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第1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促进交通跨越发展 '...

第13版(理论专页)
专栏: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促进交通跨越发展
张春贤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必须自觉地成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又为解决好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精神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实践上取得新成效,在工作上开创新局面。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执政能力建设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着力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上下功夫,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使这一科学理论入脑入心,以之判断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这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要求。
  交通部是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试点单位之一。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认真分析了一些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甚至部分党员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盲区”的情况,把解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脑入心的问题作为教育活动的主线贯穿始终。衡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入脑入心,我们理解主要应看三点:一看学习不学习,就是能否认真研读、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进行理论思考,不断提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紧迫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二看领会不领会,就是能否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认真思考和深刻认识提高执政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看实践不实践,就是能否自觉地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与做好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这就是说,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脑入心,认真学习是前提,深刻领会是关键,自觉实践是落脚点。根据中央国家机关的特点,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做好各项工作上。只有解决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脑入心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提高机关党员队伍的素质来推进执政能力建设。
  以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能否做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在对权力性质的认识和对权力的运用上,这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如何对待权力、地位、利益问题上的反映,属于“德”的范畴;提高执政能力,体现在决策水平、领导水平、创新能力和一流的工作业绩上,反映着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属于“才”的范畴。也就是说,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有正确的权力观,又要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做到德才兼备;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愿望和决心,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素质和本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切实做到“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时候能首先做起来”。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确的权力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准确把握执政的方向,始终做到把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把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交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执政能力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实际体现,只有具备较强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交通工作,使交通发展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把执政为民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使人民群众真心拥护、赞成、高兴、满意。要通过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提高执政为民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考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落实交通部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所肩负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使交通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部门,推进交通行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推进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滞,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能否加快发展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党的执政水平的检验。
  增强加快发展的战略思维和前瞻性。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水路交通事业,交通事业的发展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着眼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任务新要求,筹划全局,突出重点,把握机遇,重在创新,以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推进工作,提出了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即到2010年使公路、水路交通紧张状况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瓶颈制约局面全面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到2050年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在具体工作部署和安排上,对加快公路国道主干线、沿海港口建设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和相关措施,并正在集中精力抓好落实。根据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和投资结构,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明确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东部地区村村通油路,中部地区乡乡通油路,西部地区县县通油路、部分地区乡乡通油路的目标。
  增强加快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创新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交通运输是一个传统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推进交通现代化,一是要进一步促进观念创新。针对部机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够的问题,我们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创新的紧迫感,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自觉推进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二是要用示范工程推进创新。以强化以人为本、交通可持续发展、安全管理等新理念为重点,抓好四项示范工程,即:四川省川主寺旅游公路改造;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农村公路客运班车网络化;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三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重点抓水上安全救助体制改革,实施救助和打捞分离,提高救助装备水平,增强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性。针对近年来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呈快速发展的态势,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实际,我们对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加强行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研究和制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用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指导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交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按照“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努力做到跨出部门看部门、跨出行业看行业,从服务对象的要求和反映来发现本部门、本行业存在的问题。继续推进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企业联系制度,为行业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交通部门政务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做到决策透明、信息透明、政府部门工作透明。加强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努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流的队伍,培育一流的作风,创建一流的“窗口”,创造一流的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作者为交通部部长) YSx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理论专页)
专栏:

发展: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王正伟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把握住发展,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加快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和落实这一思想,首先要坚持和落实在加快发展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实践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践的产物、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80多年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产物,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波澜壮阔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产物。这一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要的经验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科学总结党和国家在发展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的全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衡量标准。只有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有资格领导现代化。我们只有抢机遇、争朝夕、夺分秒,凭一股拼劲、韧劲和闯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加压力,切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才能做到“三个代表”。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摆脱落后状态,最迫切的是加快发展。在我国,加快发展就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如经济总量小、实力弱,就业难、收入低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前进动力,只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用丰厚的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使我们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以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近年来,宁夏银川市确立了“建设大银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按照“生态立市、特色建市、工业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的方略,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全面提速。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银川市各项建设快速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与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机遇期,紧紧抓住宁夏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发展机遇期,放眼西部、放眼全国,跟高的比、强的争、快的赛,在更大范围寻找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确定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发展不能空对空,讲加快发展,要有实实在在的、跳起来才能实现的目标。我们将以建设“大银川”为目标,努力做到“四个率先”。一是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没有发达的工业,就没有真正的小康社会。目前,银川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就有信心迎头赶上,争取到2010年在全区以及西部几个同等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二是率先实现城市化。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定规模的人口和经济要素的聚集地,它所包含的经济能量和社会能量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一般来说,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是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时期。我们将因势利导,把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三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将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生态环境的改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力争提前5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思考和谋划“大银川”建设的美好未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与人的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确保一定的增长速度。没有速度就谈不上发展,没有一个快的速度就谈不上加快发展。我们要的速度不是重复建设的速度,更不是不讲质量和效益的速度。根据后发展地区的实践经验和追赶型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全面提速“大银川”建设,必须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努力做到两个确保:确保高强度投资,确保两位数增长。只有高强度的投入,基本建设的历史欠账才有望补平,后发展地区的追赶型增长才有物质技术基础,两位数增长才可能实现。同时,只有保持两位数增长,“四个率先”才不会落空。
  突出重点。一是突出把城市做大。尽快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使银川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调整行政区划等措施,打破农村对市区发展的分割和包围,使银川作为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区域经济板块比较完整地凸现出来。二是突出把产业做强。“兴工强市”是提高银川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在全市上下工业的主导意识、支撑意识、推动意识、后劲意识明显增强,七大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银川,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腿短”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三是突出把环境做美。主要在生态美、特色美、人文美三方面做文章,围绕“塞上江南、回族之乡、西夏古都”,建设“特色银川”。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市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使银川成为一个文化城、创新城,成为一个学习型城市,塑造具有银川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人文精神。
  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的目的是富裕人民。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成为执政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下站稳脚跟,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百姓安危放在工作的首位,坚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银川今年遇到了城市建设拆迁面积大、安置群众多的难题。市委、市政府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直接与拆迁户见面,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妥善处理拆迁安置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具体做法是:采取给农民建设高标准小区,建营业房、出租房,办老保、进“低保”、转户口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拆迁安置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拆迁群众的合理要求,有效解决了拆迁后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居住、上学、就业、养老等长远问题,促进了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让广大人民尽快富起来。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是经济利益。我们建设“大银川”,首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这几年,群众的收入虽然有了明显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生活水平还不高。因此,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主题,做到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检验我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试金石。要使城市健全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居住条件、便捷的商贸物流、优质的教育资源等更充分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让没在银川的人想进银川,在银川的人为“大银川”的发展、富裕和繁荣而拼搏、而奋斗、而自豪。
(作者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 YSx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理论专页)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苏南发展的新局面及其启示
王霞林 黄胜平
  苏南(含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曾以创造了苏南模式而闻名。近年来,苏南通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一个经济总量庞大、以开放型和园区经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城市群正在苏南崛起。
  发展的新局面开放型经济成为亮点。近年来,苏南人抓住国际资本向中国特别是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机遇,通过努力使苏南成为目前国内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之一。到2002年末,苏南五市共有三资企业22063家,外商直接投资91.2亿美元。不仅是境外企业纷纷“引进来”,更有苏南企业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融入世界市场。2002年苏南共有境外企业184个,占全省66.2%。
  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的巨大潜力。政府有关部门还支持私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支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苏南过去的乡镇企业,如今已有95%实行改制,其中1.1万家“红帽子”集体企业还原为民营企业。去年常熟市税收的32.4%、工业收入的40%、工业投入的50%来自民营经济,农民增收的60%来自民营经济。
  聚集效应效果凸显。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经济园区集中,实行集约经营,发挥了经济聚集效应。目前,苏南共有省和国家级开发园区48个,苏南工业发展进入了以园区经济为特色的新阶段。苏南抓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是:把园区建设的突破口放在扩大利用外资上,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利用外资的主攻方向;大胆创新园区的开发机制,确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把市场机制引入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视环境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按照国际水准狠抓园区的环境建设。园区外不批任何工业项目,“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办工业的时代已经过去。
  规模经济蓬蓬勃勃。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苏南人通过资本经营、加快合资、兼并重组和加大投入等办法打造“经济巨舰”。在苏南,曾被喻为“草根工业”的乡镇企业已长成参天大树。200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苏南的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四市的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层次的33项指标,位居全国县级市前10名。2002年苏南还出现了沙钢、小天鹅、波司登等一大批销售额达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企业,出现了一批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乡镇。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1)信息产业。形成以“七地五园”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高地。“七地”,即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昆山开发区、江阴开发区、南京珠江科技园区等7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IT企业有100多家。“五园”,即国家认可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四市的软件园及江苏软件园等,集中了全省60%的软件企业,创造了70%以上的软件销售收入,成为江苏软件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城市产业。在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土地使用权和服务贸易等领域深化改革,运用市场机制调动民力,借助外力建设新城,促进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3)环保产业。无锡市环保产业已基本形成以水处理为主,包括气、声、固、仪及配套产品6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4)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生态农业以及化工、钢铁、造纸、能源、食品加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医药等一批产业崛起,逐步形成苏南沿江新材料产业带、重化工产业带和新医药产业带。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沿江开发是苏南构筑21世纪经济新高地的一项重大战略。苏南沿江“工业走廊”正成为长江三角洲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区域,出现了一批高水平产业群。从2001年开始,国际资本向长江三角洲转移加快,许多大项目落户到苏南沿江经济带。目前,常熟沿江形成了钢铁、能源、造纸、化工四大产业群,张家港市的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已具雏形。苏南跨江开发正在启动,南北联动,整合资源,共同发展。苏南各市积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利用上海吸收先进技术、人才和资本,努力把苏南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几点启示自觉地把率先发展作为工作导向。十六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诸市具有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健康的发展态势,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大局多挑重担、多作贡献。因而,他们始终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工作导向,自觉、主动地在学习中前进,在比较中追赶,在竞争中领先,坚持以率先发展的途径推动社会繁荣和进步,用率先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靠率先发展的成果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富裕人民。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之所以备受国内外瞩目,重要原因是苏南人创造的苏南模式及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但在苏南人看来,对苏南模式要科学理解。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总结出来的苏南模式,是对苏南的发展经验、特点、路子比较全面的概括,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运行机制以市场取向为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区人民的共同富裕。其最本质的内容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即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政府带领农民闯市场、奔小康。近几年来,苏南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尽管集体经济已不占主体地位,但苏南模式中的工业化、市场化、两协调和共同富裕等经验至今仍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苏南人与时俱进,埋头实干,在实践中推动已有经验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规模经济、新兴产业、城镇化等一系列新的苏南经验。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但首要的是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正如苏南人所说的:“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以贯之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锐意改革开拓,反对求稳怕乱,发展能快则快,该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出台。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中心城市带动城乡基层的依法治理和文明建设,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信誉城市、安全城市、竞争有序的城市和人居环境优越的城市。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创建生态城市,通过改革完善城市的决策、管理办法和生产、消费方式,逐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社区。(2)实行绿色行政。把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的理念贯彻到政府决策和执法过程中,抓好环保审批,普遍开展绿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发展逐步落到实处。(3)注重全面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以人为本的城乡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欣欣向荣,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活动全面推开,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苏南将在苏南地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YS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