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更新就业观念 实现人生价值
任玉让:扎根秦岭济众生
本报记者 孟西安
听到这个奇闻,记者简直不敢相信:有一位秦岭山区的中医大夫,诊治病人自己不收任何费用,挂号费和住宿费分别由村民农户收取,因此,穷山村家家户户脱贫致富,盖起了小洋楼、砖瓦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日前,记者冒雨乘车从宝鸡往秦岭山区进发。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汽车过山涧、穿山洞,终于驶进位于山坳中的宝鸡县坪头镇西庄村。只见村头的山路旁停满了各种车辆,临时搭设的食堂、商店生意红火。在一座白色的小洋楼和一个整洁的四合院前,人声鼎沸,人头攒动,乍一看,酷似开村民大会。
“这都是来看病的!”同行的朋友介绍说。记者定睛一看,这个院子前悬挂着牌子:宝鸡中医药研究所。院前已排起长蛇阵似的候诊队伍。
村委会主任王让学告诉记者,任大夫叫任玉让,今年40岁。他医术奇特、医德高尚,善治各种疑难杂症。他在潜心钻研和实践探索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点脉”诊断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到陕西中医学院学习,1996年又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不忘生他养他的山区父老,毅然又回到他的家乡为群众治病。近年来外地请他治病讲学的人太多,但他仍坚持每月月初回村看病3天,月中看病3天,雷打不动。现在每月回村看病6天,数千个号分发到全村各家各户,一个号连住宿费35元,全部由农户收取,他本人分文不收,也不卖药。各家各户收取的挂号住宿费连同其它收入,每年每户收入在一两万元;村里不仅办起了药房和招待所,还有公共积累500多万元。
“我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秦岭牵着我的魂,山区扎着我的根”,任玉让送走了一位病人,笑吟吟地开了口,“山里人穷,我要把自己钻研学习来的医术,献给山区的乡亲,为百姓除病患、奔小康做一份贡献!”
记者顺便走访了几位前来看病的患者。眼前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她叫王凤,今年65岁,是西安东方机械厂退休工人。她患了严重的腰腿痛病,先后两次来这里让任玉让大夫诊治,吃了20服中药,现在已痊愈了。她说:“我老伴得了糖尿病,上次陪我来看病,回去吃了10服药,老伴的血糖也降下来了,原先身子虚,口渴、失眠,现在口不干了,睡觉也香得很呢!”来自延安洛川的刘百平,患牛皮癣20年不愈,来这里诊治,吃了11次药就大大好转;来自铜川水泥厂的魏福莲的女儿患血小板减少症,在铜川、西安等医院未治好,来这里让任大夫开了10服中药,仅花了800多元,药还没吃完病就治好了。
任玉让在多年的行医实践中,先后写出24篇医学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他还荣获“全国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陕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今日新语
扩招本身没有错
王淑军
与往年相比,今年大学生就业很难。1999年高校首次扩招的学生又恰好是在今年毕业,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于是,不少人把板子打在扩招上,认为今年的就业难是扩招所致,有的甚至主张应停止扩招。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全球经济不景气,许多大企业裁员,对毕业生的需求锐减。二是受非典的影响。突如其来的非典挤掉了毕业生两个月找工作的时间,本来每年的4、5月份是求职签约的高峰,但今年一直拖到6月才转为正常,而此时毕业生又该离校了。正是被挤掉的这两个月,打乱了教育部门、学校、个人、用人单位等原有相关的计划部署,使弹性空间大幅缩减,难以做出适时调整、相互衔接,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被动。换句话说,6月份50%左右的签约率相当于往年4月份的水平。正逢大学生就业高峰期的非典,使国内经济短期内增长放缓,某些行业前景暗淡,这种情况即使不扩招也会自然造成就业不足。三是一些老问题,如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结构调整、毕业生的地区分布和专业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保障、高校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当然,由于扩招带来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在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比上年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确实给就业带来困难。但有专家认为,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虽然在短期内会造成一定就业压力,但长期看,只有劳动者素质迅速提高,才能适应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这个链条上看,扩招还是保证就业长期持续增长的一个起点。
为国家多培养大学生是一件好事。因为在高教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实行扩招,让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无论是对改善个人际遇、提高生命质量,还是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都是一件大好事。如果因为今年大学生就业难而否定扩招的意义,停止扩招,那无异于因噎废食。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7月8日,3位来自外省的大学毕业生领到了《户口准迁证》,成为济南市民。为广纳人才,济南市决定放宽外来人才落户条件,对愿来济南工作、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给外地人才充分选择就业的时间。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国家12个部门联合发通知
严禁违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
本报北京7月8日讯 记者赵永新报道:国家林业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12个部门发出《关于适应形势需要做好严禁违法猎捕和经营陆生野生动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严格把关,严禁违法猎捕和经营陆生野生动物。
《通知》要求,各部门要从加强疾病预防、消除隐患的大局出发,支持并配合做好对有关重点目标物种的预防监管工作,遏制潜在的疫病传播风险。要依法强化猎捕管理,严格控制经营利用性猎捕。对规定只能用于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的物种,必须禁止一切形式的以经营利用为目的的猎捕;即使是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和非经营性种源需要,也要根据资源情况从严控制猎捕;凡资源极度濒危已不宜猎捕的,也应禁止猎捕。对其他物种以经营为目的的猎捕,也要持极为慎重的原则,本着不猎捕或尽可能少猎捕的要求严格控制,应坚决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坚决禁止非法来源的陆生野生动物及产品进入市场。对专门经营陆生野生动物或企业名称中有“野味店”等字样的,要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淮河汉水流域将有暴雨或大暴雨
本报北京7月8日讯 记者刘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几天,西南地区东部、汉水流域、淮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将出现明显降雨过程,汉水流域和淮河流域将有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华南、江南中南部将出现高温天气。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信息时代
广播进入数字多媒体时代
本报记者 任建民
诞生于80多年前的广播,在应用调幅、调频两种技术后,现在正进入数字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经国际电信联盟认可的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问世。这套系统由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广播上行站、数字接收机及地面控制运营网组成,可覆盖120多个国家。我国也不落人后,1996年12月16日在广东佛山进行了首次试播。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信息接收不再只单纯限于声音或者图像,多媒体信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传播方式。
韩国的SK电讯近日就宣布,他们准备在今年年底实施发射卫星计划。广播电台、汽车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和移动通信运营企业正联合起来,将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DMB)变成现实。
DMB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多媒体信息服务。偏远地区的人们也与城市里的人们一样,可以获得与外界及时沟通的工具。
这个系统不光可以提供CD音质的立体声声音信号,而且可以提供文字信息、视频图像和互联网连接在内的各种数据服务。接收机不是只能放在家里的庞然大物,也不需使用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碟形卫星天线,一个手机就能接收到所有的多媒体信息。SK电讯牵头组成了由19个手机制造厂商参加的“手机开发协议会”,年末推出试用品。
SK电讯管理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他们2001年初就开始可行性研究,当年9月份注册了国际电联的卫星轨道,并于近日与日本运营商签署了共同购买卫星的协议。
DMB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与周边国家的卫星网进行相应调整。SK电讯在调查了周边19个国家的117个卫星网后,于今年5月份完成了对其中13个国家的80个卫星网的调整工作,其余调整计划年内完成。
SK电讯中国CEO刘允博士说:“DMB克服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满足移动广播视听新需求。”SK电讯正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使用卫星,降低卫星体、保险、地上管制等运营费用,从而以低廉的价格向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DMB广播,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都已处于运营或试用阶段。我国广东1999年10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行试验。国家广电总局拟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前建立试验广播网。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观云测雨探天路
——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记者 廖文根
2003年5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场。“北斗一号”卫星将于子夜从这里发射升空。
18时30分,发射中心气象室发出警报:预计未来1小时内,发射场区8公里范围内,将有雷雨天气出现。
19时,发射场上空果然出现闪电,随后下起了大雨。发射指挥部向中心气象室主任询问发射“窗口”的气象情况。主任回答:“没有问题!”
真是神机妙算。23时50分,雷电停了,雨过天晴。零时34分,火箭准时起飞。中心气象室又一次以其精确的气象预报,保证了卫星的安全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场位于大凉山一条峡谷中,三面环山,是个略呈半封闭式的“小盆地”。这里海拔高、纬度低,是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理想的地方。但由于地形复杂,大气候、小气候互相交织,特别是发射场处于我国三大强雷暴区之一的西南雷区边缘,对航天发射的影响很大。因此,气象保障直接关系着航天发射的成败。
中心气象室刚成立时,气象资料近乎空白,这对十分依赖历史气象资料的气象预报工作是个“死穴”。中心气象工作人员不等不靠,一面进行科学研究,持之以恒地积累有关气象资料;一面向当地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掌握了场区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1984年4月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第一次卫星发射。傍晚,离预定发射时间还有两小时,发射场上空突然涌来了团团乌云,下起了大雨。是中止发射,还是按程序继续进行?人们的眼睛都盯着中心气象室。气象预报员张增政经过仔细计算和分析,坚定地回答:“晚上7时前后,发射场区不会有雷雨,地面风速小于5米/秒,符合发射条件。”指挥部根据中心气象室的预报,决定发射时间不变,按原计划进行。就这样,我国第一颗通信试验卫星终于在预定的发射“窗口”成功起飞。
航天发射最怕的是发射场上空出现雷电。为此,中心气象室决定自行建设发射场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为了攻克这一全新课题,技术员郭学文和同事们历时4个多月,多次到北京、兰州、上海等地进行调研,连女儿出生都没顾上照顾。
地面电场仪网是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关键部分,需要多种精密探头,但当时国内没有这种产品。郭学文和大家自己动手,历经上百次试验,终于制造成功了12个防雷、防水、防雪的探头。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成功,使中心的航天气象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1990年4月,我国首次发射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这是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第一仗。4月7日晚7时50分,原计划的发射时间到了,发射场上空雷声依然不息,雨越下越大,发射不得不推迟。就在这时,中心气象室根据最新的云图资料和雷达系统的监测数据作出判断:当天21时前后,有块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云空将漂移到发射场上空,持续时间约40分钟。指挥部当即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21时30分前完成卫星发射。21时30分,发射场上空真的出现了一片晴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从这片云空里穿了出去,卫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据统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组建以来,共完成了28次卫星发射气象保障任务,综合预报准确率达到95%。全室共获得2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并在全国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30篇,撰写出版了8部专著。他们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庐山杯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
敬一丹的“环保信封”
朱爱华
这事已经过去快5年了,但是每每回想起来都感到十分温馨,并会影响我的一生。
那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给我寄来了一本她的新著《声音》。起因是说从报上得知她写的《声音》面世,里面讲述了许多“焦点”背后的故事,但当时我所在的居住地没有卖的,于是去信索要,时间不长书果真邮来了。
接到邮包,我的眼睛先被这颇为奇特的邮包吸引了。包书的纸其实就是那种常见的浅褐色牛皮纸,很普通的一种。但是不普通的是,这是一张打了“补丁”的牛皮纸。在邮包正面写着收件人地址和姓名的右下方,有一块比邮票稍大一点的牛皮纸“补丁”贴在上面,慢慢地揭下这块刺眼的“补丁”,原来下面盖着一枚旧邮戳。拆开包装纸,将折向里面的那一面全部展开,几行诸如“北京,中央电视台,敬一丹收”等字样跃入眼帘。显然,这是一张用过的旧包装纸。
可能是敬一丹出于礼貌,怕使用旧包装纸寄书引起收件人的不快,也许就是为了有意提醒收件人“跟我学”。她特意在邮包的背面,一笔一画地写下了“物尽其用,环保信封”8个字,然后还用绿色彩笔将这几个字圈了起来,以示郑重。诗人说,绿色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和鲜活生命的象征。她之所以特意用绿色作提示,我猜想不会是她信手拈来之笔,而是对环境无声的呵护。
无独有偶。接到敬一丹别致的邮包,不禁又想起曾与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的书信往来。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尚未统一使用标准信封。那时我常给《烟台日报》投画稿,发表后每次都能收到该报美术编辑、著名漫画家王成喜用特殊的信封寄来的样报。所谓特殊信封,就是将旧信封的里面翻过来再用。王先生也常有“偷懒”的时候,为了“图省事”,有时他干脆就直接用墨将信封上原来的字涂掉,再在背面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姓名,每个字都写得挺大、挺壮,绝对让投递员“省眼”。每次收到王先生很泼辣的“环保信封”心里都挺热,这种无声的环保教育让我感动。
敬一丹、王成喜都是各自领域的“大腕”,依他们的条件,用点新纸、新信封自然不是个问题。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自甘寒酸、自找麻烦,弃新用旧呢?说到底,这是一个人拥有质朴、自然、美德、爱心的真实写照和真情流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一家企业内部报纸当编辑,此后收到了信件总要把信封攒起来。每年给通讯员寄样报、资料或退稿,一年下来至少要用掉100多个信封,积攒的旧信封派上了用场。而且我也学着敬一丹的做法,在每个信封上也写几个诸如“旧物再生,绿色信封”之类的字。至今凡是收到我寄出的“环保邮件”的人,还没听说有谁因此不高兴过。倒是有一些同志打来电话对我的“环保信封”褒奖有加。
敬一丹在《声音》里有这样一句话——环境比黄金更贵重。这话说得很棒!林木是造纸所需纸浆的重要来源之一,造纸又是一个容易对水域造成污染的行业。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比较匮乏,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淡水严重不足,许多江河湖泊不再纯净。同时,纸张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多。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节约每一张纸,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