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十余能工巧匠 历时九个多月
二百余册《永乐大典》整旧如旧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记者施芳报道:经过9个月的修复,历经劫难的221册《永乐大典》重现了当年风采。7月17日起,修复后的9册《永乐大典》原件将在国家图书馆展出至9月上旬。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11095册,共辑图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涵盖天文地理、人事名物,是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
由于卷帙浩繁,这部巨著从未刊刻过,仅在嘉靖年间重新抄录过一部。明亡之后,《永乐大典》的正本杳无踪迹。嘉靖的副本又屡遭劫难,上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侵略者对《永乐大典》大肆抢掠,《永乐大典》副本残册只剩400册左右,约800卷,不足原书的4%,而且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收藏单位。
国图现存的《永乐大典》是从1912年开始陆续收藏的,目前馆内存有221册,是世界上存量最多的一家图书馆。去年起,国家拨专款对《永乐大典》进行修复。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经过10余名能工巧匠9个月的艰难修复工作,终于使《永乐大典》恢复原貌。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
明永乐年间(1403年—1408年)纂修的《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00多人参加。它汇集了当时能收集到的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历史上辑录古籍最多、涉猎门类最广的一部类书。由于《永乐大典》成书后,很多收录的古籍因时光流逝而不存,都赖《永乐大典》得以留存。从清代康熙时起,人们就开始从中辑佚失传的典籍,迄今已有600余种。
《永乐大典》命运多舛。永乐正本早已不知其踪。目前的通常观点是明清时期被大火烧毁。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嘉靖皇帝十分喜爱《永乐大典》,有可能随之陪葬。
嘉靖年间抄录了一部副本,其后经历遗失、战火。近代更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几近毁灭,成为中国学术的重厄,也是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1912年在鲁迅先生的建议和努力下,首批60册《永乐大典》入藏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此后陆续寻找善本,增加到95本。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德国等收藏的《永乐大典》归还中国,国内一些私人收藏家纷纷将私藏捐献给国家图书馆。上个世纪60年代,原藏香港的4册也回到北京。1983年国家图书馆又从山东入藏1册。至此国家图书馆馆藏超过其存世总数的半数。(据新华社)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绿色簇拥宝塔山
——陕西延安退耕还林见闻
本报记者 刘毅
“几年前这周围大部分还是黄色的,退耕还林后,现在已经开始变绿了。”7月16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的一座山峰上,沟门村村民左三宏欣喜地告诉记者。
这座山峰的海拔达1300多米,四周是层层叠叠的山峦,以及掩映其间的村落。随着左三宏的指点,记者发现周围不少地方还能看到梯田的痕迹,不过现在上面栽种的不再是粮食作物,而是一棵棵的小树苗。翠绿已经取代土黄,成为山上田间的主色调。
“这是我家的退耕地,一共6亩多。你看,这是杨槐,这是侧柏,都是容易成活的乡土树种,再过几年就能长成林子了。”在自家的地里,47岁的左三宏告诉记者,原来地里种的是小米、豆子,一亩地收成最好的时候能收150斤,遇到干旱少雨的气候,只能收几十斤粮食。
虽然种粮食收成并不好,但1999年延安开始搞退耕还林试点时,左三宏心里还是犯上了嘀咕。万一退了耕种了树,国家的补助不兑现咋办?和他一样有顾虑的村民还不少。而现在,他们已经尝到甜头了。左三宏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退耕还林6亩,每亩地国家每年补助100公斤粮食,补助20元钱的现金,并且每造林1亩提供50元钱的种苗补助费。现在,每年拿到手600公斤粮食,吃粮问题解决了,多的粮食还能喂牲畜或者卖一部分。“以前,靠天吃饭辛苦种地只能勉强够得上温饱,现在只要把树种上、管护好,国家就给钱给粮,再加上种了十几亩苹果地,全家一年收入达到三四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退耕还林真是山绿民富的好政策啊,我们农民打心眼里欢迎!”
“退耕还林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使生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同行的延安市宝塔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祁玉江介绍说,近两年陕北地区的雨水比往年多,这和地表植被的改善不无关系。而且退耕后种的树和草开始发挥涵养水源的作用,雨后的地表径流明显减少。“这几天这里一直在下雨,往年这么大的雨路就毁了,车肯定开不到山顶,现在就没有问题了。”
“按照国家计划,区里应退耕还林119万亩,现在已经退了61万亩,剩下的58万亩我们争取在3年内退完,5年后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祁玉江充满信心地表示。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污浊荡尽海天蓝
——山东青岛治理垃圾纪事
原正军
青岛山水之美早已闻名。表面的美化谁都看得见,而近年来,青岛做足“角落里的文章”——在垃圾治理上体现了城市对美的追求。
火力发电厂一般都是污染大户,然而,人们在黄岛电厂看到的却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湛蓝的天空,如同一个大公园。那么,排放物都哪去了?厂长李济英指着3个大罐说:“实行清洁生产后,粉尘都到了这里。以前发愁粉煤灰没地方排放,现在根本没有库存,综合利用让粉煤灰由负担变为财富。”几年前,黄岛电厂引进了德国全自动混凝土切块生产线,每年可以消化掉20万吨粉煤灰,现在每年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刚上的意大利彩瓦生产线还没正式生产,北京一家企业就找上门签订了合同。
进口洋垃圾时有报道,但出口垃圾还是个新鲜事。粉煤灰在青岛市竟成了出口创汇的商品——青岛电厂从今年开始每年向韩国出口20万吨粉煤灰,目前,第一船5000吨已经运往韩国。据统计,2002年青岛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10万吨,综合利用401.5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7.78%。青岛的做法让人们看到了废物资源化的亮点。
“为了清洁的青岛,赔钱也要主动治理垃圾。”市环保局副局长宋春康说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共识。在这种共识下,多渠道融资3.4亿元建设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小涧西大型垃圾综合处理场和中转站,于去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市内五区日产2000多吨的生活垃圾全部在此进行无害化处理。市郊城阳、黄岛两区以及所辖5市也都建立了垃圾综合处理场,基本上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
治理垃圾同样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参加。非典期间,为确保安全,青岛全市7个区所有医院的简易焚烧炉全部拆除,民营企业青岛元宏环保实业公司新建的医疗废物专用焚烧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整洁的环境反映出的是城市的品格,良好的环境也成为争办奥运会项目的资本。夏耕市长指向海面:“这里就是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场。”顺着他指的方向,只见远处千帆隐隐,碧海蓝天之间,海鸥翩翩起舞。青岛如在画中。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采取综合措施 治理沿线污染
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改善
本报讯 记者卢新宁日前从国家环保总局了解到,近期来广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恶化趋势目前已基本得到遏制,但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原计划于2008年底前完成的295项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项目中,尚有164项未动工,占项目总数的55.6%。
据悉,自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以来,在沿线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生态清淤和建设防护林等综合措施,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总的来说,污染依然十分严重。在进行监测的7个断面中,污染较严重的是城郭河的群乐桥和蔺家坝,水质均为Ⅴ类,其余断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均为Ⅳ类。
根据规划,到2008年底南水北调东线应建成295个治污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65项,占应建项目总数的22%。各省未动工率分别为:安徽40%、山东46%、江苏69.8%、河南75%和河北82.9%。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为78项,未动工42项。2008年前应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在山东和江苏两省,其未动工率分别为63.5%和54.3%,治污项目进度亟待加快。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灾区孩子学习忙
为了使水灾不影响孩子的学习,解决灾民的后顾之忧,安徽省蒙城县罗集乡采取合班教学等形式,有组织地免费帮助被转移的孩子补习功课,7月16日,全乡9个灾民安置点的6个辅导班同时开课。图为罗集乡张湾村小学王影老师给灾民点居住的孩子辅导功课。胡卫国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济南市中区积极推动教育创新
本报济南7月16日电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取得显著成效。
市中区教育局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一些学校的教学条件。济南六十八中投资260万元,完成了围墙透视,更换了窗户,整修了操场,校园绿化得到有效改善,校园一片盎然生机。六里山小学投资180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小班化特色教室,完成了教学楼外粉装饰,整修了校园,现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舜耕小学投资360万元,新建了28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整修了操场,完善了教育教学设施,为学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是市中区教育局着力推进的又一项工作。他们将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引入课堂,利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现代教学方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开发了“市中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实现了市中区与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网站的链接。
以进行全省首批课改实验为契机,市中区“十五”期间在省、市、区立项57项课题,立项率居全市之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启动“读书富脑工程”,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校长、学习型教师的系列活动。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位次和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各科竞赛中,市中区辖区学校全国一、二等奖及复赛特等奖总人数达26人,约占全市获奖总人数的1/5。
(李秀玲 张欣)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7月16日,由上海科技馆等单位主办的“科学与健康同行——SARS的启示”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展览通过向市民展示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病魔的感人事迹,告诫人们要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新华社记者 凡军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数字农业 带动农业现代化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所谓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科技部日前举行“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专项”论证会,石元春、李国杰、孙久林、唐守正院士以及农业信息专家梅方权等知名专家对该专项进行了深入论证,一致认为,“数字农业”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对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农业”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农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农业技术标准与发展战略研究、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系统集成与平台构建、数字农业示范区建设四个方面。
当前“数字农业”目标任务主要是,围绕“标准、专利和人才”三大战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逐步建立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据透露,“十五”期间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攻关计划和星火计划已有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遵循“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优先选择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大应用前景的技术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在我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和不同农业生产管理类型地区,对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示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信息时代
电子邮箱有了中文名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常发电子邮件的人经常被复杂的英文邮件地址弄得晕头转向,一旦字母输入错误,邮件就石沉大海。邮件地址能否也用简单熟悉的中文进行标识?今天,北京3721公司推出的“中文邮”邮件有望使发邮件不再烦恼。
以往的电子邮件地址一般是“abc@def.gh”等形式,繁杂难记。3721推出的中文邮形式为“前缀@后缀”,前缀和后缀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中文名(如“张三@北京”)。无论是登陆门户网站的邮箱发送邮件,还是用Outlook等客户端软件发送邮件,直接在“收件人”中输入中文邮地址,对方就能收到邮件。(萧辽)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告别就业难
——解读河南省开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闻有成 王云河
河南开封大学今年已向省内外及沿海就业热点地区派遣学生1680多名,签约率达90%以上,连续3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在90%、93%、91%以上。
让“顺手”人才冲刺就业市场
开封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冲破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困扰,创造出高就业率。培养“顺手”型人才,是他们解决矛盾的重要一招。
北京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在选中开封大学的毕业生时说,他们不仅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很强,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试用了一个月比较“顺手”,这是喜欢用开封大学学生的主要原因。
开封市是全国14个精细化工城之一。学校筹措资金创办了精细化工专业,并模拟小型化工厂的建制,让学生分别担任校办工厂的厂长、技术员、采购员、营销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原材料购进、原料配比、生产操作、产品检验,直至市场营销,熟悉全部生产环节,掌握整个生产流程。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顶班作业。开封大学服装专业学生何斌前,毕业时被浙江省米赛丝绸集团公司录用为服装设计师。由他设计的服装当年就在中国服装博览会上赢得订货金额1000多万元,并夺取博览会评比第三名。
何斌前荣膺“全国二级导向服装设计师”称号,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岗位青年”。
现在,开封大学同开封空分设备厂、高压阀门厂、东大化工集团等20多个单位挂钩,建立产学合作基地,让学生一入校门就知道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并在教学培养中,要求学生不仅完成专业所需要学的课程,还把用人单位技术人员请到学校,现场“表演”,手把手地教,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从源头上牵引就业的鼻子
随着高校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被打破,开封大学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大学现行的专业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上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直接威胁着学校的生存。
面对新的挑战,围绕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封大学从专业上动手术,制定出一个顺应市场的标准,即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近年来,开封大学各专业都建有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社会上专家和企业领导担任委员,及时沟通社会需求信息,指导专业建设。他们结合开封经济建设急需,先后增设了模具制造与设计数控技术、路桥工程、网络技术、生化工程、电子商务等10多个专业,同时对中文、英语等师范性专业进行扩口改造,快步向应用型转化。前些年,开封大学了解到河南省机械行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原来单一的机械制造专业已不能适应企业需要,就立即调集力量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今,在河南省机械制造行业就业不景气的状况下,开大毕业生却供不应求。在教学上,学校创新地在课程中加入市场急需的跨学科知识内容。如全国一般高校电气专业授课都将“强电”“弱电”分为两科目,学“强电”的就不学“弱电”。而开大了解到一般中小型企业则急需“强电、弱电”都通行的人才,于是毅然将两种课程糅合在一起,拿上了讲台。
让教师队伍先“复合”起来
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呼声日高的形势下,开封大学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让教师队伍先“复合”起来。学校在引进师资时要求他们不但应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还应是合格的建筑师、工程师和会计师。
近年来,开大先后从企业调入了9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工龄的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其中不少是一些工厂的厂长、总工程师、车间主任、设计室主任等职务的人。这部分教师进校后,学校立即对他们进行了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师师德的培训,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目前,机械系的“双师型”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52%,建工系已占50%以上。
开封大学今年推出了“名师工程”,鼓励广大教师不仅能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既能教书搞科研,又能育人善管理。同时围绕“质量”和“特色”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推出“精品工程”,建设一批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学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予以重点扶植,强力推进,办出精品专业和课程。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京郊召唤大学毕业生志愿者
本报讯 记者施芳报道:从七月十二日至三十日,北京市将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从京内外高校的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及京内高校具有留京资格的外地生源应届毕业生中,招募一千名志愿者,到北京市远郊区县基层单位从事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吸引毕业生,招募活动推出了多项支持政策,包括每人每月享受七百元的生活补贴,为每个人上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志愿服务一年期满后随下一届毕业生按当年就业的有关规定就业等。截至目前,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已提供工作岗位一千二百个。
京内高校毕业生可到本校报名,京外高校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到北京团市委网站(www.bjstudent.org.cn)报名。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计生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将举办
本报讯 国家人口计生委宣布,第二届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十月将在大连举办。展会由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展、生命科学与生殖健康知识科普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展三部分组成。国家计生委特为展会开设了中国生殖健康博览网(www.rhexpo.com),预计参展企业和单位四百余家,届时将吸引近十万观众。(萧荪)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中国代表队首次出征世界“移运会”
本报北京七月十六日讯 由中华器官移植学会组建的中国代表队今天从北京出发,前往法国南锡市参加将在那里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移植运动会。中国代表队由五名器官移植受者运动员组成。世界移植运动会是专门以器官移植受者为参赛选手的运动会,隶属奥林匹克大家庭,因此被称为移植界的奥运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赞助了中国代表队。(丁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