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7月24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部分师生组成的实践服务团来到著名革命老区阜平县龙泉关镇黑崖沟村,帮助乡亲们建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同时走家入户,送医送药。图为专家在村头为乡亲们义诊。 雷震宇摄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启动
 科学数据全国共享成为可能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科学技术部今天在北京召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和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16个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以及来自科技教育界的23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经国务院领导批准,科技部为了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而提出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中,创新基础条件薄弱,资源配置分散重复的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就是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对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科技数据与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重组与建设,构建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全社会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对科技资源粗放管理的挑战,是对知识“小农”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冲击。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由科技部牵头,国务院相关的1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组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同时,为了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更好地发挥专家群体的智囊团作用,经广泛推荐和多方遴选,成立了由23位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抗击非典留言选《我们同行》出版发行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由网友在抗击非典期间的网上留言组成的《我们同行》一书日前出版发行。共青团中央“我们的文明”主题系列活动组委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医院向白衣战士赠送了该书。
  今年4月25日,活动组委会和人民网、中青网、新浪网等13家网站联合向国内各网站发出倡议,在网上开展了“我们的文明”特别行动———“同心协力、战胜非典”。《我们同行》精选了活动中10万余网友的留言,表达了网友对广大白衣战士在这场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崇高敬意。(张淼)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由于煤的利用方式落后,我国90%以上有害气体排放都与煤的燃烧有关——
关注清洁能源
崔扬
  7月22日,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为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及教育中心正式揭幕。BP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与石化集团之一,是注重环境保护、富于责任心并以业绩为本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它的支持下,清华—BP清洁能源中心承担了BP—中国科学院为期十年,清洁能源研发项目“清洁能源——面向世界”若干子项目,还承担了国家“973”、“863”、“十五”攻关等项目。“清洁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将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工业现代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人们心中,环境保护与能源开采一直是对立的概念。其实不然,清华—BP清洁能源中心的专家和学者们正在致力于为中国“量身定做”一整套长远的能源发展战略,力求通过调整中国能源行业布局,在开采、利用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日下午,中心专家和BP公司代表同各界记者就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心主任李政教授表示:“清洁能源”在我国刚刚起步。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首先来自我国煤的利用方式落后,90%以上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都与煤的燃烧有关。中国每年人均用煤量1吨左右,而美国的水平是12吨左右。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煤量也会相应提高,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人均3吨左右。届时
  环境压力可想而知。目前我国每年石油产量1.6亿吨左右,为满足需要,还有实际供应总量的1/3依靠进口。随着国内汽车数量的飙升,石油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将来可能有50%依靠进口补给。届时不仅经济上受到影响,在其他方面也将受制于人。伴随着能源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农村“越穷越挖,越挖越穷”。很多地方树皮、草根都被挖光烧尽,并引起很严重的户内污染,危害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中心的专家们预测:“清洁能源”在中国前景广阔。所谓“清洁能源”就是不对环境产生危害的能源。开采、利用“清洁能源”不是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表示:要搞“清洁能源”首先要有合理的能源行业布局。目前,我国行业条块分明,然而局部最优并不代表整体最优,只有将各个能源行业进行统筹安排才能为使用“清洁能源”打好基础。为此,中心顾问委员会集中了全国工业界、学术界,政府、非政府部门中对能源形势了解的人士,对中国能源问题发展方向进行把关。
  在布局合理的前提下,中心专家认为:“多联产”是最优的能源开采、利用方式。所谓“多联产”就是把煤气化以后形成多种产品(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或液化燃料),然后用剩下的煤气发电的过程。这样做不仅使工业产品或液体燃料与煤气互补,还弥补了我国液化燃料短缺的局面。
  专家还指出:“多联产”不仅是一种生产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运输成本很高。运用“多联产”的思路,就地利用天然气发电,同时产生燃料,再把燃料运出来就划算多了。
  中国作为世界第六经济大国,也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于能源问题的前景,专家认为:中国迟早要走上大规模气化道路,打破行业分割,形成“多联产”局面,令各个行业共同受益。然而有关方面目前还没有完备的举措。清华—BP清洁能源中心希望通过具体的工作,为国家提供权威的数据、合理的设计。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抗击非典的“非常战士”和平时期的“战地记者”
——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宣传工作受表彰者代表发言摘编
  编者按: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新闻宣传战线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面对肆虐的非典病魔,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忘我工作,忠实记录了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战斗历程,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主旋律,为夺取抗击非典和发展经济双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他们以辛勤的耕耘和骄人的战绩,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捍卫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尊严,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抗击非典的“非常战士”,和平时期的“战地记者”。
  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时刻,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7月23日召开表彰会,对全国新闻界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优秀记者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号召全国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向他们学习。今天,本报编发3位受到表彰的新闻界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恪尽职守 全力以赴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制片人 王志
  关于这次的非典采访,我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害怕过吗?要说一点不害怕,那是真的假了,去广州前我们也买了口罩,也喝了中药。非典病人重症监护室,是极易被感染的地方,一般医护人员也轻易不让进。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的重症监护室,则是收治全广东省最重非典患者的地方。为了让观众看到医护人员到底是怎样工作的,我们第一次见到广州市呼研所所长钟南山时,就提出要到隔离区去拍摄。但真正进去的那一刻,我征求了摄像王扬和录音陈洪奕的意见,“去不去?”他们说:“王老师,你说去我们就去。”我说,来都来了能不进去吗?
  换隔离服的时候,陈洪奕接了一个电话,是台里同事打来的,听说我们要进隔离病房,说要先请示部里,让我们等等。但没等回话我们就进去了。从遵守纪律这点来讲,我们还算不上好兵。但是,这是为了工作。换位想一想,领导能怎么决定呢?让进去,担心我们的安全,不让进,就不会有后来的非典报道了。当时想,即使被感染了,呼研所的主任已经说了,真感染了就住他们那里,保证提供最好的服务。
  到6月19日为止,《面对面》制作了10期非典节目,其中4月20日前后的10天制作播出了7期节目。在广州采访的5天,我们先后采制了3期《焦点访谈》、1期《时空连线》、3期《面对面》,走访了3家医院,另外还有只取外景的医院。而这些节目中,有的从采访到播出,只有20多个小时,周播节目几乎成了日播节目。比如采访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的那期节目,时间非常紧张,从接到同意采访的通知到播出只有20多个小时。而采访北京市人民医院院长吕厚山的那期节目,也是在医院解禁当天采访当天播出的。这对于一个时长45分钟的周播节目来说,几乎是破天荒的。然而在这样的速度和密度后面,又有多少人支撑。《面对面》栏目一共17位姐妹兄弟,我们虽都不是英雄,但在关键时候,我们都不愿做狗熊,不愿意做逃兵。真正的英雄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的钟南山、张积慧们,真正的英雄是值得信赖的党和政府,真正的英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非典袭来的时候,面对灾难的时候,也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当然,我们不会因此而感谢非典,但我要感谢每位采访对象,没有他们的英雄业绩,我们也很难有感动人的报道;我还要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样的采访机会;我还要特别感谢观众,没有他们,我们再努力也是孤芳自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面对面》栏目采制的系列抗击非典节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钟南山:直问非典》收视率高达4.64%,在当周中央电视台所有栏目的收视率中居第六位;而《张积慧:前线日记》的收视率更是达到了全台第五。
  其实,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无论是涉身险境还是星夜兼程地赶制节目,始终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没有理由不做好。非典之后,我们将一如既往!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见证一场特殊战斗
解放军报记者 江宛柳
  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解放军302医院姜素椿教授。那是4月23日,当时还搞不清病毒传播途径,病人康复后是否还会传染心里也没底,但采访任务紧急,我也顾不了太多,那天一大早就往姜教授家闯。我是第一个进姜教授家采访的记者,老两口聊起蹚死亡“雷区”的经过,话很平和很朴实。回来当天,我就和报社编辑部同志一起赶写出通讯《特殊战场见英雄》,在4月25日军报头版头条刊出。
  采访姜素椿教授是在生活区,采访解放军309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就得进非典病区了。在我之前,还没有记者来过,医护人员对我非常热情,说这个时候,别人躲他们还来不及,记者却跑进来采访,他们感到很温暖。这些白衣战士工作起来充满激情,与病人零距离接触无私无畏。只有在提到想家想孩子时,母亲们才忍不住擦眼泪。那时她们进一线已经一个多月了,我看见她们站在阳台上举着望远镜,隔离区外远处的小山坡亭子上,她们的爱人带着孩子,两边打着手机,挥着手喊“看见没有”,她们称这叫“望儿台”和“望娘亭”。这个情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更坚定了我宣传好他们的信心。我6次到309医院采访,写了一批通讯、特写、消息,把深藏在隔离墙里面一颗颗赤诚勇敢的心展示给广大读者。
  4月26日,当社会的关注点还在佑安、地坛等医院的时候,我已奔赴小汤山定点医院紧急开建的工地。4月28日,解放军报首发了我采写的中央军委决定从全军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的消息,这条有高层部署、部队行动、图文并茂的重要新闻当天被各大网站转载,向世界传递了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中国的党、政、军高度的团结统一,和这种团结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军民战胜非典的信心。这之后,我目睹了这个全世界最大的SARS定点医院出色履行历史使命的全过程。作为第一个到达小汤山的军队记者,我踩着建设工地的泥泞,亲见小汤山医院在与非典抢时间的战场上,军地携手,众志成城,超常规运作,使得平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成为现实。这样的速度、效率、作风、精神状态都为国家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新的参照。我与记者杜献洲共同赶写了通讯《特殊战场五昼夜》,在5月1日解放军报头版刊出,反响热烈。在小汤山医院收治病人的50天中,我对他们快速健全法规制度、严格依法防感染,保证1300多名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而决战决胜,做了深入调查采访,写了长篇调查报告《一个特殊战役的法制轨迹》,希望给予建立和健全危机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以舆论的支持。
  现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作为这场特殊战斗的见证者,我获得的极其珍贵的体验与感受,将永生难忘。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在感动中不惮前驱
南方日报记者 段功伟
  在采访报道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常常被舍生忘死的医务人员深深震撼,因而不由自主地想着去报道他们。无数个夜晚,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广东人民失去的好医生邓练贤、陈洪光,失去的好护士长叶欣,失去的好救护车司机范信德。我始终忘不了邓练贤临终前,拉着妻子不忍离去的眷恋;忘不了陈洪光躺在病床上,那一缕渴望重新回来的眼神;忘不了叶欣面对死神,发出“这儿危险,让我来”的呼喊;忘不了范信德奉献一生,至死都默默无言。生与死的抉择,是如此地真切和残酷!又是如此地过滤和升华着我的精神与灵魂。这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将永远感动着我,教育着我,牵引着我。
  在无数感动的驱使下,我只有深入一线,深入采访,饱蘸无限深情,去记录,去歌颂,去呐喊。我都记不清自己去医院采访了多少次。这不是普通的采访,因为采访一次,就是冒险一次。我常常是从医院采访出来,才不由得感到后怕。就是在这种冒险与后怕中,我度过了这几个月的难忘日子。
  采访报道抗击非典的战斗,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一天下来,常常疲惫不堪。特别是南方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记者常常要负责采写通稿,工作量比其他媒体的记者更多,体力付出更大。比如,今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广东考察,我是唯一一位从头跟到尾的记者,不仅对整个考察要进行深入充分的报道,还要撰写多篇通稿供各新闻媒体采用。考察组日程很满,有时一天有五六个安排,我一个都不能落下,经常是白天疲于奔命,晚上饿着肚子赶稿,直到晚上10时、11时才能完成任务。那之后的几天,我一直低烧。“是不是感染了?”我吓出一身冷汗。好在到医院检查,证实是过度疲劳所致。
  我投入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我的家人也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我远在外地的父母年过六旬了,总想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但又怕影响我工作,每每作罢。两位老人因此备受煎熬。而我总是过了很久才想起给他们打个电话。这时,年迈的父母就紧紧抓住机会,不停问长问短,生怕我不耐烦收线挂机。想起这些,我就有点想哭。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受到了洗礼,得到了锻炼,业务水平有了提高。我前后发稿近100篇,有的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作品。我曾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采访钟南山院士及其周围的人,然后推出长篇通讯《激流中的南山》,在全国媒体中首次全面深入地报道钟南山院士的事迹,产生了强烈反响。中宣部《新闻阅评》对此予以高度评价,称报道“树立了当代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这一典型推出后,中央新闻媒体也跟进报道,这既是抗击非典宣传的需要,也为全社会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树起了一面旗帜。6月17日,广东省各主要新闻媒体刊播了我撰写的万字长篇通讯《中流砥柱抗非典》,首次详细报道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指挥抗非斗争的全过程文章。文章写得非常辛苦,前后修改12次,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认真修改和亲切指导。
  作为发言代表,我想说,我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时代为我们年轻记者提供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我要感谢英勇的白衣战士,是他们为我们增添无限的战斗激情和动力;我要感谢每一位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和幕后英雄,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以此为动力,弘扬伟大的抗非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卫生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计划免疫不能松懈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强计划免疫,规范预防接种行为。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我国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托免疫接种这一有效手段,控制、消除和消灭疫苗针对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过去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麻疹、白喉、百日咳等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建立起了计划免疫服务网络和疫苗储藏运输的冷链系统,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实现计划免疫相关目标提供了保障;以脊髓灰质炎监测为代表的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等,为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了借鉴。
  但是,当前我国免疫预防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回升;对计划免疫等预防接种工作投入不足;计划免疫外疫苗使用缺乏规划;计划免疫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流动人口是计划免疫等卫生服务的脆弱人群;专业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等。为此,卫生部要求各地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加强常规计划免疫,拓宽免疫服务内容;加强疫苗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国家环保总局发出通知要求
 加强重点环境案件督办工作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加强重点环境违法案件的督办和移送工作,以保证其及时得到处理并落实到位。
  据悉,国家环保总局将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案件发出环境监察通知书,明确提出督办时限和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要按照环境监察通知书的要求认真查办,确保落实到位,并及时上报落实情况。不能按时上报的,要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因查处不力、报告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国家环保总局将分季度统计分析环境监察通知书的落实情况,并通过12369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全国通报。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做好案件移送工作,是确保环境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重要举措。各级环保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凡发现生产、销售、进口、使用属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规定的,要向经济主管部门移送;凡因环境违法问题被依法关停的企业,有生产许可证的,要向颁证部门移送,有营业执照的,要向工商部门移送;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监察部门;涉嫌重大环境污染犯罪或者环境监管失职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对于已经移送的案件,要跟踪了解处理情况。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计生系统抗击非典模范受表彰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孙秀艳报道: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在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全国52万计划生育工作者、140万村级计生专干和8300万计生协会会员,勇挑重担,成为农村非典防治战线上的重要生力军,涌现了一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计生办主任孙朝辉、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计生办主任刘秀荣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日前人事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授予孙朝辉“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授予139个单位“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592名同志“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ngm品论天涯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红色网格”孕育1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曙光集群服务器冲击世界最高峰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中国计算机界今天启动一项名为“红色网格”的计划,从而发起了向世界集群式超级计算最高峰的冲击。
  根据这项计划,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曙光公司将采用美国AMD公司的64位芯片,建造我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超过10万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据今年6月23日公布的最新统计,当今世界正在运算的超级计算机最快速度为35.86万亿次/秒,而集群式超级计算机的最快速度是7.634万亿次/秒。这就是说,曙光4000A的运算速度将在现有超级计算机中排名第三,并将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集群式超级计算机。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说,近年来,集群式超级计算在全球迅速普及,广泛运用在计算中心、科研机构、商业、企业等环境,带来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红色网格”计划是我国计算机业向世界集群式超级计算最高峰的第一次冲击,它的成功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国在世界超级计算领域的地位。
  曙光4000A将采用超过2000颗64位AMDOpteron8000系列处理器,拥有2TB的内存容量,超过2GB/秒的内部网络速度。 ng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