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杨春贵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讲话要求,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使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取得新的成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互相关联,落脚点是新的成效。为达此目的,我们在学习中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解决好三个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解决好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一是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机遇,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能否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因此,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着力联系和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
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为此,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切实解决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体制问题、观念问题、作风问题、做法问题等等,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
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如果只对事不对人,或者只对人不对事,都不能真正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以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促进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规律。我们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价值观,它同党内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是根本对立的。有的人也讲学习,但他们只是武装嘴巴,而不是武装头脑;有的人也讲运用,但只是用来对人,而不是用来对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言与行不一致的情况,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包括领导干部中还相当严重地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甚至会败坏学习的声誉。我们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一要使理论转化为品德,二要使理论转化为能力。只有实现品德与能力的统一,才能带领人民卓有成效地去改造世界。(附图片)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陈文博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等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必须在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年轻的一代。当前,高等院校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全方位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全方位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再到十六大,高等院校广大师生员工不仅从祖国的不断繁荣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变化中,感受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威力,感知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渐形成和不断丰富的轨迹;而且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化中,见证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和力量,从而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兴旺发达的基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既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更是育人成才的灵魂所在。正如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的那样,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把它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当前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全方位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每一位高校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标准是实效,最终落脚点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个环节中,进教材、进课堂是载体、是中介、是手段,进入学生头脑是根本目的。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大青年中被认同、被汲取,进而转化为自主的思想和自觉的行为,是进头脑的根本要求。要达到目的,载体、中介和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我们必须整合好学术资源,编写出适合大学生特点,具有很高理论性、学术性、实用性的教材,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大学生必修的精品课。同时,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两课”教师,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的课堂里深入人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的核心,要努力做到在人才培养系统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的整体氛围。中介和手段的有效性必须接受实践结果的检验,而能够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实效的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青年大学生应当自觉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应当有真知、有智慧,有能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有理想、有境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爱祖国、爱人民,自觉地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新时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大有作为。这是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三进”工作传递给当代大学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坚强有力。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狠抓实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成效,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推动力。(附图片)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文海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当前,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防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但仍要继续落实党中央关于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夺取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要真正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是否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始终不忘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它们都是指导我们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理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十六大的描绘,“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将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全面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只有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才能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辩证地看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方面,要强调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的目的全在于指导实践,全在于运用;同时还应该指出,不深刻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对党的基本理论一知半解,实践和行动就难免出现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只有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才能够自觉地、清醒地、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真正学懂,才能真心实践;只有真心实践了,才表明确实真正学懂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伟业,书本上没有现成理论可搬,实践中没有先例可循。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特别重要,思想理论上的统一尤为珍贵。因为理论上的统一是思想统一的灵魂,而思想统一又是行动统一的基础和可靠保证。
掌握三大规律,进一步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了解和掌握这三大规律,对我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将会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当我们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尖锐复杂的矛盾、急剧深刻的变化、严峻困难的挑战时,坚决按三大规律办事,就能够沉着应对,从容处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何而来?怎样提高?根本之点,就是要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不会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失去前进方向,才不会离开现实而空谈理想、脱离实际,才能做到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附图片)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先达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胡锦涛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论断,科学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从时代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发展同样要面对自己的时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局势变化更为激烈和深刻。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虽然没有变化,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竞争中,防范各种风险和突发性事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真正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引导,不断使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固若金汤,即使国际风云变幻、强手如林,我们仍然能乘风破浪,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而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命运、我国社会主义的命运、我们党的命运的大问题。
从实践性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变化着的中国实际,继续沿着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双化”,是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既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来“化解”中国问题的过程,又是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充分地表现了这种“双化”的特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这样。它既毫不含糊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毫不含糊地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道路。可以说,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80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治党治国治军经验的总结。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党情和民情,不了解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渴望,就难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何以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思维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地表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勇气和思维创新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次重大的理论跃进都表现了创造者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因为创新不仅需要敢于突破前人,还需要有善于总结经验的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够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理论家,都是理论勇气和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凝结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就是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善于创新的理论思维的光辉结合。它既凝结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也表现了对这一思想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江泽民同志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思维创新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时代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它立足当代、面对未来,以我们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永远镌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附图片)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推进三大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北京大学教授 闫志民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就是逐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三大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三大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走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一句话,就是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党的建设。治国必先治党,治党也是为了治国,治党治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我们要按照这样的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根据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监督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反对和防止腐败为重点,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总之,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