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学习“三个代表” 贯彻“三个代表”
——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读本》
黄楠森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自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后,中央党校作为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就一直致力于宣传、学习和研究工作。哲学教研部专门成立了“三个代表”思想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以来,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并在清理与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两部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一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一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读本》。这两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前一本书侧重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探讨和研究,是中央党校哲学部一批专家学者集体研究的学术成果;后一本书侧重于向领导干部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对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出了论述。
这两本论著具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而集中,这就是力求帮助人们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少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精神实质、科学地位和理论贡献缺乏深入的理解,甚至某些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片面化、表面化的理解,以至曲解和误解。因此,在进一步宣传、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有一个如何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题。为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读本》力求从有机整体和内在联系上,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落实措施;力求准确理解、阐述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围绕“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根据、基本内容和理论贡献;力求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对基本概念、重要命题和核心思想的归纳、概括、总结、提炼和提升,注重理论的深化,注重提出一些独到而富有启发的新见解。比如这两本书对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三个代表”与“三大规律”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都作出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深刻见解,读起来深受启发。
二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集中而精辟的提炼与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一书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一系列新发展。这些新发展以“三个代表”为总纲,“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灵魂,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目标,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本书第1页)这种精练的概括和提升是科学而合理的。
三是对领导干部如何在实践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论述。要在实践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必须澄清人们思想中存在的种种疑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读本》一书针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和认识上存在的困惑,注重理论上的科学分析和事实上的具体论证,力求让历史、事实和实践说话,力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在现实的基础上,从而有效地解答领导干部关注的疑难问题;要在实践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读本》在叙述上注重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力求深入浅出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内容框架和现实意义,从而使领导干部容易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目前宣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众多的类似读物中给人以启迪,则是必须考虑的。总的来讲,这两本书以其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科学性、通俗性和启发性,给读者以精神食粮,对人们进一步宣传、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附图片)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培根固本育新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学生读本》读后
陈先达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全国亿万中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几年十几年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中坚力量。专门为他们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学生读本》,实际上是在做培根固本育新人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一读本立足点高,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围绕党的指导思想这一中心展开的,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有个扎实的基础。
首先,读本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非是孤零零的“三句话”。三句话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以浓缩的尚未展开的方式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实际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体系的科学理论。这不仅表现在“三个代表”思想本身是以生产力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引导、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表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成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理论。
其次,读本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动力的理论,等等,这表明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可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因而它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都有重大变化。这种种不同归结到一点,就是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历史使命的最自觉的理论意识。我们只要深入到“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内容,就可以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是创造性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读本正是通过对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鲜明特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造更加灿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各讲,使学生对“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理解,有具体内容,不会抽象化或难于理解和把握。
最后,对中学生来说,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有了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什么后来又要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呢?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普遍原则,可它真正发挥指导思想作用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然就起不到指导思想的作用,而这种结合的结晶就是毛泽东思想。
为什么有了毛泽东思想后来又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呢?这是由于进入了与以前不同的改革开放时期。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强化原有体制到改革各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也就是说邓小平面对的是毛泽东当时没有提出和来不及着手解决的问题,即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对苏联解体和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不去,物资匮乏,广大人民生活没有较大改善等问题反思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完全照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原有的设想、更不能根据他晚年的某些想法来解决,而必须有新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邓小平理论出现的历史条件和确定为指导思想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为什么有了邓小平理论后,十六大又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呢?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依据是什么?是现实的实践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开辟的改革开放路线的继续和深化,可又不是邓小平理论的简单延伸,而是新的发展、新的境界。因为改革开放要继续深化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跨越式地发展生产力问题、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巩固以及它的实现形式问题、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新阶层出现的社会意义及其地位的确认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面对改革开放形成的新阶层、如何处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共产党如何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既是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理论和发展的深化,又是新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
对中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对于他们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注意主观世界的改造,注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对于他们在将来工作中以正确态度对待自己的权力、地位、利益都有未雨绸缪的作用。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专家荐书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解读
——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
戴舟 方国根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在全党兴起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也为了配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高等学校要系统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精神,帮助广大高校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及科学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一书,并已于近日出版发行。本书在选题策划、内容阐述、研究方法和作者队伍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是一部面向青年大学生系统、准确、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读物或教材。
就选题立意而言,主题鲜明,立足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来诠释和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读者对象定位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当代社会实践、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结晶,而且也是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高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直接关系着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姿态、中国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特色”、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因此,科学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从内容上讲,本书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力求突出重点,具有阐释准确、理解透彻、深入浅出、语言简练而生动的特点。本书虽然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着眼,但又不追求“体系”的全面、完整,而是抓住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理论创新、发展、改革、开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治文明、文化创新、党的建设、发展成果、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等,简明扼要地诠释和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从而凸显学习、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的读者群体,他们是有理想、有学识且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特殊群体。有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来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突出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对概念、思想、观点阐释的明晰性和准确性,并通过生动活泼、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出来,避免让一个又一个的概念、抽象晦涩的语言去妨碍阅读,熄灭求知者的兴趣。换言之,本书不仅要对大学生讲清讲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而且重点要向大学生阐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什么”,使大学生懂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从而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研究方法上看,新颖别致,匠心独运,将“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体现理论与历史、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统一。所谓“文本”研究,就是依据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的研究;所谓“现实”研究,主要是指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实际,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来加以研究。本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诠释和阐明,都完全是基于作者对“文本”的深入透彻的理解和对时代与中国现实的认知,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有益尝试和努力,可谓是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准确而明晰地阐释和论说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就撰写者来说,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准性和权威性。一本理论图书特别是政治理论书籍在写作成功上的如何或在得到读者认可上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自身的学识、理论修养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参加本书撰写的作者,主编杨耕曾参与中宣部组织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撰写,具体撰写者汇聚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高校一流的年轻教授、博导,他们分别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关注的问题,故能做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从而使本书在内容质量上增色不少。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为大学生而写的关于系统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的理论书籍,相信会开卷有益。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呼唤更新更多样的漫画艺术
缪印堂
多样化应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一个单一化的艺术世界中生活决不会是幸福。
漫画艺术在“文革”后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出版物中尤以故事漫画发展很大,突破了以前的单一模式,引进了日本和欧美的故事漫画表现形式,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
别小瞧艺术形式,即使老题材采用了新形式就会赢得读者。例如蔡志忠用连环漫画形式演绎了诸子百家古典名著,为我国古典名著的通俗化做了很好的普及工作。
当然连环故事漫画的形式不是就尽善尽美到此止步了,我认为艺海无涯艺山无顶,连环故事漫画仍须努力探索,创造更新更美更多的艺术形式才能满足大众的多种需求。
近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漫画古典名著丛书,在让古代文学名著通俗化、形式多样化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例如在这套丛书中,既有现在时尚的多格电影手法(如《聊斋》、《公案故事》),也有传统的文图对照的表现方法(如《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我还注意到《九死一生》的表现方法别有心意,它既有多画面,又有叙述文字,有时还采用“吐白”对话,相当自由随意。当然这套画在造型技巧上还需加强,但这种表现方式应是一种“创新”。它至少说明东洋模式西洋模式均非唯一的模式,也非最好的模式和不需发展的模式。
我坚信有志气的中国青年故事漫画家是不会甘心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一定会超越前者,创造更多样更新更美的连环漫画艺术!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光明行》研讨会举行
7月27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出版集团在北京举行长篇报告文学《光明行——瞩目江阴》研讨会。这部作品由庞瑞垠创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反映江苏省江阴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在研讨会上说,庞瑞垠同志敏感地抓住“江阴现象”
这个热点题材,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了得到鲜活的素材和丰富的事例,他跑遍了江阴市二十多个镇和几乎所有的大型骨干企业。作者抓住江阴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注到对江阴人民艰苦创业、创造财富的丰富实践的描述中。《光明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江阴,一个在改革开放中披荆斩棘、迅速发展的江阴;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江阴;一个憧憬美好未来,未来也必将更加美好的江阴。事实说明,只要作家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为时代立言,讴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与会者说,《光明行》是一部适时的作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作品的问世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江东)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在远征中享受快乐
——读《欧亚远征》
徐晓燕
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欧亚远征》,可以说是穿越几十个国度走马观花但又不失生动传神的写照,构建出一种丰富浩瀚。作者廖佳的这次远征,时间上是一百四十天,距离上是六万公里,穿越了三十二个国家,这一切是由这位年轻女子独立承担和完成的,令人钦佩。她写过一句精彩的话:“驰骋,是一种无翼的飞翔。”这诗一样的语言,会让人想起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廖佳的“驰骋”与“飞翔”是双重的,是心与身的飞翔,这样的飞翔是一种真正的飞翔,是心灵划过蓝天,俯视大地,拥抱大地的生命的快乐,廖佳享有了这种生命体验的全过程。这是只有驾车穿行在无边原野上的人才会有的浪漫感觉。在这感觉的背后,则是现代人品质中理应具备的冒险和征服的渴望。所以她说“旅行是一个提升坚忍力和豁达度的过程”,并且认为自己“沉湎于旅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去看别处的生活,邂逅地球上某个角落发生的故事,让自己感动唏嘘”。冒险的本质,是一种对陌生领域的把握,旅行的所有惊喜都预伏在种种未知中。不期而遇的一切难以逆料,远途中的波折甚至磨难,都会在事后的回忆里充满惊喜。无后援驾车的廖佳,通过书中的追述,不仅传递着旅行的经验,更像在证明,她以这番历练,更新了传统的旅行方式,进而提升了旅行的意义。
从启程的那一天起,除了相伴的捷达车,廖佳便每天二十四小时处于一种对“陌生”这个概念的体验当中。行路、做饭、睡觉,过关卡、打电话、跑银行、发邮件、查地图,认识路人旅伴而终成互助互乐的朋友。默诵公里、物价、日期等数字,和各色的外国人打交道,一路的难题、美景、险情、热闹……总之,这些枯燥的纲要,到了廖佳的这本书里,一一被化为一种她拿手的描述,她把自己的体验写到了难以形容的细致程度。从所附图片中对蓝浆果和大眼鱼、芬兰宿营地标志、林中盛宴、彼得沃斯先生帮助办理的“绿卡”等等的特写,可以看出她的这份用心。从书中还可以窥见到,廖佳此行,在花费上斤斤计较,列国物价、消费的行情记录纸上,这也意味着在对细节的体验上,她是不惜笔墨的,这种慷慨和吝啬的变换,同样印证了这本书的琐细。正是这些细而又细的旅程体验,能把读者带到书里,带到她所游历的欧亚各国。
“游历的一个好处是,你可以看到别人的文明,失落的或者仍然主宰世界的。仅仅是向内看,看到的永远只有自己,永远没有差距。”在阳光下的庞贝古城广场,默望静伫于北方的维苏威火山,遥想古罗马人的生活场景,廖佳的感慨充满哲学意味。此刻,滑落的夕阳在萨莱诺海湾晕染一片霞光。
廖佳的“捷达”在欧亚大陆卷过六万公里烟尘,带出一路风景。平实的叙述中每有写景的字句,又常常是抒情的。虽是过客,域外美的风光、美的人物,也牵紧她依恋的目光。
在拉赫马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廖佳奔行于蒙古戈壁和俄罗斯平原,遐想融入图尔河边摇闪的篝火和西伯利亚辽远的星空。伏尔加河的波流、高加索山的峰峦、黑海的涛声和坐落于莫斯科河北岸的克里姆林宫,都在她的视野中闪现。徘徊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广场,圣保罗教堂和普希金雕像的影子映入涅瓦河湛蓝的波光中,走在涅瓦斯基大街的人流间,“浑身都要散发出微笑来”。
在《欧亚远征》这本书里,廖佳写道:“上一次走这条路时,曾遗憾阴雨使草原变得阴郁,山峦、天际、蒙古包都混沌不清。这时才发现,阳光下的草原,美固然美,但太过透彻,竟比不得阴霾时的意境。突然明白了一个词:风云变幻,狭义的。”一个狭义的“风云变幻”,道出了廖佳对生命的全部感觉。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编辑荐书
《河湾》
奈保尔著
方柏林译
译林出版社出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长篇小说,描写上个世纪中期非洲的生活。殖民地时代结束了,生活以新的方式继续,各种人物在变化中寻找着各自的位置。(附图片)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海田的诗有爱国情和英雄气
“军旅女诗人海田作品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中国诗歌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海田1982年参军入伍,现为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干事。她先后进行过歌词、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不同类型的创作。
对于海田的创作,与会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鼓励。大家认为,她一直自由自在地抒写着自己的心灵,在她的诗中,没有金戈铁马壮怀激烈,更没有豪言壮语雷霆风雨,而是以女性独有的感受方式,把真挚的爱国情思和英雄气概,都融入皎皎月光和绵绵细雨之中。作品的柔婉与强烈,构成了她的诗歌基调。(霍前)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
专栏:
纪念唐弢诞辰九十周年藏书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