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7月28日人民日报第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挺立于军事变革的潮头——记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

第1版(要闻)
专栏:

挺立于军事变革的潮头
  ——记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挥员、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上)
新华社记者 贾永 刘永华 徐壮志 本报记者 郭嘉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川西高原的宁静。
  武装直升机掠地攻击,新型坦克纵横逾越,轻、重机枪和各种火炮响成一片。冲天的火光与蔽日的烟尘交织在一起,在如血的残阳下构成了一幅空前剧烈的战场图景。
  高高的山坡上,紧握着望远镜的王西欣,仔细搜寻着此次演习的主角——冯海顺团长精心打造的特种分队。
  令王西欣没有想到的是,当那些猎豹般的身影第二次在他眼前闪过的时候,演习已经以“蓝军”神经中枢瘫痪而告结束。
  他重重地向冯海顺肩头猛击一拳,“像个特种作战的样子,连我这个师长都给你蒙了。”
  演习是阿富汗战争结束不久后展开的。那次战争中,特种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摩托化步兵团团长到精锐之师的师长,连王西欣自己也说不清,他的部队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演习。但,他所清楚的是,和平时期的军人,需要在这种近似实战的演习中,砥砺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
  1991年,就在王西欣刚任团长的时候,海湾战争爆发——那是让他心潮难平的一段日子,43个昼夜中的每一次搏杀,都如重锤猛击着这位胸前挂满了奖章的优秀军人。从隐形飞机、精确制导武器、武装直升机的大量运用,到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指挥的巨大变化,王西欣猛然意识到,战争,再也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面貌了。
  一位美军士兵战后不经意间道出的一个细节,更引起了这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高材生的深思——“(海湾)战争中遇到的,在欧文堡都遇到过了。”
  对属于大洋彼岸的这个名字,王西欣并不陌生。他知道,规模庞大的美军国家训练中心就设在欧文堡。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被称为“准战场”的训练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沙漠深处的这块不毛之地才有了如此之高的名声。当时,美国本土部队每隔18个月就到此轮训一次,“感受战场气氛”。在海湾出尽风头的第24机步师,曾在欧文堡“轮战”7次以上。
  军人是战争的宠儿。演兵场,无疑是锤炼军人意志、胆识与本领的磨刀石。当一场场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与冲突把现代军事革命的脉络展现在中国军人面前的时候,王西欣向他的部属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盯着今天的战争学,追着明天的战争练!”
  从此,这个传统的步兵团,开始散发出现代气息。逼真的多功能演兵场建立起来:矮墙、堑壕、独木桥、雷区、火场、鹿砦、火力封锁区以及蛇腹铁丝网……简直就是千难万险构成的通向战争的魔域;现代化的军官训练中心建立起来:侦察监视、伪装隐身、电子对抗……高新军事技术知识撞击着每一位年轻指挥员的心扉。刚刚离开屏幕的军人们,又聚集在大沙盘周围谈兵论战……王西欣欣喜地看到,在他的团队,全新的战争思想已经萌发。
  万里之外的征战,引起了三军将士的关注,更引起了三军统帅的思索:飞速发展的现代高技术向我军提出了严峻挑战。
  1993年初,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主持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统帅部的如椽巨笔,为王西欣这代放眼世界的中国军人的奋起直追廓清了方向。
  也就是这年的深秋,一场现代“战争”的威武活剧在海拔4300米的川北高原拉开序幕——
  大雪茫茫,演习地域雪深逾米。极目之处,不见一兵一卒。
  成群的歼击机扫清空中障碍之后,攻击开始了:一片片迷彩魔术般跃出雪野,轻重武器喷射的火光,在洁白的雪原上处处绽放……观礼台上,人们吃惊地发现,最近的伏兵就潜伏在脚下的雪地里。
  这是王西欣第一次指挥空地联合演习。今天,在他看来,这场代号为“939”的行动,无疑有着太多的破绽和遗憾。但,正是这场体现了全新战争理念的演习,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震动与关注,一场关于高技术战争的探索在各部队迅速展开。
  海湾战争,只是军事变革初绽的萌芽。王西欣深知,要把握未来军队的脉搏,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军事领域的各种变化,领会每一场战争与冲突所包含的不同信息,最终使其成为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1999年,就在王西欣作为全军第一批优秀师团干部学员,即将结束国防大学合同战役指挥专业为期2年的学习时,科索沃战争爆发。身在北京西山脚下宁静的校园,他的目光却穿越了千山万水。
  透过笼罩在巴尔干半岛上空的硝烟,这场不对称战争交战双方的一招一式、一计一诈都对他有所启示:拥有高技术优势一方的近乎示范性的空袭行动固然占尽上风,处于劣势的南联盟军队灵活、机动的战术同样可圈可点。
  我们这支昔日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拥有飞机大炮强敌的人民军队,还能不能在劣势条件下打赢明天的战争?1年之后,走上师长岗位的王西欣将他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对科索沃战争的理性思考,成功地融入“高原2000”军事行动,把一场反空袭演习演绎得精彩纷呈。他为此组织编写的“反空袭作战”战法教材,被他的母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引入教学;30多万字的“新三打三防手册”,被成都军区推广。
  山风萧萧,战车辚辚。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南险峻山脊上,“红军”摩托化步兵千里跃进。
  2002年10月,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刚刚从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留学归来的王西欣,有幸指挥了他28年军旅生涯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实战化演兵行动。
  为检验高技术条件下合成作战能力,上级特地把陆航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特种大队等7支高技术部队配属给王西欣的摩步师,并慷慨地为他加强了两个步兵团的兵力。望着山谷中望也望不到边的庞大队伍,王西欣热血沸腾。
  突然,技术侦察分队密电飞报:“蓝军”拟在“红军”多处必经之地实施空降。
  “蓝军”指挥员的眼光和胆略,令王西欣钦佩和深思。他知道,那几处乍看起来根本不具备伞降和机降条件的山谷绝地,无疑是阻击“红军”的绝好地形——不适合空降并非绝对不能空降,一支久经实战训练的部队,决不会被教科书上的规矩捆住手脚。
  “命令各攻击集群加速前进,先到先打,随到随打。务必使着陆之敌不能收拢,占据有利地形!”
  顶着“蓝军”强大的电子干扰,通信分队成功地把一道道经过复杂加密和伪装的指令,连同几套用以诱敌的假命令一同发了出去。
  这场代号“高原02”的演习,不仅凝聚了王西欣对未来战争最复杂的设想,而且代表了全师乃至全军区部队科技练兵的最新成果。一系列新战法、新装备,以及随着我军加快军事训练基地化建设而诞生的又一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都将在这次演习中得到检验。
  苍凉的群山中,密集的枪炮声久久回荡。6个攻击集群在前进中迅速调整队形,分三路直插“蓝军”空降地域。
  团团火光从陡峭山坡上闪电般射出,就在几架“蓝军”直升机被地空导弹击中的同时,第一攻击集群已向空降之敌展开进攻:坦克穿插攻击,步兵四处冲击,刚刚落地的“蓝军”还未来得及收拢编组,便被分割开来。10分钟后,第二、第三攻击集群陆续赶到……空降与反空降,包围与反包围,冲击与反冲击,逼真的实战化演习最后演变成一场几近战争的行动。战斗还在进行,后勤装备保障群已高速通过狭长的山谷,为下一阶段的搏杀做好了准备……
  研究战争、借鉴战争,最终是为了打赢战争。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王西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急起直追的超越意识,忠实履行一名现代高素质军事指挥员的时代使命,也给麾下这支能征惯战的传统劲旅深深打上了现代雄师的烙印:20余项科技练兵成果在全军和成都军区范围内推广,连续4年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然而,沉重的使命感让王西欣无法有片刻的懈怠。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所体现的战争形态的崭新变化,以及交战双方出人意料的表现和战争至今了犹未了的事实,又在王西欣头脑孕育起新的风暴。
  他期待着下一场更加精彩激烈的演习。(附图片)
  王西欣(前)在演习现场进行网络指挥。(新华社发) 9MN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肩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本报评论员
  为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76周年,本报今天发表通讯《挺立于军事变革的潮头》,介绍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的先进事迹。
  王西欣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钻研新战法,攻克新技术,掌握新装备,不断提高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带领全师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演习任务,被誉为“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挥员”,成为我军加速推进军事变革的优秀代表人物。
  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给世界军事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海湾战争为转折点,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下,新军事变革已经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并将最终发展成一场波及全球、涉及所有军事领域的深刻的军事革命,形成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军事体系。这对我们既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军委江泽民主席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这为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指明了方向。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谋发展,中国军队才能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障。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国军人的神圣使命。
  王西欣说得好:“只有勇立于军事变革的潮头,盯着今天的战争学,追着明天的战争练,才能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只有加速砥砺后天的军队,才能打赢明天的战争。”正是有了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王西欣带领全师大胆创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训练改革,20余项科技练兵成果在全军和军区范围内推广,全师连续4年被总参谋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他也连续3年被总参谋部评为“军事训练优等指挥员”。
  未来战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的较量。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关键是造就一大批熟练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王西欣的实践说明,高技术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瞄准未来,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在世界性的军事变革大潮中挺立潮头,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9MN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势强劲,今年上半年达到52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5.6%。目前,全球50多家著名船运公司已登陆上海,上海港已成为深受世界船运巨头青睐的“黄金海湾”。
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9MN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干部群众听了中央宣讲团报告后表示
  理解更透 认识更深 目标更明
  本报北京7月27日讯 综合本报驻各地记者消息:“听了报告,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理解更透、认识更深、目标更明。”中央宣讲团的报告在各地继续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27日,又是一个气温高达38摄氏度以上的炎热天气。下午3时,安徽剧院座无虚席,1600多名听众神情专注地听取了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的报告。李君如联系安徽抗洪抢险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重点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说,我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安徽宣讲的,安徽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团结奋斗,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巨大胜利,充分体现了大局为重、人民至上的高尚精神,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平说,安徽省委已决定将李君如同志的这场报告制作成光盘,近期就下发到全省乡镇以上单位,省宣讲团已组织培训,近期也将奔赴各地宣讲。
  一场大雨,使连日溽热的乌鲁木齐分外凉爽。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各界干部群众认真聆听了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冷溶的报告。冷溶同志时而引经据典,时而例举实证。报告会一结束,许多听众便把冷溶同志围了起来,展开热烈讨论。
  27日上午,中央宣讲团成员、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宁夏人民会堂宣讲。报告刚结束,宁夏社科院院长吴海鹰和该院干部刘天明、李学忠一起走到台前,与袁贵仁热烈交谈起来。“宁夏的干部群众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教育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讲得更到位?”袁贵仁笑答:做好教育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必须抓好教育……
  河北省2400余名干部27日上午听取了中央宣讲团成员、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同志所作的报告。河北省直工委纪检书记吴爱歌深有感触地说:听了报告,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体会更深了一层。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就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反腐倡廉,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
(本报记者陈国琦、刘杰、杜峻晓、王慧敏报道) 9MN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菊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抓住时机 加大力度 坚定信心 扎实工作
  确保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
  新华社郑州7月27日电(记者贺劲松、古文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的实现。
  7月24日至26日,黄菊在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郑州宇通客车公司、许昌许继集团公司等企业,走访了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21世纪社区、许昌市东大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看望了下岗再就业的环卫工人,召开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他听取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对河南省认真落实中央“两手抓”部署,在防治非典、发展经济、促进再就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黄菊在分析当前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时说,我国人口众多,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经济转轨、企业转制、劳动岗位转换的过程中,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今年受非典的影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难度加大。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当前的有利条件,增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的信心和决心。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今年以来,中央多次研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第二,非典没有伤害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为实现今年就业和再就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第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将进一步增加就业。从过去10年我国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看,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来自第三产业,随着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将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政策落实步伐,将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再就业产生重要作用。
  黄菊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黄菊要求,加快推进再就业工作,一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再就业工作责任制,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项具体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下岗失业人员,积极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四要强化再就业服务,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全面落实免费再就业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政策,多创造一些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五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构建确保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黄菊强调,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各地要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和部署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多条渠道、多样形式、多种办法扎扎实实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9MN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中国女队接力夺冠
  本报巴塞罗那7月27日电 在世界游泳锦标赛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姑娘给人们带来惊喜。在26日晚女子4×100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她们超水平发挥,勇夺金牌。
  由战殊、罗雪娟、周雅菲、杨雨组成的中国队以预赛第三进入了混合泳接力决赛,战殊的100米仰泳到边时处于第四;罗雪娟的蛙泳追到了第一,周雅菲的蝶泳领先对手半个身位到边,杨雨的自由泳一气呵成。中国队以3分59秒89的成绩夺得金牌。(附图片)
  七月二十六日,中国选手(从左至右)战殊、罗雪娟、周雅菲、杨雨在颁奖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陈晓伟摄 9MN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华为:核心技术的突围之路
本报记者 胡谋 冉永平
  15年前,只有14个人、2.4万元资产、靠卖国外小型交换机为生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如今不仅已经成为国内通信制造业的翘楚,而且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企业之首、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申请量在发展中国家企业排行前列、商标在巴黎公约成员国和WTO成员国内享受特别保护。靠着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华为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已经能与跨国公司比肩较量。
  技术突围不惜重金1991年,卖国外小交换机的华为公司决意开发当时还属尖端技术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想填补程控交换机市场的国产空白。抱负不小的华为真的干起来才发现,以前只知道跨国公司个头大、牌子响,而在技术专利上,跨国公司个个堪称巨人,几乎每家都把持着某一方面的技术专利。没有技术专利,就必须支付昂贵的专利费,产品就难有竞争力。认识到这一点,华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技术突围之路。华为不仅要能“中国制造”、而且更要有“中国专利”。
  有了这一认识,华为在产品的研发中就特别注重了“专利”这两个字,C&C08程控交换机是华为的起步产品。华为最终靠自己攻关,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1994年,在北京国际通信展览会上,终于有了自己技术专利的华为特意把展台建在国外展区,让C&C08程控交换机的产品、专利、商标亮相于跨国公司眼前。当时的一位国家领导人参观后高兴地说:“在外国展区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华为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
  从那以后,华为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专利申请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年增长率。2002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近30亿元,仅用于专利申请的费用就超过1000万元。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02年,华为累计申请专利215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企业之首;申请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198件,是发展中国家申请PCT最多的公司之一;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华为已在8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600多件次、在巴黎公约成员国和WTO成员国享受特别保护。
  技术专利特别是核心技术专利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华为独创的SDH接口技术,使程控交换机的性能大大提升,为客户节省了大量工程费用;华为自行设计专用ASIC芯片成本10多美元,而原先从国外购买需200美元。
  重用人才独具一格
  华为能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关键在人才。华为认为,“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这或许就是华为成功的线路图。
  华为用人的最大特点是不拘一格。1997年,韩志宇研究生毕业后从天津来到华为,以他为主承担了SBS2500光同步传输系统的研发项目。韩志宇和同事开发的SBS2500光同步传输系统获得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9岁的韩志宇成为当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获奖人。
  第二年,华为STM—64光传输产品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这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张平安,又是当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获奖人。现在,32岁的张平安是华为最年轻的技术副总裁。
  华为重用人才,也贮备人才。2000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一个毕业班几乎全为华为招募、南京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的毕业生大都投奔了华为……华为会利用人才。一位大学教授在一次与华为的合作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华为专门为他颁发了特别奖。
  在印度、俄罗斯、瑞典、美国,10多个华为科研所吸纳了许多当地的优秀人才。同时,华为与摩托罗拉、微软、IBM、英特尔、NEC、松下、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通信业巨头或联合或合资。
  研发瞄准世界市场
  务实是华为技术路线的另一特色。华为的研发瞄着世界顶尖水平,但中看不中用的卖不掉的“世界顶尖水平”华为不干。
  华为的总经理任正非曾将“卖不出去的研发成果”称作“奢侈性浪费”。他曾把工程师到各地维修的飞机票、饭店收据裱起来“奖”给研发人员,表示这些浪费的费用原本是应该当成奖金发放的。任正非说,“研发成果不能转化为商品,那就是失败!”
  1999年,华为巨资引进IBM的研发全流程体系,把以前由研发部门独立完成的产品研发变成研发、市场、用户服务等全流程的团队运作。在产品研发方案形成之前就考虑客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共同完成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产品研发和市场的同步,提高研发“一次做对的几率”。
  同时,华为提出“响应客户需求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口号。1999年,中国移动提出预付费业务的需求,首先响应者就是已经觉察到这一需求、并暗自进行了技术储备的华为。
  巨大投入、人才机制、市场导向三大路线使华为赢得了市场:目前,华为的C&C08交换机网上运行量在全球排名第九;长途光网络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五;智能网产品成为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导品牌之一;数据通信产品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0%。2002年,华为通信网络产品的年销售额达220多亿元、出口5.5亿美元,利润每年都在十几亿元。 9M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