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实现宏伟目标的思想基础和根本指针
张立昌
内容提要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充分表明了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胜信念,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态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基本理论的最新发展、党的基本路线的最新要求、党的基本纲领的最新体现、党的基本经验的最新概括,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先进”和一个“根本”,把握了“先进”和“根本”,就抓住了关键、核心和本质;必须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做到真正学懂、真心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辟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这篇重要讲话,充分表明了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胜信念,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态度。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根本指针。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立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思考、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最新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基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一个政党要永葆先进性,必须有创新的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提出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最新要求。正确的政治路线,历来是我们党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当代基本世情、基本国情、基本党情,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要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三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探索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新途径,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等等,保证了我们党以更加成熟的思维、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确保一百年不动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基本纲领的最新体现。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纲领,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寓于实现党的基本纲领之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涵,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动力,三者都要统一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中,都要归结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又为朝着党的最终目标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基本经验的最新概括。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坚持和发展成功的经验,善于科学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总是同能否及时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密切相联的。十六大科学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提出了十条基本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与党的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实践源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新的实践,着眼于未来发展,对党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新的概括,把它归结为必须始终坚持和做到“三个代表”。这是党的基本经验的核心和灵魂,是兴党、强国、富民的强大法宝。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党的基本经验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党的基本经验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起,创造性地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运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
牢牢把握两个“先进”和一个“根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决定的,是先进文化引导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赋予党的先进性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先进”和“根本”。抓住了“先进”和“根本”,就抓住了关键、核心和本质。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改革和建设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党的先进性置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纵观历史与现实,往往是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实力就是发言权,真理和正义也需要实力来捍卫。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不懈地抓好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努力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文化观的与时俱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把发展先进文化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放眼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的竞争,也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我们不仅要抢占经济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的制高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吸纳世界文化的精华,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群众观的与时俱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说到底就是尊重人民、代表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人民对物质文化利益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与时俱进。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的总体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根本利益,就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以最大多数人是否受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作为决策的依据,作为维护工作大局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的切实利益,就是使人民及时地、长久地、更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寓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边发展经济,边改善人民生活;必须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千方百计地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论断,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不断为现代化建设增添力量。
坚持贯彻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贯彻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各级党组织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每个共产党员严肃的政治责任。我们一定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做到真正学懂、真心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我们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认识运动的第一个飞跃;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认识运动的第二个飞跃。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使我们的事业保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正确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掌握了正确的理论,就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就底气足、把握大、效果好。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学好,二是要用好。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具体的实践。只讲认识,不讲实践,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加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解放思想比任何时候都更紧要、更迫切、更繁重。解放思想的实质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如果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失去了灵魂、丢掉了精髓,我们的事业就无法保持勃勃生机,党的生命就会停止。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创新的思维最关键,创新的精神最宝贵,创新的人才最值得敬佩。要积极对待一切新生事物,鼓励和支持创新,允许和宽容在创新中出现失误,努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
自觉地以是否符合“三个代表”来衡量各项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有很高的境界,要有对先进性的不懈追求。坚持以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为标准衡量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就会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就会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总是感到有压力、有动力;就会迎难而上,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树立什么样的标准问题,是世界观问题,是事业心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应以党的事业为重,以造福百姓为天职,瞄准先进,永不停顿,不断开创人生的新境界。应有胆有识,敏锐地识别机遇,果敢地抢抓机遇,制定符合民心民意、体现先进性要求的发展目标。应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敢于干大事、干难事、干通常看来干不成的事,做到思路新、步子快、水平高,年年都有新举措,岁岁都有新突破。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成功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的智慧结晶,历经艰辛探索,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始终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执政的条件极为复杂,执政的内容更为广泛,执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牢记“两个务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时刻想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姓“公”不姓“私”,为民不利己,入党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当“官”没有什么特权可享,决不做群众看不惯、不满意的事,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做到勤政、廉政、善政。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论武器、根本指针、行动指南。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新的理论概括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秦刚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这一论断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化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也为共产党人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进行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发展的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时,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以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世界进步的潮流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要把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任务。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人类社会生活主要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的。物质生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生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物质生活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精神生活的发展对物质生活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社会物质生活本身是实践的过程,精神生活以实践为基础,也服务于社会实践。世界多种文明共同发展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要用先进文化引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第9版(理论)
专栏:
东北腾飞的条件已经具备
何伟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的腾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三省已经具备了推进大开发、实现大发展的条件和可行性。
从工业方面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北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给国有企业的老、大、难包袱已基本处理完毕,该合并的合并,该改制的改制,该剥离的剥离,该破产的破产,该下岗的下岗,该转业的转业……现有的国有企业已经基本转制,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可以轻装上阵。
从农业方面看,经过农业市场的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广大农民已经认识到,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耕种方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新技术、新品种、新的耕种方法生产标准化的绿色产品。新近颁布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平等协商、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对东北三省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东北地多人少,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
从交通和资源方面看,东北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高速公路连网,铁路提速,水运发展,国内外航空网形成,交通十分发达和方便,为市场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提高其利用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从地理环境方面看,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背靠华北,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东北三省在历史上与这些国家都有往来,彼此比较熟悉和了解,便于沟通和交流。目前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比较友好,大力推进东北大开发,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华北是东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后方。
东北三省人民经过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洗礼,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已经初步学会了到市场经济大海中去游泳,对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理性地对待市场经济。各级政府经过不懈探索,初步建立了比较齐全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规章制度,有了管理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经验。东北还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具有从事管理及科研工作的能力。
东北大开发的最大障碍不在资源、资本和技术,而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解放。东北人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已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但市场经济观念还比较薄弱,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在经营理念的深化、市场规则的遵守、诚信精神的培育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好,广大农民比较容易获取生活资料,一般都安于温饱,不求继续致富。东北要想克服计划经济的影响,改变小农观念,迫切需要来一次大开发,以促使人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奋勇前进,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使人人行动起来,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因为随着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的引入,随着商品、技术的输出,随着对外交往的频繁,人们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大开发不仅对内能集聚资本、技术和人才,对外加强经济交流,进入世界市场,而且有助于冲击过去形成的保守观念,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这是大开发所能收获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总之,目前东北已经具备了推进大开发的天时、地利、人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抓紧时机,进行大开发、大发展。乘着大开发的东风,东北经济必将迎来新的腾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适应时代需要 提高领导水平
——读《现代领导与管理心理》
陈建坤
当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之后,新世纪的领导应该是什么样的领导?这是领导科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公冶祥洪撰著的《现代领导与管理心理》(新华出版社出版)一书,以21世纪的领导干部、管理者和企业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具备何种组织管理能力为主题,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示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该书前半部分对现代领导的本质和职能、现代领导活动的主要规律、现代领导体制、现代领导者的素质及其内容结构等基本理论作了新的开拓性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作者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含义由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社会主义的领导关系,是人类历史上完全新型的领导关系,领导者既是领导、指挥、组织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负责人,又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仆和勤务员。这一性质贯穿于社会主义领导的一切职能、原则和过程之中。正是由这一根本性质所决定,领导者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领导活动的宗旨,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社会主义的领导负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是服务、负责和职权三位一体的活动,但集中到一点就是搞好服务。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是领导的本质。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提高领导水平的问题。作者认为,作为现代领导者,不能简单地靠权力和强迫命令来实施领导行为,而应以本人的专长、知识、智慧、能力、品格等领导素质,使被领导者敬佩信服,导而随之,从而积极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为此,该书紧紧抓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关系这一范畴,对心理领导关系、心理领导艺术、组织心理气候、组织心理的内聚与外展、领导心理调适和行为矫正、心理协调艺术、劝导说服心理技巧、心理品格与风险决策等诸多相关问题,分别从学理与应用两个层面作了较深入的解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