加;组织专家休假活动16期,360名专家携配偶参加……
“我感觉知识分子迎来了大展才华,报效祖国的最好时期。”年逾五旬的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周保利感慨地说。在饭桌前、在散步时、在房间里、在海滩上,专家们不时讨论着知识分子环境的改变,无不为曾庆红与大家座谈时强调的“六个环境”所振奋,专家们认为,其中渗透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关心、爱护和理解,大有新意,非常细致,备受鼓舞,他们高兴地列举着: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
“这不仅是一次休假,更是对专家们的精心培养。”陈鲁妮连日来听了中央领导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讲话,听了中宣部领导关于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导报告,感觉眼界大为开阔。
在瑞典从事医学研究的陈鲁妮总说自己是“祖国母亲的孩子”,在5月初非典疫情肆虐的日子,她毅然带着所学知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促成了中国瑞典“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重症SARS”的国际合作项目,还走进了隔离病房,亲自示范……
“与党和国家为我们做的相比,自己的那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陈鲁妮说,“就像母亲把孩子养大了,独立了,每当孩子做一点事,母亲就非常高兴。其实,寸草之心何以能报三春之晖!”
“努力占领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沙鸥轻翔,海风习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然而,北戴河的专家们,身在此中,心却驰骛在各条火热的战线上。
走进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程京的房间,桌上堆满了材料,床上放着笔记本电脑,他正在网上与北京的研究机构联系。“5日上午刚刚送走一个特快专递,是我们公司的生物芯片产品目录……”这次休假,好多专家都带了笔记本电脑,还有大堆的论文、资料……程京说,每晚都要到两点以后才能入睡。
“责任催人!”程京认为,中央领导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业绩,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光荣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敢于创新’,‘多出精品’,‘注重转化’。”
程京今年刚刚40岁,1999年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生物芯片研发的领军人物,他的发明和参与的发明有着“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桂冠。10月18日,凝结其心血的“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将举行剪彩仪式,各项准备工作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必须将产品目录抢时间做出来!”程京描述着他的雄心壮志,言谈间不时闪现着紧迫的锋芒,“SARS检测芯片研制出来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必须尽快开发第二代产品……”
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黄培堂谈到非典防治的病原体问题:“尽管分离了病毒,知道了其全序列,但对其特性、传播规律、致病机制、来源及变异特点仍有待深入研究。”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毛羽从医20多年来,实施手术6000多例,但这次休假,他将“如何提高综合医院管理水平”作为主要学习课题,主动找其他医院负责人交流探讨,“非典考验了我们的技术,更考验了我们的管理。”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今年63岁了,他说,“休假一结束,我要马上返回三峡,有很多事情等着我。金沙江上两座大型水电站也处在紧张的起步时期,加起来的发电量比三峡还大……近来长江三角洲频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能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不容懈怠!”
“随着研制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高度重视顶尖人才的引进问题。”在8月2日的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金怡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言。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他总是将目光盯向最高水平,他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哪怕是一个焊点、一枚螺丝钉也要体现世界水平”。
“要大力推进创新工程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刘永才认为,“创新工程将决定未来我们在国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能否在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未来可能突发的局部战争上达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
“在这里,中国曾与世界发生过多么激烈、沉痛的碰撞!”站在长城入海处老龙头,大庆油田教授级高工王启民,目光从长城垛口沿着蔚蓝浩渺的海面一直伸向远方。城墙之上陈列着一门法制铁炮,抗日战争爆发后两个月诞生的王启民伸手摸着这门黑黑的大炮……旁边是陈列说明:“1900年,英、美、德、意、日、法、俄、奥八国列强入侵山海关,炮轰老龙头。1901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山海关南海一带修建联军军营营盘,驻扎军队。这门大炮即是侵略军镇压中国人民的见证。”
“中国与世界的碰撞有了全新的内容,这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王启民说,“从这个角度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多么的重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当代知识分子,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按照中央领导提出的要求,自觉肩负起历史的使命,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敢于创新,勇攀高峰,以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站在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努力占领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奋进的意志,如山;博大的情怀,似海。美丽的北戴河,必将伴随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长存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间。
(新华社北戴河8月13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成都:追求最佳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 丁玎 梁小琴
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古迹在灯箱上相映生辉,“衣食住行”景观墙记载着古城的历史变迁……
七月三十一日晚,改造后刚开街的红星路步行街华灯初放,七十二岁的诗人流沙河和众多成都市民一起踱着步赏着景。这位“老成都”感叹:“成都的居住环境变化实在太大了,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了。”一番话道出了成都人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成都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使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初具规模。
其中,整治一新的府南河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优秀水岸奖”和“国际环境地域设计奖”等国际大奖。
“六大工程”整治城市环境
成都的建设者们说,是旧城改造、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畅通工程、水环境治理、绿化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工程”,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成都的人居环境。
配套设施不到位、房屋窄小破旧曾经让成都的居民苦不堪言。以市长挂帅,成都成立了危旧房改造指挥部,决定从去年起三年内完成四百一十万平方米危旧房的改造任务,到今年上半年已开工改造三百六十万平方米。东郊是成都最早的工业区,“三废”污染、“热岛”效应等问题突出。二00一年八月,成都市作出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东郊的城市功能定位由工业为主调整为生活居住、物流配送、金融商贸、科技产业、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成都市统计局城调队公布了一项“市民对今年政府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五路一桥”,即三环路、成龙路、成洛路、老成渝路、人民南路南延线和火车南站立交桥。
它们是成都实施畅通工程的重要路段,如今除成洛路外已基本竣工。八月一日,市民又闻好消息:西大街、东大街、红星路三条完成畅通工程改造的新路已划定“公交优先道”,乘坐公交车出行将更快捷。
成都因水而兴,三环路以内的河道就有五十多条,但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市里从去年开始进行沙河综合整治,并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中心城二百九十五条街道雨污管网改造,新建六十万吨污水处理设施。去年,成都实施绿化工程,新增绿化覆盖面积十点二四平方公里,相当于前五年增加之和。如今,市民徜徉都市,可随处见绿:浣花溪公园芳草萋萋;三环路两侧宽五十米至一百米的绿化带如同绿色走廊;府南河边绿洲延绵,宛如都市的翡翠项链。
为解决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马路经济”问题,成都还实施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清理取缔占道摊点,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治理扬尘污染,去年在城区施工量增加一倍的情况下,降尘浓度较上年下降8.8%;加强城市光彩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一街一景、一楼(桥)一色的夜景灯饰风格。
“借财生财”化解资金难题
“六大工程”共需600亿巨资,钱从哪里来?“要大力探索多样化融资方式,开辟城市建设资金新来源。”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说,“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项目,是解决城市建设管理资金紧缺的有效途径。”一句话,走“借财生财”之路。
去年,成都公开拍卖6条公共汽车线路的特许经营权,首次实现了公共汽车线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吸引了约4500万元社会投资。市里批准组建了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水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的业主承担投融资职能,为总投资60亿元的工程引来众多的民间投资者,开创了成都城市建设向民间融资的崭新模式。据统计,近两年来,成都公交、自来水、天然气、出租车、环卫、园林绿化以及路桥设施冠名权等特许经营,吸纳了民间资金近4亿元。仅2002年,成都城市建设与维护即吸引民间投资5.7亿元,较2000年增长8倍。
为了让城市建设更好地“借”来民间资金,成都对民营企业大胆地“放”,积极地“扶”,愉快地“融”。
成都对民营企业明确提出了四“放”:在市场准入上放得更开,经营领域上放得更宽,经营方式上放得更活,注册条件上放得更松。数字说明了“放”
给成都民营经济带来的机遇:去年,非国有投资占到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2.7%;今年1—5月,这一比例增加到了60.9%。
从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等问题入手,成都切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截至今年6月,在成都市100户试点企业中,通过专项资金,已有53户企业获得了贷款,总额近2亿元。几年来,成都诞生了希望集团收购湔江化工、迪康集团收购成商集团等数十起大民营企业收购大国有企业的案例。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成都市的民营企业完成兼并企业200多家,改制企业1000多户,盘活的存量资产达180多亿元。
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依靠市场化配置特许经营权,民间资金在成都的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8年,成都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6.19%,2002年则达到了42.1%。
打造“住在成都”人居品牌
“房地产是我们的生命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房地产。”成都市市长助理孙平用形象的比喻来强调打造人居品牌的重要性,“房地产业对成都GDP的增长贡献率已达24.3%,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都的房地产发展和环境改善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
良性循环得益于透明、优惠的阳光政策。据成都房地产交易中心常务副主任黎光成介绍,为进一步刺激商品房消费,6月24日,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商品房消费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对个人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发放购房补助、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等措施。对外地人购房,则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简化贷款手续、产权即时办、外地人购房“一站通”等,尤其是实行了外地—本地“银行一卡通”,使购房者可在外地银行付月供、外地人购房可在本地还贷款。
良性循环更受利于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8月1日,记者在成都市房管局大厦看到,一楼东四门大厅内,一个集审核、发放、银行现金发讫的“成都市个人购房补助资金”统一发放点,正为市民提供着“一站式”补助兑现服务。四楼房产政务服务大厅里也秩序井然,商品房预售登记、产权登记、投诉中心等窗口组成了“一站式”服务链。在私房买卖受理窗口,办理过户手续的钟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手续齐全,买商品房的当天就可办理房屋产权证,卖二手房的当天也能办完过户手续。交易中心里还有一个“二手房贷款服务大联盟”,由担保公司、银行、交易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组建,实现了二手房贷款服务大整合。
成都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成都气候好,环境美,而且房价便宜,市中心的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2900元,因此有很多外地人来买房。”房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成都的购房者中,外地人占了49.21%。为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成都市政府已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住在成都”房地产全国巡展活动。8月8日—10日,“住在成都·走进西藏”房展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成交总面积达6.5万多平方米,成交总额达1.7亿元。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成都市目前已确立了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居住环境最佳城市的目标,这座融合了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经营理念的都市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去居家创业。(附图片)
成都市为方便群众健身兴建的现代化体育中心。 朱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本报评论员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见诸于人民群众的行动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抗击非典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
面对非典疫情,全民族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形成了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病魔面前不惊慌,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展示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实践证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升华的伟大民族精神,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要围绕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和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和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注重平常积累,又要善于抓住重大挑战和考验所提供的契机,在危难中磨砺和锻造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新的内涵。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纳入各个方面,不断用民族精神引导和激励全国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建设事业。
我们要围绕巩固抗击非典斗争成果,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坚持从日常行为习惯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革除陋习,破除旧俗,在具体言行的养成中培养人们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统一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之中,融会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中。
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快,社会覆盖面大,社会影响力强。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宣传舆论战线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做到“三贴近”,努力把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和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为在全社会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类总是在经历和战胜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前进的。抗击非典的艰苦斗争,使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又一次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和考验。胜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和获得的重要启示,运用到各项事业发展中,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妇女九大8月22日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8月13日讯 记者王比学报道: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8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目前,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总结中国妇女八大以来妇女工作的新发展和基本经验,确定今后5年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全国妇联新的领导机构。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报告;审议通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
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妇女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动员全国广大妇女,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