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8月2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用科学揭开非典面纱 '...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用科学揭开非典面纱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秦川
  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批批轮换下来的医护人员休息疗养后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我们必须还要坚守P3实验室、与感染SARS的猴子在一起,继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实验,直到彻底揭开SARS面纱。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所科研人员承担了科技部SARS研究的攻关项目,开展了病原体分离、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制作、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有关SARS的科研工作,在P3实验室里摆开了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场。
  P3实验室,全称叫“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达到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不会跑到外面而造成污染。我所原有的P3实验室,是为进行艾滋病研究而设计建立的,不符合进行烈性传染病气溶胶感染试验的研究标准。为了早日开展工作,全所同志连续奋战4个昼夜,将改建工作完成,成为第一个通过科技部专家组考察后认可的开展SARS病毒感染动物实验的P3实验室。我们的P3实验室,实际上就是一个猴子的SARS病房,就是我们抗击非典的一线。科研人员面对的是被感染上SARS的猴子和装在各种器皿中的冠状病毒。
  我们在进入P3实验室工作时,要像一线医务人员一样,穿上3层防护服,带上眼罩和3层口罩,为猴子量体温、接种病毒、抽血化验、拍X光片,以及病理穿刺、病理解剖等各种各样的实验。在人的SARS病房里,开展正常的治疗已有相当的难度,而P3实验室里开展的项目已超出了正常的治疗,况且人与动物无法用语言沟通,更无法取得动物的配合,还要时时提防病态下猴子的抓咬。
  只要一进实验室,最少在6个小时内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上厕所。有时为了完成一个完整实验,为了得到一个完整数据,我们一干就是10来个小时。因为实验室的气压要保持在负40帕特,相当于海拔3000米的高度,再加上密不透风的防护行头,人在里面总感觉胸口发闷,只要走上几大步,就气喘吁吁、浑身冒虚汗。工作时间稍长一点,每个人都要出现负压病的症状:耳鸣、头痛、乏力,原本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得花上四五个小时,再加上实验室内不允许非专业人员进入,所以像清理动物粪便,洗刷实验用具等工作,都落在了科研人员身上。每当从实验室出来,大家几乎都是一口气喝完整瓶的矿泉水,然后就是瘫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大口地喘气。
  作为研究所的领导和研究组的负责人,我为有这样一支勤勤恳恳、不畏艰苦和危险的科研团队而骄傲,同时也时时替他们担心,生怕由于我的疏忽,而使他们被感染。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前,我尽量要把工作考虑周密,不让他们无谓地消耗宝贵的体力。平日爽快的我,变得有点婆婆妈妈,经常是一件事要嘱咐三四遍;在每次给猴子拍X光片时,我都要让他们必须躲到射线照不到的地方,然后我穿上沉重的铅衣亲自来拍片。
  为了尽快出成果,我们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就连按时吃饭、按时下班都成了一种奢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我们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用从人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毒株,成功地让一些猴子感染了SARS;而给另外几只猴子接种了灭活的SARS疫苗后,猴子身体中明显产生了抗体。
  在人们为这些科研进展而高兴时,我们的心里却感到了一些沉重,因为这是以猴子的生命为代价的。这些无辜的猴子聪明、可爱,我们相处一段后,彼此都产生了感情。但因为科研的需要,我们要让他们感染上SARS,最后还要将他们实施安乐死。在实施安乐死时,都是由我来给猴子注射大计量的麻醉药,我希望这样能减少同事们的一些伤悲。
  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批批轮换下来的医护人员,休息疗养后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我们必须还要坚守P3实验室、与感染SARS的猴子在一起,继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实验,直到彻底揭开SARS面纱。 cut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群众是钢铁防线
  内蒙古包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董汉忠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这场抗击SARS的人民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是我们战胜SARS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东临呼和浩特,西接巴彦淖尔。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盟两地SARS病例就占自治区患者总数的86%。被夹在中间的包头市,从一开始就陷入了SARS的重重包围之中。
  面对疫情,包头这座经历过1996年6.4级强烈地震考验的英雄城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建立了四级指挥体系,划分了十大战区,构筑了八条战线,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市、疏而不漏、高效运行的防控网络,展开了一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
  遭遇战在4月8日清晨打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惠敏收治了一位怀疑是“肺癌”的患者。患者体温略高,头疼。王惠敏顿生警觉。在详细询问患者的接触史后,她毅然做出诊断:此病人为SARS高度疑似患者,必须立即进行隔离。一听说要隔离,患者家属大吵大闹。王惠敏耐心地对病人家属说:“病人从医院出去,一路上会接触很多人,如果这个传染源切不断,就会造成成百上千个新的传染源。”两天以后,该患者被确诊为SARS病例,他的4名亲属也相继发病。由于这一传染源始终在隔离监控之下,没有向家庭之外扩散,对包头市阻击SARS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由公安和防疫人员组成的检疫分队,分兵把守公路、铁路、民航9个出入口,对来往人员进行全天候的登记、检疫,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九门落锁”。两个多月里,共登记进入我市人员50多万人,其中来自重疫区的有6万多人,发现发热人员21名。
  在抗击SARS的战场上,一线人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表现出忠于职守、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尚情操。达茂旗乌克乡派出所所长张有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只留下面临高考的女儿独自在家。5月上旬,防治SARS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市里急需一所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医院。包钢董事长林东鲁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投资近千万元,并亲临工地督战,仅用了4天的时间,就把包钢工人疗养院改建成一座高标准的SARS救治中心。
  在城市,数万名社区干部、离退休党员组成一支阵容强大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包楼栋、包单元、包住户,执勤巡查,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片净土。
  5月12日,青山区春光小区一户居民的外来亲戚出现高烧症状,紧急送往医院后,被初步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防疫人员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为了稳定被隔离居民的情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金霞每天多次打电话开导他们,并积极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亲自把鸡蛋、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送到他们家门口。
  在农村、在牧区,男女老少齐上阵,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宝音德力格,是一位偏远牧区的小学教师。他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SARS疫情出现后,学校放了假,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去看,生怕孩子们出一丁点儿事儿。在辽阔的草原上,从这一家到另一家,少则十几里,多则上百里,有时候,他一天要跑数百里路。5月18日,在去往一个学生家的路上,极度疲劳的宝音德力格,出了交通事故,摔成重伤,终因颅骨严重创伤,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时刻关爱着的孩子们。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这场抗击SARS的人民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是我们战胜SARS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cut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一个人就是一道屏障
  内蒙古磴口县农业局技术干部 李锁军
  非典不除,家无宁日。只要能够控制非典,我个人苦一点、累一点又算啥!
  内蒙古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4月上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袭击了我的家乡。从4月7日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疑似病例,到5月23日,磴口县共收治诊断和疑似病例89人,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1人,死亡8人,磴口县成为全国非典疫情最严重的县。
  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紧急行动起来,调动全县力量,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我主动请缨,要求到抗非最艰苦的前线去。组织上派我到全县最重要的城乡交通道口——协城镇流验站工作,担任流验组组长。
  协城镇是磴口县第一例非典病人的家乡。我所在的流验站就处在这个镇出入的咽喉之处。在这里工作,十分危险,责任重大。
  上岗第一天,大家对工作都不熟悉,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置,一时还吃不准。给车辆消毒不够科学,检测标准不好掌握,监控对象不好判定,而这些问题又必须得到及时指导。如何使检查工作既严格有序、又科学规范,形成制度,一整天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24小时过去了,4个班的人员都换了岗,我还一直坚持在班上。饿了,就用方便面和凉水充饥,累了,就找个凳子坐一会儿。一天过去了,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在4、5月,我们那里夜间只有零上几摄氏度,寒气袭人,风沙不停,我们的流验站又是露天的,值班非常辛苦。但最难坚持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疏漏的时候。虽然夜间过往人员较少,但是稍有疏漏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于是,我就带头值夜班。一开始,连续带了6个夜班。4月25日凌晨3时20分,我查到一名返乡大学生从北京归来,便及时与协城镇联系,对其实施了监控。5月2日凌晨4时10分,我又查到准备回家的一名高烧病人,立即将其留住,并及时与监控组取得联系,把他送往医院进行全面诊断。
  4、5月,正是河套平原春播的大忙季节。由于非典的影响,农用物资的调运受到了阻碍。我作为一名农口干部,深知其中的利害。我所在的流验站是十几个乡镇5万多农牧民农用物资运输的必经之路。于是,我果断决定,凡调运农资的车辆都给予优先登记,经检查合格后及时放行。一天,新地村村民张利宝在没有镇政府证明材料的情况下,急着要到黄河镇拉化肥、买种子。我立即详细核实了他的身份证,又给他测量体温,一看正常,马上放行。桃来村曾与客商有意向,建立脱水菜厂,客商担心,因非典影响,原料难以落实,迟迟不敢签约。经我耐心说服,他们打消了顾虑,签订了合同。在此期间,我还多方联系,先后帮助农民协调调运化肥560吨,调进各种良种3万多斤。那段时间,我夜班白班连轴转,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几天下来双眼红肿、口舌生疮、人也消瘦了许多。我知道,非典不除,家无宁日。只要能够控制非典,我个人苦一点、累一点又算啥!
  5月13日,我县非典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与非典疫情的大较量中,我既是一名参与者,又是一位见证人。我和其他18名同志坚持24小时值班,一干就是38天,共查验过往人员16389人、过往车辆4276辆,圆满完成有效阻击非典疫情在城乡之间传播蔓延的光荣任务。 cut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用生命书写忠诚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李晓红烈士的丈夫 刘会昭
  救护车启动时,她深情地凝视着窗外送行的战友,吃力地竖起两个指头,作了一个胜利的手势,这是她留给战友们最后的一幕。
  这次抗击非典以身殉职的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既是我挚爱的妻子,又是我5年大学的同窗和6年军旅生涯的战友。
  今年3月26日一大早,内二科郭主任把电话打到我家说:“昨晚科里收治了一名病人,很像前一段广东流行的非典,李晓红这段时间身体不舒服,前几天已批准休假,从今天起就不要来上班了。”晓红却执拗地说:“我是党员,又是科里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我怎么能当逃兵呢?”26日早上,她一上班就主动参加对那名病人的会诊。她还建议全科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戴厚口罩、穿隔离服。晓红的未雨绸缪,为避免更大面积传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救治过程中,由于她与非典病人频繁接触,3月30日,晓红开始发烧。高烧一夜的晓红用了整整一瓶酒精来退烧。31日清晨6时,她把最后一点冰凉的酒精抹在额头上,让我相信她已经退烧。我们俩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赶去上班,然而这一走,她就再也没有回到这个温馨的家。
  晓红很快高烧到39度多,科里也相继有10多个人开始发烧。突如其来的疫情,引起了武警总部和北京总队两级党委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封闭科室,封控医院、隔离病人。晓红不顾发着高烧,浑身无力,强撑着病体,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详细病历和治疗情况,仔细地交代给同科医生田东华,直到下午才给自己挂上吊瓶。
  为了切断传染源,上级决定我们医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转移到京郊一个隔离点治疗。命令下达后,由于担心隔离点医疗条件差,大家都不愿意上车。正在大家惶恐的时刻,晓红第一个登上了汽车。
  为了全力抢救在阻击非典中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各级领导机关千方百计联系治疗条件好、医疗水平高的医院床位。面对十分宝贵的转院名额,晓红一连三次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4月6日中午,专家组会诊认为,李晓红病情危急,必须立即转院治疗。下午,第四批3个转院指标一到,医院领导不再征求她的意见,强行把她转院。救护车启动时,她深情地凝视着窗外送行的战友,吃力地竖起两个指头,作了一个胜利的手势,这是她留给战友们最后的一幕。
  住进302医院后,晓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把这里的治疗方案传递到总队医院隔离点,为那里的治疗工作提供帮助。从这一天起到晓红牺牲,她先后7次为隔离点提供治疗方案和自己的建议——这是她用生命书写的珍贵处方。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仍充满着对生活和事业的挚爱。她在给我的手机短信上写道:“老公,嫁给你,我不后悔;和你一起参军到部队,我不后悔;选择当医生,我不后悔!”
  4月16日凌晨3点半,晓红没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被可恶的非典夺走了年轻的生命。我挚爱的妻子!她才28岁啊!
  她的英雄行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崇高褒奖:中央组织部追授她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奖章”;武警部队批准她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 cut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为人民倒下也含笑
  山西省人民医院梁世奎烈士生前同事 黄丽坤
  梁世奎走了,他带走了一分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更有几许欣慰——经他和同事们共同抢救的众多非典患者已越过严冬,迎来生命的春天。
  在三晋大地、汾河两岸,人们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就是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以身殉职的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梁世奎教授。
  梁世奎从我院收治第一例非典病人起,就主动承担起了救治任务,配合院方相关部门连夜改建病房,增配消毒、防护、隔离设施,合理选用人员充实急诊科实力,摸索、总结、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和制度。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前期入住的几名非典患者病情趋于平稳。3月23日,又有一位危重非典患者来急诊科就诊。梁世奎积极组织相关专家会诊,认真研究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一度得到了缓解。然而,3月26日,这位极具传染性的非典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梁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冲入ICU病房组织抢救。病人呼吸窘迫,需要即刻进行气管插管。大家都明白,插管后,开放了气道,病毒会从肺部大量涌出,感染机率将大大增加。这时,梁主任果断地对我们说:“准备器械,马上插管”。正在他与麻醉师一起插管时,一股痰液从插管里喷射而出,溅到了离病人最近的梁主任的口罩上。同事们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可他顾不上这些,还打手势让同事们往后靠,自己挡在最前面。认真细致地观察着病人病情变化,快速准确的下达着抢救的指令,“马上接通呼吸机,立即注射升压药……”几个小时过去了,梁世奎始终守护在病床前,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4月1日晚上,在病人从急诊转送到新隔离病房的过程中,天下着蒙蒙细雨,初春的夜晚仍寒气袭人,梁世奎生怕病人受凉,转送途中他不时的为病人掖着被角,并一直为他们撑着雨伞。当他把30多名病人都安顿下来,交完班已是第二天凌晨2时。
  4月7日,梁世奎发现自己出现气短现象,一量体温,低烧;胸部拍片,片状阴影。经确诊,他被感染上了非典。住院期间,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他总要不停地叮嘱:“你们要多穿一层隔离衣,多戴上两个口罩,离我远点。”
  梁世奎病重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亲临医院慰问,并指示医院要不惜代价全力抢救。为了救治梁世奎,省卫生厅请求卫生部派出北京、广东的著名专家来我院进行了会诊。尽管方方面面想方设法,全院上下竭尽全力,然而梁世奎主任的病情始终没能好转。2003年4月24日8时10分,隔离病区里传来了梁主任病逝的噩耗。57岁的梁世奎带着对医院和同事的深深眷恋,带着对亲人的依依深情,带着对患者的殷殷关爱,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同事们强忍着悲痛为我们敬爱的老主任擦洗身子,整理遗容,送他上路。
  梁世奎的身躯倒下了,然而,他崇高的精神树起了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院17名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在病情稍有好转时,就联名书写了重返一线的请战书;在他的精神激励下,200多名党员,1000多名医护人员纷纷递交了决心书,主动请缨到非典一线;在他的精神鼓舞下,33名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火线入党。
  梁世奎走了,他带走了一分遗憾——毕竟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更有几许欣慰——经他和同事们共同抢救的众多非典患者已越过严冬,迎来生命的春天。 cut品论天涯网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为了乘客的安全
  铁道部北京铁路局T89/90次列车长 金媛媛
  我们就是这样默默地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脆弱,战胜了自己。在亲情和责任之间,我们选择了责任。
  我所担当的T89/90次列车,是石家庄开往广州的一趟特快列车,跨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行程2017公里,始发和终到站都是重灾区,也是全国铁路最早出现非典疫情的列车之一。在车上,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还要发现疫情,控制疫情,为旅客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
  4月下旬,我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这时,非典已经在华北地区恶性蔓延。就在手术拆线的那天晚上,我接到另一位车长的电话,他告诉我这趟车移交了发热旅客,他和4位乘务员被医学隔离。我再也躺不住了,车上已经没有车长了,我必须上车。
  由于一下子被隔离了5位同志,其他乘务员的情绪很不稳定。如何把大家凝聚到一起,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4月30日我把党旗带到了车上,车到广州我们召开了支部大会。大家表示:作为党员,在这场斗争中,宁可战死不能吓死。支部大会刚刚开完,情况就发生了。凌晨6时38分,列车到达信阳站,我们接到紧急通知:车上有一名只知道姓名不知道座位号、在驻马店下车的疑似病人,要求立即排查。下一站就是驻马店,之间只有一个小时。怎么办?这个时候决不能广播找人,这很容易引起病人和旅客心理恐慌。应急小组则兵分两路,从列车两头往中间堵。当查到3号车厢83号座位时,一个十八九岁打工模样的小伙子趴在小桌上,有点不太正常。再看证件车票,果然和通知相符。我们立刻将小伙子隔离到乘务室,并封闭车厢,同时报告公司非典办。此时离列车到达驻马店仅有10多分钟了。
  为了严防死守,铁道部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列车每一单程为旅客测4次体温,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5月19日20时52分,郴州开车后,我们开始为车上旅客第二次测试体温。当测试到2号车厢67号座位时,一名从广州上车的民工本能的躲闪我的测温仪。“请别动。”我说,此时体温计显示38.4度,他满脸通红,呼吸急促地说:“我害怕。”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赶紧叫来随车医生再次测试,的确是发热病人。我立刻通知乘务员,封闭车厢,迅速报告,并请前方长沙站做好接车准备。当我们要求这位民工到乘务室接受隔离时,他突然站起来死死拽着自己的包裹,一边走一边喊:“我不是非典!”周围的旅客一下子都站了起来,有的拿起行李就要往其他车厢跑,看到车厢门锁了就情绪激动地把我围住,与病人同行的几位民工甚至想跳车。事态严重,我一步登上座席大声喊道:“我是列车长,大家不要慌。我和你们在一起,铁路对每位旅客的生命健康负责!”我的话把大伙都镇住了,车厢里10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同事们也赶紧安抚旅客。不一会儿,情绪激动的旅客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混乱的场面平静了下来。这时我的汗水已经湿透了厚厚的防护服,防护镜上也是模糊一片,怎么也看不清卡上的字迹。午夜零时15分,列车驶入长沙站,我们顺利移交了发热旅客。我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也不得不在列车上接受隔离。
  由于日夜往返疫情重灾区,为了避免给家人和邻居带来麻烦,跑车回来,我们都不敢回家,把自己隔离起来。售货员刘静高薪请来保姆,照顾得脑溢血的父亲;行李员崔丽霞匆匆为母亲送葬后,又擦干眼泪回到岗位。我也有一对5岁的双胞胎儿子,从4月30日值乘出来,34天没有回家。两个儿子天天眼巴巴地盼着我,抢着给我打电话,总是问:“妈妈,你在哪儿,我们想你!”一听到这话,我的心就揪着痛。
  我们就是这样默默地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脆弱,战胜了自己。在亲情和责任之间,我们选择了责任。我们班组47名职工,在抗击非典中,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退缩,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和全路260万职工共同筑起了一道抗击非典的钢铁防线。 cu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