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复苏有望 发展平稳
——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倪荣根
最近出炉的英国《金融时报》2003年度全球500强公司排行榜,令仍在底部徘徊的IT业为之一振,软件王国微软公司在惜别两年后重登霸主位置。自从网络、高科技股的泡沫破灭后,全球信息产业陷入低迷时期已有3个年头。伴随着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强劲反弹,近期关于IT业即将复苏或正在复苏的言论似乎多了起来。然而,从2003年度全球500强关于IT公司的分类排名及其在500强中的地位来看,总体感觉是:IT业的发展前景是复苏有望,具体到IT业各领域则是喜忧参半。
国内IT类上市公司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其在中国电信服务业的龙头地位(在内地排名依次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被列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尤其是背靠中国内地的巨大市场,中国移动以年收入18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巨无霸”,首次跻身500强中电信服务业第9强,在全球500强中排名地66位。中国联通2002年收入为508亿元,2003年目标为700亿元。然而,以电信设备制造为主的中国电信企业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沪深股市上市的大唐电信、东方通信等国内著名企业近年来却相继交出了亏损的财报,由此可见国内电信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也基本与全球同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内地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相对成熟的高技术,已成为世界IT硬件的主要生产加工国。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国际市场上约75%份额的电脑主板、磁头、驱动器、显示器、扫描仪、键盘等产自中国。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生产的电脑在亚洲市场份额居第一位,股票被选入恒生指数成分股行列。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深科技主营电脑硬盘磁头,也是业内龙头企业之一,其毛利率1996年曾高达26.16%,当时公司正处高速成长期;2001年受全球IT业衰退影响,毛利率最低,仅为2.77%(当年亏损);从去年起,毛利率又大幅回升,但至今年1季度,也仅为5.56%。由此可见,硬件的市场平均利润率已趋于稳定,各个产品领域已被少数龙头企业瓜分,企业也从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收益已趋于稳定增长。
国内的软件企业与国际软件巨头相比,只能算作大海中的小舢板,经受风浪能力较差,然而成长速度却超越世界同行。近几年中国软件业年增速一般达25%至35%之间,2002年更是高速增长,全行业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为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比如,用友软件主营财务软件、ERP软件,毛利率高达90%以上,成为国内财务软件的龙头企业。信雅达是沪深股市第一家面向金融行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毛利率约在50%左右。从中可见,软件产品拼的是智力,一次性开发人员成本较高,而产品一旦占领市场,利润空间很大。因此,软件行业高速成长势头仍将延续。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的复苏必然会带来IT业的复苏和高增长。当前,全球互联网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已趋平稳,我国经济虽受非典影响,但仍在高速增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加紧开展,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及更新换代仍比较旺盛。因此,我国IT业复苏有望,总体将趋于平稳发展,不排除部分领域会高速增长。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中国手机产业走势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 王秉科
近5年来,我国手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手机制造业滞后于运营业发展的状况快速改变,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实现了零的突破并明显扩大,科研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002年,手机生产企业由1997年的5家发展到37家(含外资企业22家),生产量为1.2亿部;手机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总额的14.3%,对拉动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9.6%;今年1-5月累计生产手机5853万部,同比增长52%;国产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1998年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为零,2002年达到40%,今年已经上升到50%。我国手机产业在短短的5年里取得巨大发展,成绩斐然。
2002年境内手机产量1.2亿部,占全球的比重由1998年的2.3%上升到2002年的29.6%,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2002年,我国手机出口6329万部,出口金额52.89亿美元,占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5.7%,为第二大宗出口产品(仅次于显示器)。1998年到2002年,手机出口量几乎每年翻一番。
在用户市场快速拓展的拉动下,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波导公司生产GSM手机722万部,同比增长159%;TCL生产622万部,增长353%;厦新公司生产211万部,增长773%;在全国30家生产GSM手机的企业中分别列第五、六和十二位,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已向优势企业集中。
我国手机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使产品的品种和规格基本系列化,高中低档产品应有尽有,质量和可靠性接近国际水平,已能满足国内不同层次消费者与时俱进的需求。与此同时,手机价格不断下降也拉动了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由1998年的2.1%上升到2002年的16.2%。
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在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我国手机企业已掌握手机的结构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的设计技术和大批量生产技术,在核心芯片和底层协议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跨国公司在华大量采购元器件,说明我国手机的元器件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已具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手机产业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领域,1998-2002年外商在该领域的投资总额年均增长85%,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整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外商投资总额19亿美元,2001年底超过40亿美元。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不仅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还纷纷到中国建立面向全球的技术开发中心,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在华企业技术水平。爱立信、西门子、菲利浦等关闭其海外工厂,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总体上说,我国手机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目前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关键时刻,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3G启动、国际产业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成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手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新品开发与传统产品老化的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与此同时,国内行业外的企业以及境外跨国公司以各种方式不断进入手机行业,使国内市场更加拥挤,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将贴牌生产、降价竞销、降低服务水平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这些情况和问题阻碍了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信息产业
“甬成功”涉足宽带业务
最近,宁波成功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成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宁波信息港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宁波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宁波成功投资以8000万元人民币收购宁波信息港持有的宁波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28.68%的股权,成为宁波网通的第二大股东。(董幽狄)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华为中标文莱扬威海外
6月28日,华为在与众多世界著名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文莱电信(JTB)正式授予华为文莱电信全网改造项目,合同总金额近2000万美元。文莱电信将采用华为公司独家提供、基于华为U-SYS的解决方案进行全网改造,这是国内NGN系统在海外市场获得的首次规模商用,表明国产NGN产品具备了世界级竞争力。文莱电信是文莱唯一的固定网络运营商,作为一个即将转型的运营商,文莱电信需要选择一个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长期的交流,文莱电信认为华为能够胜任这个角色。在招标过程中,华为为文莱电信提供了量身定制的NGN全网改造解决方案。(牛丽燕)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惠普领跑“网络打印”市场
随着数码和网络应用在商务办公领域的不断发展,网络打印的一系列优势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初,惠普就在中国市场上提出了“网络打印”的概念。凭借在网络打印机市场耕耘多年所打下的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用户基础,惠普在今天的网打服务器市场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成为这个市场的领跑者。目前,惠普的网打产品线从入门级别的3800元网络打印1200n,到几万元的高端网络打印机,其中有多款网络打印机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如A3幅面的5100系列,成为众多企业选购或二次选购打印机设备的首选。(孙德君)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用友举办政务管理软件论坛
近日,由全国著名的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厂商--北京用友安易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用友GRP/A++政务管理软件新品发布论坛”在京举行。用友GRP/A++系列包含通用类政务管理软件和行业应用的政务管理软件两大类。其中通用类政务管理软件包括GRP财务软件、GRP办公自动化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党务管理软件、政府信息门户等;行业应用的政务管理类软件则包括GRP财政管理软件、GRP审计管理软件、GRP村务公开管理软件等。与会专家认为:技术领先,思想先进,直指电子政务协同应用,是用友GRP-A++的关键特点。(刘晓莉)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新技术”创造“新未来”——LG新产品闪亮登场
6月12日,国际知名的显示器厂商LG电子通过网络发布会形式举办主题为“新技术、新未来”-LG“未来窗”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图为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卢庸岳(中)在发布会上作演讲。LG电子(中国)IT营销总部总经理朴基普公布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显示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同时也包括产品、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市场推广、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最终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全面提升。 (寇非)
第12版(信息产业·广告)
专栏:
逐浪扬波导潮流
在2003年,关心民族通信产业的人们为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而欢呼雀跃: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今年1-5月,国产品牌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达到63.64%,其中波导、TCL的份额为16.01%和10.94%,将众多国外手机巨头甩到了后头!
实在是太快了!从1999年到今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国产品牌手机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迅速抢占着国内手机销售市场。1999年2%,2000年8%,2001年15%,2002年30%,2003年的前5个月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地突破60%!当我们习惯性地在中国市场手机销售冠军榜上审视到底是摩托罗拉还是诺基亚的时候,赫然发现冠军已经换成了“波导”这一国产品牌。这个变化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是极其巨大的——要知道去年波导手机跻身国内销售三甲的时候,其销量也只不过是冠军摩托罗拉的三分之一强,是亚军诺基亚的二分之一强。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录。从这一刻起,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终端市场,本土军团经过5年艰苦抗战,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终于实现群体突破,迎来了双方力量的战略性逆转。底气十足的大胆预言
回首20世纪90年代末的国产手机制造业,一无技术储备,二无价格优势,三无独特卖点,让人几乎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逆境中,有一个人力排众议,大胆预言:“2001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将超过10%,2002年将超过30%,2003年将超过50%!”这位大胆的预言家,就是时任波导总经理,现兼任董事长的徐立华。2000年国产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到8%的时候,徐立华的这一言论在当时看来近乎天方夜谭,大胆得有一些不切实际。3年后这个“不切实际”的预言竟匪夷所思地成功兑现,这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外。
为什么波导敢于做出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断言?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断言都精确地兑现?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新兴的信息产业是一个习惯产生“火箭式发展速度”的领域——IBM在个人电脑市场打败占有绝对优势的苹果,微软异军突起超越行业巨头IBM,紧接着,戴尔锐意创新,在一度由惠普、康柏主宰的计算机销售领域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手机市场也不例外:就在摩托罗拉独步天下的时候,爱立信388如同一柄尖刀插入市场,几乎成为手机的代名词;随后又有名不见经传的诺基亚异军突起,一骑绝尘。
国产品牌手机的形象代言人——波导,从发展的势头来看,似乎是这一系列企业发展神话的续写者。其在手机市场画出的上升曲线,从线路上堪与行业冠军——诺基亚相媲美。对这两家企业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二者都属行业中的后来居上者,又都是摒弃了多元化的发展路线,通过对行业的专注取得成功。诺基亚原来是个杂货制造商,其产品从电缆、橡胶靴到电视机,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诺基亚开始涉足新生的移动电话制造业,实现公司发展史上的战略转移。无独有偶,在上世纪90年代晚期,寻呼机市场大幅萎缩,原来生产寻呼机的波导全面转型,进入手机制造业。
二者都超越强大的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排头兵。从1992年开始,诺基亚用不到10年时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企业,波导则连续3年保持国产品牌销量前茅,在第四年又有了质的飞跃:国内销量超越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
二者都采用了大众化的销售策略,依靠灵活的市场策略得到主流消费群的认可。诺基亚的一款5110成为普及手机的“重磅炸弹”,而波导的S1000、S3200等则是大众化手机消费的代言人。
二者都在企业内近乎苛求地提倡节俭、实用的作风:在诺基亚,客人拜访时佩戴的胸牌在访问完成后都要收回,接送宾客用车都是向出租公司租用;在波导,最高领导徐立华请客吃饭都在自己的职工食堂,其坐骑与同行业其他老板相比近乎“寒酸”。…………
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的失败理由;成功的企业,则有共同的必备素质。克敌制胜的四大法宝
剖析中国民族手机业的成功,不能不提波导。以波导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概括说来,其成功的保障是四大法宝——
法宝一:战略战术 快速决策快速行动
时光倒转10年,波导(BIRD)还是一只飞翔在浙江宁波的“小小鸟”。
在1999年9家拿到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国内手机生产企业中,波导是实力最弱的一家,也是唯一没有得到政府作为大股东进行投资的厂家。波导以最快速度“拷贝”了萨基姆的生产线,推出了波导牌手机。许多企业是拿到手机牌照后,才开始进行研发,而波导这时库房里早已有几万台产品做出来了。
如何迅速建立品牌?还是一个“快”字。在国产品牌手机还普遍没有意识到要投放广告时,波导贷款4000万元率先大做广告。“抢先就是省钱,”波导董事长徐立华这样评价当初的决策,“当时在电视上打广告的只有波导一家,没有信息杂音。而现在,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就有多达7个手机的广告轮番播出,同样是花4000万元,现在的效果已远不能和当年相比。”
法宝二:市场策略 深谙国情扬长避短
波导进入手机行业初期,虽然大城市手机消费强劲,几乎人手一机,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品牌在这里根深蒂固,很难迅速形成突破。波导据此判定:二三线城市才是中国本土手机厂商前期获得市场份额的最佳阵地!而要覆盖这些地区,只有另起炉灶,搭建自己的行销网络。
短短4年间,波导在全国各地共设立41家销售分(子)公司,发展起7000多人的自有营销服务队伍,拥有1.5万余家经销商,5万个零售终端,号称“中华手机第一网”。
在跨国品牌意识到通路建设的重要性,把目光从一线城市投向二三线城市时,波导却反戈一击,开始向一线城市大举进攻。如今在广州、上海这样的城市,波导在销量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波导的营销服务网,比层层代理的制度具有更大的营销和服务优势。它避免了多级代理、层层加价,减少了中间费用,使最终零售价相对下降;厂家直接到店面服务,克服了通过代理商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售后服务质量自然高出一筹;籍此形成了以信息流、物流为核心的超高速市场反应体系。一个强有力的例子是:波导的总部可以在今天中午得到昨天全国市场的各种机型的销量和市场反馈。
波导这种营销策略创新,成为突围洋品牌的利器,许多国产品牌手机正是复制了“波导模式”,才在销售上打破洋品牌确立起来的市场壁垒,最后实现了群体性的突破。
法宝三:技术创新 灵活机动循序渐进
波导准备杀入手机市场时,在技术积累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决定采取完全的“拿来主义”。1999年,波导首度投产的是一款机身硕大的“幻影RC838”,其原型机就是当时的萨基姆产品。
RC838推向市场后,波导发现欧洲大气、粗犷的手机风格其实并不贴近中国市场,而韩国手机却因时尚风格而备受宠爱。由此,波导在继续采用萨基姆核心模块的同时,逐渐开始接触韩国的大小专业设计公司,并和多家专事外观设计、功能完善、模具开发的韩国公司合作。
然而长此以往,并非良策。既然同样没有核心技术的韩国公司可以围绕内核模块的功能,对模块进行外围附加设计,然后将成熟的手机产品方案反销给理念趋于保守的欧洲厂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借鉴这一增值经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呢?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波导不遗余力地在科研技术领域建设和投入。在技术创新领域,波导扬长避短,避开芯片核心技术,寻求局部突破:
2002年下半年开始波导推出的手机中,2/3以上是完全自主研发的,新机型从有想法到推出成熟产品的研发周期,已经缩短至半年甚至更短时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导倡导的第三技术创新模式——通信终端产品与信息增值服务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波导推出的全新信息手机,既预置了各种信息功能,又在后台提供服务资源,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一键进入,随时随地享受丰富的移动信息生活,2003年5月以后上市的波导手机,都预置了信息增值服务的相关功能。目前波导是第一个将这两项技术完美结合的厂家,它改写了长期以来国产品牌手机厂家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历史。
法宝四:发展策略 放眼长远永不松懈
现在的波导,已成为中国国内手机市场的主力。如何保持领先优势,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如何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波导人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做法:
在通路建设上,他们继续巩固现有优势,在其它的厂商都在纷纷收缩销售服务网络的时候,2003年波导却增加了13个销售分公司,继续在销售服务网络上精耕细作。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手机消费已经进入多元化消费的时代,波导主动进行市场细分,针对都市白领女性推出时尚女性手机女人星系列、针对城市酷炫一族推出哈Q族系列手机、针对社会精英推出功能强大的移动商务终端多易随系列产品等等。
在研发方面加快进度,在以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symbian系统和以微软为代表的smartphone系统之后,推出波导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
即使在国内企业望而止步的核心技术层面,波导也在积极进取:与北京华虹、中兴等在北京组建四方联合通信,共同承担信息产业部2.5G手机的研发项目,力争通过不断努力逐步缩小在核心技术上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差距。
通过这一系列的信息,我们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发展迅速、后劲十足的民族高科技企业形象。对于众多像波导一样的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在成功的后面,还有更大的成功在等着他们。
规模宏大的国内品牌手机生产车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