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优化水源配置 增加灌溉效益
湖北确保人畜饮水农作物丰收
本报武汉8月7日电 记者龚达发报道:持续20多天的高温干旱,使湖北各地抗旱救灾形势日趋严峻。截至目前,湖北省累计受旱农田面积达1000多万亩,因旱已造成26.94万人、10.2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困难,且有部分中小河流接近断流。
面对旱情,湖北省上下紧急行动,坚持科学抗旱,合理调度江河湖库水资源。湖北省政府于8月3日召开全省抗旱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农业、水利、气象、电力、财政、石油、供销等部门围绕抗旱大局尽职尽责,搞好服务;同时各地因地制宜,优化抗旱水源的配置,实现水源灌溉效益最大化,确保人畜饮水、农作物丰收、种苗生产用水。
面对旱情,湖北省特别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抗旱,科学调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水路不通走旱路,扩大秋绿豆、红薯等耐旱作物种植,发展避灾农业。大旱面前,武汉市蔡甸区10万亩莲藕基地和4000亩泥蒿基地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截至8月5日,孝感市农田受灾面积达140万亩。目前,该市7000余名干部和37万劳力奋战抗旱一线。大别山区的罗田县面对严重灾情,主要领导分赴一线指挥,党员干部实行包户包畈责任制,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包保责任地段,带领群众齐心抗旱。截至8月5日,全县共清理沟渠110多公里,在大河上造土堰300多处,使24万亩受旱中稻得到灌溉。持续高热高温导致随州市15个乡镇、25万亩农作物受灾。全市将无法保收的10万亩农田改种秋杂粮、蔬菜和油料等经济作物。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把抽水机送到地垄 把送水车开到村头
浙江380多万干部群众投入抗旱斗争
本报杭州8月7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把抽水机送到地垄,把送水车开到村头,让干涸的土地“解渴”,让泛黄的秧苗变绿……连日来,面对持续旱情,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奋力投入抗旱斗争,努力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据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至8月5日,全省已有720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其中327万亩农作物严重受旱和干枯;有159万人和64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有2500座山塘、水库干涸。目前,舟山、台州、温州、丽水、宁波、金华、衢州等地旱情较为严重。
浙江省各地市党政领导深入山村地头抗旱一线,部署指挥,抗击旱情。衢州乌溪江引水工程已向金华供水150万立方米;上虞上浦闸已向宁波供水1000万立方米。省水利厅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调度水资源,再次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全省各地指导抗旱工作;省气象、省人工增雨办公室在8月2日试飞的基础上,于4日飞赴台州、温州、丽水、金华、绍兴、杭州等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截至8月3日,全省有381.5万人参加抗旱,投入抗旱资金2.92亿元。抗旱浇灌面积达596万亩,临时解决170万人的饮水困难。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六月下旬以来,江西省持续高温。抚州市临川区受灾人口达五十六万人,但临川区的“解困井”保证了灾区群众的饮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去年,国家投入三百多万元实施国家农民饮水解困工程,在临川缺水的八个乡镇打出一百二十多口深水井。图为八月四日,七里岗乡排楼村村民危国荣在村头的“解困井”打取饮用水。新华社记者 章武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拦蓄洪水末梢 调度现有水源
安徽60多万人奋战抗旱一线
本报合肥8月7日电 记者何聪报道: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自7月中旬以来,安徽江淮南部、沿江江南持续晴热高温,蒸发量大,江淮分水岭、沿江江南部分河流断流、近百座小水库干涸,黄山、池州、宣城等市水源告急,12万人、畜饮水困难,百万亩土地干枯。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连续发出两个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加强蓄水保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安徽省防指要求,全省各地特别要结合当前的蓄水、抗旱能力,制定科学的抗旱预案,并落实相关责任制。针对大水之后有可能出现的大旱,发生大水的地方在抓好堵口排水、灾后重建的同时,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开展了洪水资源化工作,拦蓄洪水末梢,备水防旱。7月28日,协调滁河驷马山关闸,保持滁河适当水位,7月下旬及时关闭响洪甸、梅山等大型水库泄洪隧洞,8月2日停止响洪甸蓄能电站发电弃水,留住水库发电尾水用于灌溉。
已经发生严重旱情的黄山、池州、宣城等地将抗旱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各级领导深入抗旱一线,靠前指挥,明确所有水库抗旱调度责任人,加强水库、塘坝水源调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把握好用水次序,通过科学调度,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妥善解决用水矛盾,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天开炮要水,开展人工降雨。
目前,安徽各地共有60多万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开动各类抗旱机械近4万台套,投入抗旱资金1200多万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机关单位节电压电 企业商场停业错峰
长沙保证居民晚上生活用电
本报长沙8月7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长沙市在高温酷暑、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帮助居民度酷暑,赢得市民的赞扬。
从7月5日开始,长沙市气温超过35摄氏度已持续1个月,并不断刷新持续高温的新纪录。由于持续高温和长时间干旱,长沙市降温负荷和抗旱用电不断增加,一度突破159万千瓦,日用电量达到3145万千瓦时。7月23日开始,湖南全省开始限电,长沙市分配到的最高负荷只有150万千瓦、日用电量2980万千瓦时的指标。为了让居民度过酷暑,长沙市委、市政府把关心居民生活,确保有效抗旱作为电力调度的第一原则,对居民生活用电不限电拉闸,对机关单位实行节电压电,对工业大企业、大商场、娱乐场所每晚6点至第二天8点停业错峰,加强线路维修,初步确保了居民晚上6点至第二天早晨8点的生活用电。酷暑以来,长沙市民的生活一切正常。长沙市的市民开着空调、电扇,高兴地说:“在天气这样热、电力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我们居民的生活用电,我们不知道这个酷暑怎么过!”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高速公路出现“加水站”奇!
农民争着为汽车“冲凉”险!
八月六日,在合(肥)安(庆)高速公路丰乐服务区附近,三十多人组成二百多米的长龙,一有车来路边,他们便举着水龙头冲上去抢生意。许多货车司机说,夏日长途汽车需加水、换水、降温以确保行车安全,但在高速公路上加水冲车安全隐患太大了。图为人们在高速公路上手持水龙头为卡车冲水。
刘兵生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新宾 保护森林 人参下山
据新华社沈阳电 (记者石庆伟)有东北三宝之称的“人参、貂皮、鹿茸角”驰名中外,辽东山区许多参农依靠栽种人参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但是,利用山地栽种人参也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近日,盛产人参的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终于在人参和森林之间作出最新选择:为保护森林资源,今后永久性停止山地种参。
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的新宾县是全国人参生产重点县,每年人参总产量达4000多吨,总产值2亿多元。大名鼎鼎的新宾人参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人参娃娃”富了新宾,让许多参农在几年内就成了“万元户”。然而,利用山地栽种人参,首先要平整山地,砍掉林木,导致土质砂化和水土流失。人参产业的过度发展虽换来大把钞票,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1995年7月底,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新宾县受到重创,全县大部分水利设施和农田被毁,经济损失数亿元。
痛定思痛,当地干部群众深刻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经过科学论证,新宾县委、县政府在前几年限制人参发展的基础上,近日果断决策:全面停止人参用地审批,彻底改革传统的人参生产方式,让人参下山。辽宁省林业厅有关专家对此评价说,这一决策虽然暂时使全县财政收入每年减少500多万元,但是每年也可以使2000多亩森林免遭破坏,对保护和恢复辽东山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新宾县政府负责人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同等重要,关键是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去“吃子孙饭,断后代的粮”。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人参栽培方式,探索平地栽培人参和大棚人参,全县还围绕人参发展药材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让下山的人参继续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子夜走笔
选择并不艰难
倪光辉
一面是许多农民发家致富的经济来源,一面是威不可犯的生态平衡的律条,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农民似乎要作出一个艰难的选择。“人参娃娃”造福了新宾,圆了许多参农的致富梦;而过度的栽种,却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大洪涝灾害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时的利益和长期的灾难,选择其实并不困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新宾人来说,“人参娃娃”就是金娃娃,谁也不愿放弃,发一纸禁参令并不难,然而事关百姓生计,不能简单从事。因噎废食莫如因势利导。当地政府经过科学论证,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种参并非罪魁祸首,只是老百姓多年来的原始粗放的种植模式影响了生态环境。政府一边全面停止人参用地审批,遏止住环境恶化的趋势,一边积极引导农民探索平地栽培人参和大棚人参的栽培方式,让下山的人参继续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这样远近兼顾,左右平衡,既堵老路,又辟新路,问题迎刃而解。
看似左右为难的选择,新宾人立足实际,对症下药,做得干净利落。执政为民,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而且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福利。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撼人心扉的报告
本报记者 禹伟良
当李晓红烈士的丈夫刘会昭讲到李晓红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想着为战胜非典尽自己微薄力量的时候,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女生姜玮仰头想抑制住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因为她怕被坐在旁边的同学笑话。就在偷偷抹泪之时,她瞥见了其他同学也是泪眼朦朦。
8月7日上午,石家庄市河北会堂气氛肃然,由中组部、中宣部等中央九部委共同组织的全国抗击非典斗争英雄模范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正在隆重举行。北京市胸科医院临时指挥部总指挥、市卫生工委副书记齐敬宁,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樊峰萍,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治安科副科长张德海,广东省中医院原护士长叶欣烈士生前同事李丽娜,铁道部北京铁路局T89/90次列车长金媛媛,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原主治医师李晓红烈士的丈夫刘会昭,解放军302医院教授姜素椿等所作的报告,使1100多名与会者像姜玮一样心潮起伏,从报告会的主持人到会场的服务员,从华发苍苍的老人到稚气未脱的孩童,听众无不“感动得直掉泪”。
“报告再次让我们懂得了不屈不挠、守望相助的重要性。”姜玮和她的同学孙雅认真地说,我们同时代的青少年,大都是“自小就在蜜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抗击非典斗争告诉我们,学会关心别人、勇于承担责任是我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环。
河北医科大学是李晓红烈士的母校,校长温进坤教授和王昌娥老师,曾分别是李晓红的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我们为有李晓红烈士这样优秀的学生而自豪!”走出会场,两位老师心潮难平,紧紧拉住刘会昭的手说,李晓红烈士的感人事迹在母校早已引起巨大反响,在河北抗击非典的艰难时刻,许多应届毕业生纷纷递上慷慨激昂的请战书,要求到抗非典一线去。
报告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报告团成员走下台来,把石家庄市少先队员献上的鲜花转赠给一些听众。手捧着姜素椿教授赠送的鲜花,石家庄市260医院实习分队的牛玉洁激动不已:“接过姜老的花,犹如接过了姜老等抗非典英模的接力棒,我一定会把抗非典中锤炼和升华出的民族精神传承好。”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中国银监会宣布
上半年银行业主要机构资产质量提高
不良贷款比例为19.6%,比年初下降3.51个百分点
本报北京8月7日讯 记者田俊荣报道:中国银监会今天宣布,今年上半年,境内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指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截至6月末,境内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2.5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3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9.6%,比年初下降3.51个百分点。
据悉,上半年贷款风险分类结构出现了良性变化。6月末,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余额10.4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万亿元,正常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80.40%,比年初上升3.51个百分点。同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了“双下降”。
银监会认为,上半年贷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完成全年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应看到,不良贷款余额仍然较大,比率较高,与整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据了解,下半年银监会将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积极发现、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其主要措施一是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进,重点检查。二是加强考核,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建立新制度。四是开展全方位的风险检查。五是加快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作协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作品
据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曲志红)中国作协将从今年下半年起启动重点创作扶持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研讨和奖励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此举旨在“为更多精品力作的诞生创造条件”。
7日结束的中国作协六届四次主席团会议,原则通过了为实施这个计划而制定的《中国作协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这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题旨深刻,艺术构思成熟,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时代主旋律,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丰富民族情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儿童文学、诗歌、理论批评专著等。
据条例规定,对重点作品的确定,将遵循公开申报、公平竞争的原则。每年申报开始前,将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发布申报选题信息,凡中国作协会员,有符合条件的创作计划者都可申报;非中国作协会员也可以通过驻地的中国作协团体会员提出申请。
本届主席团会议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并对在文学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还推举陈建功、田滋茂为中国作协第六届书记处书记。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黄河“一号洪峰”进入小浪底水库
顺利利用洪水冲刷坝前泥沙
本报郑州8月7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发生于黄河中游的“一号洪峰”,经过70多个小时的长途奔袭,8月5日陆续注入小浪底水库,为水库增加了近3亿立方米蓄水。
7月29日至30日,晋陕北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暴雨中心皇甫川最大降雨量121毫米,黄河中游干支流相继涨水。7月30日8时许,成府谷水文站出现1.3万立方米/秒大洪水。7月31日10时50分,龙门水文站开始涨水,并于当日13时18分达到7230立方米/秒顶峰流量,黄河防总将这场洪水编号为2003年黄河中游“一号洪峰”。
黄河“一号洪峰”通过龙门水文站后,继续向下游推进。三门峡水库按照黄河防总指令“空库迎洪,泄洪排沙”,水库水位最低降至283.5米。8月2日7时48分,洪峰通过三门峡水库大坝,相应流量2270立方米/秒。此前的8月1日19时24分,潼关水文站洪峰流量2150立方米/秒,含沙量58千克/立方米。而三门峡水库泄水迎洪峰时坝下最大含沙量793千克/立方米,洪峰通过水库大坝时含沙量也达258千克/立方米,说明利用此次洪水冲刷三门峡水库坝前泥沙淤积效果明显,取得了防汛、排沙双赢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总水量约3亿立方米的中游洪水已大部分进入小浪底水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台湾一月印象
“拼经济”开“支票”博民心
本报记者 曹宏亮 吴亚明
经历了近年来持续的经济低迷、政治恶斗以及前不久的SARS洗礼,7、8月的台湾似乎苦尽甘来,经济利好时有出现,政治争斗平缓很多。
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立法院”临时会议的举行。3天的会议,通过4个有关经济改革的法案,包括“农业金融法”、“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法”、“自由贸易港区设置条例”、“不动产证券化条例”。财经界和民众期待这些法案能够给经济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
当然,这些法案并不完全出于提升经济的需求,更大意义上是选票及民意压力的产物,是各党派及其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大选日益临近,对执政者来说,经济上没有作为就可能失票;对‘反对党’来说,抵制发展经济的配套法案,就意味着要承担未来经济恶化的最后责任。正是在选票和民意压力之下,有了这些有助于提升经济的法案。”台湾空中大学教授高志斌如是说。
也正是选举政治必须顺从民意这一铁律,使得无论是当局,还是反对派,都着力迎合民意,博取民心。
当局极力表现自己“拼经济”的本事。仅此一月,基本建设方面,规划已久的东部“蓝色公路”首航。此前一星期,同一线路的双轨电气化列车也在陆上通车。13日,台北内湖线捷运高架段工程动工,为贯穿台北市中心到南港经贸区的干线,全长14.8公里,计划2008年投入营运。不几天,陈水扁亲自宣布,将原来3年3000亿元的公共建设规划,扩大到5年5000亿元。7月28日,“行政院”又宣布,为乡镇市基础建设编列150亿元预算。
经济生活方面,差不多隔几天,当局就有“红包”奉送民众。企业每雇佣一名失业者,当局奖励1万元新台币。老农民津贴从每人每月3000元提高到4000元。劳工子女比照军人、公务员和教师子女,补助大学学费。从明年起,编列24亿元,为中低收入身心障碍者每月增加1000元,估计这项政策将惠及20多万人。“行政院”还要求经建会在半个月内研拟贷款条件,为妇女设立创业贷款,等等。
当然,当局如此“慷慨大方”,立即被舆论抨击为用纳税人的钱换选票,反对派人士也大加批评。可是,批评归批评,为博取民心,赢得民意,急欲夺回大位的国亲两党也赶着开空头支票。比如,执政者宣布将老农津贴每月提高1000元,国民党、亲民党立即主张,应该提高2000元。7月下旬,针对大专院校学费连年上涨的情势,民众的经济负担一时成为社会和舆论焦点,当局又连忙采取措施,一方面劝告学校不要涨价,一方面要求将学贷利率降低为零。而国民党和亲民党也一方面批评是“政府”造成穷孩子上不起学,一方面发起“全民连署”,要求把学贷利率降到零。已经为明年“大选”热身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还开出政策支票,许诺若明年当选,会在短期内将失业率降到4%以下,经济成长率提高到5%以上,6年内恢复财政平衡等等。
与此同时,当局还出台一系列财经政策,刺激经济快速发展。7月初,陈水扁亲自宣布,放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的限制,结果,5月以来一直上扬的股票市场当日暴涨170点。一个月来,股市一直处于上升势头。银行也宣布降低利率,进一步刺激投资。此外,尽管失业率居高不下,景气指数未恢复最高水平,但高科技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仍供不应求。陈水扁为自己设立的经济顾问小组也连连出招,为拉抬经济出谋划策。
经济研究机构预测,尽管有SARS影响,台湾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仍有希望。随着明年选举一步步临近,预计无论当局还是“反对党”,都会不断抛出迎合民意的甜头和支票。当然,舆论也开始质疑这种争相“请客”、纳税人买单的行为,要求建立持久合理、真正惠及民众的政策和体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