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江金权
主要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际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丢老祖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这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党治国治军的方略作出了新的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这样的阐发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在政治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上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强调要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指引下,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经过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奋斗,使先进生产力高度发达,先进文化高度繁荣,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从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远大理想的典范。
在基本立场和实践基础上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的观点,始终站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它本身就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创造性实践的理论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尊重人民、尊重实践的典范。
在思想路线和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大大加快,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速度也大大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征,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理论与实践,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系统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鲜活经验,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新的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这个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是,将这些基本点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在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强调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第一要务”的论断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执政的理论。
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成果,提出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广阔道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还提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等。这些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问题上,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的思想,在邓小平同志“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这些重要思想,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理论。
在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上,总结我们党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党应该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党的建设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思想;要始终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等。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际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当前,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既用以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又用以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认识客观世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的作用全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首先,进行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没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难以坚持。第二,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偏离了社会实践的需要,理论创新就失去了意义。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视野,开辟了新道路。它的基本观点既是我们实践的向导,又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新起点;它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启示我们,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勇于向理论和实践的未知领域进军。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至关重要的伟大旗帜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系列谈之一
邵景均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此,我们党的旗帜因注入鲜活的时代精神而更加鲜艳;历经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面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将更加坚强有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地高举党的旗帜,怎样更好地开辟未来?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
党的旗帜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因为熟悉就可以少讲抑或不讲?当然不是。因为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实践在发展,党必须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尤其在今天,只有搞清楚为什么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怎样高举这面旗帜,我们才能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使党之根本立得牢,力量之源不枯竭,执政基础更巩固。
对全党,旗帜是庄严号令、战斗宣言。在战争中,帅旗是约束三军、指挥进退的号令。对我们党来说,旗帜是要求、是宣言、是命令。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上党的旗帜,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全党同志,作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作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必须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着眼,准确地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党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也是党的事业与时俱进的保证。
对人民,旗帜是方向所指、希望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领导,就是要告诉人们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而党的旗帜就起着这样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回顾历史不难看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指引下,100多年来一直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跟随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终于站立起来;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指引下,世代贫穷落后的中国人民终于走上富裕起来的康庄大道,过上了小康生活。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对新形势的情况下,十六大及时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上党的旗帜,必将使中华民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世界,旗帜是形象所系、声誉所依。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壮大,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家的形象、执政党的形象问题愈加重要,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党的指导思想“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上党的旗帜,就清楚地向世人昭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世纪前50年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样鲜明有力的昭示,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文明、开放、进步的良好形象。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这正是高举这面伟大旗帜的意义所在。
编者的话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报《思想纵横》专栏自今日起陆续刊登“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系列谈”文章。
第9版(理论)
专栏:
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
赵成瑜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对待群众要实心。转变工作作风,首要的是对人民群众有实心、动真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说得好: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始终摆正与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深入群众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尽力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医等实际困难。各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尊重实际说实话。说实话就是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讲真话,我们党和政府的力量就在于讲真话。现在有的干部为了显示其“政绩”,骗取上级的器重,往往空话、假话、套话连篇,遇事报喜不报忧,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沽名钓誉。这种“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风气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甚至出大乱子。真正做到不图虚名说实话,各级干部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把陶冶坚强的党性、明确坚定正确的志向和培养无私无畏的锐气、洞察秋毫的鉴别力结合起来。
不图虚名干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把工作热情同科学态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力戒空谈,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做到干事、干练、干净。干事,就是满怀激情干事业,满腔热情抓改革,形成“爱干就是德,善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绩”的良好氛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替百姓排难,为人民造福。干练,就是正确决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搞脱离实际和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作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力求抓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让人民群众认可和满意。干净,就是要拒腐防变,不为财色所迷,莫让冰心付浊流,要留清白在人间。
突出发展求实效。讲求实效,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把转变作风的重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发展是硬道理。各级干部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上下功夫、出实绩。要腾出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实话,察实情,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广大群众看到实效,增强信心。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评介
包俊洪
政党的价值观是政党的理论基础、阶级性质、政治目标、历史使命以及时代特征的概括和体现,是政党对自身性质、利益、使命的一种认知。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影响着它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影响着它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研究政党的价值观,对于解读现代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袁贵仁、韩震主编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政党,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与使命的深刻认识,反映了时代的潮流和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从价值观角度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该书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一种新概括、新表述,使党的价值观理论更具有时代特点。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价值观思想的继承,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性质与使命的深刻认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形态。这样的研究角度颇具新意,无论对学术界的政党价值观研究,还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宣传,都具有启示意义。
全面展现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该书从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产生的现实背景;从中国共产党对价值观的现实思考、“三讲”教育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七一”重要讲话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当今世界,政党的价值观斗争逐渐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党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该书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9版(理论)
专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着力点
易炼红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着力点。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它们的蓬勃发展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二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掌握重要和稀缺的资源。三是支持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面宽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经济,是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三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四是为创造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做出了贡献;五是促进了一批新兴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劳动形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知识的获得和创造是一种劳动;技术是资本形态和知识形态的劳动;管理是决定其他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质量的劳动。知识和技术及其活动,作为劳动及其成果比一般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尊重知识和尊重科学技术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更应当注意尊重知识和科学技术。管理劳动是协调各种劳动的劳动。劳动总是和创造分不开的,没有创造,劳动就只是简单的重复;创造也离不开劳动,没有劳动,创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劳动要付出辛苦,创造要承担风险,所以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也就要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因为只有知识才能减轻劳动的强度,只有人才才能推动创造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正确认识人民利益的主体结构。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人民范围内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所处经济地位的不同和实现利益的途径不同,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具体利益也不尽相同。面对复杂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结构,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必须兼顾全体人民的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这一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尽快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要全面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得当,二者必然相互促进,从而能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